呂蒙[東漢末年東吳名將]

呂蒙[東漢末年東吳名將]

呂蒙(178年-219年,一說180年-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呂家崗)。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後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並於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勛殊隆。然而“蒙疾發”(後世人或猜測建安二十四年發生瘟疫,因史載呂蒙、孫皎、蔣欽死於同年,或猜測是呂蒙年輕時在戰場上吃苦受累導致積勞成疾),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歲。呂蒙發憤勤學的事跡,成為了中國古代將領勤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與其有關的成語有“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

基本信息

人物概況

呂蒙呂蒙

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三國時東吳名將。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追隨孫策為將。他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孫權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並於濡須數御曹軍,屢獻奇計,累功拜廬江太守。在軍旅之時,亦發憤讀書,深為孫權、魯肅所倚賴。後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於合淝戰奮勇抵抗魏軍追襲,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又後上代魯肅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勛殊隆。然而鏇即得病,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歲。

初不習文,受孫權之勸,多讀史書、兵書,學識英博,魯肅稱其“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魯肅卒,代領其軍,襲破蜀將關羽,占領荊州。不久病死。

孫權與陸遜論周瑜、魯肅及蒙曰:“……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劇,艱難、困苦)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


著名事件

呂蒙呂蒙

白衣渡江

白衣渡江是一次三國史上最成功最經典的偷襲戰之一。這是呂蒙和陸遜共同策劃的針對當時最負盛名的大將關羽的一次大陰謀。
先是呂蒙抱病,推薦陸遜接手軍隊事務。陸遜以其年少,關羽必不防備,加上托書示弱,關羽為人驕橫,自然落到了這個圈套之中。接著,關羽將荊州守軍調網前線攻曹。呂蒙率江東軍士白衣渡江,奇襲荊州,取得成功。
前線的關羽又被曹仁、徐晃等曹將打個大敗。在重奪荊州無望之下,關羽只得率領餘下殘兵退守麥城。最終因彈盡糧絕,被俘被殺。

還有,所謂“白衣”——是說未穿軍裝甲冑,身著便服的意思。否則一大幫人都穿著白衣服同時出現,會引起民眾乃至官員的注意和警惕。

呂蒙讀書

孫權勸學《資治通鑑》

【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您現在擔任要職,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為藉口推辭了。孫權說:”我難道要您研究經典成為博士嗎只要您廣泛閱讀,見識從前的事情罷了。您說事務繁多,哪裡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讀書,自己覺得有很大的收穫。“於是呂蒙開始學習.到了魯肅經過尋陽,跟呂蒙一道議論軍事,非常驚訝地說:”您現在的才幹謀略,不再是當年吳地的阿蒙!“呂蒙說:”讀書人離別三日;就應該重新別眼相看。大哥為什麼這么遲才改變看法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辭別。

歷史評價

呂蒙呂蒙

魯肅曰:「呂子明(呂蒙字),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三國志吳書九呂蒙傳》

魯肅曰:「吾謂大弟(呂蒙)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三國志吳書九呂蒙傳裴注引江表傳》

孫權曰:「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並作國士,不亦休乎!」《三國志吳書九呂蒙傳裴注引江表傳》

孫權曰:「子明(呂蒙字)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周瑜字),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魯肅字)。」《三國志吳書九呂蒙傳》

陳壽評曰:「呂蒙勇而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最其妙者。初雖輕果妄殺,終於克己,有國士之量,豈徒武將而已乎!」《三國志吳書九周瑜魯肅呂蒙傳》

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孫元晏:幼小家貧實可哀,願征行去志難回。不探虎穴求身達,爭得人間富貴來。——《吳•呂蒙》

洪邁:孫吳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於策、權之雄略,然一時英傑,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者,真所謂社稷心膂,與國為存亡之臣也。自古將帥,未嘗不矜能自賢,疾勝己者,此諸賢則不然。孫權初掌事,肅欲北還,瑜止之,而薦之於權曰:“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功業。”後瑜臨終與權箋曰:“魯肅忠烈,臨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肅遂代瑜典兵。呂蒙為尋陽令,肅見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蒙遂亦代肅。蒙在陸口,稱疾還,權問:“誰可代者?”蒙曰:“陸遜意思深長,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無復是過也。”遜遂代蒙。四人相繼,居西邊三四十年,為威名將,曹操、劉備、關羽皆為所挫,雖更相汲引,而孫權委心聽之,吳之所以為吳,非偶然也。——《容齋隨筆》

毛澤東:呂蒙如不折節讀書,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當東吳統帥?我們解放軍許多將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讀《呂蒙傳》。——《緬懷毛澤東》

後世地位

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29]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張遼、關羽、張飛、周瑜、陸遜、鄧艾、陸抗而已。及至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呂蒙。[30]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呂蒙亦位列其中。

軼事典故

不念舊仇

呂蒙年輕時,曾因部下的事被江夏太守蔡遺告發,他一點也不怨恨。後來,豫章太守顧邵去世,孫權詢問他應該讓誰接替顧劭,他推薦蔡遺。孫權見他不念前嫌,十分高興,笑著對他說:“君欲為祁奚耶”?於是用之。

呂甘之交

大將甘寧性情粗暴,輕於殺戮,不但經常違背呂蒙的心意,而且不時違犯孫權的命令。孫權對此,頗為惱火,呂蒙卻總是為他說情,他認為,“天下未定,斗將如寧難得,宜容忍之。”孫權聽了呂蒙的話,厚待甘寧。後來,甘寧果然為東吳出了大力,立了大功。
後甘寧廚房下一小童犯了過失。逃到呂蒙那裡,呂蒙怕他遭甘寧殺害,便將其藏匿起來,沒有馬上將他送回。後甘寧帶著禮物來拜謁呂蒙的母親,要升堂見母時,呂蒙才叫出那小童來還給甘寧,甘寧答應不殺他。可是,過了一會兒,回到船上,甘寧卻把小童捆在桑樹上,親自挽弓將他射死。然後,下令船上的人加固船的纜繩,自己解下衣服臥在船中。呂蒙聞後大怒,鳴鼓聚兵,準備上船進擊甘寧。甘寧聽到動靜,故意躺著不起來。呂蒙的母親光著腳跑來勸阻呂蒙:“至尊待汝如骨肉,屬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殺甘寧?寧死之日,縱至尊不問,汝是為臣下非法。”呂蒙平日非常孝敬,聽了母親的話,心裡明白過來。他親自來到甘寧船上,笑著招呼:“興霸,老母待卿食,急上!”甘寧滿面羞愧,流著淚對呂蒙哽咽著說:“負卿”。於是,便去見呂蒙的母親,並跟呂蒙歡宴竟日。

吳下阿蒙

起初,孫權對大將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軍中事務,不能不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鑽研經書成為傳授經書的官嗎!只不過要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要說事務多,誰像我事務多?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十分有收效的地方。”於是呂蒙開始進行學習。等到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研討論議事,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幹和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吳地的阿蒙了!”呂蒙說:“對於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之後就應重新另眼看待他的才能,大哥知道這件事太遲了啊!”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然後告別而去。後以“吳下阿蒙”稱譽別人變化很大,長進明顯;或反其意而用之,謙指自己毫無長進,也作“阿蒙吳下”。金元敏之《讀裕之弟詩稿》:“吳下阿蒙非向日,新篇爭遣九泉知。”清黃景仁《聞稚存丁母優》:“阿蒙吳下還依舊,他日登堂欲拜難。”

夢中學習

《太平廣記》中記載了一宗關於呂蒙的玄幻故事。

呂蒙畫像

孫權勸呂蒙多學習經典,於是呂蒙便潛心博覽群書,而以《易經》為主要學習對象。呂蒙經常因酒醉而坐在已逝世的孫策的舊座位上,有時更沉沉睡去。一次在他沉睡中,竟然將《易經》誦讀了一遍,然後驚醒。眾人問他驚醒的原因,他便說:“我剛才夢見伏羲、周文王、周公,與我談論世代治亂興衰之事,與及日月宇宙變化之理,無一不是精妙之極;他們不是只談空話,純粹誦讀文章而已。”於是大家都知道呂蒙曾經在睡夢中誦讀《易經》之事。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小說中呂蒙初登場於第三十八回《戰長江孫氏報仇》,因孫權招賢而與陸遜、徐盛等人相繼投至其麾下,並於第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死亡。呂蒙在小說中的形象與史實相類,《演義》未有因為尊崇關羽的考慮而抹煞呂蒙的軍事才能。呂蒙於第三十八回時擔任平北都尉,為孫權引見來投的甘寧,並隨孫權攻打江夏黃祖,於陣前親斬敵軍前鋒陳就。後來呂蒙亦參與赤壁之戰,與太史慈同屬前線第四隊部隊,又奉命引三千兵去烏林接應甘寧部隊,然後追擊曹操,逼得曹操要留下張遼斷後。在周瑜攻打曹仁,與及孫權戰濡須、合肥之時,都有呂蒙獻計的情節,以示呂蒙的戰略眼光確實勝於東吳一般將領。不過,小說中未有提及呂蒙年青時奮進與及其由武轉文的學習經歷。
當呂蒙接任周瑜、魯肅之位後,開始與蜀國君臣為敵。後來呂蒙白衣渡江,攻荊州,擒關羽,雖然情節上呂蒙表現得謀略出色,處處料敵先機,能夠運籌帷幄之中,但卻因為成為了謀殺蜀漢大將關羽的元兇,而在小說作者“擁劉抑曹”的思想籠罩下被編造了一個“因關羽追魂索命,七孔流血而死”的下場。不過呂蒙征服荊州,以懷柔手段令關羽攻魏前線部隊士氣崩潰的策略,受到後世軍事家的認同,並視為典範。小說後期,魏軍都督司馬懿在對蜀戰爭時以懷柔手段軟化蜀軍的仇愾心,表示是師法於呂蒙襲荊州之故事。毌丘儉於淮南據壽春反魏,司馬師準備討伐他時,太尉王肅曾獻計先行安撫淮南將士留在中原的家屬,以釋其戰意,同樣提到呂蒙襲荊州一事。
京劇劇目《走麥城》中有呂蒙一角,其臉譜勾藍花三塊瓦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