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硬毛杜鵑
海拔:3300-3700
命名來源:(西藏植物志)[TheSpeciesofRhododendron401930]
中國植物志:57(2):105
亞組中文名:漏斗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SelensiaSleumer
組中文名:常綠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G.Don
亞屬中文名:常綠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Blume)K.Koch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約2—4米;小枝細瘦,直徑約3毫米,幼時嫩綠色或淡棕色,被密長約3—5(--7)毫米的腺毛,以後逐漸脫落;老枝灰白色,常無毛。葉常3—5枚,密塵於枝頂,革質,長橢圓形至倒卵狀橢圓形,長6—10厘米,寬4—5.5厘米,中部以上最寬,先端圓形,有短尖頭,基部圓形至微心形,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有稀疏小腺體,中脈在上面下凹,呈淺溝紋,近基部有腺頭剛毛,在下面顯著隆起,有同樣的毛;側脈12—15對,在兩面平坦能見;葉柄圓柱狀,長約1.5—3厘米,上面有淺溝紋,密被腺頭長剛毛。總狀傘形花序,有花1—5朵,總仙短,長1--3毫米,具腺頭剛毛;花梗長約1—2厘米,密被腺頭剛毛;花萼杯狀,長8--12毫米,5裂,裂片橢圓形或卵形,長5—10毫米,寬3—4毫米,膜質,不等大,外面基部及邊緣具短柄腺體,內面光滑;花冠鍾狀漏斗形,長3.5—4厘米,粉紅色,喉部有深紫紅色斑點,5裂,裂片近於圓形,長約2.5厘米,寬約2厘米,頂端有凹缺;雄蕊10,長約1.5—3厘米,不等長,花絲基部線形,被叢捲毛,花葯長橢圓形,長2.5毫米;雌蕊長3.5—4厘米,與花冠近等長;子房圓柱狀錐形;長約5毫米,密被有柄腺體,花柱下部的三分之一有同樣的腺體,柱頭膨大,微分裂。蒴果圓柱狀,長1.5—2.2厘米,徑約6毫米,微彎曲.花期5月,果期7月。
生存環境
生於海拔3300—3700米的山坡。河邊的針闊葉混交林下及灌木叢中。模式標本采自西藏林芝。
本種提示
本種幼枝及葉柄上有長達3—7毫米的腺頭長剛毛,花梗上亦有腺頭剛毛,較短;花萼發達,長達5—10毫米,在本亞組內是較為突出的特徵,與其它各種顯著不同。著者仔細檢查了余清珠采的835243號標本.花紫紅色,幼枝及葉柄上具密的腺頭剛毛,並無其它區別特徵,此系生態環境不同產生的細微變異,余清珠先生髮表的西藏杜鵑R.XizangenseFangetW.K.HuexQ.Z.Yu應為本種,經我處幾位著者覆核、研究,暫作歸併處理。
杜鵑花科杜鵑屬植物(二)
杜鵑花科,雙子葉植物,50屬,約130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南非和我國西部,我國有14屬,718種,全國均產之,其中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為世界有名的觀賞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