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種中文名:漏斗杜鵑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dasycladoides Hand. -Mazz.
種別名:
國內分布:產四川西南部、雲向西北部。生於海拔3 050—4 000米的林中。模式標本采自四川木里。
海 拔:3050-4000
命名來源:(雲南植物志)【symb. sin.7: 791. 1936】
中國植物志:57(2):096
亞組中文名:漏斗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Selensia Sleumer
組中文名:常綠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亞屬中文名:常綠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約2—5米;枝條粗壯,花序下的枝直徑約3—4毫米,幼枝嫩綠色,密被腺毛,老枝灰白色,無毛。葉常密生於枝頂,薄革質,窄卵狀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4—10厘米,寬2—3.5厘米,先端短尖或漸尖,有細尖頭,基部圓形或微心形,上面深綠色,有密皺紋,無毛,下面淡綠色,幼時被稀疏腺毛,以後脫落至無毛,中脈在上面下陷,有淺溝紋,在下面隆起,被密腺頭剛毛,側脈14—16對,在兩面僅微現; 葉柄粗短,長1—1.5厘米,密被腺頭剛毛。總狀傘形花序,有5—8花;總軸錐形,長2—5毫米,密被短柔毛;花梗粗壯, 長1--1.2厘米,被長柄腺體;花萼大,5裂,萼片長圓狀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 長5—8毫米,寬2—4毫米,頂端圓形,外面及邊緣有稀疏硬毛,內面無毛;花冠漏斗狀,長2.8—3.5厘米,玫瑰色,喉部布紫色斑點,5裂,裂片圓形,長約1.2厘米,頂端有凹缺;雄蕊10,長約1.2--2.2厘米,不等長,下部較寬,微被柔毛,花葯長圓狀橢圓形, 長約3毫米;子房卵圓形, 長約4—5毫米, 密被硬毛, 花柱微長於花冠, 長2.5—3厘米,無毛;柱頭不膨大。蒴果圓柱狀,長約3厘米,直徑5毫米,彎弓形。 花期5月,果期不明。
產地分布
產四川西南部、雲向西北部。生於海拔3 050—4 000米的林中。模式標本采白四川木里。
本種提示:本種與毛枝多變杜鵑R.Selense Franch.Subsp.Dasycladum(Balf.F.eC W.W.Smith) Chamb.相近,但是本種幼枝、 葉柄及花梗上密被腺毛及長柄腺體; 葉長橢圓形,基部圓形或心形,花萼人, 長約5—8毫米,外面及邊緣有稀疏硬毛等特徵不同,較易廠區別。
參考文獻:Rhododendron dasycladoides Hand.-MaZZ.Symb.Sin.7:791. 1936;Cullen et Chamb. In Not.Bot.Gard.Edinb. 36:119. 1978;Chamb. In Not. Bot. Gard. Edinb.39:277. 1982;雲南植物志4:397. 1986.
杜鵑花科杜鵑屬植物(二)
杜鵑花科,雙子葉植物,50屬,約130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南非和我國西部,我國有14屬,718種,全國均產之,其中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為世界有名的觀賞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