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棕背川滇杜鵑(rhododendron traillianum Forrest et W. W. Smith. var. dictyotum (Tagg) Chamb.ex Cullen et Chamb.),杜鵑花科,杜鵑屬的一種植物。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棕背川滇杜鵑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traillianum Forrest et W. W. Smith. var. dictyotum (Tagg) Chamb.ex Cullen et Chamb.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國內分布:滇,藏
海 拔:3300-4150
中國植物志:57(2):226
形態特徵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葉片通常較長,較寬,長達12厘米,寬5厘米,先端漸 尖, 下面毛被較厚,紅棕色, 氈毛狀, 由具長臂的帶狀放射狀毛組成,花亦較大,花冠鍾 形,長達4.5厘米,子房密被叢捲毛。 花期6月,果期8月。產地分布
產雲南西北部和西藏東南部。生於海拔3300—4150米的針葉林緣或杜鵑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德欽。參考文獻
Rhododendron traillianum Forrest et W.W.Smith var.Dictyotum(Tagg)Chamb. Ex Cullen ct Chamb.Not.Bot.Gard.Edinb.36:120. 1978:Chamb. In Not. Bot. Gard. Edinb. 39:354. 1982:西藏植物志3:625. 1986;雲南植物忐4:413. 1986.——R.Dictyotum Balf.F.Cx Tagg in Not.Bot.Gard.Edinb.15;309.1927 et in Stevenson,Spec.Rhodod. 376. 1930.亞組概述
灌木或小喬木;幼枝無毛或被密毛,有時還有具柄腺體。成葉上面無毛,通常平滑,稀成泡狀皺紋,下面有一層或兩層毛被,由分枝毛,放射狀毛或簇狀毛組成,通常厚,綿 毛狀或氈毛狀,銹紅色、黃褐色至黃色,稀白色,但有時毛被稀疏甚至無毛。花亭通常密 集,有花5—20朵,總軸縮短;花萼杯狀,小或大,花冠質薄,5(--7)裂,鐘形或漏斗 狀鐘形,白色。粉紅色至薔薇色或黃色,常具明顯的斑點;雄蕊10(--14);子房無毛或 被毛或具腺體和柔毛或儀具腺體;花柱無毛,稀具腺體。 本亞組的模式種:大理杜鵑R.Taliense Franch. 本亞組共54種,5亞種,11變種,我同全有。集中分布於西南部、四川、雲南、西 藏,向北分布達於陝西、甘肅、青海, 個別補經貴州而分布於安徽,1種向南分布於緬 甸。另1種分布於不丹、錫金和尼泊爾。本組概述
主要分布於北半球,亞洲東南部,少數種類分布於歐洲及北美洲。 我國有251種,多集中分布於西南部,少數種類向東分布至台灣;在我國西南部山區,海 拔2 000—3 500米的中山地帶,常有純杜鵑林分布,在貴州西部、黔西、大方及畢節三 縣,更是杜鵑林連成一片,綿延百餘里,成為我國特有而著名的“百里杜鵑林”.每當春末 夏初,各種杜鵑花爭相開放,千姿百態,色彩繽粉,匯成花海,持續達一月之久,景色十 分壯觀。組的模式種:Rhodendron ponticum Linn.本組的杜鵑花、葉常綠,花形較大,色彩艷麗,是世界著名的觀賞花卉,各國已廣泛引種栽培,尤以英國、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最為普遍。我國的廬山植物園、四川灌縣的華西樹木保護中心、昆明植物園及杭州植物園栽培較多,有一定規模。此外,其木材細密可以用於製造器具及精細雕刻。杜鵑花科杜鵑屬植物(二)
杜鵑花科,雙子葉植物,50屬,約130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南非和我國西部,我國有14屬,718種,全國均產之,其中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為世界有名的觀賞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