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稀果杜鵑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oligocarpumFangetX.S.Zhang
海拔:1800-2500
命名來源:(植物分類學報)[ActaPhytotax.Sin.21(4):466.pl.1:2.1983]
中國植物志:57(2):088
亞組中文名:麻花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MaculiferaSleumer
組中文名:常綠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G.Don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4—6米;幼枝圓柱形,疏被白色微柔毛,老枝灰褐色,無毛,在花序下的小枝直徑3—4毫米。冬芽腋生,卵圓形,長5毫米,近於無毛。葉革質,長圓狀橢圓形,稀倒卵狀橢圓形,長4—6.3厘米,寬2—3厘米,先端鈍圓,有突尖頭,基部圓形,稀近淺心形,邊緣反卷,幼時有褐色纖毛,上面暗綠色,無毛,下面淡黃綠色,中脈在上面稍凹下,下面凸出,在近基部被褐色柔毛,側脈13—15對,細脈網狀,在下面側脈和細脈均不發育;葉柄長8—15毫米,疏被褐色粗伏毛。頂生短總狀傘形花序,有花3—4朵;總軸長5—6毫米,被稀疏的微柔毛;苞片近於匙形,長12厘米,寬約5毫米,先端有小突尖頭,外面密被灰白色柔毛,內面無毛;花梗長1—2厘米,密被淡黃色短柔毛;花萼小,長約1.7毫米,外面被淡黃色短柔毛,裂齒5,三角形;花冠鐘形,長3.5厘米,直徑4.3厘米,紫紅色至粉紅色,內面基部有深紫紅色斑塊,裂片5,扁圓形,長1.5厘米,寬約2厘米,頂端有缺刻;雄蕊10,不等長,長1.3—2.6厘米,花絲下部有白色微柔毛,花葯倒卵形,長1.6—2毫米,棕色;子房卵狀橢圓形,長4—5毫米,直徑3毫米,密被白色(後變為黃褐色)長毛,花柱長2.5厘米,無毛,柱頭頭狀,黃色,寬約2.2毫米。蒴果長圓柱形,長1—2.5厘米,直徑7毫米,深褐色,有明顯的肋紋和毛蕾殘跡。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產地分布
產廣西東北部和貴州東北部。生於海拔1800—2500米的山頂灌叢或森林中,模式標本采自貴州印江梵淨山。
杜鵑花科杜鵑屬植物(二)
杜鵑花科,雙子葉植物,50屬,約130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南非和我國西部,我國有14屬,718種,全國均產之,其中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為世界有名的觀賞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