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種中文名:黃藥杜鵑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flavantherum Hutch. et K. Ward
種別名:
國內分布:產西藏臧布江峽谷地區。生於海拔2 500—2 800米的岩壁。模式標本采自西藏藏布 江峽谷近Churung(Churung隆曲?藏語Chu為河)匯流處。
海 拔:2500-2800
命名來源:(西藏植物志)【Spec . Rhodod. : 786. 1930】
中國植物志:57(1):057
亞組中文名:黃綠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Monantha Cullen
組中文名:杜鵑組組拉丁名:Sect.Rhododendron
亞屬中文名: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Rhododendron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特徵
形態特徵:灌木,高1.8—3米。幼枝有鱗片。葉長圓狀橢圓形,長3---4厘米,寬1.3--2厘 米,頂端鈍,有小突尖,基部圓形,上面有鱗片,下面鱗片不等大,淡褐色,相距為其 直徑的2—3倍;葉柄長5—日毫米,有鱗片。花序頂生,短總狀,有3花;花序軸長約 2毫米,被鱗片;花梗長6—8毫米,被鱗片;花萼長2.5--4毫米,5裂,裂片圓形或 長圓狀卵形,外面被鱗片,無緣毛;花冠管狀或管狀鐘形,長1.5--2厘米,鮮黃色, 外面被鱗片;雄蕊10,不等長,長1.3—1.8厘米,花絲基部密被長柔毛;子房5室, 密被鱗片,花柱細長,下部有鱗片。蒴果長圓形,長1厘米,密被鱗片。
產地分布:產西藏臧布江峽谷地區。生於海拔2 500—2 800米的岩壁。模式標本采自西藏藏布 江峽谷近Churung(Churung隆曲?藏語Chu為河)匯流處。
本種提示:本種採集物極少,僅有模式標本。據Cullen 1980年記述:本種極似R.Monan— thum,不同在於葉下面乳突不明顯,鱗片間距離更大一起,色淡,花萼裂片寬三角形, 約長2.5毫米。 本種曾被置於series Triflorum。
參考文獻:Rhododendron flavantherum Hutch.Et K.Ward in Spec.Rhodod.786.1930;id.In Not.Bot Gard.Edinb.16:181.1931,latine;CullenctChamb.1n Not.Bot.Card.Ed— inb,36:108.1978;Cullen in ibid.39:60.1980;Davidian,Rho&d.Spcc.1:346. 1982;西藏植物志3:649.1986.
杜鵑花科杜鵑屬植物(二)
杜鵑花科,雙子葉植物,50屬,約130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南非和我國西部,我國有14屬,718種,全國均產之,其中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為世界有名的觀賞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