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名稱
種中文名:褐葉杜鵑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pseudociliipes Cullen
種別名:
海拔2 400—3 050米。緬甸東北部也有。模式標本采於雲南高黎貢山,北緯26°20′。
海 拔:2400-3050
命名來源:(雲南植物志)【Not .Bot . Gard .Edinb . 36: 122. 1978】
中國植物志:57(1):042
亞組中文名:有鱗大花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Maddenia(Hutch.)Sleumer
組中文名: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甊hododendron
亞屬中文名: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Rhododendron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灌木,高0.6--2米。幼枝纖細,密被褐色鱗片,疏生剛毛,毛常易脫落。葉片狹 橢圓形或長圓形,長3.5---6(--8)厘米,寬1.6--2.7厘米,頂端短漸尖,明顯具短尖 頭,基部楔形至鈍圓,上面幼時密被褐色鱗片,老葉鱗片脫落,下面乾後暗褐色,密被 大小不一的鱗片,相距小於或等於其直徑,幼時葉緣通常疏生剛毛,隨後脫落;葉柄長 6--9毫米,兩側疏生剛毛,後脫落。花序頂生,1(--2)花;花梗長0.7—1厘米,密 被鱗片;花萼不發育,環狀或有波狀裂片,外面密被鱗片,邊緣有纖毛或疏生剛毛;花冠芳香,寬漏斗狀,長5--7厘米,筒部長2.5—3.5厘米,白色,外面帶淡紅紫色暈, 疏被鱗片和短柔毛;雄蕊10,不等長,長可達花冠裂片的中部。花絲下部被短柔毛; 子房6室,外面密被鱗片,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短,近基部被鱗片。蒴果長圓狀柱 形,長1.5--2厘米,托以宿存花萼。 花期4月,果期8—9月。
產地分布
產雲南西北部(高黎貢山,大致在瀘水至碧江之間)。生於石岩、灌叢或大樹上, 海拔2 400—3 050米。緬甸東北部也有。模式標本采於雲南高黎貢山,北緯26°20′。
本種提示
本種以其通常1朵花的花序和深褐色的葉背,較狹小的葉形而易識別。
參考文獻
Rhododendron pseudociliipes Cullen in Not.Bot.Gard.Edinb.36:122.1978;id. Inibid.39:50.1980;雲南植物志4:477.圖版129,1--2.1986.
杜鵑花科杜鵑屬植物(二)
杜鵑花科,雙子葉植物,50屬,約130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南非和我國西部,我國有14屬,718種,全國均產之,其中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為世界有名的觀賞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