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簧戲

蕪湖的民間文化較為豐富,“梨簧戲”是蕪湖一帶的民間戲曲,至今已有230 多年的歷史。

梨簧戲起源

蕪湖的民間文化較為豐富,“梨簧戲”是蕪湖一帶的民間戲曲,至今已有230 多年的歷史。梨簧戲
蕪湖梨簧戲起源於清朝嘉慶年間(1796年前後),流傳於蕪湖、當塗、含山周邊地區。梨簧的最初演唱形式都為坐唱,因為那時唱該戲的都是盲藝人,而這一點是十分有特色的。大約在道光十年(1830年),蕪湖東門外伍先生與奚仁潛師徒,組成了第一個職業性的梨簧戲班子。清朝一品大員黃鉞告老寓蕪寫《於湖竹枝詞》,把平安戲定名為“梨簧戲”。其時,外來徽斑唱腔和蘇州評彈強勢登入蕪湖,為了以本土化爭取票友,梨簧戲索性改為“泥簧”戲或稱籬簧,迎合蕪湖下里巴人的口味。

名稱的由來

梨簧戲是市井戲,也是草根戲,雖然明朝的正史《太平府志》記載當塗、蕪湖、寧國立春日“妝戲到,征女伎”,《蕪梨簧戲湖縣誌·名宦》記載,雍正七年(1668年)知縣張鷲“去任時,沿途供帳,演劇送行”但是梨簧未曾得到皇家供奉,一直是老藝人自養自傳。梨簧戲的名稱可能是江淮春日:梨花為妝、絲竹伴奏,因名梨簧。清朝一品大員黃鉞告老寓蕪寫《於湖竹枝詞》,把平安戲定名為“梨簧戲”。梨簧戲也叫平安戲,源自老蕪湖祈求赭山神姑保佑人壽年豐、四季平安。但我以為蕪湖是水網地帶,在船上生活的人有一顆“驛動的心”,只能祈求平安來規避暴風雨。

梨簧戲特色

梨簧戲原名"泥簧戲",源於蕪湖的民間小調,形成並流行於清乾隆年間。1959年8月,蕪湖市成立梨簧劇團,演出了梨簧戲很多經典曲目如《獅吼記》《送嫁》《擺渡人》等等。梨簧戲對唱腔,演奏,服裝道具,舞台布景等都十分講究,又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很受蕪湖乃及周邊地區人民的歡迎……。

梨簧戲歷史

梨簧戲,亦稱草根戲、平安戲,據明朝正史《太平府志》記載,當塗、蕪湖等地立春日有梨簧戲“妝戲到,征女伎”的風俗。後清朝黃鉞寫《於湖竹枝詞》時,把平安戲定名為“梨簧戲”。
蕪湖泥簧戲也曾“星光燦爛”,有張季瀛、王振林、胡家壽、金立興,稱為“泥簧四狀元”。張季瀛家藏手抄劇本有三尺多高,可惜在1931年夏天毀於洪水。
草根命的泥簧戲經不住洋風的摧折和“官”木的裹挾,上世紀三十年代後,僅以散兵游勇坐唱維持。縣誌說:“有所謂泥簧者,詞甚俚俗,雜以小曲,蓋為盲女彈詞者流,人有喜慶輒招之,視為營業雲”
1927年,張季瀛的第三子張一鸞想繼承父業,振興泥簧戲,集合一批藝人在北門沈鳳鱉家辦起一個“泥簧公所。”這是一個共和班性質的職業演唱團體,也是訓練泥簧戲演員的習藝所。
解放後,蕪湖文化部門貫徹“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整理的傳統劇目主要有《安安送米》、《回頭橋》、《三戲牡丹》、《合缽》、《祭塔》、《竇老送子》、《陳琳抱盒》、《鬧院》、《逼休》、《扇墳》等。1959年招收了一批男女少年學員,正式建立“蕪湖市梨簧戲劇團”,編演出《白蛇傳》、《秦香蓮》、《二度梅》、《三請樊梨花》等。
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性本愛丘山”,也許泥簧戲“本是坊間狗尾草,無為招搖在高枝”。當蕪湖的官辦劇團因為“經費不足”、“演員老化”而偃旗息鼓時,中江橋、陡門山、後家山頭的小劇場鏗鏘開鑼。

梨簧戲發展

解放後,該劇種迎來了新生。這時梨簧早幾經演變,而不是當年那個只有盲藝人坐唱的曲藝了。至此,蕪湖梨簧戲的曲目、曲譜才在市文化局的領導下進行發掘、整理,發揚並加以規範。上世紀80年代後,以舒緩、閒適為主鏇律的梨簧戲漸漸失去了觀眾,劇團被取消。為保留劇種,市文化局成立了蕪湖梨簧戲研究室,並彙編了蕪湖地方戲志。
其實每個戲種之所以會面臨現在困難,都有著一定的原因。這些原因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有內因,也有外因。大部分戲種衰落是歷史的選擇結果,也可以理解為達爾文的物競天擇理論從物種進化領域擴展到藝術領域。梨簧的衰落就是這一選擇的結果。梨簧在之所以會在這一選擇中被淘汰,原因要從多角度來看。從客觀上和內因上看,梨簧本身曲調上的存在一些缺點,人類社會在不斷發展,戲劇藝術在不斷發展,那些從曲藝本身到表演形式更完善的戲曲,如京劇、豫劇等,甚至是同在安徽的黃梅戲及徽劇,就存活了下來,並表現出極強的生命力。從主觀和外因上看,人們對音樂的喜好不斷在變化,如今梨簧的節奏的過分舒緩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這種快節奏的生活了,年輕人更喜歡的是那種張揚的音樂,輕快的節奏。失去了觀眾的梨簧也就只有無可奈何地退出文藝的歷史舞台。
市文化局也曾希望保留梨簧劇團,但在多次民意調查後發現,民眾已不再喜歡看梨簧戲,考慮到政府經費及民意,最終取消了梨簧劇團。但令人欣慰的是市文化局為保留劇種作了大量工作。蕪湖梨簧研究室的成立,蕪湖地方戲志的彙編都為保留梨簧這一地方歷史文化遺產作了貢獻。張科長還強調說梨簧沒有滅絕,沒有消失,只是暫時淡出當今戲劇大舞台,並以另一種形式存在著,被保護著。一旦哪一天時機成熟,蕪湖梨簧就有可能再次登上舞台,再現輝煌。

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安徽百科 安徽百科
安徽,地處江淮之間,因歷史上有古皖國和境內的皖山、皖河而簡稱“皖”。安徽是中國文化發達最早的地區之一,也是戲曲之鄉,保存著有“戲曲活化石”之稱的“儺戲”和古老的“目連戲”,發源於安徽的徽劇是京劇的前身之一。更多安徽百科知識,詳見微百科:安徽百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