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推山掌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專練掌心發勁之法,兼練兩腕之猝勁。其效用略如剛柔法,兼練兩腕之猝勁,其效用略如剛柔法。練成之後,無論力大之人,只須一著手,以掌捺而輕推之,無不應手跌出丈外者。蓋可以借人之力而制敵,可使憑空擲出,而不至受傷,非若殺手功夫之以傷人為能事者可比也。練習之法,用粗木製成長桌形之架,架之四足,深埋土中,使不至移動,架之上部亦須堅牢,向上之兩橫木,包以光滑之鐵皮。初練時以正方形之青石一塊,約重八十斤,平置於架之一端,人對石立,足作弓箭步。上體與石相距約一尺半,然後以雙掌置石面平推之,單掌亦可,惟宜左右交替行之。推時宜用臂、腕、掌三部之力,切忌上身前傾,以體重壓石,不必急於求功,能略推出自佳,即不能使石移動,盡可作意推之,日久自見功夫也。至能屈肘按石,發勁推之,石應手溜出數尺,或尋丈時,即於原石之後,加以重若二三十斤之石,依法練習,至亦能應手溜出,然後再加一石,重以三十斤為率,以後準此。如此再練再加,直至石共重三百斤為止,則第一步功夫即算完全。此時兩臂之力,已極可觀,惟屬死推,與人角逐時,未必能切於實用,不過如造屋之先立基礎耳。欲求致用,非進一步練習猝勁不可。練習猝勁,宜專注意於掌面之後部,與手腕二處,練法略同。將架上之石搬去,但余原練之一石,以手指按石之上面,掌根抵石向我之處,步法如上,然後運全臂之力,注於小臂及手腕之間。發勁時,手指緊按石面,而將兩掌後提,離石三寸,一提之後,八十斤之青石,必能應手躍出尋丈之外。更依前法加一石練,直至前石加完為度,功夫即告大成。功之深者,能於架上連迭十餘巨石,手抵第一石,余石盡躍出數丈,惟所抵之石,屹然不動,是則於發勁之外,又深具蓄勁功夫者矣。
歌訣
推山神功威力顯,古寺流傳千百年。唐代空空傳此藝,伏虎禪師繼先賢。洪淵法師練功苦,圓勝清真緊相連。歷代高僧精此技,驅賊防盜護寺院。特點
與人交手時,亦只消以掌根輕輕一抵,其人即跌出數丈之外。功之深者,能於架上連疊十餘巨石,手抵第一石,余石盡躍出數丈,惟所抵之後,屹然不動。此即於發勁之外,又深具蓄勁功夫之緣故。單就發勁而言,至少需四年功夫,而蓄勁又需十年以上功夫。置石之架,宜用堅實之栗樹,闊一尺半,長三尺至三丈,高與腰齊。此功若成,即敵人眾多,亦可從容應付,而不致受困。所說發勁和猝勁,非筆墨所能盡言,要在實踐中逐步領會。練法
練法是,用粗木製成長桌形之架,架之四足深埋土中,使不至移動;架之上部亦須堅牢,向上之兩橫木,包以光滑之鐵皮。初練時,以正方形之青石一塊,約重八十斤,平置於架之一端。人對石立,足作弓箭步,上體與石相距約一尺半,然後以雙掌置石面平推之;單掌亦可,惟宜左右交替行之。推時宜用臂腕掌三部之力,切忌上身前傾,以體重壓石。不要急於求成,能略推出就好。即使不能使石移動,盡可作意推之,日久自會見功效。至能屈肘按石,發勁推之,石應手溜出數尺,或一丈左右時,即於原石之後,加一重約二三十斤之石,依法練習,至亦能應手溜出。然後再加一石,重以三十斤為率。按此標準,再練再加,直至石共重三百斤為止,則第一步功夫即告完成。此時兩臂之力,已極可觀,但仍是死推,與人角逐時,未必切於實用。這一步,只是為功成打下基礎。欲求致用,非進一步練習猝勁不可。
1、預備功
面向南方,左腳向左開步,距離與肩同寬。膝微屈,兩手自然垂靠於兩腿側.全身放鬆。雙目微閉,微收會陰,意守丹田十分鐘。兩掌翻轉向外上緩緩劃圓,上舉超過頭頂,兩掌心相對。然後掌心向下,指尖相對,緩緩將雙手按至腹前,做吐納呼吸
一次。意念:兩掌向上劃圓時呼氣,意引丹田氣經會陰,尾閭、命門、大椎、玉枕、百會等穴到達印堂貫通督脈。兩掌下按時吸氣,引氣由印堂過人中,鵲橋、廉泉、膻中等入丹田貫通任脈,此為小周天運行。
2、正功
姿勢不變,上身微微前俯,以意引氣沿督脈到肩部的肩井穴,再經手三陽經貫至雙掌勞宮,意守勞宮數分鐘,自然呼吸。然後雙掌掌心外突,指尖上翹,意力下按,以意引氣貫掌,身體由微微前俯正身直立。繼而上身前俯,雙掌稍上提,掌心內含,
反覆捉按三十六次。 雙掌緩緩前伸上托至與膻中穴齊,以意引氣沿督脈到肩井穴,做吐納呼吸一次。待肩井穴之氣提足後,雙掌內翻掌心向下,分別向兩側迅速下按至兩腿旁,同時引氣由肩井迅速直貫雙掌勞宮穴。如此反覆上按下按三十六次。 雙拿向前平托與膻中平時,雙掌稍內翻合十收至胸前,以意引氣沿督脈到肩井穴,待雙掌外分,分別向左右平推時,貫氣到雙掌勞營穴。然後雙掌再內收至胸前合十。如此反覆開合三十六次。 雙掌外推至平肩後,翻掌掌心向前,雙臂伸直向前擠合至雙掌合十,做吐納呼吸一次,以意引氣貫掌。雙掌分開,掌心相對,向兩側直臂棚撐到雙臂成一字形,以意引氣貫掌。如此反覆開合三十六次。
收功
雙掌沿弧形上托舉頭頂,掌心相對,然後掌心向下,十指相對,沿任脈緩緩按至腹前,全身放鬆,微收會陰,意守丹田溫養數分鐘即可收功。
練習猝勁,宜專注意於掌面之後部與手腕兩處。練法略同,即將架上之石搬去,僅留原練之一石,以手按石之上面,掌根抵石向我之處,步法如上,然後運全臂之力,注於小臂及手腕之間。發勁時,手指緊按石面,而將兩掌後提,離石三寸;一提之後,即運猝勁,以掌抵石而撅之,同時手指即抬起後拗。如此每日勤習若干次,每次以力盡為止。二年以後,八十斤之青石,必能應手躍出一丈開外。更依前法加一石練,直至前石加完為度,功夫即告大成。
功法略解
①少林推山功夫是少林七十二藝中的硬功外壯法,屬陽剛之勁路。主要練人身兩掌發勁之功法,併兼練兩掌之猝勁。也是少林寺僧經常習練的功夫。
②推山功夫在少林武術技擊上起一定的作用。如與人搏擊時,掌到處敵即擲出丈外。敵來時我用掌招之即傷。其威力巨不可擋。更可借人之力而制敵,如不慎重則會誤傷好人。因此要守武德,遵戒約方可無誤。
③練習推山功夫的基本要點: 。
要慢進而勿猛進,要堅持耐久,不要忽冷忽熱。此功是專練掌心發勁之功法,兼練兩腕部的猝勁,其功效略與剛柔勁法相似。練成功之後,無論力大力小之人,只須一著手,無不應手躍出丈外。
注意事項
1、練功前應喝點白開水,飯前後半小時不宜練功。
2、環境應選擇空氣新鮮流暢的樹林中,不可在雷雨天或空氣污濁之處練功。
3、練功時,身心俱要放鬆,要用意不用力。
4、練功初期須節制房事三個月。
5、練功應保證早晚各一遍。平時須適度練習沙袋、木樁等外功作為輔助。
相關介紹
妙興大師練功習技談
七十二藝與拳械 七十二藝之難易
七十二藝之法則
七十二藝之練法
七十二藝內外基本功夫
內外功解
外功心功
內外功十要、十忌
內外功十七傷
基本功夫
一指金剛法
雙鎖功 足射功
拔釘功
抱樹功
四段功
一指禪功
鐵頭功
鐵布衫功
排打功
鐵掃帚功
竹葉手
蜈蚣跳
提斤斤
仙人掌
剛柔法
硃砂掌
臥虎功
泅水術
千斤閘
金鐘罩
鎖指功
羅漢功
壁虎游牆術
鞭勁法
琵琶功
流星樁
梅花樁
石鎖功
鐵臂功
彈子拳
柔骨功
蛤蟆功
穿簾功
鷹爪力
鐵牛功
鷹翼功
陽光手
門襠功
鐵袋功
揭諦功 龜背功
躥縱術
輕身術
鐵膝功
跳躍法
摩插術
石柱功
鐵砂掌
一線穿
吸陰功
槍刀不入法
飛行功
五毒手
分水功
飛檐走壁法
翻騰術
柏木樁
霸王肘
拈花功
推山掌
馬鞍功
玉帶功
陰拳功
沙包功
點石功
拔山功
螳螂爪
布袋功
觀音掌
上罐功
合盤掌
盤點少林正宗七十二藝
自古以來,少林寺所傳功夫極多,五花八門,有“七十二藝”之說。這些功夫,按性質分,大致可分為內功、外功、硬功、輕功、氣功等。所謂內功以練精、氣、神為主,功成後整體內壯。所謂外功、硬功,多指鍛鍊軀體某一局部的猛力,輕功專練縱跳和超距,氣功包括練氣和養氣。 | |||
鐵臂功 排打功 鐵掃帚功 足射功 腿踢功 銅砂掌 蛇行術 提千斤 羅漢功 鐵頭功 四段功 鐵布衫功 雙鎖功 上罐功 石鎖功 鐵珠袋 蛤蟆功 鎖指功 | 翻騰術 布袋功 鞭勁法 分水功 玉帶功 鷹翼功 跳躍法 霸王肘 一指金剛法 拔釘功 一指禪功 石樁功 金鐘罩 鐵牛功 鏇風掌 臥虎功 拔山功 千層紙功 | 千斤閘 合盤掌 推山掌 踢椿功 鷹爪功 斬魔劍 玄空拳 金砂掌 鐵砂掌 飛行功 槍刀不入法 五毒追砂掌 飛檐走壁法 一線穿 躥縱術 金鏟指 揭諦功 彈子拳 | 梅花樁 捻花功 螳螂爪 跑板功 閃戰法 金刀換掌功 輕身術 鐵膝功 陸地飛行術 穿廉功 泅水術 點石功 琵琶功 柔骨功 壁虎游牆術 門襠功 追風掌功 軟玄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