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美冠蘭

假鱗莖形狀變化較大,通常近球形,帶白色,位於地下,外有少數鞘。葉線形,長可達50厘米,寬約1.2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

基本信息

目錄

台灣美冠蘭(海南植物志)雙板芋蘭(台灣植物志)芋蘭(台灣蘭科植物彩色圖鑑)

形態特徵

假鱗莖形狀變化較大,通常近球形,帶白色,位於地下,外有少數鞘。葉線形,長可達50厘米,寬約1.2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花葉同時;花葶側生,高達75厘米;總狀花序直立,長約10厘米,密生多花;花苞片短於花梗和子房;花直徑約2.5厘米;萼片淡綠色而具5條紫色脈,花瓣亦淡綠色,近頂端有淡紫紅色暈,唇瓣淡紫紅色並有深色脈;萼片披針形,長約1.3厘米,寬約6毫米,先端急尖;花瓣與萼片近等長,寬7-8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收狹;唇瓣近卵形,長約1.5厘米,3裂;側裂片直立;中裂片外彎,先端凹陷;唇盤上具2條明顯的紫紅色縱脊,其間還有1條不甚明顯的脊;唇瓣基部的距囊狀,長約4毫米。花期6月。

分布及生境

產台灣南部(恆春半島)和海南。生境不詳。尼泊爾、錫金、印度、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紐幾內亞島、澳大利亞均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尼泊爾。本種是一個形態變化較大的廣布種。我們對此沒有研究,也未看到標本,僅僅是採納G.Seidenfaden(1983)的觀點,包括他對異名的處理。但從B.Hayata的描述和圖(《台灣植物圖譜》4:72.fig.36(a).1914)以及《台灣植物志》(1978)的描述看,台灣植物與東南亞植物是有明顯差別的,特別是唇瓣上的脊、距的形狀以及蕊柱足是否存在等。由於條件限制,難以作進一步的研究。上面描述主要摘自《台灣植物志》。

資料來源

本種是一個形態變化較大的廣布種。我們對此沒有研究,也未看到標本,僅僅是採納G.Seidenfaden(1983)的觀點,包括他對異名的處理。但從B.Hayata的描述和圖(《台灣植物圖譜》4:72.fig.36(a).1914)以及《台灣植物志》(1978)的描述看,台灣植物與東南亞植物是有明顯差別的,特別是唇瓣上的脊、距的形狀以及蕊柱足是否存在等。由於條件限制,難以作進一步的研究。上面描述主要摘自《台灣植物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