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孔府菜烹飪技藝孔府菜所屬地區: 山東 · 濟寧 ·曲阜市
遺產編號:Ⅷ-18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濟寧市曲阜市
遺產級別: 省
概述
孔府菜又稱“天下第一菜”,它歷史悠久,是我國延續時間最長的典型官府菜。據《孔府檔案》和北京故宮《曲阜典集》記載,孔府菜始於公元前272年,經過千百年來孔府名廚的潛心切磋,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逐漸形成了獨具一格、名饌珍饈齊備、品類豐盛完美、色香味形器意俱佳的孔府菜。孔府菜用料講究,做工精細,善於調味,烹調技法精湛全面,猶以燒、炒、煨、炸、扒見長,製作程式複雜,往往要經過三四道程式方能完成,其風味清淡鮮嫩,軟爛香醇,原汁原味。“詩禮銀杏”、“帶子上朝”、“一品豆腐”、“一卵孵雙鳳”是孔府菜系中的典型菜品。“美食不如美器”,孔府菜歷來十分講究盛器,銀、銅、錫、瓷、玻璃、瑪瑙等各質餐具俱備,因菜設器,按席配套;同時,一向沿襲著古風舊制,禮儀莊重,規格嚴謹,其布席、就座、上菜也都極為講究,既有書香門第的風度,也彰顯了王公官府的氣派。
孔府菜是孔府在宴請皇帝、王公大臣、地方官員和親朋貴戚中逐漸形成的,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它的形成和發展體現了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飲食觀和養生之道;同時,它的烹飪技藝和風味特色對我國的烹飪文化,特別是對魯菜的形成和發展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1]。
歷史
歷史滄桑,時光流轉。一個個封建王朝興亡更替。經過歷史的淘汰,官府菜真正能夠完整流傳下來的,實在是鳳毛麟角。孔府菜是由於孔府在歷代封建王朝中所處的特殊地位而保全下來,是乾隆時代的官府菜。在我國著名的文化古城山東省曲阜城內的孔府,又稱為衍聖公府。這座坐北朝南三啟六扇威嚴的宮殿式府第,門額上高懸藍底金字"聖府",它是孔子後裔的府第。
中國封建社會 ,孔府既是公爵之府,又是聖人之家,是"天下第一家",比皇帝的家還要顯貴。歷代統治者,都把孔子的後裔封為"聖人"。直至蔣介石1935年封孔子77代孫孔德成為"大成至聖先師奉報官",並以"特任官待遇",都是加官進爵。
從明清到近代,由於歷代“襲封衍聖公”,官列“文臣之首”,權勢十分顯赫。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 是孔子的論述,歷來作為飲食名言相傳。孔府孔氏子孫在飲食方面較聖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經過千萬廚役的勞動,創造了獨具特色的孔府烹飪。
分類
孔府烹任,基本上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宴會飲食;一類是日常家餐。宴席菜和家常菜 雖然有時互相通用,但烹飪是有區別的。孔府宴席用於接待貴賓、上任、生辰家日、婚喪喜壽時特備。宴席遵照君臣父子的等級,有不同的規格。主要的有兩種,一是用於接待皇帝和欽差大臣的“滿漢全席”,是以清代國宴的規格設定的,使用全套銀餐具,上菜196道,全是山珍海味,熊掌、燕窩、魚翅等,滿族的"全羊帶燒烤"。
另一種喜慶壽宴的高擺宴席: 在宴席上有四個"高擺",是用江米麵作成的圖柱體,像支粗大的蠟燭,外面用各種乾果鎮成圖案和字形,寫有"壽比南山"等吉言,每個一個字,擺在銀盤 ,成為宴席的特殊裝飾品,莊重高雅。
孔府的另一類菜餚是“家常菜”,從米粥、煎餅、鹹菜、豆腐到豆芽、香椿、雞蛋、茄子,這些來自民間的常食小吃,經過孔府廚師的精巧製作,成為孔府的獨特菜品,其原則是“精菜細作,細菜糖炒”。所以孔府的家菜也是別有風味的。
掌故
"孔府一品鍋", 衍聖公為當朝一品官而得名;"帶子上朝"、"懷抱鯉",都是一大一小放在同一個餐具中,寓言輩輩為官、代代上朝。這些菜造型完整,不能傷皮折骨,所以在掌握火候調味、成型等方面,難度很大。孔府一品鍋 "神仙鴨子"是大件菜,為保持原味,將鴨子裝進砂鍋後,上面糊一張紙、隔水蒸製。為了精確地掌握時間,在蒸製時燒香,共三炷香的時間即成,故名"神仙"。相傳這是被逼出來的,衍聖公要求此菜做成立即趁熱上桌,不得延誤,要熟爛,又要準時,廚師想出點香計時的方法,成為烹飪中的美談。
孔府有一種與火不接觸的獨特自烤菜。如烤花籃桂魚:把炮製乾淨的桂魚調味、造型後, 網油,再包麵餅,把魚包封嚴密,放在鐵鉤上,下用木炭火兩面烤熟,其鮮味不失,色白而嫩。食者知其味,不知其法,曾是孔府秘不外傳的名菜製法。
烤鴨、烤乳豬,孔府都列為宴席菜,被稱為"紅烤菜", 指烤出的菜紅潤光亮。
孔府的另一類菜餚是"家常菜",從米粥、煎餅、鹹菜、豆腐到豆芽、香椿、雞蛋、茄子,這些來自民間的常食小吃,經過孔府廚師的精巧製作,成為孔府的獨特菜品,其原則是"精菜細作,細菜糖炒"。所以孔府的家菜也是別有風味的。
豆芽菜,將豆芽去芽和根,清油快炒,鮮脆爽口,曾受到乾隆皇帝的讚賞。香椿芽也是山東西部民間春季常用的菜蔬,孔府每年收進數百斤上好的椿芽,供一年食用。
孔府家常菜中,經常用土特產品烹製各種菜餚。僅各種"蝦仁"菜,多達幾十種,如:玉帶蝦仁、雨前蝦仁、翡翠蝦仁、三鮮蝦仁、松子蝦仁、腐乳蝦仁等等。
特色
孔府菜,歷史悠久,烹調技藝精湛,獨具一格,是我國延續時間最長的典型官府菜。其烹調技藝和傳統名菜,都是代代承襲。世世相傳,經久不衰。孔府菜的行成,主要是由於孔府的歷代成員,秉承孔子食不厭精 ,燴不厭細的遺訓,素精飲饌。對菜餚的製作極為考究,要求不僅料精,細作,火候嚴格,注重口味,而且要巧於變換調劑,應時新鮮,以飽其口福。自西漢以來,隨這孔子後裔政治地位的升遷,至明,清時期,衍聖公曾官居一品,班列文官之首,享有攜眷上朝之殊榮,皇帝朝聖,祭祀活動頻繁,皇室的成員每次來曲阜,必以盛宴接駕。至於高官要員的紛至沓來,孔府也要設高級宴席接風。長期以來,因受門第觀念的束縛,孔府內眷多來自於各地的官宦之家 ,他們之間的禮尚往來,使眾家名饌佳肴得以薈萃一堂,各呈特色,互為補益。孔府這種廣泛的社交活動和內,外廚之間的頻繁更替,促使了孔府和宮廷,孔府與官府,孔府同民間的烹飪技藝的不斷交流。加之千百年來孔府名廚巧師們的潛心切磋,師承舊制,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從而逐漸形成了自成一格,名饌珍饈齊備,品類豐盛完美,色,香,味,形,器懼佳的孔府菜.孔府宴席也是長期逐漸形成的。禮儀莊重,等級分明;再席面款式上要求十分嚴格,既有書香門第,聖人之家的風度,又有王公官府的氣派。各種宴席的的席面,菜點豐盛,搭配講究,主菜,大件菜,配伍菜都有一定的程式。孔府宴明繁多,大體上可分為家宴,喜宴,壽宴,便宴,如意宴等多種;在規格上則以用料高低和上菜的多少而定。歷史上最高規格的“滿漢全席”要上菜一百九十六道,僅餐具就有四百零四件。其次是燕菜席,魚翅席,海參席和“雙四”一品鍋等依不同季節變換時令佳肴。例如:壽宴是孔府專供“衍聖公”和夫人及其尊長祝壽的特定宴席。其席面珍饈羅列,杯盞並陳,除裝飾和餐具極為靠究外,還要上“高擺”伴之以鐘鼓禮樂,氣氛超然,堪與宮廷御膳相媲美。
孔府菜用料極其廣泛,高至山珍海味,低到瓜,果,菜,椒或山林野菜 等,都可烹製出佳蔬美味。孔府菜做工精細,善於調味,講究盛器,烹調技法全面。
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2)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下面是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