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畫複製技術
故宮:王赫
1、複製:reproduction
2、故宮複製古書畫主要目的:
a展陳:《天府永藏》展期超過3個月,要用複製品。
b捐獻文物的人,故宮會給捐贈者一個所捐贈原件的高仿品作紀念。(想起豐元草的木版水印)
3、王赫定義中國畫是畫在輕質材料如紙絹上的,不知這個定義從哪裡來,沒有包括壁畫。
4、紙壽千年、卷壽八百。
5、顧愷之《女史箴圖》隋末唐初
6、顧愷之《洛神賦圖》宋人臨
7、摹本vs臨本,一聽到老師用這兩個詞,就想問有什麼區別,本想講完了最後問,以免干擾老師思路,結果老師沒過幾分鐘就自己講了出來。之後好幾處都是這樣,我的問題還沒有問出口,就得到了老師的解答。所以覺得這個講座非常好,真正是聽眾需要和關心的,並且有極其嚴密的邏輯性。
8、摹本:拓的。臨本:照著畫的。
9、三個仿造古畫高潮:
a北宋中後期
b明代中晚期
c清末~本世紀初
10、古書畫複製方式
a人工臨摹
b木版水印
c珂羅版
d照相複製
e數字噴繪
f結合
人工臨摹
1、人工臨摹複製沒有明確開始年代,但是從張彥遠等人的畫論可知,晉代已經有仿製品。
2、問:摹會不會透過去,傷到畫本身?不會,因為上面附著的“紙”經過特殊處理。
3、黃蠟法
a薄紙,塗以黃蠟,用熨斗熨,變成透明的。又叫硬黃。
b用雙鉤雙填法。
c問:沒法暈染?是的,不容易暈染。但是可以採用硬黃當媒介,再用其它宣紙復在上面轉拓。
d問:因為材料大不相同,黃蠟法也就不可能用作贗品了?黃蠟法處理的紙可以作為媒介。本身雖然不真,可以用作中間狀態。
4、人工臨摹複製
a畫盒。燈箱,先進之處在於兩邊兩個木筒可以盛放捲軸。在故宮,古畫決不會允許直接覆紙上去夠描。所以發明畫盒。
b一般過程,洗出原大圖。
c膠版
d拷貝(包括題跋)
e背面用蛤料塗。為了襯托出臉部的顏色。(原來是這樣)
印章組,制印。h問:印泥,沒有講究?看上去就一盒,所有印一個顏色?答:成本問題,好印泥難找,太貴。
5、人工臨摹複製,質量好,慢,成本高。
6、《清明上河圖》摹了10年。
木版水印
1、宋代就開始了彩色套印。
2、木版水印步驟
a勾描
b人工分色,畫在燕皮紙上。
c燕皮紙、很薄,貼在木板上。——刻版
d印刷,撣顏色。靠把握耙子力度來實現深淺變化。
f問:為什麼不能靠撣顏色的時候刷的顏色深淺不一樣,比如多加水,來區分深淺?答:那樣每一張畫可能不一樣。
g木版水印可以印寫意。
h問:木版水印只有榮寶齋有么?秦明:是,當年就是榮寶齋的木版水印和故宮的珂羅版。
3、《韓熙載夜宴圖》幾千塊版,印了30萬次才成功。籌劃到成功20年,實際操作8年。
4、問:豆板怎樣找平?答:不需要找平。
珂羅版
珂羅版:collotype明膠板
1、20世紀20年代日本傳到中國
2、照、修、制、印
3、修:比如飛白、毛筆的筆鋒。
4、制:按顏色分著製版、按顏色。
5、塗上感光材料,曬板。以前就是放在太陽底下曬,靠天吃飯。
6、洗剩下的能沾上油墨。
7、印,套印要準。
8、可以在宣紙、絲絹上印。
9、凝固狀油墨,有厚度。
10、問:不平么?答:是。
11、王希孟《千里江山圖》,30萬。問:不多印是技術問題還是市場問題?答:故意的。
12、缺點:顏色複雜不行。一套版印80~90張到頭了。膠會脫落。
照相
1、60年代開始,照相
2、故宮有一台棄置不用的製版機。故宮師傅自己做的,楠木相機。
3、修版筆、修版刀,強化筆墨氣韻。
4、感光宣紙、感光絲絹。
5、問:只能黑白么?答:是。另外人工補色。
6、種類
a柔板
b膠板
c凹版
d絲網
7、柔板就是凸版。紙盒印刷都是凸版。現在凸版也能印精細的了。柔板就是凸起來的部分是軟的。
8、膠板印刷:快、短、穩,絕對的統治地位。三個滾輪,像滑輪一樣安置。中間的是橡皮布。轉印。
9、凹版製版難,在溝里注入油墨。
10、絲網:網眼裡透過油墨,其它地方遮擋。
11、二玄社:79年台北故宮授權他們複製故宮古書畫。問:二玄社的技術屬於上面四種么?答:這是他們的技術秘密。
12、CMYK四色,C青M品紅Y黃K黑。
13、工業油墨,空間混合,產生網點。
14、沒法直接用宣紙,因為高速運轉。二玄社用的特製宣紙。甚至有簾紋。但不是宣紙。
15、古書畫印數少,貴。
數字噴繪
1、全部數位化
2、色彩管理很重要。校準顯示器、掃瞄器、紙張、印表機的色彩。
3、國畫顏色與化學墨水有不同光譜特徵。
4、不同設備的顯色原理不同。
5、RGB三色。
6、設備特徵化
7、顯示器色域最大。
8、校正顯示器。螢幕上掛一個滑鼠裝測試器。形成一個icc檔案。
9、掃瞄器,去掉紫外光的光源。
10、承印材料。製作加特徵化。
11、進行處理。使之適於印刷。
12、進行測試。分光光度儀。產生校正特徵化Icc。
13、缺點:
a沒有厚度。人工臨有厚度。
b藍綠調子差。
c不能描金銀。
14、人工和數字相結合。
15、故宮一般只印三、五件。加人工方便。
16、問:噴繪小墨滴可見么?答:極小。問放大鏡能看見么?答:能。
1、博物館複製權出售管制。
2、問:雙鉤法能表現濃淡么?答:神龍蘭亭有濃淡,但是不知道是否就是原來的濃淡。
傳承人
郭文林,北京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現為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古書畫複製科副科長,是中國古書畫臨摹複製技藝的傳承人及學科帶頭人。
他作為中國古代書畫人工臨摹複製技術的傳承人,充分發揚傳、幫、帶的作用,孜孜不倦地培養古書畫臨摹複製專業人才,為中國古書畫臨摹複製技術的傳承與發展做出突出的貢獻。在培養技能人才、傳授技藝上,他能因材施教,尊重學習者的個性,有針對性地對學習者進行指導,言傳身教,激發學習者的學習熱情,採用新穎的教學方式,在實踐中傳授古書畫臨摹技藝,先後培養與指導了許多優秀的古書畫臨摹複製人才,如: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書畫複製科的張蕊、國家博物館技術部的書畫臨摹人員王春紅、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研究生張清華、香港大學美術史系研究生梁佩儀、香港浸會大學學生曾泓峰和吳慧盈、韓國龍仁大學學生朴惠信等,使很多學習者了解了中國古代書畫臨摹的真諦,無論是從紙本到絹本,從製作熟絹到磨製顏色,從白描繪畫到工筆重彩,都有了新的認識,臨摹技藝有了飛躍式的提高。他不僅僅對個人進行技藝傳授與指導,還在北京師範大學文博學院講授古書畫臨摹課程,傾囊相授,把這個學科發揚光大;同時積極從事各種古書畫臨摹培訓班的技藝傳授工作,為其他博物館培養古書畫臨摹人才,如: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舉辦的“全國館藏紙質文物保護修復技術培訓班”等。
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2)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下面是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