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苗畫內容豐富,構圖大膽,線條有致,色彩豐富協調,艷而不俗,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得到國內外有關專家的好評。現已經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苗畫題材豐富,多為喜慶、喜祥、長壽、友誼等吉祥圖案,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等,苗畫圖案中經常運用的有雙鳳朝陽、鳳穿牡丹、鴛鴦戲荷、魚鳥同樂、雙龍搶寶、麒麟送子、蝴蝶伴壽、喜鵲鬧梅、鯉魚跳龍門、龍鳳呈祥等。苗畫反映了苗族人民對大自然生靈的熱愛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文化傳承
苗畫曾一度面臨失傳,在梁求瑞、梁永福、梁德頌祖孫三代的苦心傳承、創新下,才得以重煥生機。
開始,苗畫是畫師用白色粉漿把繡花圖案繪於布料上,然後供婦女們直接按畫刺繡。後來一些技藝高超的苗畫師,捨棄刺繡環節,直接在布料上繪畫,由此發展成現在的苗畫。苗畫作品題材廣泛,構圖大膽,線條錯落有致,色彩豐富協調,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
上世紀初,隨著老藝人的相繼去世,苗畫面臨失傳的困境。在瀕臨消失的關頭,保靖縣水田河鎮的梁求瑞將苗畫傳承了下來,並不斷豐富繪畫的題材內容。後來,梁求瑞將苗畫技藝傳授給其子梁永福。梁永福大膽創新,在繪畫時加上各種顏色,將傳統單色樣稿發展為五彩苗畫。同時,將原來僅描於布上的苗畫,發展到在宣紙、水粉紙上畫。彩繪的內容取材廣泛,多為象徵吉祥如意的“龍鳳呈祥”、“喜鵲鬧梅”以及花鳥魚蟲等。
梁永福的苗畫以其色彩繽紛、情趣生動、民族特色濃郁、審美價值高,而被人們親切地稱之為“保靖苗畫”。1987年,他參加湖南省民族民間工藝品展覽赴京展出,其代表作,長6米、寬2.5米的苗畫大門帘《龍鳳呈祥》和《丹鳳朝陽》,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2006年,他的《雙鳳朝陽》、《龍鳳錦雞》等3件苗畫入選《湘西風情·書法美術攝影民族民間工藝展》,並赴上海展覽。
梁永福的兒子梁德頌從小耳濡目染,7歲便開始學畫,已從事苗畫創作近40年。他採用寫實與抽象、誇張與變形、自由與嚴謹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再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苗畫既古樸原始,又熱情奔放富於浪漫風格,體現出古典藝術與現代藝術審美追求的高度統一,形成了獨特生存環境下的苗族文化符號。梁德頌的苗畫魅力還在於配色的十分講究,既注重底色和圖案色的對比,又考慮到相互間的和諧;既注重主色和輔色的線面和穿叉,又考慮到裝飾對象與套用場合的鮮明與交融。他創作出來的作品,通過協調而艷麗的色彩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巨大的視覺衝擊力,極富濃郁的鄉土氣息和藝術感染力。
2009年5月,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馮驥才到湘西進行文化考察,當他看到梁德頌的苗畫後,驚嘆其畫技純熟、用筆老到、設色考究,並說保靖苗畫是湘西的一張名片,應該設法加以保護和傳承。
梁德頌有多幅作品被省、州博物館收藏。2009年10月,他的作品《雙鳳朝陽》獲得“湘鄂渝黔邊區民族民間旅遊商品及民間工藝大師評選大賽”金獎,他本人也被授予“民間工藝大師”稱號。在評選大賽上,有人出2萬元購買獲得金獎的《雙鳳朝陽》,因他不捨而作罷。去年,他還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2008年,梁德頌攜養在深閨的苗畫走出深山,在吉首開設了自己的工作室和店鋪,苗畫開始進入更多人的視線。在潛心創作的同時,他也不忘傾力培養傳承人,讓保靖苗畫這朵民間藝術之花綻放得更加美麗。
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2)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下面是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