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10年5月18日,中國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新入選項目)。新疆自治區奇台縣申報的“塔塔爾族撒班節”入選,列入民俗項目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撒班節”(也稱犁頭節、犁鏵節)是塔塔爾族特有的傳統節日,一般在春耕後的農忙時舉行,沒有固定的日期,是為紀念新式犁——撒班的發明,節日這一天,人們穿上盛裝,帶上豐富的食品,匯集到郊外景色宜人的地方,奏起民族樂器,唱歌跳舞,開展各種娛樂活動,相互祝賀節日。“撒班節”也是塔塔爾族服飾、飲食、音樂、舞蹈的展示,內容非常豐富。
節日活動
為籌備過節,婦女們準備烤餅、餅乾等食物,少女們湊在一起邊唱歌,邊用麻線和棉線織手帕,圍巾,刺繡襯衣,以交給節目主持人。
節日那天,人們穿著民族服裝,在節日場地唱歌,跳舞,並進行摔跤,攀桿、賽跳跑等體育比賽。“賽跳跑”是最受民眾喜受的活動。參加者口銜一個匙子,匙內放著雞蛋。口銜匙跑時雞蛋不能落地。主持人將婦女們準備的各種物品,獎給優勝者。
節日裡,各家還準備“古科底誒”(大米加乳酪杏乾烤制的一種餅)、“伊特白里西”(南瓜加大米、肉烤制的一種餅以及用蜂蜜發酵製成的“克兒西麻”、田野葡萄釀製成的“克賽勒”等飲料來招待客人。
歡度撒班節
7月21日,來自伊犁、阿勒泰、和布克賽爾等地的塔塔爾族民眾身穿節日盛裝,扶老攜幼,帶著各種傳統小吃歡聚在塔城市三道河壩,共同歡慶自己的傳統節日——“撒班節”。
相關細節
鏡頭一
離聯誼會開始還有兩個小時,記者就在塔城市三道河壩度假村看到“樂隊”早已守候在門口,迎接遠道而來的同胞。進門時,大家都爭著吃一種代表吉祥豐收的食物——“吐西”。50歲的哈力曼說:“我特意從伊犁趕來參加這次盛會,能見到這么多的塔塔爾族同胞,我特別高興。”“塔塔爾族朋友給我打電話,邀請我們參加這次聚會,我們非常高興。因為一家人都想參加,所以我們先去克拉瑪依市接上女兒後,全家一起來到塔城。”來自阿勒泰的維吾爾族婦女拉比漢說。乘聯誼會還沒有開始,記者與“撒班節”聯誼會組委會成員熱發提聊了起來。熱發提告訴記者,目前,我區塔塔爾族人口有400餘人,主要從事著教育、醫療和商業等。
鏡頭二
13時,聯誼會在合唱“母親頌”的樂曲聲中正式開始。歡快動聽的塔塔爾族歌曲,動作靈巧的塔塔爾族舞蹈,把聯誼會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14時30分,豐盛的午餐端上桌,大家一邊品嘗一邊欣賞節目。節日裡的塔塔爾族同胞通過舞姿和歌聲,來表達自己歡樂的心情。木尼拉說:“我跳的舞叫《百靈鳥》,練了整整4天,排練雖然很累,但一想到這個節日的由來時,就會覺得很輕鬆。”
鏡頭三
記者初次參加“撒班節”,對於塔塔爾族傳統的特色食品很感興趣。一位塔塔爾族婦女說,她們的烤餅和糕點特別有名,有帕拉瑪西、齊比拜里西等。記者看到,擺放在桌上的每種糕點都做得十分精緻誘人,就像精巧的工藝品。據了解,聯誼會當天所有的烤餅和糕點都是塔塔爾族婦女們自己的手藝。記者還了解到,塔塔爾族無論男女老幼都喜歡戴“塔合亞”帽子,並把戴帽看作是一種禮節。請客、作客、送葬、聚會都要戴帽子。男式帽子大多用深黑、墨綠、淡綠色綢緞或平絨作面料,用淡黃色、金黃色金絲線繡花,也有不繡花的棗紅面黑帽沿的單帽;女式帽子大多用深紅、淡紅、紫紅的金絲絨用面料,小花帽上鑲有珍珠,有的還喜歡披上大頭巾。熱發提介紹,“撒班節”已被自治區正式批准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也就是說“撒班節”已成為大家認可的節日,以後每年都會舉辦聯誼活動。
鏡頭四
飯後,塔塔爾族傳統的體育活動和遊戲開始了。有套麻袋賽跑、綁腿賽跑、小伙子騎在木桿上用裝著小麥的袋子對“打”,還有嘴裡銜著放有雞蛋的木勺賽跑,內容豐富多彩。高潮時,大家會以口哨和掌聲助興。奏起民族樂器,歡歌跳舞。開展各種娛樂活動,相互祝賀,每個節目都有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這一天,塔塔爾族人們沉浸在歡樂和幸福之中。“撒班節”也反映了塔塔爾族人民熱愛勞動、熱愛生活,讚美勞動、讚美生活的純樸思想。
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2)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下面是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