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絨繡

上海絨繡

絨繡(woolen needlepoint tapestry )是新興的中國工藝美術品之一,又稱絨線繡,即用彩色羊毛絨線,在特製的網眼麻布上繡制出的一種工藝美術結晶。產品以色彩豐富、配色和諧,繡工精良、層次清晰、造型生動、形象逼真而深受國內外民眾的歡迎。上海絨繡是在特製的網眼織物上用各色維絨線一格一針地繡制的一種手工藝品。每一針就是一個小色塊,一個畫面用少則幾萬個,多則幾十萬個小色塊來表達。繡制時隨畫換線,因彩施色,因而色彩豐富,層次分明,形象生動。善於表達不同景物的亂針繡,使絨繡的表現力更強,更富於質感。不但能繡制盤墊、書包等日用品,更善於把國畫、油畫的筆墨情趣和盤托出,把人像攝影的真切傳神再現屏上,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概述

絨繡是新興的中國工藝美術晶之一,又稱絨線繡,是由西方傳人的,即用彩色羊毛絨線,在特製的網眼麻布上繡制出的一種工藝美術晶。上海絨繡是在特製的網眼織物上用各色維絨線一
上海絨繡上海絨繡
格一針地繡制的一種手工藝品。每一針就是一個小色塊,一個畫面用少則幾萬個,多則幾十萬個小色塊來表達。繡制時隨畫換線,因彩施色,因而色彩豐富,層次分明,形象生動。善於表達不同景物的亂針繡,使絨繡的表現力更強,更富於質感。不但能繡制盤墊、書包等日用品,更善於把國畫、油畫的筆墨情趣和盤托出,把人像攝影的真切傳神再現屏上,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上海絨繡歷史沿革

絨繡原流行於歐洲。14世紀,德國農民的服裝和壁毯上,有根據織物經緯線排列,計算針數繡成的圖案。它的原料和工藝與絨繡已十分相似。16世紀,歐洲出現一種專作刺繡底子的麻布,在底子上用絨線逐針繡滿,便成了絨繡。繡品可用作壁掛、靠墊、椅墊等。17~19世紀,絨繡在英國盛行。維多利亞時期(Victoria,1837~1901),一位柏林的印刷商人和他的妻子,在英國設計了一種在小方格紙上繪成的彩色圖案,製作者可按照圖稿數格在網眼布上繡制,技藝簡便。當時多用德國美利奴羊的羊毛製成絨線進行繡制,因此人們把絨繡稱為柏林絨繡。20世紀初,英國傳教士在煙臺開設仁德洋行;英美商人在上海開設謙禮洋行、謙泰洋行,組織絨繡來料加工,絨繡由此傳入中國。當時的產品是拖鞋和手提包等日用品上的裝飾面料,用色比較簡單。20世紀30年代末,上海絨繡藝術家劉佩珍等劉氏五姐妹率先用絨繡製作人物肖像;50年代初,上海絨繡藝術家高婉玉對絨繡的配色等工藝進行了改革,豐富了絨繡藝術的表現力。

上海絨繡上海絨繡

分類

產品分欣賞和實用兩大類,以色彩豐富、配色和諧,繡工精良、層次清晰、造型生動、形象逼真而深受國內外民眾的歡迎。上海絨繡尤以創作外國領袖肖像見長,絨繡肖像形象逼真,感染力強,被贊為“東方的油畫”。上海絨繡中“萬里長城”,“百花爭艷”、“珠穆朗瑪峰遠眺”等都成為在國內外有定評的傑作。其中“萬里長城”一幅被送至聯合國大廈廳堂上陳列,使各國代表嘆為觀止。顧繡織繡有刺繡,抽紗,機繡等幾大類,顧繡是刺繡的一種,在上海最為著名,至今已有四五百年歷史。顧繡是以上海明代時官僚顧名世一家的刺繡技法和風格創作的刺繡品。顧繡創始者是顧名世的長子顧會海之妾繆氏,後傳至次子顧斗英的第三子壽潛妻韓希孟時,技藝已登峰造極,名噪江南。後來,隨著顧家漸衰,原顧氏家族內傳的顧繡技藝便流人民間,風靡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並對蘇、湘、蜀等繡種產生了巨大影響顧繡。特色是擘絲細過頭髮,一根絲線可分成40餘細支進行繡作,針如毫,行針密,配色精妙,色彩豐富,逼真活現,巧奪天工,因而也稱其為“畫繡”。1978年,松江工藝品廠尋得顧繡真傳,恢復顧繡傳統技法,創作出不少頗得顧繡精髓的藝術佳作,產品遠銷英,,日、、意,澳等歐美國家。

上海絨繡上海絨繡

藝術特點

上海絨繡尤以創作外國領袖肖像見長,絨繡肖像形象逼真,感染力強,被贊為“東方的油畫”。
上海絨繡藝術品聞名海內外,特別是建國後在品種上由原來只能生產拖鞋面和手提包片,發展到能繡各種領袖像、人物風景等大型藝術品。它以其形象逼真,色彩濃郁,層次清晰,立體感強的“海派”藝術風格而獨樹一幟。其特點是:(1)借鑑中國傳統刺繡工藝,以多變的針法和拼接工藝,劈線,拼色工藝豐富了上海絨繡的藝術語言;(2)經過藝術再創作,巧妙地將形,色,神,光相融合,使絨繡作品達到了忠實原作,勝於原作的藝術效果;(3)經過特殊處理的絨繡藝術品防霉、防蛀,不僅延長了作品的壽命而且增強了藝術感染力;(4)在色彩技法上,從原來簡單的色彩改進為自行染色,並吸收了刺繡技法的長處,由單色繡改進為拼色繡、彩錦繡、接色繡等技法,畫面無反光,風格莊重,非常適宜製成領袖名人肖像。並作為國家級的禮品,或紀念堂、展覽廳、賓館內的陳設品。如毛主席紀念堂正廳的巨幅絨繡“祖國大地”,莊重、肅穆、色彩和諧,生動地表現了偉大祖國錦繡河山的雄偉壯麗。
上海絨繡藝術作品反映的題材既有人物、風景,又有花鳥靜物。在藝術形式上,既可表現色彩繽紛、層次複雜的油畫;也可繡制形象逼真,對比強烈的藝術攝影;還可以移植講究筆法神韻的中國水墨畫。絨繡表現這些藝術作品,並不是簡單、機械地加以複製,而是要根據絨繡所使用的材料、性能和它的特殊工藝過程進行再創造。

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2)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下面是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
撂石鎖
柯爾克孜族馴鷹習俗
苗族栽岩習俗
裝泥魚習俗
徑山茶宴
錫伯族傳統婚俗
哈薩克族傳統婚俗
回族傳統婚俗
裕固族傳統婚俗
彝族傳統婚俗
達斡爾族傳統婚俗
朝鮮族回婚禮
澤州四弦書
獨轅四景車賽會
尉村跑鼓車
舜帝祭典
肘捶
土家年
哈尼族昂瑪突節
諾茹孜節
塔塔爾族撒班節
鄂溫克族瑟賓節
俄羅斯族巴斯克節
永濟背冰
潮人盂蘭勝會
維藥傳統炮製技藝
睡藥療法
彝醫水膏藥療法
壯醫藥線點灸療法
阿依旺賽來民居
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
石庫門裡弄建築營造技藝
雁門民居營造技藝
北京四合院傳統營造技藝
五芳齋粽子製作技藝
常州小熱昏
直隸官府菜烹飪技藝
清廷御膳製作技藝
安吉福鼎白茶製作技藝
古書畫臨摹複製技藝
衡水法帖雕板拓印技藝
揚州毛筆製作技藝
藏族礦植物顏料製作技藝
姜思序堂國畫顏料製作技藝
青銅器修復及複製技藝
銀銅器製作及鎏金技藝
斑錫製作技藝
鉛錫刻鏤技藝
振興祥中式服裝製作技藝
藍夾纈技藝
長沙窯銅官陶瓷燒制技藝
汝瓷燒制技藝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
越窯青瓷燒制技藝
漁鼓道情
錫伯族刺繡
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工藝
瑤族刺繡
寧波金銀彩繡
地術拳
清徐彩門樓
通背纏拳
攔手門
嘉興灶頭畫
苗畫
新繁棕編
端鼓腔
曲沃琴書
高桿船技
南音說唱
迎羅漢
唱新聞
永康鼓詞
摜牛
長子鼓書
永春紙織畫
網船會
盤索里
塔吉克族服飾
口技
孔府菜烹飪技藝
寧波泥金彩漆
翼城琴書
平遙紗閣戲人
孫臏拳
上海絨繡
花毽
十八般武藝
三棒鼓
佛漢拳
河州平弦
洛南靜板書
四川評書
蓮花落
粵曲
祁陽小調
木魚歌
藏曆年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