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四川盤子是一種單人或多人表演的歌舞藝術。它綜合了四川清音和四川民歌的表演風格演變發展而成。演員在表演時手持竹棍(比竹筷長、稍細)、瓷盤(碟於)敲打節奏,邊唱邊舞,似一種風格獨具的歌舞劇,形式活潑。曲調優美。表演形式
表演形式為用竹筷邊敲瓷盤邊歌唱。過去又稱唱盤子、唱小曲、碟子小調等。流行地區
四川盤子,主要流行於川東、川西一帶的城鎮鄉村。起源於民間流行的"打盞兒"。清光緒年間,巫山一帶有盲藝人敲碟子唱小調。發展過程
清光緒年間,巫山一帶有盲藝人敲碟子唱小調。20世紀20年代,湖北民間藝人入川賣藝演唱碟子小調,深受民眾歡迎,因而在四川流行開來。演唱者一手持瓷盤,一手持一巧,敲擊盤邊、面、背、底等不同部位發出不同的音響,有顫、滾、滑、點等不同技法,所唱曲調多為民間小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藝術上有較在革新,由一人站唱發展為二人或多人的走唱以及與舞蹈融為一體的表演唱,並增加琵琶、二胡、揚琴等樂器伴奏,出現一批新曲目,如《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成渝路通車》、《看女兒》、《三個媳婦爭婆婆》等。完善鼓曲類詞條
曲藝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一朵奇葩,特別是鼓曲,種類繁多,各有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