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故事全集

史記故事全集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是西漢司馬遷撰寫的我國第一部系統的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自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時期的三千多年的歷代大事。全書總共一百三十篇,約五十二萬六千字,分為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本書《史記故事全集》根據中華書局出版的二十五史點校本《史記》底本編寫。每個故事原則上只記敘一件事情,或者一個人物。《史記》中的故事原則上全部收入,既保留原書的完整,又有較強的可讀性。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是西漢司馬遷撰寫的我國第一部系統的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自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時期的三千多年的歷代大事。全書總共一百三十篇,約五十二萬六千字,分為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本書《史記故事全集》根據中華書局出版的二十五史點校本《史記》底本編寫。每個故事原則上只記敘一件事情,或者一個人物。《史記》中的故事原則上全部收入,既保留原書的完整,又有較強的可讀性。

忍辱完成史記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正當司馬遷全身心地撰寫《史記》之時,卻遇上了飛來橫禍,這就是李陵事件。

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寵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師將軍李廣利領兵討伐匈奴,另派李廣的孫子、別將李陵隨從李廣利押運輜重。李廣帶領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軍深入浚稽山,與單于遭遇。匈奴以八萬騎兵圍攻李陵。經過八晝夜的戰鬥,李陵斬殺了一萬多匈奴,但由於他得不到主力部隊的後援,結果彈盡糧絕,不幸被俘。

李陵兵敗的訊息傳到長安後,武帝本希望他能戰死,後聽說他卻投了降,憤怒萬分,滿朝文武官員察言觀色,趨炎附勢,幾天前還紛紛稱讚李陵的英勇,現在卻附和漢武帝,指責李陵的罪過。漢武帝詢問太史令司馬遷的看法,司馬遷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見風使舵的大臣,盡力為李陵辯護。他認為李陵平時孝順母親,對朋友講信義,對人謙虛禮讓,對士兵有恩信,常常奮不顧身地急國家之所急,有國士的風範。司馬遷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們如今見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誇大其罪名。他對漢武帝說:"李陵只率領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軍奮戰,殺傷了許多敵人,立下了赫赫功勞。在救兵不至、彈盡糧絕、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仍然奮勇殺敵。就是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李陵自己雖陷於失敗之中,而他殺傷匈奴之多,也足以顯赫於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尋找適當的機會再報答漢室。"

司馬遷的意思似乎是二師將軍李廣利沒有盡職盡責。他的直言觸怒了漢武帝,漢武帝認為他是在為李陵辯護,貶低勞師遠征、戰敗而歸的漢武帝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於是下令將司馬遷打入大牢。

司馬遷被關進監獄以後,案子落到了當時名聲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嚴刑審訊司馬遷,司馬遷忍受了各種肉體和精神上的殘酷折磨。面對酷吏,他始終不屈服,也不認罪。司馬遷在獄中反覆不停地問自己"這是我的罪嗎?這是我的罪嗎?我一個做臣子的,就不能發表點意見?"不久,有傳聞說李陵曾帶匈奴兵攻打漢朝。漢武帝信以為真,便草率地處死了李陵的母親、妻子和兒子。司馬遷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據漢朝的刑法,死刑有兩種減免辦法:一是拿五十萬錢贖罪,二是受"腐刑"。司馬遷官小家貧,當然拿不出這么多錢贖罪。腐刑既殘酷地摧殘人體和精神,也極大地侮辱人格。司馬遷當然不願意忍受這樣的刑罰,悲痛欲絕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殺。可後來他想到,人總有一死,但"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死的輕重意義是不同的。他覺得自己如果就這樣 "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無價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孫臏等人,想到了他們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驕人成果。司馬遷頓時覺得自己渾身充滿了力氣,他毅然選擇了腐刑。面對最殘酷的刑罰,司馬遷痛苦到了極點,但他此時沒有怨恨,也沒有害怕。他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 史記寫完,"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正因為還沒有完成史記,他才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

目錄

史記故事全集:上冊

編寫說明

五帝時代

黃帝

顓頊與帝嚳

帝堯禪舜

塗廩穿井

眾功鹹興

夏代

大禹治水

夏後立國

家天下

商代

伊尹佐商

網開三面

太甲思過

桑楮合生

盤庚遷都

武丁得說

雉鳴鼎耳

博神射天

帝紂

西周

岐山頌歌

受命之君

太公望

採薇歌

牧野之戰

麥秀

周武王受命

周公輔政

甘棠

天子無戲言

伯禽報政

荒服不朝

女三為粲

弭謗

立戲亂魯

烽火戲諸侯

秦贏復宗

東徒建鄭

東周

秦代

史記故事全集:下冊

西漢

附錄

本紀

卷  目  內容 備註

本紀 三皇 司馬貞補,有些版本收錄此篇
卷一 本紀第一 五帝
卷二  本紀第二
卷三  本紀第三
卷四  本紀第四
卷五  本紀第五 有一說認為可當為《秦始皇本紀》的上篇
卷六  本紀第六 秦始皇
卷七  本紀第七 項羽 雖非皇帝,史記作者以“在權不在位”之名將之編入。
卷八  本紀第八 高祖
卷九  本紀第九 呂后 不列名義上的天子漢惠帝本紀,理由與項羽同
卷十 本紀第十 孝文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孝景 一說原篇己闕,從《漢書》補。由於此說缺乏證據,故信從者少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孝武 原篇名為‘今上本紀’,原文己闕,褚少孫據《封禪書》補並改篇名

[編輯]表

史記卷十三 三代世表 第一 史記卷十四 十二諸侯年表 第二 史記卷十五 六國年表 第三 史記卷十六 秦楚之際月表 第四 史記卷十七 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 第五 史記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第六 史記卷十九 惠景間侯者年表 第七 史記卷二十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 第八 史記卷二十一 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第九 史記卷二十二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 第十

[編輯]書

史記卷二十三 禮書 第一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 第二 史記卷二十五 律書 第三 史記卷二十六 曆書 第四 史記卷二十七 天官書 第五 史記卷二十八 封禪書 第六 史記卷二十九 河渠書 第七 史記卷三十 平準書 第八

[編輯]世家

史記卷三十一 太伯世家 第一-吳國 史記卷三十二 太公世家 第二-齊國 史記卷三十三 周公世家 第三-魯國 史記卷三十四 召公世家 第四-燕國 史記卷三十五 世家 第五-管國 史記卷三十六 世家 第六-陳國 史記卷三十七 衛康叔世家 第七-衛國 史記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 第八-宋國 史記卷三十九 世家 第九-晉國 史記卷四十 世家 第十-楚國 史記卷四十一 勾踐世家 第十一-越國 史記卷四十二 世家 第十二-鄭國 史記卷四十三 世家 第十三-趙國 史記卷四十四 世家 第十四-魏國 史記卷四十五 世家 第十五-韓國 史記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 第十六-田齊 史記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 第十七-孔子 史記卷四十八 陳涉世家 第十八-陳勝 史記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 第十九-呂后(漢高祖後),薄姬漢文帝母),竇皇后(漢文帝後),(薄皇后漢景帝後,後廢)),王皇后(漢景帝後),(陳皇后漢武帝後,後廢)),衛子夫(漢武帝後) 史記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 第二十-楚元王劉交 史記卷五十一 燕世家 第二十一-荊王劉賈,燕王劉澤 史記卷五十二 齊悼惠王世家 第二十二-齊悼惠王劉肥 史記卷五十三 蕭相國世家 第二十三-酇侯蕭何 史記卷五十四 曹相國世家 第二十四-平陽侯曹參 史記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 第二十五-留侯張良 史記卷五十六 陳丞相世家 第二十六-曲逆侯陳平,安國侯王陵,辟陽侯審食其 史記卷五十七 絳侯周勃世家 第二十七-絳侯周勃 史記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 第二十八-梁孝王劉武,梁共王劉買(梁孝王長子),梁平王劉襄(梁共王子),濟川王劉明(梁孝王子),濟東王劉彭離(梁孝王子),⼭陽哀王劉定(梁孝王子),濟陰哀王劉不識(梁孝王子) 史記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 第二十九-漢景帝十三子為王:栗姬子:河間獻王劉德,臨江哀王劉閼於,臨江閔王劉榮程姬子:魯共王劉余,江都易王劉非,膠西於王劉端賈夫人子:趙王劉彭祖,中山靖王劉勝唐姬子:長沙定王劉發;王夫人兒姁子:廣川惠王劉越,膠東康王劉寄,清河哀王劉乘,常山憲王劉舜。 史記卷六十 三王世家 第三十-漢武帝六子中的三子:王夫人子:⿑懷王劉閎;李姬子:燕剌王劉旦、廣陵厲王劉胥

[編輯]列傳

史記卷六十一 伯夷叔齊列傳 第一-伯夷,叔齊 史記卷六十二 管列傳 第二-管仲晏嬰 史記卷六十三 老子韓非列傳 第三-老子,莊子申不害,韓非 史記卷六十四 司馬穰苴列傳 第四-司馬穰苴 史記卷六十五 孫子吳起列傳 第五-孫武孫臏,吳起 史記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傳 第六-伍子胥,白公勝 史記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傳 第七-孔子弟子 史記卷六十八 商君列傳 第八-商鞅 史記卷六十九 蘇秦列傳 第九-蘇秦,蘇代蘇厲 史記卷七十 張儀列傳 第十-張儀,陳軫犀首 史記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傳 第十一-樗里疾,甘茂,甘羅 史記卷七十二 穰侯列傳 第十二-魏冉羋戎 史記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傳 第十三-白起,王翦 史記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傳 第十四-孟子,騶忌,騶衍淳于髡慎到、騶奭,環淵接子田駢荀子,(公孫龍,劇子,李悝尸子,長盧,吁子),墨翟 史記卷七十五 孟嘗君列傳 第十五-孟嘗君田文,馮驩 史記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傳 第十六-平原君趙勝,虞卿 史記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傳 第十七-信陵君魏公子無忌 史記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傳 第十八-春申君黃歇 史記卷七十九 范雎蔡澤列傳 第十九-范雎,蔡澤 史記卷八十 樂毅列傳 第二十-樂毅,樂間樂乘 史記卷八十一 廉頗藺相如列傳 第二十一-廉頗,藺相如,李牧 史記卷八十二 田單列傳 第二十二-田單 史記卷八十三 魯仲連鄒陽列傳 第二十三-魯仲連,鄒陽 史記卷八十四 屈原賈生列傳 第二十四-屈原,賈誼 史記卷八十五 呂不韋列傳 第二十五-呂不韋 史記卷八十六 刺客列傳 第二十六-曹沫(劫齊桓公),專諸(刺吳王僚),豫讓(刺趙襄子),聶政(刺俠累),荊軻(刺秦始皇) 史記卷八十七 李斯列傳 第二十七-李斯 史記卷八十八 蒙恬列傳 第二十八-蒙恬 史記卷八十九 張耳陳余列傳 第二十九-趙王張耳,陳余 史記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傳 第三十-魏豹,梁王彭越 史記卷九十一 黥布列傳 第三十一-淮南王黥布 史記卷九十二 淮陰侯列傳 第三十二-淮陰侯韓信 史記卷九十三 韓信盧綰列傳 第三十三-韓王信,燕王盧綰,陽夏侯陳豨 史記卷九十四 田儋列傳 第三十四-田儋,田榮田橫 史記卷九十五 列傳 第三十五-舞陽侯樊噲,曲周侯酈商,汝陰侯夏侯嬰,潁陰侯灌嬰 史記卷九十六 張丞相列傳 第三十六-北平侯張蒼,汾陰侯周昌,廣阿侯任敖,故安侯申屠嘉。(補:車千秋,韋丞相,魏相邴吉黃霸於定國韋玄成匡衡) 史記卷九十七 酈生陸賈列傳 第三十七-酈食其,陸賈,平原君朱建 史記卷九十八 蒯成列傳 第三十八-陽陵侯傅寬,信武侯靳歙,蒯成侯周緤 史記卷九十九 劉敬叔孫通列傳 第三十九-建信侯劉敬,稷嗣君叔孫通 史記卷一百 季布欒布列傳 第四十-季布,曹丘生,季心丁公;欒布 史記卷一百一 袁盎晁錯列傳 第四十一-袁盎,晁錯,鄧公 史記卷一百二 張釋之馮唐列傳 第四十二-張釋之,馮唐 史記卷一百三 萬石張叔列傳 第四十三-萬石君石奮,牧丘侯石慶,建陵侯衛綰,塞侯直不疑周仁,張叔 史記卷一百四 田叔列傳 第四十四-田叔,田仁 史記卷一百五 扁鵲倉公列傳 第四十五-扁鵲,淳于意 史記卷一百六 吳王濞列傳 第四十六-吳王劉濞 史記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列傳 第四十七-魏其侯竇嬰,武安侯田鼢灌夫 史記卷一百八 韓長孺列傳 第四十八-韓安國 史記卷一百九 李將軍列傳 第四十九-李廣 史記卷一百十 匈奴列傳 第五十 史記卷一百十一 衛將軍驃騎列傳 第五十一-衛青霍去病(補:嘗從衛將軍之裨將:李廣(已有傳),公孫賀李息公孫敖李沮李蔡張次公蘇建趙信張騫趙食其曹襄韓說郭昌荀彘;嘗從驃騎將軍之裨將:路博德趙破奴) 史記卷一百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傳 第五十二-公孫弘主父偃 史記卷一百十三 南越列傳 第五十三 史記卷一百十四 東越列傳 第五十四 史記卷一百十五 朝鮮列傳 第五十五 史記卷一百十六 西南夷列傳 第五十六 史記卷一百十七 司馬相如列傳 第五十七-司馬相如 史記卷一百十八 淮南衡山列傳 第五十八-淮南厲王劉長,淮南王劉安,衡山王劉賜 史記卷一百十九 循吏列傳 第五十九-孫叔敖子產公儀休石奢李離 史記卷一百二十 鄭列傳 第六十-汲黯鄭當時 史記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傳 第六十一-申公轅固生韓嬰伏勝高堂生徐生楊何春秋董仲舒胡毋生江生。 史記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傳 第六十二-侯封鼂錯郅都寧成,周陽由,趙禹張湯義縱王溫舒尹齊楊仆減宣杜周 史記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傳 第六十三-大宛,康居烏孫奄蔡大月氏安息條枝大夏 史記卷一百二十四 遊俠列傳 第六十四-郭解 史記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傳 第六十五-鄧通趙同北宮伯子,周文仁,韓嫣李延年 史記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傳 第六十六-淳于髡,優孟優旃(補:郭舍人,東方朔東郭先生,王先生,西門豹) 史記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傳 第六十七-司馬季主〔未闡述諸侯國之俗,僅記司馬季主之事,可能是未完稿。〕 史記卷一百二十八 龜策列傳 第六十八 史記卷一百二十九 貨殖列傳 第六十九-范蠡子貢猗頓白圭,卓氏,程鄭,孔氏 史記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 第七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