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皇后[西漢孝景皇后]

王皇后[西漢孝景皇后]
王皇后[西漢孝景皇后]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元姬(217年—268年4月20日),東海郯縣(今山東郯城西北)人。三國時期曹魏經學家王朗之孫女、王肅之女,晉文帝司馬昭妻子,晉武帝司馬炎與齊王司馬攸的生母。幼時便通《詩經》、《論語》,嫁司馬昭後竭盡婦道、謙虛謹慎。其人頗有遠見,曾預言鍾會謀反之事。泰始元年(265年),司馬炎建立西晉,尊王元姬為皇太后,宮號曰崇化宮。王元姬身處太后之位,提倡節儉,身體力行,作為眾妃子的表率。在其治理之下,後宮井井有條,眾人和睦相處。泰始四年(268年)三月二十一日(4月20日),王元姬崩逝,終年五十二歲,諡號文明皇后,與司馬昭合葬於崇陽陵。

基本信息

漢景帝後

王娡(?-公元前126年)漢景帝劉啟皇后,漢武帝生母。槐里(今陝西西平東南)人。父王仲,母臧兒,外祖父臧荼。公元前150年被漢景帝立為皇后。後與景帝合葬陽陵。

王皇后的子女有:劉徹(漢武帝)、平陽公主、南宮公主、隆慮公主。

漢宣帝後

王氏(?-公元前16年),漢宣帝劉詢皇后。沛(今江蘇沛縣)人。父王奉光,爵關內侯,又封邛成候。公元前64年被立為皇后。因無子女,漢元帝托其撫養。黃龍元年(公元前49年),宣帝駕崩,元帝尊王氏為皇太后。封太后的哥哥王舜為安平候。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漢元帝駕崩,漢成帝尊王氏為太皇太后。後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病死,葬於杜陵。

漢元帝後

王皇后漢元帝劉奭
王政君(前70─13年),魏郡元城(今河北正定縣)人,陽平假王禁的次女,漢元帝劉奭的皇后,性軟弱,無主見。

王政君出身於官宦之家,傳說她的母親李氏夢月入其懷,遂有身孕,生下了政君,她的父親做過廷尉史(法庭書記),王禁嗜酒好色,娶了好幾個小老婆,生有四女八子,王政君的生母李氏失寵。與王禁分手,改嫁荀安為妻,王政君從小失去母愛,長大後的政君,婉順賢慧。及笄就被她的父親嫁出去,未過門而丈夫病死,後改嫁給東平王做姬妾,未進王府門而東平王死。許嫁之人暴病而亡,父親王禁十分奇怪,找人算了一卦,算卦之人說:“你的女兒及富貴之命,將來所嫁之人一定是顯貴之人。”王禁很高興,便教政君寫字讀書,弄琴鼓鼓瑟。

公元前53年(漢宣帝甘露元年),政君十八歲那年,王政君應先入宮,適皇太子劉奭的愛妃司馬氏死,司馬良娣臨死前,對皇太子說:“妾本不該死,是那些妃嬪咒的。”司馬氏死後,劉奭十分悲傷,他想起司馬良娣的話,發誓不再接近嬪妃,漢宣帝怕太子憂傷過度,令皇后挑選五名宮女,供太子選妃,王政君位列於候選人中,她穿著一件繡著紅色花邊的艷服,剛好坐在最靠近太子的位子上,太子還陷于思今愛妃司馬氏的悲痛之中,無心選妃,皇后在旁邊催促,劉奭隨便指著靠近自己身邊的一位宮女,皇后看王政君長相還算說得過去,更何況皇太子點頭,於是就忙命人將王政君送到東宮

就這樣,相貌平平的王政君,在一個偶然的機遇中成為了太子妃,太子劉奭並不喜歡王政君,誰知政君侍宿一夜而懷孕生子。此後太子劉奭再也沒臨幸於她。

宣帝聽說有了嫡孫,高興萬分,親自給他起名為驁,字太孫,而且時常抱劉驁,逗他玩。

公元前49年十二月,宣帝駕崩,劉驁三歲,皇太子劉奭在宣帝駕崩的當天,登上未央宮前殿的龍位,他就是漢元帝,劉驁是他的長子,前被立為皇太子。

按說,母以子貴,劉驁被立為皇太子,他的母親王政君應該頭頂鳳冠。但元帝猶豫不決,因為他不寵愛王政君。

他最寵愛的妃子是傅氏和馮氏。傅妃聰明伶俐,善解人意,所以在宮中的人緣極好,雖於元帝,但並不遭眾嬪妃的嫉妒。王政君生了劉驁不久,傅妃生了兒子劉康,馮妃生了兒子劉興。

元帝想把皇后的鳳冠戴在傅妃的頭上。但是,在他那個時代,劉驁既立為皇太子,皇后的桂冠按傳統的規制當屬於王妃。元帝整整跨躇了三天,他還原引來非議,最後還是無可奈何地立王妃為皇后。

他又創設了一個宮中的地位次於皇后的名號——“昭儀”。昭儀位視丞相,比諸侯王,他心愛的傅、馮二妃為昭儀,立劉康為定陶王,劉興為信都王。

王皇后徒有皇后尊號,被冷落一邊,好在王政君生性柔順,不是爭風吃醋的女人,漢元帝對皇后家的家庭,照例給予恩典,王氏家庭封王者,多至十人,為西漢末年外戚擅權埋下了禍根。

但是她的兒子、皇太子劉驁越來越讓元帝不滿。劉驁曾好讀經書,恭謹有冖。有一次,元帝召他,他聞詔忙前去。但劉驁不敢橫穿皇帝專用的馳道,而是繞了一個大彎。元帝見太子來遲,責怪太子,劉驁說明了原因,元帝很高興,但好景不長,劉驁對經書漸漸厭煩了,整日遊手好閒喜歡喝酒、遊玩。元帝多次訓斥,但太子屢教不改,於是元帝打算廢黜劉驁,另立傅妃之子劉康。

公元前33年(漢元帝竟寧元年)。元帝病重,傅昭儀、劉康在側侍奉,皇后,太子被拒之門外,一天,元帝向其近臣透露他要廢黜,另立劉康為繼承人的心愿。王皇后、太子聽後,惶恐不知所措。

這時,元帝寵臣侍中史丹闖進元帝寢宮,頓首涕泣而言;“皇太子名聞天下,臣民歸心。今臣聽陛下有廢立之意。若是這樣,請陛下先賜我死吧!”元帝見狀,長嘆一聲,說:“沒有此事。皇后謹慎,先帝又疼愛太子,寡人豈敢違先帝之意?”

就這樣劉驁保全了皇太子的名字,王政君也保全了皇后的鳳冠。

公元前33年(漢元帝竟寧元年)五月,元帝死於未央宮,終年四十三歲。劉鰲繼位為漢成帝,尊王氏為皇太后,移居長樂宮

耽於聲色的成帝任命舅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掌理朝政。成帝自己整日遊山玩水,鬥雞走狗,朝政大權實際掌握在皇太后和她哥哥王鳳手中,堂堂天子也得看他們眼色行事。

成帝身體多病,即位多年無子。定陶王劉康來朝,成帝留他在京師伴駕,有以劉康為帝位繼承人之意。王鳳對此不滿,擔心劉康做了皇帝對王氏不利,遂借日蝕為名,奏諫成帝遣劉康回他的定陶國去。成帝無奈,只好與劉康相對涕泣而別。

成帝對於自己大權旁落,王鳳專權用事,日漸不滿,有罷免王風之意。恰好京師地方升官京兆尹王章上書成帝,建議成帝貶王鳳,推薦中山王的舅舅馮野王取代王鳳,結果他倆的密謀讓王音知道了。

王音是皇太后王政君堂弟王弘的兒子,他官為侍中,在成帝左右侍奉,成帝與王章密謀時,他不露聲色,事後偷偷地通報王鳳,於是王鳳在家,上書辭官。成帝覺得這是罷免王鳳的大好時機,誰知,皇太后出來作梗,她哭哭啼啼地,不吃不喝,向成帝施加壓力,成帝只好把王章打入死牢,杖斃獄中,妻子流放邊陲。

當王氏外戚一個個顯貴無緣、趾高氣揚,驕奢淫逸的時候,年僅十三歲的王莽與母親相依為命,他被服簡陋,舉止恭謹,小心翼翼地侍奉執掌進行大權的姑伯。與那些王家貴公子相比,潔身自好、恭儉有禮的王莽格外引人矚目。

陽朔三年(前22)王鳳病重,王莽在側侍候,數月未解帶,王鳳十分感動,彌留之際,喔皇太后和成帝授給王莽一官半職。王莽更加小心謹慎的侍奉姑叔,皇太后對這個侄子頗有好感。

王皇后王莽
王鳳死後,王根輔玫五年病,上書矩陣,推舉侄子王莽出任大司馬一職。

綏和二看(前7),成帝駕崩,定陶王劉康的兒子劉欣即皇帝位,是為哀帝。哀帝尊皇太后王政君為太皇太后。哀帝即位後,他的祖母傅昭儀、母親丁姬兩家成了新的權貴,與王氏外戚在權益分配上發生衝突,太皇太后命王莽辭職以緩和矛盾,王莽極不情願的上書辭官。

元壽二年(前1),哀帝駕崩,哀帝無子,太皇太后在哀帝駕崩的當天迫使哀帝把軍政大權交給王莽,王莽重登大司馬的寶座。他和太皇太后迎立中山王劉興年僅九歲的兒子劉衎為帝,是為平帝。

平帝年幼不能臨政。於是,太皇太后臨朝稱制,行使皇帝的權力,她依賴王莽,委政於他。

其實王莽覬覦帝位已久。他結黨營私。排除異已;又沽名釣譽,廣施恩惠。經過幾年的經營,他把朝政大權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對太皇太后王莽是不敢惹的,年邁的太皇太后仍握有相當大的權力,為獨攬大權,王莽指使爪牙上書,說太后至尊,不宜操勞過度,一些小事就不必親躬了。太皇太后聞之十分高興,規定以後惟有封侯賜爵一事須秦聞於她,其他事一概由王莽裁決。

隨著歲月的流失,平帝逐漸長大了。王莽覺察平帝對他專權十分不滿。便先下手鴆殺了平帝,擁立了一個年僅兩歲的劉嬰為“孺子”,自己做起“攝皇帝”來了,王太后萬萬沒想到自己一手栽培的侄兒王莽竟欲施篡奪她兒孫的天下!但悔之晚矣,此時朝中大權完全落入王莽手中,自己有名無實權,怩沒有什麼力量能阻止王莽代漢自立了。

到公元8年,王莽將小皇帝劉嬰廢黜,在爪牙的歡呼聲中戴上皇冠,堂而皇之地坐上龍椅之後去謁見的太皇太后,說他秉承天命,代漢而立,建立新朝。昔日掌握實權的太皇太后如今也只有憤慨、怒罵的能力了。

翌年正月初一,在未央宮前殿隆重地舉行了新朝皇帝即位典禮。王莽登上龍座南面稱帝,接受百官井朝賀,奉太皇太后上“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的璽綬,去掉漢朝的稱號。

王莽代漢自立,覺得只有接管漢氏玉璽,才算是真正的取代了劉室天下。因此,他稱帝不久,便迫不及待地遣王舜去長樂宮向太皇太后索要“漢傳國璽”。

太皇太后大怒,指著王舜的鼻子罵道:“王舜,你家蒙受漢室皇恩,卻不思報答,反而乘漢室人孤勢薄,幫王莽篡位。像你們這樣的人,豬狗不如。我乃漢室老寡婦,活不了幾天了。我死了,就讓這塊玉璽葬,他王莽休想得到!”

王舜伏在地上,羞赧汗顏。很久,才抬頭對太皇太后說:“皇上意在必得,太后今天還給,明日還能還不給嗎?”

太皇太后擔心王莽得不到“漢傳國璽”會狗急跳牆,遂拿出玉璽,扔在王舜面前,罵道:“我老將死,你們兄弟定受滅族的報應!”

漢代在宮中先聲奪人的官員都著著黑貂。王莽更為貂。太皇太后思念漢朝,拒絕按新朝禮行事,而且命令侍從仍著著黑貂。王莽見了,也無可奈何。

太皇太后在悲憤中度過了她一生的最後時光。

王政君生於漢宣帝時,一生經歷七朝,歷盡滄桑,她一人雖沒有什麼政治野心,但愚庸無能,軟弱寡斷,終於斷喪了漢朝劉姓的江山。

公元13年(新朝始建國五年)二月,太皇太后憂憤而死。享年84歲,她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后之一。太皇太后的遺體被運往渭陵,與元帝合葬。

漢平帝後

王孝平公元前9年—22年),漢平帝劉衎皇后。父王莽。公元3年,被立為皇后。元始五年十二月初八,漢平帝中毒而亡。王氏隨即成為了寡婦。後王莽建立新朝,想讓其改嫁。均被其拒絕。王莽地皇三年(22年),王氏跳火自焚。

王莽後

王皇后(?—21年)王莽的妻子,王莽建立新朝以後被立為皇后。生子王宇、王獲、王安、王臨,女黃皇室主(孝平皇后)。因王宇跟王獲均被王莽逼死,女兒年輕守寡等種種家庭不幸而哭泣失明。21年因病去世。

晉簡文帝後

王簡姬(?—350年),晉簡文帝司馬昱皇后。太原晉陽(今屬山西)人。父王霞,官興祿勛,追贈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永和四年(348年)失寵,被廢幽禁。兩年後亡故。鹹安元年(371年),司馬預即位。次年追封為“順皇后”。同年簡文帝死,與其葬於高平陵。

晉孝武帝後

王法慧(360年—380年),晉孝武帝司馬曜皇后。太原晉陽人(今屬山西)。父王蘊,官尚書左僕射、散騎常侍、會稽內史,追贈左光祿大夫;母劉氏,封氏平鄉君。公元375年被立為皇后,嗜酒,粗魯。舉止不端。後的病去世。諡號“定皇后”。葬於隆平陵。

漢昭武帝後

王氏(生卒不詳),漢國昭武帝劉聰皇后。養父王沉,官中常侍。劉聰乃一色鬼。王氏當了3個月的皇后,劉聰就離開了人間。王皇后後又成為新帝劉粲的玩物。

宋孝武帝後

王憲嫄(427年—464年),劉宋孝武帝劉駿皇后。琅玡臨沂人(今屬山東)。父王偃,東晉丞相王導玄孫;母劉榮男,宋武帝劉裕之女吳興長公主。公元454年被立為皇后。後生宋前廢帝劉子業。後患得重病,派人去請劉子業。帝不從。幾天后,悲哀而亡。十年38歲。諡號“文穆皇后”。與孝武帝合葬景寧陵

宋明帝後

王貞鳳(436年—479年),宋明帝劉彧皇后。琅玡臨沂人。父王僧郎。官尚書左僕射。公元465年被立為皇后。泰預元年(472年),宋明帝去世,太子劉昱即位。史稱宋後廢帝。元徽五年,劉昱的淫亂殘暴引起了內亂。後被大將蕭道成所殺。立其弟劉準為帝。不久劉準被蕭道成所殺。蕭道成自立為帝。王貞鳳被貶汝陰王妃,建元元年(479年),王貞鳳死去。蕭道成追封她為明恭皇后。

齊廢帝後

王韶明(生卒不詳),齊廢帝蕭昭文皇后。琅玡王氏的後代,出身名族。父王慈,官拜太常。隆昌元年(494年),蕭鸞兵變,廢蕭昭業,立蕭昭文為傀儡。同年被蕭鸞所殺。她被貶為海陵王妃。

齊和帝後

蕣華(生卒不詳),齊和帝蕭寶融皇后。琅玡臨沂人。祖父王儉,官太尉。永元三年(501年)雍州刺史蕭衍擁立蕭寶融為齊和帝。改元中興。蕭衍掌握朝廷大權,大肆殺害齊明帝的子孫。於中興二年迫使齊和帝退位。王蕣華隨之被降為巴陵王妃。遷居孤孰(今安徽當塗)。

梁簡文帝後

王靈賓(505年—549年),梁簡文帝蕭綱皇后。琅玡臨沂人。祖王儉,官齊太尉、南昌文憲公;父王騫,官金紫光祿大夫,爵南昌安侯。其從小溫柔賢淑,個人修養很好,叔父王諫稱她是“王家的女師”。梁武帝天監十一年(512年),她被封為晉安王妃,生二子。一為大器(皇太子);一為大連(南郡王);一女妙(長山公主)。卒於太清三年(549年),享年45歲。同年,蕭綱即位。追封皇后。諡號“簡”。

梁敬帝後

王氏(生卒不詳),梁敬帝蕭方智皇后。琅玡臨沂人。父王僉。官太子中庶人,追封侍中。南梁末代皇后。紹泰元年(555年),被冊立為後。太平二年(557年),蕭方智被迫禪位給陳霸先。王氏被降為江陰王妃。次年,蕭方智被殺。王氏不知去向。

陳廢帝後

王氏(生卒不詳),陳廢帝陳伯宗皇后。琅玡臨沂人。父親王固,官金紫光祿大夫。公元566年被立為皇后。朝廷此時由皇叔安成王陳頊掌權。後廢陳伯宗為臨海王。王氏降為臨海王妃。據說死在公元583—586年間。

唐高宗後

王皇后王皇后
王皇后出身於并州(今山西太原)的名門望族。祖父曾是三品高官,父親也官至刺史,為四品大員。他從小就賢淑聰慧,一表人才。唐太宗的姑母同安公主下嫁到王家,見王家的這位姑娘長得漂亮聰慧,便向侄兒推薦。唐太宗聽從姑母的建議,為兒子李治定下了這門婚事。李治作太子時,王氏為太子妃。夫妻間感情很好,可是王氏一直未能生兒育女,這使李治心中不安,頗為遺憾。因此,李治對王氏的感情日漸疏遠,愛上了蕭良娣。李治當上了皇帝,在隆重的登基大典之後,按慣例把元妃王氏立為皇后。王皇后雖然位居六宮之首,母儀天下,但從丈夫那裡得到的愛仍然少得可憐。蕭良娣也官升一級,被封為淑妃,唐高宗仍然專情於她。這使王皇后十分苦惱又十分嫉妒,她在心中時時想著削奪丈夫對蕭妃的專情。不久,機會終於來了。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二十六日,是唐太宗去世的周年忌日。王皇后隨丈夫及宮妃、文武大臣來到感業寺,為死去的公公祭酒祚福。公公生前的嬪御自然也在隊伍之中。儀式之後,王皇后看到一位俏麗的少婦走到丈夫的面前,娓言傾訴著離別之情,淚珠奪眶而出,抽泣之聲令睹者為之動容,更激起唐高宗的無限憐愛之情,使他悽然淚下。望著這舊情濃烈的場面,一個計謀在王皇后心中油然而生。

王皇后王皇后(唐高宗後)

這個令唐高宗動情的少婦便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武則天。她是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東)人。父親武士彠早年做木材生意致富,結識了當時擔任太原留守的李淵。李源起兵反隋時,任命他為行軍府司鎧將軍,隨軍到了長安。李淵稱帝以後,他作為開國功臣之一,被任命為工部尚書,官居三品,爵封三等。當時的社會很重視門閥,由於武士彠是商人出身,所以雖然是三品高官,卻仍然為上流社會所歧視。

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倒是名門出身,其父楊達是隋朝宗室,曾經做過宰相。武士彠與楊氏的結合,還是李淵親自保的媒。由於這一特殊的原因,武則天從小就得以在上流社會中混跡。但由於當時一個人的門閥高低,是以父族的出身為依據的。因此她又常常被人鄙視。這就養成了她的獨特的性格。她嚮往至高無上的權力,她要改變自己的家族地位。

唐太宗貞觀十年(636年),長孫皇后去世。第二年,唐太宗聽說武則天長得漂亮,便把她召入宮中,立為才人,賜號“武媚”。這一年武則天才十四歲。母親楊氏聽說女兒被選入宮,知道這意味著母女從此便天各一方,因此痛哭不已。可是,武則天卻認為這是一個顯聲揚名的大好機會。她反而好言勸慰母親道:“我去陪伴天子是好福氣嘛,母親何必哭泣呢!”

從十四歲到二十六歲,武則天一直在後宮陪侍著比自己大二十四歲的唐太宗。這十二年的芳華在宮中悄悄地流逝了。唐太宗對她倒是很寵幸,常常把她留在自己的身邊。但是,也不過是把她當作一件有血有肉的玩物,拿來供自己享用而已。而武則天呢,則是想通過這位最高權力的擁有者,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後宮十二年,武則天一直是個才人,正四品的內官。這離她的追求,相距甚遠。而唐太宗晚年又體弱多病,看來依靠他是不行了。不甘寂寞的武則天,又把眼睛盯住了李唐王朝的下一代。當太子李治前來探視父病的時候,她便用自己的色相勾住了了這位未來的皇帝。這樣,兩個年齡相近而輩分有別的年輕人,相互之間便產生了一種難以言狀的感情。然而,在那種倫理極重的時代,他們只能在心中暗暗地相愛或偷情,而別無其他道路可走。唐太宗死後,凡未生育過的侍妾一律被送進感業寺當尼姑。武則天當然也不能例外,被迫剃去秀髮,去陪伴青燈古佛去了。

如今意外重逢,唐高宗看到曾令自己動情的美人秀髮皆無,愁容滿面,不禁黯然神傷。武則天想到自己多舛的命運,更是不勝淒楚。這一幕,王皇后看在眼裡,喜在心頭。回宮後,她一面偷偷地派人轉告武則天蓄髮,一面勸說丈夫接武則天入宮。她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武則天入宮削奪蕭妃的專寵,以解她對蕭妃的心頭之恨。

王皇后的想法正中唐高宗的下懷。不久,武則天就回到宮中,被唐高宗封為昭儀(正二品的內官),兩人的夙願終於實現了。武則天很聰明,又很會耍手腕。剛回宮的時候,她對王皇后十分謙恭,很快便取得了王皇后的信任。王皇后在唐高宗面前時常誇讚武則天的才能和為人。王皇后的心愿倒很快便得到了滿足,唐高宗果然不再專情於蕭妃。但是,唐高宗卻寵愛起武則天來。兩個人很快便好得如膠似漆,形影不離。王皇后做夢也沒有想到,她的悲慘命運從這時候起便一步步開始了。

唐高宗對王皇后與蕭妃的情愛,被武則天一起奪走了。

於是,三角爭愛的鬥爭開始了。

三個人爭著在唐高宗面前表現自己,竭力指斥別人的毛病。但是,王皇后和蕭淑妃在聰穎靈巧、計謀多端的武則天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武則天看到王皇后質樸實在,平常與身邊的侍從很少交談。她的舅父中書令柳奭出入宮禁時對宮內役妾們也無謙和之禮。於是,她專撿王皇后和柳奭不禮重的侍從和宮人結交,還常常把自己得到的賞賜送給她們,以求得她們的擁戴和保護。這樣,那些得到好處的宮人們都成了武則天安插在王皇后、蕭淑妃和唐高宗身邊的耳目。因此,王皇后、蕭淑妃和唐高宗的一舉一動武則天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柳奭看到自己的外甥女失寵,擔心她會失掉皇后的地位,就讓王皇后認領唐高宗與一個侍妾所生的一個男孩為自己的兒子,起名李忠,並勸說唐高宗把他立為太子。唐高宗雖然按照王皇后的意圖辦了,但寵愛武則天卻一如既往。為了試探唐高宗,柳奭主動提出辭去中書令的職務。誰知唐高宗毫不客氣,順水推舟令他退出中書省,讓他去尚書台當了吏部尚書。這樣,王皇后受到了第一次打擊。

王皇后蕭淑妃
狡猾的武則天看出,唐高宗只是寵愛自己,卻沒有讓自己取代王皇后地位的意思。於是,她心生一條毒計,以嫁禍於王皇后。這一年,武則天生了一個女兒。王皇后出於禮節,前來探望她,又特意到嬰兒床前逗弄這個女孩。誰知王皇后剛剛離開,武則天竟偷偷地將自己的親生女兒掐死,然後又照樣蓋好被子,若無其事地離開嬰兒床,和宮女們談天說笑。唐高宗回宮之後,她嬉笑撒嬌,讓丈夫去看看可愛的女兒。唐高宗懷著興奮的父愛之心掀開被子,見可愛的女兒卻死在那裡,頓時驚呆了。武則天卻號啕大哭,哭得死去活來。唐高宗逼問左右侍從,都說只有王皇后進過內室,看過嬰兒,別人並沒有進去過。唐高宗大怒,以為王皇后因為嫉妒之心而喪失婦德,殺了他的愛女。武則天又乘機添油加醋,說了王皇后一大堆壞話。由於王皇后對此事難以自明,矢口否認也無濟於事。從這以後,唐高宗便產生了廢立皇后的念頭。

武則天終於取得了可以當皇后的機會。當時她十分清楚,廢立皇后可不是件小事,必須取得元老重臣們的支持,求得李氏宗親長輩的認可,才有可能。於是,她勸唐高宗去找舅父長孫無忌商量。

為了爭取長孫無忌,唐高宗和武則天親自登門求情,又封長孫無忌的三個兒子為大夫,還送去十車金銀珠寶。但是,長孫無忌根本不表態。武則天又讓母親楊氏多次帶著重禮親自到長孫無忌家求情勸說。長孫無忌也不答應。武則天還請禮部尚書許敬宗多次登門拜訪,勸說長孫無忌成全此事,但遭到長孫無忌當面斥責。

既然身為宰相的舅父不同意立武則天為皇后,唐高宗只好暫且作罷,但將武則天所生的兩個牙牙學語的小兒李弘和李賢冊封為王。

為了再次打擊王皇后,武則天告發王皇后與其母柳氏共同搞詛咒厭勝之術。唐高宗聽信武則天的讒言,下令不準柳氏入宮,並將柳奭出貶為茶州刺史。

永徽六年(655年),長孫無忌上書,奏請唐高宗將中書舍人李義府貶為壁州司馬。詔書未下,李義府便得到訊息,急忙問計於同僚王德儉。王德儉是許敬宗的外甥,李義府又與許敬宗早有勾結,王德儉自然不能不幫忙。他給李義府獻策說:皇上想立武昭儀為皇后,但怕宰臣不同意。你如果能大膽地上書建策,倡議立武昭儀為皇后,給皇上一個表態的機會,那你一定會轉禍為福的。李義府得計後大喜,決定馬上採取行動。恰逢這天王德儉在中書省值夜班,他便前去代替,乘機叩閣上表,建議廢王皇后,立武昭儀為皇后。唐高宗得表後非常高興,立即召他面談,並賜給他珠寶一斗,批准不再出貶,官復原職,繼續作中書舍人。武則天自然也喜出望外,秘密派人致謝。

一石激起千重浪。李義府的一紙奏文,在朝野上下引起了軒然大波。擁王派的的元老重臣和擁武派的新政客展開了激烈的鬥爭。為了震懾反對派,武則天唆使唐高宗採取高壓政策:先將長安令裴行儉出貶,然後宣召長孫無忌、李績、于志寧、褚遂良等人,讓他們對廢立之事表態。

李績老奸巨滑,深知此事難辦,便託病請假。長孫無忌等三人硬著頭皮入見,唐高宗直截了當地說:“王皇后無子,武昭儀有子,我想立武昭儀為皇后,你們看如何?”

褚遂良作為顧命大臣,當面反對說:“王皇后出身名門,是先帝給陛下娶的,再說皇后又沒有什麼過錯,怎么能說廢就廢呢?”

唐高宗見話不投機,就把他們打發走了。

第二天上朝,唐高宗又提到廢立皇后的事。褚遂良說:“陛下就是要換皇后,也要選一個名門閨秀;武氏出身寒微,怎么配呢?再說,武氏曾經是先帝的妃子,這是眾所周知的事。現在把她接入宮中,立為昭儀,倍受恩寵,就已經可以了。陛下還要把她立為皇后,萬代以後,人們會怎么議論陛下呢?”

這話惹惱了唐高宗。他氣呼呼地一揮手,讓儲遂良退下去。

武則天在帘子後面聽到了,更是怒不可遏。她最怕人家說他作過唐太宗妃子這段歷史,所以恨透了褚遂良。她在帘子後面大聲喊道:“還不趕快把這狗東西打死!”

長孫無忌出面解救,褚遂良方才得免。

過了幾天,唐高宗又詢問李績的意見。圓滑的李績則說了一句不置可否的話:“廢立皇后,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詢問外人呢?”這話提醒了唐高宗,也使他看出了破綻,原來元老重臣們也不是鐵板一塊,執掌軍權的司空李績是支持武昭儀做皇后的。於是,他下定了廢立皇后的決心。

善觀時變、阿諛奉上的許敬宗,受武則天的指使,為她做輿論宣傳。許敬宗公開在中書省散布說:“種地的窮農夫多收十斛麥子還想更換妻室,何況是富有天下的皇帝呢!”武則天是想通過許敬宗這樣的中書要員為自己做宣傳,並以此觀察朝臣們的反應。朝臣們都明白,廢立之意不僅是武則天的欲望,也是皇帝的想法;裴行儉、褚遂良這樣的朝廷要員都被貶官了,自己何必自討苦吃呢。所以,大多數人都不敢表示異議。這樣,廢立皇后的時機成熟了。

王皇后武則天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二十三日,唐高宗下詔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廢為庶人。七天后,立武則天為皇后。十一月初一,司空李績奉詔臨軒冊封,文武百官都前往肅義門朝賀,三呼皇后千歲。內外命婦入謁。歷史上百官、命婦朝見皇后,自此開始。次年正月,太子李忠被廢,封梁王。武則天的長子李弘被冊立為太子。

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以後青雲直上,一步步登天,同時意味著與她爭寵的王皇后、蕭淑妃命運的悲苦,她們驟然間滑向了沒有光明的無底深淵。王皇后和蕭淑妃被廢以後,囚禁在後宮的一所密室之中。密室四面高牆,沒有門窗,只在一扇小門上開了一個很小的孔,以通食器。門外有武則天派去的人看守。二人困在裡面,晝夜不見日月,終日只能以淚洗面,互訴悲苦。

一天,唐高宗想起了被廢的王皇后和曾經忘情恩愛的蕭淑妃,便想去看看。內監引導著唐高宗來到密室。只見門禁嚴錮,只有一個小孔進入飲食,唐高宗不禁惻然心動,為之神傷。他走上前去,大聲說:“皇后、良娣,無恙乎?今安在?”王皇后、蕭淑妃聽見是皇上的聲音,而且就在門外,兩人喜出望外,泣不成聲地說:“陛下幸念疇日,使妾死更生,復見日月,乞署此為回心院。”唐高宗傷感之下,淚眼朦朧,滿口答應:“朕即有處置!”
武則天立即得到了心腹的奏報,待唐高宗離去,馬上派人杖王皇后、蕭淑妃各一百,直打得兩人血肉模糊。然後,吩咐將兩人的手腳剁去,將她們裝在酒瓮中。武則天狠狠地說:“令二嫗骨醉!”

幾天后,裝在酒瓮中的兩個人仍然沒死,武則天便逼著唐高宗下詔賜死。行刑官奉旨來到囚室,宣讀詔書。王皇后哽咽受詔說:“陛下萬年,昭儀承恩,死吾分也!”輪到蕭淑妃,她受詔後便破口大罵:“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後為貓,使武氏為鼠,吾當扼其喉以報!”

武則天得報蕭淑妃的這些咒語,下令後宮再也不許養貓。有好一陣,武則天常常夢見二人,披頭散髮,血淋淋地前來索命。武則天大為憎惡,請巫祝鎮邪。不久,又徙居蓬萊宮,但還是時常夢見二人。後來,武則天便乾脆遷往洛陽,終生不回長安。為表示自己對二人的憎惡,武則天下令改王氏為蟒氏,蕭氏為梟氏。唐中宗即位之後才恢復其本姓。

唐玄宗後

王皇后唐玄宗
王皇后(?-725年),唐玄宗皇后。其先祖為梁朝冀州刺史王神念,父王仁皎,兄王守一。當玄宗還在臨淄王時期時,聘娶王氏為妃。在討伐韋後時,王氏在幕後協助臨淄王,終於完成大業。玄宗即位後,便立王氏為皇后。

王皇后結婚多年,始終無子,而當時武惠妃很得寵,王皇后心中不滿,武惠妃便想詆毀她。然而因為王皇后對下屬們素有恩惠,故沒人願意說她壞話。玄宗也起了廢皇后之心,便把這件事情告訴姜皎,姜皎卻把這事說溜出去,便被殺害。皇后因為失去玄宗的愛情,身處於隨時可能被廢的恐懼中,便哭著問玄宗:“陛下難道不掛念當年我爹拿衣服換一斗麵粉,給您做生日湯餅的事嗎?”玄宗聽了也為之感傷動容,遂暫時放下廢后的打算。

因為皇后無子,地位受損,再加上姜皎之事,讓皇后之兄王守一很害怕,遂導致“符厭事件”發生。他請來和尚明悟祭拜南斗與北斗,取來霹靂木並刻上天地文與玄宗名諱,讓王皇后佩帶,說道:“帶著它可保佑早生貴子,往後將可與則天皇后相比。”結果事情被揭發,玄宗親自追查,果然搜獲物品。於是,廢皇后為庶人,賜王守一死。當時詩人王諲甚至作翠羽帳賦,諷刺玄宗的行為。

在被廢的三個月後,皇后便過世了,玄宗詔令以一品禮將她葬於無相寺。後宮的人們對她相當思慕,玄宗自己也對此事感到相當後悔。寶應元年(762年)唐代宗即位時,恢復其皇后封號。

唐德宗後

王氏(?—786年),唐德宗李适皇后。父王遇,曾任秘書監,加封為揚州大都督。公元779年被立為淑妃,幾年後,宮廷內部發生了涇原之變。叛亂的將領攻占長安。遂與德宗出逃至陝西乾縣。由於長年奔波,外加女兒的夭折。回到長安後,王淑妃一病不起。貞元二年(公元786年)十一月,被立為皇后。然而,加冕典禮剛結束。王皇后就停止了呼吸。德宗悲傷萬分。此諡號為“昭德皇后”。

唐順宗後

王氏(753—816),唐順宗李誦皇后。琅玡臨沂人。父王子顏,封金紫光祿大夫。她十三歲嫁於宣王李誦,大曆十三年(778),王氏生子李純,是為唐憲宗。大曆十四年,李誦晉封為宣王。王氏被立為宣王王孺人。同年五月,德宗李适即位,立李誦為太子,王氏被封為“良娣”。貞元二十一年(804),唐德宗病逝。順宗即位。次年八月,由於“永貞革新”失敗,順宗被迫傳位於太子李純。自稱“太上皇”,王良娣為“太上皇后”。元和元年(806),順宗病逝。唐憲宗迫於宦官壓力將王氏遷出後宮,送到長安城東南興慶宮居住。此後猶豫成疾。元和十一年(816)病逝。根據王氏生前遺願,尊稱其為“順宗莊憲皇后”,與唐順宗葬於豐陵。

宋太祖後

孝明皇后王氏,邠州新平人,宋太祖的第二任妻子。孝惠皇后崩後,後周顯德五年,太祖為殿前檢點校,迎娶王氏為繼室。王氏為人“恭勤不懈,仁慈御下”。後來,後周世宗賜王氏冠帔,封為琅邪郡夫人。

太祖即位,建隆元年八月,冊為皇后。她常服寬衣,佐御膳,善彈箏鼓琴,早上起床,便會誦讀佛書。王皇后事奉杜太后至孝。生子女三人,皆夭。乾德元年十二月崩,年二十二。二年四月,葬安陵之北。神主享於別廟。太平興國二年,祔享太廟。

宋徽宗後

王氏(1084—1108),宋徽宗趙佶皇后。開封人。其父為德州刺史王藻。王氏於元符二年(1099年)嫁給端王趙佶,封順國夫人。1100年趙佶即位被立為皇后。四個月後,兒子趙桓出生,是為欽宗。此後王氏又生有一女崇國公主。王氏後被宦官誣陷其行為不檢。趙佶派人去查,結果毫無實情。此事使得王氏終日鬱鬱寡歡。大觀二年(1108)十月,王氏病死,年僅25歲。出謚“靖和”,後改為“惠恭”,葬於裕陵西側。

明憲宗後

孝貞純皇后,王氏,明憲宗朱見深第二任皇后,上元人。憲宗為太子的時候,明英宗為其選擇合適的配偶,開始選出十二名女子,後來留下王氏(即皇后本人)、吳氏(第一任皇后)、和柏氏(賢妃)於宮中,慢慢挑選。開始兩宮太后選中吳氏,天順八年七月立吳氏為皇后,結果不到一個月,憲宗鬧著要廢后,周太后疼愛兒子,只好由著他,廢黜吳氏,改冊王氏為皇后。萬貴妃寵冠後宮,王皇后處之淡如,不妒不鬧。憲宗雖然想立心愛的萬氏為後,但一直捉不到王皇后的過錯,而且萬妃出身低賤,所以王皇后雖然不受寵,卻因為她的隱忍,能夠穩坐後位二十餘年。明孝宗即位後,尊王皇后為皇太后。明武宗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十二月,上尊號曰慈聖康壽太皇太后。正德十三年二月崩,上尊謚曰孝貞莊懿恭靖仁慈欽天輔聖純皇后,合葬茂陵,祔太廟。

南明永曆帝後

王氏(?—1662年),南明永曆帝朱由榔皇后。浙江人。父王略,官粵中郡守,封長伯洲。公元被封為皇后。永曆二年(1648)三月,生子朱慈烜。永曆十三年(1659)正月,永曆帝逃亡緬甸。生活極其艱苦。王皇后由於長期奔波,染上疾病。永曆十五年(1661)緬甸發生政變,猛白自立為王。為討好清朝,永曆十六年(1662)二月,猛白將永曆帝獻給吳三桂。王皇后在被清軍押解的途中。與馬太后同時在檻車中自相扼喉而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