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將軍

衛將軍

西漢時,漢文帝由代王入繼帝位,設衛將軍一員,以親信宋昌任之,總領京城各軍,是防衛部隊的統帥,二品品級。後與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皆開府(即設將軍府),置官屬,掌握禁兵,預聞政務。衛將軍:漢高帝時就有,王恬啟、宋昌、張安世等曾任此職,掌南北軍。諸葛瞻,字思遠,亮子,駙馬,騎督尉,行都護衛將軍,武鄉侯。南北朝時,將軍名號更加泛濫,名目繁多,南朝梁共有三百六十一(包知加封境外人士的一百二十五號)。曹操任丞相時,置領軍一職,由史渙擔任,與護軍一起並掌禁兵,後更名為中領軍。

名詞釋義

西漢時,漢文帝由代王入繼帝位,設衛將軍一員,以親信宋昌任之,總領京城各軍,是防衛部隊的統帥,二品品級。後以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皆開府(即設將軍府),置官屬,掌握禁兵,預聞政務。

知道頭銜

衛將軍衛將軍

百度知道最新頭銜,為15級用戶可選頭銜之一。自2009年9月15日,百度知道和百度百科積分拆分後,百度知道新增頭銜若干,衛將軍為其中之一。

西漢時期:

衛將軍:漢高帝時就有,王恬啟、宋昌、張安世等曾任此職,掌南北軍。

東漢時期:

東漢的將軍也是中央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大將軍位在三公上,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在三公下。前、後、左、右將軍,位在九卿下,不常置。東漢中期以後,太后臨朝稱制,外戚以大將軍執政,與太傅三公合稱為五府。 以上將軍均開府,府屬有長史、司馬各一人,從事中郎二人,掾屬二十九人,令史御屬三十一人。將軍以本號領軍的,各有部曲、校尉。 另有所謂雜號將軍,臨事設定,事畢即撤。唯度遼將軍因南匈奴所部時有內亂,自永平八年(65年)後常設。 漢靈帝設西園八校尉,統率洛陽駐防軍隊,以宦官主之,這是後世宦官領兵的開端。

三國時期:

諸葛瞻,字思遠,亮子,駙馬,騎督尉,行都護衛將軍,武鄉侯。 曹洪,字子廉,曹操族弟,曹丕稱帝,封為衛將軍,後遷驃騎將軍

漢魏時期,有軍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職的難度加大。因此常在“將軍”前冠以某個名號以作為他的官職,這種名號並無一定,名號之間也無上下級關係,因此稱為雜號將軍。

在秦代以前,中國的武職將軍名號只有大將軍、前、後、左、右將軍。漢文帝時始有車騎將軍、衛將軍。以後將軍名號日益繁多,如驍騎、樓船、材官、伏波、貳師、度遼、龍驤等,或以所領部隊(如驍騎、材官),或因奉行的任務(如李廣利攻貳師城),甚至或因童謠(如龍驤,見該條),隨立名目。而絕大

衛將軍衛將軍
多數則取威武之名,如寇軍、揚威之類。
衛將軍衛將軍

漢朝武官的級別分:將軍、中郎將、校尉三級。由於將軍並不常置,有戰事時才冠以統兵者將軍之稱,所以平時一般武官所能獲得的最高官職為中郎將。

南北朝時,將軍名號更加泛濫,名目繁多,南朝梁共有三百六十一(包知加封境外人士的一百二十五號)。一般除大將軍、驃騎、車騎、衛、四征、四鎮、四安、四平以外,統稱為雜號將軍。但亦有例外,如南朝宋四鎮亦在雜號之列。唐代將軍號大減,雜號將軍的名稱亦歸廢棄。

由此可見只要是有將軍稱號的都是有兵權的人不管是“重將軍”還是“雜號將軍”。

軍師將軍(軍師):

雜號將軍之一。魏以荀攸為軍師,凡軍國選舉及刑獄法制皆使決之。吳也曾以朱然為右軍師,蜀國也以諸葛亮為軍師將軍。

領軍將軍(領軍、中領軍):

雜號將軍之一。曹操任丞相時,置領軍一職,由史渙擔任,與護軍一起並掌禁兵,後更名為中領軍。曹丕更名為領軍將軍,主五校、中壘、武衛三營。蜀、吳亦置,為高級將軍名號。

護軍將軍(護軍、中護軍):

雜號將軍之一。與領軍同時置,由韓浩擔任護軍,掌禁兵。曹丕更名為護軍將軍。蜀、吳亦置,為高級將軍

三國時期

諸葛瞻,字思遠,亮子,駙馬,騎督尉,行都護衛將軍,武鄉侯。

曹洪,字子廉,曹操族弟,曹丕稱帝,封為衛將軍,後遷驃騎將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