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其姐秦宣太后羋氏乃秦惠文王八子(八子乃秦妃子品階),與秦惠文王育有三子,是秦昭襄王嬴稷之母, 太后稱謂,始見於她(見《後山集》), 太后專權亦始於她(見《後山集 卷二二》)。其以太后身份統治秦國長達四十一年之久,大大發展了秦的國力。
成就及榮譽
華陽君、新城君、 秦昭王時期“四貴”、左丞相
親人
同母姐
羋氏,秦宣太后。楚人。
外甥
秦昭襄王嬴稷;
涇陽君嬴芾( 一說為嬴顯);
高陵君嬴悝。
異父兄弟
穰侯 魏焻(魏冉,因封地穰,後稱魏穰),其名可索於《史記 穰侯列傳》。
人物生平
羋戎早年因在楚國犯罪,被迫出奔至東周。楚懷王二十二年(公元前307年),秦昭襄王在內部鬥爭中取得秦王之位,由其母宣太后掌權。羋戎應太后之邀入秦為官,被封為華陽君,任將軍一職後為左丞相,協助宣太后和魏冉執掌朝政。
秦昭襄王八年(楚懷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華陽君率秦軍伐楚,一舉攻下新城等八座城池。新城從此成了羋戎新的封邑,號為新城君。楚懷王也在同年被騙至秦國,鏇即遭到扣留。其時楚太子還在齊國做人質,齊國要楚國以割地為條件來換取太子回楚。秦國不願齊國壯大,便派華陽君向楚國轉告:秦將援楚。齊國向南擴展的意圖因此失敗。
昭襄王四十年(公元前267年), 因范睢勸說秦昭襄王,其大意曰“只聽說秦國有太后、穰侯、涇陽君、華陽君、高陵君,而不曉得有秦王。秦王的大權旁落,太后、穰侯專權,呼風喚雨,而涇陽君、華陽君推波助瀾,文武百官莫不敢從,恐後世繼承者不再是秦昭襄王的子孫云云”,導致“秦王懼,於是乃廢太后,逐穰侯,出高陵,走涇陽於關外”。(見《戰國策》)
羋戎則在秦昭王 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被逐到原本的封邑華陽,他在回到華陽的途中去世。
歷史記載
1.范雎曰:“臣居山東,聞齊之內有田單,不聞其王。聞秦之有太后、穰侯、涇陽、華陽、高陵,不聞其有王。夫擅國之謂王,能專利害之謂王,制殺生之威之謂王。今太后擅行不顧,穰侯出使不報,涇陽、華陽擊斷無諱,高陵進退不請。四貴備而國不危者,未之有也。為此四貴者下,下乃所謂無王已!然則權焉得不傾,而令焉得從王出乎?臣聞:‘善為國者,內固其威,而外重其權。’穰侯使者操王之重,決裂諸侯,剖符於天下,征敵伐國,莫敢不聽。戰勝攻取,則利歸於陶,國弊,御於諸侯;戰敗,則怨結於百姓,而禍歸社稷。《詩》曰:‘木實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傷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國,尊其臣者卑其主。’淖齒管齊之權,縮閔王之筋縣之廟梁,宿昔而死;李兌用趙,減食主父,百日而餓死。今秦,太后、穰侯用事,高陵、涇陽佐之,卒無秦王,此亦淖齒、李兌之類已!臣今見王獨立於廟朝矣,且臣將恐後世之有秦國者,非王之子孫也!”
秦王懼,於是乃廢太后,逐穰侯,出高陵,走涇陽於關外。昭王謂范雎曰:“昔者齊公得管仲,時以為‘仲父’。今吾得子,亦以為‘叔父’。”
——《戰國策 秦策三》
譯文:
范雎說:“臣在山東時,只知道齊有相國田單,不曾聽說過有齊王;只聽說秦國有太后、穰侯、涇陽君、華陽君、高陵君,而不曉得有秦王。能手握國政、獨斷專謀、操生殺大權的,方稱得上國君。但如今宣太后專行無忌,穰侯遣使臣不上報,涇陽、華陽只按自己心意判決事務。國家有這四個顯貴操縱朝政,不出危險,是不可能的。文武諸臣都屈從於這四人,心中哪裡還有大王!如此下去,大權旁落,政令又怎能出自大王之手?臣聽說善於治國的君主,一方面在國內加強權威,一方面親自執掌外交政策。穰侯派出的使者操縱王權,任意和諸侯結盟或斷交,擅自對外用兵,征伐敵國,朝野上下,莫敢不從。於是,打了勝仗,戰果全歸穰侯他們所有,以致國家困弱,受制於諸侯;一旦失利,則令百姓怨聲載道,禍害由國家承受。《詩經》上說:‘果子多會壓損枝條,樹枝折了會傷及根本;擴大封君城邑會危及到國家安全,過分尊寵大臣會削弱君王權威。’淖齒控制齊政,到頭來將閔王吊在廟堂大樑上面,使閔王一夜之間橫遭慘死。李兌執掌趙國,圍困趙武靈王,只一百天功夫,便將他活活餓死。當今秦國,太后、穰侯呼風喚雨,高陵、涇陽推波助瀾,沒有臣民知道上有大王。這些都是淖齒、李兌一類的人。臣可幸今日尚能看見大王孤立於朝堂,真擔心將來秦國主持國政的君王,不再是大王的子孫!”
聽了這番話,秦昭王不寒而慄,便廢太后,逐穰侯,將高陵、涇陽趕出函谷關。他對范雎說:“當年齊桓公得到管仲,把他稱為‘仲父’,寡人今日得到先生,先生也是寡人的‘叔父’啊!”
2.朱己謂魏王:“故太后母也,而以憂死,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兩弟無罪而再奪之國。”
——《戰國策·魏策三》
3.應侯謂昭王:利盡歸於陶;國之幣帛,竭入太后之家;竟內之利,分移華陽。
——《戰國策 秦策三》
2015年電視劇《羋月傳》:李泓良飾演羋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