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

上海大學

上海大學(Shanghai University),簡稱上大,是上海市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是國家教育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上海大學創建於1922年10月23日,首任校長於右任,這是一所革命學校,1927年被國民黨當局強行關閉。1983年,上海大學復辦。1994年5月27日,上海工業大學、上海科學技術大學、上海大學和上海科技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為新的上海大學。截止2014年5月,學校有寶山、延長、嘉定三個校區,占地近20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0多萬平方米,圖書館藏紙本文獻370餘萬冊。學校設有28個一級學院,4個二級學院,有全日制學生總計37329人。全校設67個本科專業。英國高等教育諮詢公司QS評選的QS亞洲大學排名,上大連續多年排名全亞洲百強。截至2018年3月,上海大學有寶山校區(校本部)、延長校區、嘉定校區3個校區,校園占地面積近3000畝,校舍建築面積132萬平方米;學校設有26個學院、1個學部(籌)和2個校管系;有專任教師2965人;有研究生14987人,全日制本科生20652人、專科生41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 

江澤民為上海大學題寫校名 江澤民為上海大學題寫校名
上海大學成立時,正值 孫中山於廣州蒙難脫險,留駐 上海,籌劃改組 國民黨,培養革命人才,對上大甚為關注。他希望上大辦成“以貫徹吾黨之主張,而盡言論之職責”的革命學校。上海大學名義上是國民黨黨立學校,但是集中眾多共產黨員,成為中國共產黨早期在上海一個重要活動據點。“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後,帝國主義和國民黨稱“上海大學是赤色大本營”。上大師生參加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取得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的勝利。上大因其歷史功績,在當時有“革命熔爐”、“紅色學府”、“五四運動有北大,大革命時期有上大”、“武有黃埔,文有上大”之說。上海大學的幹部師生中出了許多國共兩黨的領導人物。
申報:《紀東南高專師校之風潮》 申報:《紀東南高專師校之風潮》
1922年春,王理堂、陳績武、湯石菴等人以提倡新文化為號召,招收了以皖籍為主的160餘名學生,在上海閘北青島路青雲坊(今青雲路298號附近)創辦私立東南高等師範專科學校,王理堂任校長、陳績武任校務長、湯石菴任會計。為加速培養更多的共產黨幹部,中共中央決定創辦一所幹部高等院校,中共首任總書記陳獨秀曾與李大釗等人多次醞釀籌劃。此時,正值東南高師因王理堂、湯石庵、陳績武等藉學斂財、挾款私逃而引發學潮。學生成立自治會要求改組校務,欲請陳獨秀或國民黨元老於右任為校長。在國共合作背景下,中共認為請國民黨出面辦學較為有利,學生自治會接受了中共的意見。經學生代表兩次懇請和邵力子、柏烈武、柳亞子、楊杏佛、葉楚傖等國民黨要人的勸說,于右任為學生代表的殷切懇求所感動,同意接受邀請,建議把校名改為上海大學(英譯為The University of Shanghai),並親自題寫了校牌。
上海大學西摩路校舍 上海大學西摩路校舍
1922年10月23日,上海大學由東南高等專科師範學校改組成立,邀請于右任出任校長。校舍為老式石庫門2層樓房10餘間。蔡元培、汪精衛、章太炎、張靜江等人擔任校董,邵力子為副校長(當時是共產黨員,1924年4月起任代理校長)。1923年,在李大釗推薦下,共產黨人鄧中夏任總務長(後改稱校務長),瞿秋白任教務長兼社會學系主任,校務工作主要由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人所主持。
時任教務長的瞿秋白時任教務長的瞿秋白 時任教務長的瞿秋白時任教務長的瞿秋白
上海大學章程 上海大學章程
1923年12月,校最高會議即評議會改為行政委員會,于右任為當然評議員,評議員有邵力子、葉楚倫、鄧中夏、瞿秋白等10人。行政委員會委員長於右任,委員邵力子、韓覺民,主席陳望道。校務長(總務長)先後為鄧中夏、劉含初、韓覺民,教務長先後為瞿秋白、葉楚倫,學務長先後為何世幀、陳望道。美術科主任為洪野,中國文學系主任先後為張君謀、陳望道,英國文學系主任先後為何世楨、周越然,社會學系主任先後為瞿秋白、施存統、彭述之,附中主任先後為陳德徽、侯紹裘、張作人。

1923年期間,孫中山、李大釗、廖仲愷、汪精衛劉仁靜胡漢民戴季陶等曾來校演講,在國內學界引起轟動,也為上海大學的發展注入巨大推力。校董由蔡元培、汪精衛、章太炎、張靜江擔任,校長由國民黨人于右任擔任(不主持日常校政),副校長由邵力子擔任(1924年4月起任代理校長)。1924年,學校被國民黨定為黨辦大學。上海大學從不張掛當時的中華民國國旗——五色旗,迥異於滬上諸校,所用的是由國民黨黨徽和藍底白字組成的上海大學校旗,強調反對北京政府的反動統治。

1924年1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決議,每月補助上大1000銀元為辦學經費。

1924年2月,學生從160人增加到400人,學校遷至租界西摩路(今陝西北路)29號和時應里民房等處繼續辦學。其中有李碩勛,李鵬的父親,革命烈士。

1925年5月30日,上大師生參加南京路大規模反帝示威遊行,抗議日本大班槍殺中國工人顧正紅;上大400餘名學生組成38個演講團上午到南京路演講;下午租界巡捕開槍鎮壓,上大學生何秉彝遭槍擊受重傷,次日因搶救無效犧牲。5月31日,上海總工會成立,上大附中學生劉華被選為副委員長;是月,邵力子因受租界當局迫害,離開上大,赴黃埔軍校任職。6月4日,學校被萬國商團及英國巡捕武裝占領、封閉,次日借勤業女子師範學校為臨時辦公處。上大校舍被占後,師生推選施存統、侯紹裘、韓覺民、秦治安、賀威聖、朱義權、韓步先組成臨時委員會;教職員自動減薪,維持學校,學生留滬不散,參加各項鬥爭並向各界宣傳。6月8日,上大租賃西門方斜路新東安里十八號為臨時校舍。6月14日,校學生會全體會議決議募捐建築新校舍,擬“先建築五十畝兩層中式房,並建築能容千人的大禮堂”。6月15日,《上大五卅特刊》第一期出版,揭露、控訴帝國主義罪行,鼓動愛國反帝鬥爭,于右任題寫刊名。7月,學校遷回閘北中興路,設臨時辦事處繼續招生,後租閘北青雲路師壽坊(今青雲路167弄)15幢民房為校舍。8月23日,于右任致函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提請恢復原有津貼或幫助建造校舍。9月7日,廣州革命政府第十五次會議決定補助上海大學建築經費兩萬銀元。9月10日開學上課,青雲路弄堂口掛于右任所書“上海大學臨時校舍”的牌子。10月,學生李碩勛被推選為中共全國學生聯合會總會黨團書記。當時學生已增加到800人,還附設有平民學校和青雲學校,由上大師生義務任教,在民眾中普及文化知識。1925年至1926年,上大師生劉華、周水平、賀威聖先後被軍閥政府殺害。

著名的紅色學府--老上大 紅色學府——老上大

1926年9月7日,上海10萬人參加“九七”國恥紀念大會,追悼各地死難烈士,上大許多學生參加並組織領導。擔任全國學總委員的李碩勛主持大會,林鈞主祭。上大師生周水平、劉華、賀威聖先後被軍閥政府殺害。

上海大學 上海大學
1927年4月1日,新校舍在江灣奎照路落成,占地19畝,可容納學生400餘人。5月2日,軍警藉口搜查軍械,闖入上大逮捕學生。5月3日, 蔣介石指令淞滬警備司令楊虎和陳群查封上海大學。國民黨軍警把師生員工全部趕走,查封學校,部分師生隨後轉入國立武昌中山大學。學校被取締封閉一個多月後,國民黨當局把上海大學的新校址改成了國立勞動大學農學院。1932年“一·二八”事變時,原上海大學江灣校舍被日軍摧毀。

1940年5月1日,汪偽國民政府行政院召開第5次會議,通過了《上海大學籌備委員會組織章程》。

1941年7月,偽教育部長趙正平向偽政府正式提交了《籌辦上海大學案》。偽行政院於同月29日在第70次會議上通過此案。偽教育部籌辦“上海大學”最初構想是把坐落於江灣原復旦大學校址,成立於1939年由日偽梁鴻志維新政權所辦的“維新學院”改為“國立上海大學”,任命趙正平為校長,但因種種原因未能全部實施。僅將“維新學院”農科予以保留,單獨設定為上海大學農學院。學校主體部分只能另作打算。

1942年3月,偽上海市長陳公博在《市府等關於宣傳慶祝“國府還都”一周年檔案》中宣稱,“精神建設,首重文化水準之提高及民眾政治意識之訓練。”接著,偽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任林炯庵馬上著手對上海地區高等教育資源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特區國立學校計有國立大學二校:交通大學,暨南大學”,二校教育設施均可供使用。於是,偽上海市陳公博正式下達了《上海特別市政府訓令》(滬市三字第4759號),訓令的內容顯示,偽上海市政府已經著手徵用原暨南大學校舍,“備作將來新國立大學之用”,以此基礎創辦偽國立上海大學。

1927年于右任簽發的上海大學畢業證書 1927年于右任簽發的上海大學畢業證書
1942年9月7日,南京日本大使館拋出了一個《上海高等教育學校處理計畫案》,試圖全盤掌控新設立的上海地區高等院校。日本大使館提出的《上海高等學校處理計畫案》共有方針3條,要領若干條。主要方針是:(一)將上海國立之大學統合為一校。(二)英美系大學一律停辦。(三)私立各大學整理合併。要領是對方針的細化和說明。擬以上海大學為國立大學,決定擴充之,現有農學院之外,擴充商學院與國立商學院合併,設立法學院為新添設者;該商、法兩學院之校舍擬借用工部局立學校校舍,或將暨南大學舊校舍加以修理而擴充之’國立之大學除上海大學之外,決不另再設定。以上諸項應同國民政府協定決定之。

在接到《計畫案》以後,汪偽政府內部進行了高層緊急磋商,並授意外交部作出如下答覆:“(一)國立上海大學之外,至少尚宜有一國立大學。國立上海大學為中日合辦,故應另有一純粹中國國立大學,此大學包括交通大學、商學院、音樂院及將來之醫學院。(二)上海大學依其組織法可以擴充增設法學院及商學院,校址可擇適當者採用之。”汪偽政府實際上擬定了一個折中方案,但是這一方案最終還是被日本政府斷然否決了。

1942年9月19日,汪精衛正式批准《計畫案》並發布公告,頒布《國立上海大學組織大綱》和《國立上海大學校董會規程》兩個檔案,由此宣告了“國立上海大學”的成立。上海大學在“中日兩國合辦”的幌子下,最終成為了日本侵略者在教育領域中的傀儡工具。按照《組織大綱》和《校董會規程》的規定,“國立上海大學”的行政架構是校董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校董會設董事11人,全部由偽教育部聘任。上海大學校長為當然校董會董事,由偽國民政府主席親自任命。上海大學下設農、文、法(商)三個學院(12個系)和2個教學實驗農場,其中農學院被安置乾江灣原復旦大學的校園內,文、法(商)兩院則設在市區暨南大學的校址上。校長仍由趙正平擔任,聘姚孟塤為文學院長,金通藝為法(商)學院長,陸錫金為農學院長。汪偽政權撥了一筆錢,將日軍炮火轟擊復旦校園後遺留下的斷垣殘壁,略事修葺,以應急需。

國立勞動大學江灣校舍 國立勞動大學江灣校舍
“國立上海大學”被拼湊而成後,教師數額嚴重不足,生源極其匿乏,教師只得聘用日本人和為數有限的各教會大學停辦後由國立大學收容的中國籍教職員;其中的日本教員幾乎都是日本國內淘汰的冗員,其教學內容只會灌輸日本軍國主義思想和“大東亞聖戰”的理念;而中國教師有的也僅僅是為了在紛亂的局勢中敷衍度世,蹉跎聊生。1943年3月7日至20日和8月22至31日,上海大學在《 申報》、《 中華日報》等各大報刊上連日刊登大幅招生廣告,極盡溢美之詞,如“畢業後介紹工作”云云,但依舊應者寥寥,少有人問津。汪偽政權辦的上海大學,既是奴化教育的基地,也是他們斂財的工具。學生入學需交300元的保證金,中途退學,保證金沒收。學生在校內必須穿工作服,每人至少要做兩套,以資替換,這就給日本在滬紗廠以推銷布匹之機。學生到校外去必須穿制服,學生開始時認為他們是滬上唯一的“國立”大學,穿制服也可炫耀一下,哪知一上街,便被老百姓側目,紛紛被投以鄙夷的目光,以後就再也不敢穿校服上街了。

在“國立上海大學”立校的近三年中,學校當局不斷進行軍事訓練,開展所謂“精神肅正”活動,強化對師生日常生活、行為動向的監督,施行法西斯統治;偽國民政府教育部還規定“在學各學院或獨立學院暨各種專科學校一年級,依照大學規程第八條及專科學校規程第八條之規定,應列黨義為基本科目。”妄圖從思想上對青年學生進行鉗制;學校嚴禁師生參與一切形式的抗日活動,為此還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規章制度,“市府核准教育局擬訂的防範學校內抗日活動三項辦法。”一旦發現即厲行殘酷的鎮壓。1945年抗戰勝利後,上海大專院校方面建立黨組織的有11所,“國立上海大學”亦名列其中,一些進步的上大師生在中國共產黨和上海學聯的領導下積極的參與了旨在反抗日本法西斯統治和奴化教育政策的“助學運動”和迎接全民族抗戰勝利的“天亮運動”。

1945年5月9日,在日本帝國主義行將崩潰的前夕,日本士兵闖進“國立上海大學”校園修築工事,準備作最後的負隅頑抗。學校師生被勒令限期離校疏散,學校的一切設施均被日軍徵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南京偽國民政府頃刻間土崩瓦解,作為“中日親善合作典範”的“國立上海大學”這箇中國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醜劇也旋即灰飛煙滅。上大的教職員將校園內能拿走的東西都擄走後,附近的宵小也趁火打劫,連門窗地板都未能倖免。

前身四校

上海科大
上海大學 原上海科大
1958年5月19日,中共上海市委決定,“上海科學技術大學”由中國科學院上海辦事處(後改為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負責籌建和主辦,受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領導。5月23日,籌備上海科學技術大學委員會成立。9月,經上海市委批准、教育部同意,籌建中的科技大學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分校”的名義對外招生,首屆新生委託其他高校代培兩年。
1959年5月,中科院院長郭沫若為學校題寫了校名。5月19日,市委批覆同意將歐陽路221號作為學校的臨時校址(校舍暫與上海機電設計院共用),同時確定正式校址放在科學衛星城嘉定。7月1日啟用校印。9月4日,市委任命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長周仁為上海科技大學首任校長。9月14日,學校正式掛牌。上海科學技術大學是上海市地方院校,建校初期的原子能系、無線電電子學系、技術物理系、力學系、化學冶金及物理冶金系、元素有機化學系、矽酸鹽化學及工學系、生物物理化學系等8個系科由中科院在滬各研究所幫助創建,部分系主任曾由中科院在滬研究所所長或副所長兼任。
1960年9月,上海科技大學全部遷入嘉定城中路20號新校址。1961年2月,經市有關部門同意,蔡萬興機器廠、長城電工儀器廠併入學校。
上海工業大學 上海工業大學
1966年9月,生物物理化學系從天津師範學院和河北大學接收了學校第一批外國留學生,即5名越南來華留學生;因“文革”不能正常學習,經教育部安排,這批留學生11月離校回國。
1968年9月,學校從科技系統(時稱上海市革命委員會科學技術組)劃出,改為隸屬文教系統(時稱上海市革命委員會文教組),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脫離關係。
1973年1月,生物物理化學系調入上海化工學院(今華東理工大學)。
1978年7月,學校與科技系統恢復聯繫。同年,開始招收研究生。
1981年,上海科技大學劃歸上海市高等教育局管理,並被確立為上海市屬重點大學。
1981年11月26日,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首個博士點學科為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1988年,上海科技大學被國家教委列為用英語教學招收外國來華留學博士生的首批試點單位;翌年2月,受國家教委委託,招收巴基斯坦來華博士生7名。
至1993年12月,上海科大校園面積328.098畝。
上海工大
上海大學 上海大學
1960年3月,上海市開始籌建上海工業師範學院。7月,改設上海工學院籌備處。9月30日,上海工學院舉行成立大會暨開學典禮。中共中央華東局書記魏文伯題寫了校名。院址設在閘北延長路149號。首任院長兼黨委書記是原中共上海市委工業部副部長李華。
1972年4月,上海工學院併入上海機械學院(今上海理工大學),原工學院院址成為上海機械學院總部。
1978年,開始招收研究生。
1979年1月,恢復上海工學院原建制,成立上海工業大學。此後,工大被確立為上海市屬重點大學。
1981年,學校成為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3年1月,錢偉長出任上海工業大學校長。12月,上海工業大學接收轉學而來的第一位博士生,導師錢偉長。
1984年,固體力學獲得全國第二批博士學位授予權。
1991年,學校獲批設立首個博士後流動站——固體力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1992年,上海工業大學科技園區(今上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創建。
至1993年12月,上海工大校園面積517.5畝。
上海大學
上海科技專科學校暨上海科技大學分部校門 上海科技專科學校暨上海科技大學分部校門
1959年3月5日,上海中國畫院(籌)附設中等美術學校成立,同年5月改為上海市美術學校;1960年9月升格為上海市美術專科學校,本科建制,設中國畫、油畫、雕塑、工藝美術四個系,另設中專部,又招收預科班。1962年8月,大部分預科學生併入上海市輕工業學校和上海紡織工業學校。1963年至1965年,上海市美術專科學校、上海市美術訓練班、上海市美術學校三校並存。1965年7月,上海市美專唯一一屆本科生畢業;同年8月,油畫系、雕塑系全部教師調入上海油畫雕塑創作室(今上海油畫雕塑院),學校重新改為中專建制的上海市美術學校。
1978年1月,上海機械學院輕工分院建立。11月,華東師範大學儀表電子分校、上海科技大學分校、上海外國語學院分院建立。12月,復旦大學分校建立。
1983年5月10日,教育部下發《關於增設海南大學等五所高等學校和籌建計量測試專科學校的通知》,其中包括批准上海市設立“上海大學”。5月28日,上海市教衛辦黨委決定成立上海大學籌備組;翌月,上海大學籌備組正式開始工作。
6月10日,召開上海大學籌建大會,宣布學校由校部和五個學院組成,五個學院分別是,原復旦大學分校改為上海大學文學院;原上海機械學院輕工分院改為上海大學工商管理學院(1986年4月改為上海大學商學院);原上海外國語學院分院改為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1985年6月改為上海大學國際商業學院);原華東師範大學儀表電子分校和上海科技大學分校以及上海機械學院輕工分院的機械、電子兩個專業合併為上海大學工學院;原上海市美術學校改為上海大學美術學院。7月1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轉市政府教衛辦關於籌建上海大學若干問題的請示的通知。9月1日,上海大學在凱旋路30號的校部正式掛牌(校部後遷至新閘路1220號);同月,各學院也正式掛牌。學校重大事情由校部決定;學院具有相對獨立性,有些事情可以直接對外。上海大學復辦後,周建人、俞平伯、譚其驤、陽翰笙、施蟄存、許德良等20世紀20年代的上海大學教師、學生或職員發來了賀詞和賀電。
1984年4月,孟憲勤被任命為上海大學黨委書記;同時,任命公布了上海大學所屬各個學院的黨政領導班子。
1987年,上海市教衛辦主任王生洪兼任上海大學校長。
1993年3月17日,楊德廣出任上海大學校長。4月,上海法律高等專科學校併入上海大學,與上海大學文學院法律系合併成立上海大學法學院,該學院管理體制仍歸上海市政法委領導。9月,隨著占地144.645畝的梅隴校區(今上海戲劇學院蓮花路校區)建成,上海大學商學院和上海大學國際商業學院合併成立上海大學國際商學院。
至1994年5月,上海大學7個校區占地總面積293.53畝。
上海科專
1959年2月,上海計算技術學校創建,是由原上海市復旦中學高中部改建而來的中專,臨時校址設在復旦中學,同年10月改為上海第二科學技術學校。首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是馬憶冰。
1960年2月,上海第二科技學校全部遷入嘉定東門新校址。
1961年2月和7月,上海電子學校和上海計量學校先後併入。
1968年4月,更名為上海科學技術學校。
1970年11月,與上海儀表電訊工業半工半讀專科學校、上海醫療器械工業專科學校、上海無線電工業學校在嘉定東門校址合併成立上海電子專科學校。
1975年5月,更名為上海市儀表電訊工業局“七·二一”工人大學。
1978年6月,復辦上海第二科學技術學校。10月,市教衛辦批覆同意將學校改制為上海科學技術大學分部。
1981年12月,更名為上海科技專科學校。
1993年2月,更名為上海科技高等專科學校。
至1994年5月,上海科專校園面積127.5畝。

合併之後

新上海大學成立大會 新上海大學成立大會
1994年5月27日, 上海工業大學、上海科學技術大學、上海大學、上海科技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為新的上海大學,並舉行成立大會,首任校長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中科院院士錢偉長。四校合併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為新上海大學題寫校名;國務院總理李鵬為學校題詞“發揚光榮傳統,培育跨世紀人才”。新上海大學成立後,原上海工大校址成為上海大學延長校區;原上海科大校址成為上海大學嘉定校區;原上海科專校址成為上海大學嘉定東校區;原上海大學7個校區歷經變遷,保留新閘路教學點。
1994年7月,學校與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合作舉辦的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成立。
1996年12月,上海大學通過“211工程”部門預審,翌年12月通過“211工程”建設立項可行性論證,上海大學“211工程”建設由此全面啟動。
1997年6月,經上海市教委研究同意,上海大學猶他科技學院變更為上海師範大學猶他科技學院。
溯園——上海大學(1922-1927) 溯園——上海大學(1922-1927)
1999年9月12日,舉行上海大學寶山校區(占地1500畝,不含待征地500畝)啟用暨開學典禮。
2001年4月,經上海市政府批准,上海大學嘉定東校區改建為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2003年10月,學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並獲得“優秀”。
2004年8月,第七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在上海大學舉辦。
2004年9月,經上海市政府批准,原上海大學法學院改建為上海政法學院。
2006年,學校與法國技術大學集團合作舉辦的上海大學中歐工程技術學院成立。
2009年,與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簽約,列入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同年,被教育部評為50所“2009-2010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之一。
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揭牌成立儀式 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揭牌成立儀式
2010年,被教育部列入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名單。
2012年6月27日,上海大學與中國科學院長三角地區研究院所簽署全面合作協定,翌年起雙方聯合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12月20日,學校與中國藝術研究院簽署合作協定。
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與上海市政府簽署《關於共建上海大學的協定》。7月,入選首批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10月25日,上海大學研究生院成立。
2014年6月15日,學校與加拿大溫哥華電影學院合作舉辦的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成立。8月1日,原上海大學巴士汽車學院院址改建的上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浦東校院正式啟用。10月23日,學校舉行溯園·上海大學(1922-1927)落成儀式,50餘位老上大校友的後代出席。
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成立大會 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成立大會
2015年7月5日,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在原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的基礎上成立。9月,學校與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中國報告文學學會、中華文學基金會簽署合作共建上海大學中國創意寫作中心協定。
2016年6月,被列為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8月,入選首批50所“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之一。12月11日,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在原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的基礎上成立。12月13日,中國作家協會網路文學委員會上海研究培訓基地落戶上海大學。
2017年9月,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11月,學校獲評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
2018年6月19日,教育部辦公廳批准終止上海大學與加拿大布魯克大學合作舉辦會計學碩士學位教育項目。
2018年11月,被教育部公示為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學術研究

科研基地 

上海大學晨曦 上海大學晨曦
截止2015年3月,學校擁有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科技部與上海市共建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4個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其中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個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上海市教委工程研究中心,2個上海市專業技術服務平台,2個上海高等教育內涵建設“085工程”項目,2個上海市協同創新中心,1個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研究基地,2個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3個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1個上海高校智庫建設項目,1個上海高校人文藝術創新工作室,2個上海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3個上海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級、教育部科研機構一覽

國家重點實驗室(含培育)
省部共建高品質特殊鋼冶金與製備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特種光纖與光接入網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新型顯示技術及套用集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特種光纖與光接入網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材料複合與先進分散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學術研究基地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實驗基地
先進鋼鐵材料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實驗基地
高等學校創新引智基地
現代冶金與材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集成計算材料與材料基因為

省部級科研機構一欄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特種光纖與光接入網重點實驗室上海市能源作物育種與套用重點實驗上海市機械自動化及機器人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電站自動化技術重點實驗室上海市力學在能源工程中的套用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鋼鐵冶金新技術開發套用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高溫超導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市教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上海市多媒體套用技術研究中心 上海市資源環境新材料及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市教委自動化製造裝備及驅動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市專業技術服務平台
有機光電顯示設計與製造專業技術服務平台 先進複合材料設計與製造專業技術服務平台

上海大學上海大學
上海高校知識服務平台 (2個):公共藝術創意中心 、上海新材料及套用產學研合作中心

上海高等教育內涵建設“085工程”項目(1個) :轉型期長三角都市圈文化價值變遷研究

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研究基地(1個):“文化繁榮與社會發展”決策諮詢研究基地

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1個):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李友梅工作室、“新媒體發展協同研究基地”

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 (3個):社會學E-研究院、格線技術E-研究院、現代力學E-研究院

上海高校智庫建設項目(1個):基層治理創新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人文藝術創新工作室(1個):影視與新媒體創意製作工作室

上海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個):中國城市新移民問題研究中心、宗教與全球政治研究院

上海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有機複合污染分析與控制、智慧型裝備技術、材料微結構調控及能量轉換

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能源動力重大裝備關鍵材料

其他上海市級科研機構:

上海功能納米材料中試技術服務平台上海市套用數學與力學研究所上海機器人研究所
上海市高性能計算機與格線技術研發平台上海市非線性科學活動中心上海電子物理研究所
上海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所上海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上海粉末冶金研究所
上海大學中國社會轉型與社會組織研究中心上海市上大多媒體套用技術研究中心上海熱處理技術研究所
特大城市治理協同創新研究中心上海市老年社會學研究所上海射線套用研究所

還有各類研究所、研究中心100多個,並建有上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現為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閘北園組成部分)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上海大學學報 上海大學學報
據上海大學圖書館2014年官網顯示,上海大學圖書館目前共有館藏圖書資料360餘萬冊(件),定購中外文現刊3000多種,其中外文期刊489種。已引進的中外文資料庫已覆蓋了上海大學所有學科範圍,包含了國內外二次文獻資料庫、電子圖書、中外文全文電子期刊、學位論文以及事實資料庫等。圖書館現可提供中國學術期刊網、維普科技期刊、超星數字圖書館、SCI 、Scifinder Scholar、Elsevier、Springer Link 、John wiley、Ei Village、 IEL(IEE,IEEE)等幾十餘種網路和光碟資料庫,可供使用的中外文電子期刊1.8萬餘種,中文電子圖書30萬餘種。2010年,上海大學收藏了錢偉長院士畢生學術藏書,總計10000餘冊。

學術刊物

全國高校最大的圖書館之一 全國高校最大的圖書館之一

《上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管、上海大學主辦的綜合性自然科學學術期刊(雙月刊),創刊於1995年。名譽主編周邦新院士,主編孫晉良院士。入選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中國期刊方陣”、“2001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課題組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1年版)。同時,刊物被美國《數學評論》(MR)、《化學文摘》(CA)、《劍橋科學文摘》(CSA)、德國《數學文摘》(ZM)、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資料庫、萬方數據系統科技期刊群資料庫等十餘種國內外檢索性文摘和資料庫收錄。

《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先後被《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和《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評定為來源期刊、收錄期刊,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先後進入“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核心期刊”和“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的行列,被評為“首屆全國百強社科學報”後、“全國百強社科學報”、“上海市最佳學報”,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CAJ規範執行優秀獎。

科研成果 

上海大學 上海大學
據學校官網顯示,上海大學國際三大檢索(SCI、EI、ISTP)收錄的學術論文數分別位於全國高校50、44、23位,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位於全國高校21位,科研經費位於全國高校41位。2012年由學校兩位院士領銜的2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3年度有11項成果榮獲上海市科學技術獎,5項成果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014年新獲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21項,經費8268.8萬;新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3項,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5項。學校建有上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上海張江高新技術開發區閘北園組成部分),還有各類研究所、研究中心100多個 。

上海大學2011年科研總經費達6.05億。2012年新獲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60項,經費9841萬元。2012年,“都市社會發展與智慧城市建設”項目入選上海市高等教育內涵建設工程項目,新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2項(其中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9項(其中包括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項)、上海市社科規劃項目12項。在多個領域創造出一大批國內,國際有影響的人文社科成果和重大科學技術成果,累計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以及省部委科技進步獎百餘項。

2014年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資料庫統計顯示,上海大學總計有:物理、化學工程學、材料科學、數學、臨床醫學6個學科的科研實力進入全球研究機構前1%。

辦學實力

學科建設 

校園景色 校園景色
截止2014年11月,學校設有67個本科專業、4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7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3種碩士專業學位(其中工程碩士含19個工程領域);2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79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2個自主增設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含3個交叉學科博士點);1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擁有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1個上海市一流學科(B類),6個學科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全球前1%  ;

一級學科博士點(20個):數學、物理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世界史、管理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 機械工程、 控制科學與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冶金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藝術學理論、 術學、 設計學、 新聞傳播學、 戲劇與影視學、 社會學、 力學、 套用經濟學

一級學科碩士點(42個):數學 、物理學、化學、系統科學、統計學 、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 、世界史外國語言文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法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 、控制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學生態學、藝術學理論美術學、設計學、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理論、戲劇與影視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土木工程、設計學、社會學、力學、音樂與舞蹈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統計學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7個):力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冶金工程、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信號與通信工程、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社會學、中國語言文學、電氣工程、新聞傳播學、環境科學與工程、中國史、物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美術學 

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4個):鋼鐵冶金、機械電子工程、流體力學、社會學

上海市重中之重學科(1個):鋼鐵冶金

上海市一流學科(B類,11個):社會學、世界史、數學、 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 
上海市Ⅲ類高峰學科(4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影學、美術學、 社會學

上海市Ⅰ類高原學科(10個):馬克思主義理論、新聞傳播學、數學、設計學、機械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力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冶金工程、世界史

上海市Ⅱ類高原學科(7個):藝術學理論、套用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物理學、中國史、管理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校級公共服務平台(3個):上海大學高性能計算中心、上海大學分析測試中心、上海大學上海社會科學調查中心

“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群(5個):套用基礎研究學科群、高新技術與工程學科群、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群、藝術類學科群、經管類學科群

學科排名

2012年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學位中心)組織開展的學科評估,是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頒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的學科劃分,對具有研究生培養和學位授予資格的一級學科進行的整體水平評估。

此次評估中,上大共有39個學科參評,排名全國前五的學科有2個,前十的學科有8個,前十五的有11個。具體評估結果如下 :

理學類

序號學科名稱排名序號學科名稱排名
1 系統科學史 6 4 統計學 45
2 數學 25 5 化學 48
3 物理學 32

工學類

序號 學科名稱 排名 序號 學科名稱 排名
1 冶金工程 5 9 電氣工程 29
2 核科學與技術 9 10 機械工程 29
3 力學 14 11 化學工程與技術 33
4 軟體工程 52 12 材料科學與工程 33
5 環境科學與工程 26 13 控制科學與工程 33
6 信息與通信工程 26 14 土木工程 37
7 電子科學與技術 27 15 食品科學與工程 39
8 生物醫學工程 29 16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48

人文社科類

序號 學科名稱 排名 序號 學科名稱 排名
1 社會學 8 6 套用經濟學 36
2新聞傳播學10 7 理論經濟學 37
3 馬克思主義理論 17 8 哲學 37
4 世界史 26 9 外國語言文學 37
5 中國語言文學 32 10 法學 44

管理學類

序號 學科名稱 排名 序號 學科名稱 排名
1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9 3 工商管理 50
2 管理科學與工程 47

藝術類

序號 學科名稱 排名 序號 學科名稱 排名
1 戲劇與影視學 4 4 藝術學理論 13
2 美術學 9 5 音樂與舞蹈學 24
3 設計學 13

師資力量 

截止2014年11月,學校有專任教師2824人,其中教授577人、副教授924人,博士生導師43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679人。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11人,外籍院士1人;中組部“千人計畫”入選者8人(含青年千人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6人(其中特聘教授5人,講座教授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6人;上海市“千人計畫”入選者16人(其中短期10人,長期5人,創業類1人),上海市“東方學者”54人(其中特聘教授43人,講座教授8人,跟蹤計畫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41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黃宏嘉傅家謨周國治劉元方
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周邦新孫晉良李三立
國家“973計畫”首席科學家 羅宏傑 周邦新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陳立群 劉建影 吳明紅 錢躍竑任忠鳴
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 吳明紅 錢晉武 施利毅錢躍竑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陳立群 任忠鳴 羅宏傑 魯雄剛李根喜
吳明紅 吉永華 錢躍竑  宋任濤
國家級“千人計畫” 余解台 胡志宇 劉建影 孫亞平周振
肖衡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董麗敏費敏銳張建華鍾慶東吳明紅
宋任濤魯雄剛翟啟傑 趙來軍張文紅
張海 劉雲啟 

國家級、市級教學團佇列表

團隊名稱領銜老師級別
土木工程專業學科基礎課教學團隊葉志明國家級\市級
社會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李友梅國家級\市級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陳新漢市級
大學物理教學團隊辛子華市級
工科專業基礎力學教學團隊陳立群市級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團隊鞠魯粵市級
數控測量技術教學團隊張萍市級

院系設定 

截止2014年5月,上海大學設有28個一級學院,其中26個學院和2個校管系;4個二級學院。

一級學院
序號 學院\校管系 序號 學院\校管系
1 上海大學社區學院 15 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
2 上海大學錢偉長學院 16 上海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3 上海大學理學院 17 上海大學中歐工程學院
4 上海大學文學院 18 上海大學數碼藝術學院
5 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 19 上海大學管理學院
6 上海大學法學院 20 上海大學經濟學院
7 上海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21 上海大學社會學院
8 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 22 上海大學體育學院
9 上海大學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23 上海大學音樂學院
10 上海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24 上海大學成人教育學院
11 上海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 25 上海大學國際交流學院
12 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26 上海大學巴士汽車學院
13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 27 上海大學圖書情報檔案系
14 上海大學影視學院 28 上海大學土木工程系
二級學院
序號 學院 序號 學院
1 上海大學智慧財產權學院 3 上海大學管理教育研究院(MBA中心)
2 上海大學翔英學院 4 上海大學巴黎國際時裝藝術學院

教學建設 

錢偉長校長和黃菊市長共同為新的上海大學成立揭牌 錢偉長校長和黃菊市長共同為新的上海大學成立揭牌
截止2014年5月,上海大學建有4個教育部國家級特色專業(美術學,金屬材料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上海大學公共藝術實驗教學中心、上海大學力學實驗教學中心、上海大學工程訓練中心)。

截至2014年5月,上海大學建有國家級精品課程有2門,省級精品課程有32門,校級精品課程108門。

國家級精品課程檔案學導論土木工程概論
省級精品課程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大學英語網路自主學習社會學概論
傳播學概論電路材料工程網路系列課程材料及成形技術
運動控制系統大學物理計算機文化和套用技術數學分析
汽車行銷實務通信原理高等數學影視美學
基礎會計學土力學藝術概論理論力學
廣播新聞學統計學文學導論網路行銷
數位訊號處理人力資源管理魯迅精讀大學網球
羽毛球精度設計、檢測及套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計算機系統結構與並行處理
頻繁的國際學術交流 頻繁的國際學術交流

上海大學是上海市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學校是擁有國家試點學院的17所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的首批高校之一,是中宣部、教育部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畫” 的首批高校之一。2008年,被國家教育部、財政部批准為國家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項目高校。 

截止2014年,上海大學學生先後在國際大學生 數學建模大賽 、 中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 、中國智慧型機器人大賽、世界ROBOCUP 機器人足球 比賽、“JA中國大學生商業挑戰賽”、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 、全國大學運動會男子排球獲得一等獎或冠軍,在 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 以及 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 、全國大學生“ 挑戰杯 ”比賽、 ACM 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中國大學生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等競賽中獲得佳績。

2003年10月,學校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並獲得優秀,上海大學已被國家部委列入“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成為首批與國家留學基金委簽約的“211工程院校”之一。

上海大學2010年被教育部評為首批50所“就業經驗典型高校”之一,2014年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98.11%。

國際交流

2005年錢偉長校長會見法國總理拉法蘭 2005年錢偉長校長會見法國總理拉法蘭
上海大學開展了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截止2014年5月,已與176  所高校簽署校際合作協定,與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和俄羅斯等3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校際學術合作與交流關係。

學校在校就讀的外國留學生3630人,其中學歷生569人 ,2013年7月被教育部評為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單位。學校建有3箇中外合作辦學學院,學校已與北美洲、歐洲亞洲等地區的大學合作建立了5所孔子學院。

學校排名 

排名名稱 年度 大陸排名 備註
QS亞洲大學排名2014/1514上海地區第4
QS世界大學排名2013/1419上海地區第4
武書連(中國大學評價)2014/1544上海地區第6
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 2013/14 56 上海地區第8
武漢大學(中國高校競爭力評價報告)2013/1448上海地區第5
中國校友會網(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2014/1573上海地區第6

校園文化

學校標識 

校訓:自強不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校風:求實創新。 

校徽

上海大學的校徽呈白玉蘭的形狀,市市花。花托為字母“U”形,是大學(University)的意思,右花瓣形如海鷗,又是字母“S”,是上海(Shanghai)的象徵。左花瓣為數字“1”,表示上海大學要爭創第一的決心。校徽由著名藝術家徐光夫先生設計。 

校歌

《上海大學校歌》誕生於1996年5月校慶之際,體現了學校地域、文化環境、學校特色、辦學思想與時代特色;反映了時代精神和歷史印記,具有個性與共性統一、歷史與現實統一的特色。

上海大學校歌 吳仁援
 一個共同的昨天,長江邊我們奠基打樁;一個共同的明天,東海上我們托舉朝陽。只因為一個共同的今天:自強、自強,我們鍛造共和 國的鋼樑。一個共同的尋覓,知識讓我們張開翅膀;一個共同的目標,信念使我們步伐鏗鏘。只因為一個共同的誓言:自強、自強,我們奏出新時 代的交響。自強!自強!不息的自強!

學生組織 

校歌 校歌
團屬學生組織有上海大學學生會、上海大學研究生聯合會、上海大學社團聯合會、上海大學團校等。

上海大學學生會是代表和維護上海大學全體學生利益的學生自治組織。在上海大學學生會委員會以及主席團的領導下,共設有七個不同的學生職能單位:辦公室、人力資源部、宣傳部、維權部、外聯部、文體部以及學術部。

上海大學有各類學生社團,基本分為學術類、科技類、文學類、服務類、藝術類、體育類、就業創業類7大類。2006年整合成立的上海大學藝術總團,囊括上海大學大學生交響樂團,上海大學室內吹奏樂團,上海大學打擊樂團,上海大學民族樂團,上海大學合唱團,上海大學鋼琴協會,上海大學舞蹈團,風信子詩社,上海大學書畫篆刻研究會等九大藝術社團。

學校領導

上海大學主要領導列表(2014年)
姓名職務
羅宏傑上海大學大學黨委書記
羅宏傑上海大學校長
李友梅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夏小和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校工會主席
徐旭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汪敏上海大學副校長、常委
叢玉豪上海大學副校長、常委
吳明紅上海大學副校長、常委
唐豪上海大學副校長

知名校友

政治界

楊尚昆: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1926年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學習。

上大校友、桃李滿天下 上大校友

博古: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之一。1925年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學習。

許繼慎:革命烈士,中國紅軍早期傑出高級指揮員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36位軍事家之一,1923年進入上海大學當旁聽生。

何秉彝:革命烈士,在“五卅慘案”中犧牲。1924年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學習。

李碩勛:革命烈士,南昌起義領導人之一。1924年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學習。

梁披云:教育家、書法家,前全國政協委員。1924年考入上海大學,1927年獲文學士學位。

上海大學社團聯合會會徽 上海大學社團聯合會會徽
徐匡迪:曾任上海機械學院冶金系助教,上海工業大學冶金系副主任、主任、常務副校長,上海市高教局局長,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兼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現任上海大學董事會主席,上海理工大學校友會名譽會長,上海科技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

費孝通: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民主同盟領導人,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七、八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前上海大學上海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夏征農: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共上海市原市委書記。前上海大學顧問。

王力平:前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曾長期任教於上海工業大學。

王林鶴:前上海市總工會主席、市經委副總工程師、市發明協會副會長,全國勞動模範,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委員。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電機系工人班。

周慕堯:前上海市副市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65年本科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理化系。

尹弘: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人民政府秘書長。1985年本科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冶金系。

薛潮:前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97年在職畢業於上海大學管理工程碩士。

鍾燕群:前上海市總工會主席、黨組書記。1997年在職畢業於上海大學管理工程碩士。

科學界

楊雄里:中國科學院院士。1963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生物物理化學系。

林國強:中國科學院院士。1964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化學系。

孫晉良: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科協副主席,全國勞動模範。1968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

陳騊聲:工業微生物學家,中國近代工業微生物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1982年調入上海科技大學創立了生物工程系,先後任系主任、名譽任系主任。

鄒元爔: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59年創辦上海科技大學冶金系,兼任上海科技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系主任、教授。

嚴東生:中國無機材料研究領域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曾兼任上海科技大學矽酸鹽化學與工學系主任、教授,上海科技大學副校長、名譽校長,上海大學名譽校長。

郭本瑜:計算數學家、教育家,原上海科技大學副校長、校長,上海大學常務副校長,上海師範大學數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名譽院長。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數學系。

鮑家善:低溫物理學專家。原上海科技大學物理系教授,名譽系主任,校學術委員會主任。

郭禮和:分子生物學家。1964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生物物理化學系。

胡金豪:上海天文台黨委副書記副台長。1975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無機材料專業(工農兵學員)。

謝 宇: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82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冶金工程系

乾 勇: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1982年碩士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鋼鐵冶金專業。

李芸: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本科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環境監測專業。

教育界

王生洪:曾任上海大學校長、復旦大學校長,上海市政協副主席。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工程力學系 。

曹家麟:原上海電力學院校長,全國勞動模範。1977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電機系(工農兵學員)。

滕建勇:上海師範大學黨委書記,1991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材料科學系。

楊德廣:教育家。曾任原上海大學校長,新上海大學常務副校長,上海師範大學校長兼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全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研究會理事長、上海市高等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上海震旦職業學院院長。

鄭令德:前中共上海市教衛委書記、上海市教委主任,曾長期任教於上海工業大學。

周鴻剛: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上海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1997年獲上海大學管理工程專業碩士學位。

劉人懷: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上海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暨南大學校長,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創新與發展研究院院長。

工商界

周忻: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1990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機械工程系。

周文波: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科技獎勵評審專家,上海城建集團副總裁兼總工程師,上海大學、同濟大學兼職教授。上海大學力學系博士。

張林檢:上海市企業聯合會會長,上海儀電控股(集團)董事長。1968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無線電專業。

馬新生:百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大學研究生學歷。

倪建達:上海城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上實城市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上海市青年企業家協會會長。1992年畢業於上海大學經濟管理專業。 

劉培森:上海英達國際人才有限公司總經理,1984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機械系

胡逢康:縱領電子(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1982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

楊士寧: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CEO。1982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電子儀器及測量技術專業

唐豪:上海市工商聯合會副主席,上海市政府決策諮詢專家。前上海大學副校長。

王 喆:寶鋼集團資深專家。畢業於上海工學院冶金系。

解建平:寶山工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本科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

何志明:新航星集團董事長。1984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

彭宏陵:香港宏馬(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1983年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院分院。

董泰康:科威特華僑華人協會主席。本科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

吳俊:昆明俊業鑫化工原料有限公司董事長。本科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

丁紅陽:上海飛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MBA畢業於上海大學。

顧春林:上海德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本科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

施建祥:上海快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本科業於上海工業大學。

廖建偉:上海興安得力軟體有限公司總經理。1990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計算機系。

張維華:上海均瑤(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1983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分校電信技術專業。

王文海:寶信軟體公司董事長。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工業自動化專業。

龔少暉:35互聯(中國頻道)CEO。1988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計算機系。

錢文明:上海博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大學95屆自動化專業博士生。

龔其恩:美國鵬博控股集團公司董事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及中國對外貿易理事會副理事長。1985年本科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機械製造專業。

江燕:上海市建築科學研究院(集團)科技開發部經理、研發中心主任。1987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高分子專業。

蔡國鈞:上海亞太計算機信息系統有限公司總裁,全國勞動模範。1981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計算機系。

林野:前國家電網華東分部主任、華東電網有限公司總經理。1977年畢業於上海機械學院電機系(工農兵學員)。

人文界

劉達臨:亞洲性學聯合會主席,中華性文化博物館館長。原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戴望舒:詩人、翻譯家。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和晶:電視節目主持人。1998年在上海大學中國電影史專業研究生畢業。

高韻斐:前上海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社長、上海新聞學會副會長。1988年畢業於上海大學文學院。

郭敬明:青年作家,導演。本科肄業於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

許傑: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1982年復旦大學分校秘書專業兩年制大專畢業。

政法界

翟建:上海市首屆東方大律師。198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分校法律專業。

鮑培倫:上海市首屆東方大律師。198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分校法律專業。

江憲:上海市首屆東方大律師。198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分校法律專業。

宋學東: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198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分校法律專業。

陶鑫良:智慧財產權律師,前上海大學智慧財產權學院院長。1975年畢業於上海機械學院冶金系(工農兵學員)。

藝術界

陳逸飛:油畫家,文化實業家,導演。1965年畢業於上海市美術專科學校油畫訓練班

謝晉:導演,前中國文聯副主席。原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首任院長。

邱瑞敏,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1965年畢業於上海市美術專科學校油畫系。

霍尊:上海天韻文化簽約歌手,東方衛視真人秀節目《聲動亞洲》亞洲賽區三強。本科畢業於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

顧偉璽,畫家,前上海大學公共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現任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畫研究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校地址

上大,全國最美的高校之一 上大寶山校區
寶山校區地址:上海市寶山區上大路99號
延長校區地址:上海市靜安區延長路149號
嘉定校區地址:上海市嘉定區城中路20號
新閘路辦學點地址:上海市靜安區新閘路1220號

2009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一)

在《2009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以280.15分再列榜首,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分別以224.66分、219.14分獲得第2、第3名。至此,在《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已經連續13年位居榜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已經連續10年保持中國大學前三名。2009中國大學評價顯示,浙江大學在科學研究領域以122.01分首次領先北京大學(120.74分)。 

2009中國大學法學100強

法學包括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政治學、公安學等5個學科類,共有12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法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4.97%,授予的法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7.63%,法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4.15%。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40110名博士生導師中,有1639名是法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4.09%。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武漢大學
清華大學
吉林大學
復旦大學
中山大學
廈門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
南京大學
南開大學
浙江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
山東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湘潭大學
蘇州大學
雲南大學
暨南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四川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外交學院
重慶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西北政法大學
上海大學
湖南大學
煙臺大學
蘭州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廣西民族大學
黑龍江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
深圳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
遼寧大學
河北大學
山西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湖北大學
安徽大學
揚州大學
南京財經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中南大學
同濟大學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上海財經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南大學
寧波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瀋陽師範大學
廣東商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
甘肅政法學院
上海師範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寧夏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
東北大學
華僑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河北師範大學
海南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西北大學
新疆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浙江師範大學
青海民族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
溫州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東北財經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陝西理工學院
長春理工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河海大學
雲南民族大學

2009中國大學工學100強

工學包括地礦、材料、機械、儀器儀表、能源動力、電氣信息、土建、水利、測繪、環境與安全、化工與製藥、交通運輸、海洋工程、輕工紡織食品、航空航天、武器、工程力學、生物工程、農業工程、林業工程、公安技術等21個學科類,共有79個本科專業。 
清華大學
浙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天津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東南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吉林大學
中南大學
武漢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同濟大學
四川大學
北京大學
山東大學
重慶大學
南京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湖南大學
東北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復旦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東華大學
上海大學
中山大學
南開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江南大學
燕山大學
河海大學
南京工業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福州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廈門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鄭州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江蘇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蘇州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河北工業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
蘭州大學
南昌大學
西安理工大學
青島科技大學
昆明理工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長安大學
暨南大學
西北大學
河北大學
寧波大學
揚州大學
廣西大學
華僑大學
湘潭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天津工業大學
廣東工業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
深圳大學
安徽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
浙江理工大學
長沙理工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瀋陽工業大學
蘭州理工大學
西南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西南石油大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天津科技大學

2009中國大學理學100強

理學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天文學、地質學、地理科學、地球物理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力學、電子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心理學、統計學等16個學科類,共有31個本科專業。 
北京大學
南京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浙江大學
清華大學
復旦大學
中山大學
南開大學
吉林大學
蘭州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廈門大學
武漢大學
四川大學
山東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西北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蘇州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南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山西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雲南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同濟大學
中南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山東師範大學
湖南大學
上海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東南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河北大學
浙江師範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揚州大學
河南師範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暨南大學
曲阜師範大學
上海師範大學
河北師範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福州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湖北大學
遼寧師範大學
湘潭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福建師範大學
哈爾濱師範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汕頭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
聊城大學
重慶大學
新疆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
徐州師範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
安徽大學
溫州大學
天津大學
內蒙古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寧波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四川師範大學
黑龍江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東北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山東農業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
遼寧大學

2009中國大學文學100強

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藝術等4個學科類,共有66個本科專業。 
北京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南京大學
復旦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四川大學
浙江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暨南大學
中山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山東大學
武漢大學
南開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中央音樂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蘇州大學廈門大學
北京語言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西南大學
上海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河南大學
吉林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上海音樂學院
東北師範大學
山東師範大學
上海師範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黑龍江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上海戲劇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
中國美術學院
東南大學
徐州師範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中南大學 
浙江師範大學
深圳大學
四川外語學院
西北師範大學
中央美術學院
安徽大學
蘭州大學
湖南大學
河北大學
內蒙古大學
揚州大學
山西大學
中國音樂學院
南昌大學
鄭州大學
湘潭大學
四川師範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青島大學
西北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杭州師範大學
西安外國語大學
汕頭大學
寧波大學
同濟大學 
廣州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
南京藝術學院
曲阜師範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遼寧師範大學
新疆大學
山西師範大學
聊城大學
溫州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
河北師範大學
廣西民族大學
哈爾濱師範大學
武漢音樂學院
重慶大學
湖南科技大學
天津大學
紹興文理學院
寧夏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瀋陽師範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中央戲劇學院
天津外國語學院 

上海大學一覽表

中國211工程大學

地區學校數量所處省市學校
華北地區
        
30所
            
北京: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郵電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林業大學 | 中國傳媒大學 | 中央民族大學 | 北京師範大學 | 中央音樂學院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中國政法大學 | 中央財經大學 | 華北電力大學 | 北京體育大學
天津: 南開大學 | 天津大學 | 天津醫科大學
河北:河北工業大學
山西: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內蒙古大學
華東地區30所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 | 復旦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上海大學 | 東華大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同濟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江蘇省:南京大學 | 東南大學 | 蘇州大學 | 南京師範大學 | 中國礦業大學 | 中國藥科大學 | 河海大學 | 南京理工大學 | 江南大學 | 南京農業大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山東省:山東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 | 中國石油大學
浙江省:浙江大學
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大學 | 合肥工業大學
福建省:廈門大學 | 福州大學
江西省:南昌大學
西南地區10所重慶市:重慶大學 | 西南大學
四川省:四川大學 | 西南交通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農業大學 | 西南財經大學
雲南省:雲南大學
貴州省:貴州大學
西藏:西藏大學
東北地區11所遼寧省:大連理工大學 | 東北大學 | 遼寧大學 | 大連海事大學
吉林省:吉林大學 | 東北師範大學 | 延邊大學
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大學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東北農業大學 | 東北林業大學
華中地區11所湖北省:武漢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武漢理工大學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華中師範大學 | 華中農業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河南省:鄭州大學
湖南省:湖南大學 | 中南大學 | 湖南師範大學
華南地區6所廣東省:中山大學 | 暨南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 | 華南師範大學
廣西:廣西大學
海南省:海南大學
西北地區12所陝西省:西北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 | 長安大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陝西師範大學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甘肅省:蘭州大學
寧夏:寧夏大學
青海:青海大學
新疆:新疆大學 | 石河子大學
軍事系統3所第二軍醫大學 | 第四軍醫大學 | 國防科技大學

上海市高校一覽

 復旦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 同濟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上海商學院 | 東華大學 | 上海理工大學 | 上海大學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上海海事大學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上海海洋大學 | 上海中醫藥大學 | 上海師範大學 | 上海建橋學院 | 上海政法學院 | 上海電機學院 |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 上海套用技術學院 | 上海電力學院 |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 上海金融學院 | 上海立信會計學院 | 上海體育學院 | 上海音樂學院 | 上海戲劇學院 | 杉達學院 | 華東政法大學 | 上外賢達經濟人文學院 | 同濟大學同科學院 | 上海師範大學天華學院 | 上海東方文化職業學院 | 上海工商學院 | 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 復旦大學太平洋金融學院| 上海邦德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誠信學院 | 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 | 上海電影藝術職業學院 | 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 | 上海工商外國語學院 |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 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 | 上海海關學院 | 上海海事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濟光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建峰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 上海立達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 | 上海民遠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歐華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托普信息技術學院 | 上海新僑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行健職業學院 | 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 | 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 上海震旦職業學院 | 上海中華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紡織工業職工大學 | 上海體育職業學院 | 上海醫藥職工大學 | 上海市廣播電視大學 | 上海職工醫學院 | 上海職工體育運動技術學院 | 華東理工大學網路教育學院 | 上海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 | 上海社會科學院 | 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 |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 上海電機學院 | 上海電力學院 | 上海廣播電視大學 | 上海市工商外國語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