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經歷
童年時代
1901年出生在安徽省六安縣石堰鄉土門店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許繼慎在家譜上的名字叫做許紹周,乳名雙喜,兄妹三人中排行老大,下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許繼慎自幼聰明好學,4歲就能背誦詩詞,8歲破蒙入塾時,他已能熟練背誦《千家詩》、《唐詩三百首》中的大部分古詩。9歲時,許繼慎從鮑宏濤的塾館轉入鮑昂千的塾館,從塾師王鳳梧讀書。直讀到13歲,許繼慎又轉人塾師張福齋的學館,他在學校好打抱不平,就連鄉里的少年也都樂意與他交朋友。16歲起,許繼慎開始跟隨名儒張侍臣讀書。1919年,許繼慎參加了五四運動。1920年到安慶,考入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不久,轉入安徽省立第一師範。青年時代
1921年4月,許繼慎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6月,被選為安徽省學生聯合會常委兼聯絡部部長,參與領導愛國學生運動。
成就貢獻
許繼慎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後被選為安徽省學生聯合會常委兼聯絡部部長,領導並參與了學生運動,是當時在軍校頗有影響的進步組織。
許繼慎在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的兩次東征中,許繼慎等一批黃埔學生軍黨員基層指揮員,率部奮力作戰,為擊潰陳炯明等軍閥的主力部隊,扭轉戰局,立下戰功。
鄂豫皖蘇區第二次反圍剿期間,率第11師一個團與第10師一個團全殲獨山守國民黨一個團,殲國民黨2千餘人,恢復皖西根據地,對鞏固、發展鄂豫皖根據地和壯大紅軍隊伍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鄂豫皖蘇區第一次反圍剿之後,1931年2月下旬,紅11師長、紅四軍前委委員許繼慎率部進逼京漢路信陽南段。3月1日,33團夜襲李家寨車站,擊斃國民黨新12師1旅旅長侯鎮華,繳獲大批軍用物資;5日,襲占柳林車站並再度攻占李家寨車站,全殲國民黨新82師一個營,擊潰國民黨新12師兩個團。1931年3月9日,與第10師蔡申熙共同取雙橋鎮大捷,本戰活捉師長岳維峻,共斃國民黨1000餘人,俘國民黨5000多人。鄂豫皖蘇區第二次反圍剿期間,率第11師一個團與第10師一個團全殲獨山守國民黨一個團,殲國民黨2千餘人,恢復皖西根據地。鞏固和擴大了鄂豫皖蘇區。
人物評價
1930年許繼慎任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軍長時周恩來評價他說:“許繼慎政治上很強,很能打仗,把葉挺獨立團的戰鬥作風帶到了紅四方面軍”。2007年出版的《徐向前回憶錄》中徐向前評價許繼慎說:“把三個師捏在一塊,許繼慎是很有功勞。”
198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確定為33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後增至36位),並譽為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軍事家。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評選活動中,許繼慎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後世紀念
烈士陵園

郵票紀念
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75周年,國家郵政局發行《人民軍隊早期將領(一)》紀念郵票,安徽籍軍事家許繼慎位列其中。許繼慎將軍郵票設計者為著名國家級郵票設計專家王宏劍。8月1日該套郵票首發式。誕辰紀念
2001年11月28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及省軍區在六安市隆重舉行許繼慎將軍百年誕辰紀念活動。省委副書記沈躍躍、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春生、省政協副主席岳書倉、省軍區政治部主任張金榮等出席了紀念活動,許繼慎將軍親屬代表及六安市、裕安區負責同志和各界民眾代表參加了紀念活動。
新中國成立以來“雙百”人物
為推動民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深入開展,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經中央批准,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開展評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活動。在投票評選的基礎上,經過有關部門審核、組委會評審組專家投票等程式,最終評選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此名單由全國“雙百”評選活動組委會2009年9月10公布。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
八女投江 | 于化虎 | 小葉丹 | 馬本齋 | 馬立訓 | 方誌敏 | 毛澤民 | 毛澤覃 | 王爾琢 | 王盡美 | 王克勤 | 王若飛 | 鄧萍 | 鄧中夏 | 鄧恩銘 | 韋拔群 | 馮平 | 盧德銘 | 葉挺 | 葉成煥 | 左權 | 白求恩 | 任常倫 | 關向應 | 劉老莊連 | 劉伯堅 | 劉志丹 | 劉胡蘭 | 吉鴻昌 | 向警予 | 尋淮洲 | 戎冠秀 | 朱瑞 | 江上青 | 江竹筠 | 許繼慎 | 阮嘯仙 | 何叔衡 | 佟麟閣 | 吳運鐸 | 吳煥先 | 張太雷 | 張自忠 | 張學良 | 張思德 | 曠繼勛 | 李白 | 李林 | 李大釗 | 李公朴 | 李兆麟 | 李碩勛 | 楊殷 | 楊子榮 | 楊開慧 | 楊虎城 | 楊靖宇 | 楊闇公 | 肖楚女 | 蘇兆征 | 鄒韜奮 | 陳延年 | 陳樹湘 | 陳嘉庚 | 陳潭秋 | 冼星海 | 周文雍和陳鐵軍夫婦 | 周逸群 | 明德英 |林祥謙 | 羅亦農 | 羅忠毅 | 羅炳輝 | 鄭律成 | 惲代英 | 段德昌 | 賀英 | 趙一曼 | 趙世炎 | 趙尚志 | 趙博生 | 趙登禹 | 聞一多 | 埃德加·斯諾 |夏明翰 | 格里戈里·庫里申科 | 狼牙山五壯士 |聶耳 | 郭俊卿 | 錢壯飛 | 黃公略 | 彭湃 | 彭雪楓 | 董存瑞 | 董振堂 | 謝子長 |魯迅 | 蔡和森 | 戴安瀾 | 瞿秋白 |
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
丁曉兵 | 馬萬水 | 馬永順 | 馬恆昌 | 馬海德 | 中國女排五連冠群體 | 孔祥瑞 | 孔繁森 | 文花枝 | 方永剛 | 方紅霄 | 毛岸英 | 王傑 | 王選 | 王瑛 | 王樂義 | 王有德 | 王啟民 | 王進喜 | 王順友 | 鄧平壽 | 鄧建軍 | 鄧稼先 | 叢飛 | 包起帆 | 史光柱 | 史來賀 | 葉欣 | 甘遠志 | 申紀蘭 | 白芳禮 | 任長霞 | 劉文學 | 劉英俊 | 華羅庚 | 向秀麗 | 廷·巴特爾 | 許振超 | 達吾提·阿西木 | 邢燕子 | 吳大觀 | 吳仁寶 | 吳天祥 | 吳金印 | 吳登雲 | 宋魚水 | 張華 | 張雲泉 | 張秉貴 | 張海迪 | 時傳祥 | 李四光 | 李春燕 | 李桂林和陸建芬夫婦 | 李素芝 | 李夢桃 | 李登海 | 楊利偉 | 楊懷遠 | 楊根思 | 蘇寧 | 谷文昌 | 邰麗華 | 邱少雲 | 邱光華 | 邱娥國 | 陳景潤 | 麥賢得 | 孟泰 | 孟二冬 | 林浩 | 林巧稚 | 林秀貞 | 歐陽海 | 羅映珍 | 羅健夫 | 羅盛教 | 草原英雄小姐妹 | 趙夢桃 | 鍾南山 | 唐山十三農民 | 容國團 | 徐虎 | 秦文貴 | 袁隆平 | 錢學森 | 常香玉 | 黃繼光 | 彭加木 | 焦裕祿 | 蔣築英 | 謝延信 | 韓素雲 | 竇鐵成 | 賴寧 | 雷鋒 | 譚彥 | 譚千秋 | 譚竹青 | 樊錦詩 |
黃埔軍校培養的中共著名將領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
概述 | 1989年11月30日,解放軍報刊登一篇文章——《中央軍委確定33位軍事家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名列其中》,引人關注。文章寫道:“在史詩般的中國人民革命戰爭中,湧現出多少運籌帷幄叱吒風雲的軍事家?經中央軍委確定,33人被冠以“軍事家”的評語,載入最近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人物分冊》。 ”1994年8月經中央軍委審議,又確定增補黃公略、方誌敏、劉志丹3人為軍事家。 |
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5位) | 毛澤東| 周恩來| 鄧小平| 楊尚昆| 李先念 |
十大元帥和十大將(20位) | 朱德| 彭德懷| 林彪| 劉伯承| 賀龍| 陳毅| 羅榮桓| 徐向前| 聶榮臻| 葉劍英| 粟裕| 徐海東| 黃克誠| 陳賡| 譚政| 蕭勁光| 張雲逸| 羅瑞卿| 王樹聲|許光達 |
新中國成立前獻身的高級將領(11位) | 葉挺| 許繼慎| 蔡申熙| 段德昌| 曾中生| 左權| 彭雪楓| 羅炳輝| 黃公略| 方誌敏| 劉志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