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暴食江湖》內容講述作者認為“肥胖是美的”,從小就對食物充滿熱情,他在上海閘北老豐閣,“獨自吃了一整桌菜餚”,令服務員都驚異。他“雙手各執一端:左手繆斯,右手烹飪,詩與美食,不相上下”。《暴食江湖》自然是靠右手端。感情用事的詩人,自然也可以感情用事地談飲饌。
書評
近來也讀到台灣美食家焦桐的散文著作《暴食江湖》。書中有上海學者陳思和的一篇序言,記他到台灣參加“飲食與文學研討會”,便有焦桐為與會者策劃的“隨園晚宴”、“印象主義晚宴”以及以他的詩集為主題的“春宴”。也難怪,他會有如此絕妙的創意,但實際上,這也只不過是一種傳統文化上的發展與創新,中國古代以來便有諸多這樣具有儀式化的飲食活動,最著名的莫過於東晉王羲之、謝安等四十一人在蘭亭所操持的曲水流觴之戲,而《金瓶梅》和《紅樓夢》這樣的明清小說中,也早已將飲食與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但總的來說,如今有這樣雅興和巧思的人,須既懂得美食,又深諳文化,還得極有情趣,想來才藝卓絕的張充和是,安身台灣的焦桐也是。
焦桐者,《飲食》雜誌的創辦者,台灣飲食文化協會的理事長,也是以飲食主題為主要出版物的“二魚文化”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而他另外一個身份則是輔仁大學的比較文學博士,當前華文世界最著名的飲食美文作家,《暴食江湖》便是他多年累積而成的一冊飲食佳作。
讀這冊《暴食江湖》,便深感他對於飲食文化的熟稔,他的筆法乾淨、純粹、優美、清爽,而且抒情、幽默、跳蕩。他在《尋找海南雞飯》中寫自己在新加坡吃到正宗的雞飯:“我望著窗外烏節路上來往的行人和車輛,繁複的名牌精品,隔壁就是剛才買書的大書店,我感動地流下眼淚,幸福得好像躺在上帝的懷抱里。竟有福氣吃到這么美味的雞飯,我有一股衝動,想跑進廚房向廚師致謝,致敬。”
原來這是焦桐借參加新加坡“國際作家節”而苦苦尋覓的一家飯店,在盡情享受後,他有對於美食創造者進行感恩的精神衝動,由此可見,他是一個文人美食家。在焦桐的心中,飲食不僅僅是一種填滿肚皮的簡單事情,而且更重要的還是一種精神的愉悅和享受。
但若以為如此資深級別的美食家,一定遍嘗山珍海味,奇珍異物,則又是大錯特錯了。在這冊《暴食江湖》中,讀他所寫的美食篇章,無非是關於素食、紅酒、牛肉、火鍋、炒飯、櫻桃、豬腳,甚至是牛肉麵這樣的尋常之物,只是他總能將這樣的凡物寫出別樣的滋味。諸如寫便當這樣日常食物,他別開生面,談論日本便當的絕美之處,也可見他在飲食上的美學傾向:“羅蘭·巴特(RolandBarthes1915-1980)旅行日本時吃到便當,深受震撼,認為菜色的布置相當講究視角效果,各種零碎的食物很有秩序地在黑盒裡,像一塊調色板,用餐過程很像是畫家坐在顏料罐前,那邊吃點米飯,這邊蘸些調味料,那邊再喝口湯,選擇食物如創作般自由,很賞心悅目。”
想來像焦桐這樣痴情於美食的人,其實並不在意能夠吃到什麼珍品,他更在意美食後面的文化和生活態度。他曾引用一句俗語,大意是一代人可造屋,三代人懂得穿衣,而五代人才真正知道吃飯。在他看來,真正懂得飲食的文化與內涵的人,才是真正有文化和有教養的體現。記得他在文章《炒飯的寂寞與華麗》中便有這樣十分經典的妙語,不妨抄來作為這篇短文的結語,“我們的文化猶相當貧困,總是不太會將正確的東西擺在適當的位置。好比舌頭,是一種階級分明的器官,最高級的舌頭用來品味美食,和愛人接吻;次等的舌頭用來讚美上帝;最低賤的是政客的舌頭,用來噴口水。”
書評人朱航滿
盤點美食書籍
美食,貴的有山珍海味,便宜的有街邊小吃。但是不是所有人對美食的標準都是一樣的,其實美食是不分貴賤的,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就可以稱之為美食。吃前有期待、吃後有回味的東西。美食遭遇心情的時候,美食已不僅僅是簡單的味覺感受,更是一種精神享受。一起協作有關美食的書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