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位於福建省泉州清源山下,西湖之畔,是展示祖國大陸與寶島台灣歷史關係的國家級對台專題博物館,占地154.2畝,主體建築分4層,面積為23332平方米,高度為43米。閩台緣博物館的配套景觀是博物館廣場,面積達19000多平方米,廣場中有個長74米、寬18米的巨型水池,水面將主體建築倒映在池中,注水源源不斷地由里向外流動,意喻兩岸關係“源遠流長”。廣場上矗立的兩根九龍柱每根高達19米,直徑2米,重達135噸,這兩根九龍柱以“九龍吐珠”的形象,象徵海峽兩岸同胞都是龍的傳人,祈盼祖國和平統一。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是一座反映祖國大陸( 福建)與 寶島台灣歷史關係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

博物館座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市區西北側,北倚國家級風景區清源山,南接風景秀麗的西湖。占地154.2畝,主體建築面積23332平方米,高度43米。

博物館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務等功能為一體,是中宣部直接授予的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團中央授予的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同時也是研究大陸與台灣關係史特別是閩台關係史的重要學術機構。

建築結構

閩台緣博物館共分為四層,展廳總面積6355平方米。二樓為綜合主題館,按地緣血緣法緣商緣文緣來設計,分為七個部份,展示閩台兩地從古至今密不可分的淵源關係。三樓為鄉土閩台專題館,按“春夏秋冬”四個時節,展現閩台兩地共同的民俗風情。此外,一樓還設有國際學術報告廳、臨時展廳、庫房等。四樓為信息中心和辦公場所。

開館一年多來,已接待遊客103萬人次,其中台灣同胞約11萬人次,成為面向海內外宣傳中央對台方針政策的重要陣地,成為與台灣同胞相互交流、促進合作發展的重要平台,成為宣傳福建、宣傳海西的重要視窗。

建築歷史

2004年11月2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視察泉州,在參觀“閩台關係史博物館”之後,特指示要新建一座“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這是中央領導同志站在加強對台工作的政治高度,根據當前台灣海峽兩岸關係新形勢,以及福建與台灣歷史淵源關係做出的重要決策。福建與台灣一衣帶水,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法緣久,有著密不可分的血肉關係;而且福建是台灣漢族主要祖籍地,2300多萬台灣漢族同胞中祖籍福建的占87.6%,祖籍泉州約有900萬人,泉州和台灣經濟來往、文化交流頻繁,成為祖國大陸對台工作的前沿重地。把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設在泉州,充分說明泉州在全國對台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
中央、省、市各級領導高度重視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工程建設,李長春同志百忙中多次關心工程進展,並作多次重要批示,中宣部、國台辦、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等部委大力關心博物館建設,給予業務指導和資金支持。省、市兩級黨委、政府集中力量,周密策劃,狠抓落實。省委常委會多次專題研究解決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問題。省委書記盧展工親自審定主體建築設計方案,強調以國家級博物館的標準和站位,建設和管理好博物館,以求工程確保質量爭取榮獲中國建築最高獎---魯班獎。省委指定原省委副書記何少川全程負責指導工程建設。泉州市委書記鄭道溪親自領導博物館工程建設,市委巡視員駱燦堂具體把關,工程建設正夜以繼日、爭分奪秒組織施工,順利推進。

展廳介紹

博物館展廳總面積為7355平方米,其中二樓為主題館,面積3466平方米,主題館通過閩台“ 五緣”關係,分七個部分設計布展,共徵集和複製文物文獻近1.5萬件,其中國家級文物129件,全面展示了海峽兩岸在地域、血緣、文化、建制沿革、商貿往來、宗教信仰和民俗風情等方面的歷史關係,全方位地展示了福建與台灣深厚的歷史關係,充分凸顯了寶島台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樓為“鄉土閩台”專題館,展廳面積2889平方米,按照“ ”四個時節,展示閩台兩地共同的民俗風俗習性,深入表現閩台關係;一樓為國際學術報告廳,並設臨時展廳、庫房、辦公區、遊客休閒處和設備用房等;四樓為信息數字及研究中心。整個博物館的園林景觀也以方、圓兩種幾何體為構圖主體,與主體建築“ 天圓地方”的設計理念互相呼應,充分協調。 

主體建築

“氣勢恢弘”是許多人看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時的第一感覺。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採用“天圓地方”的設計理念,四道斜階斜穿屋面,不僅很好地凸顯設計理念,而且成為主建築“天圓”的館頂到“地方”館底平滑的過渡,達到了建築美學的曲線美,成為該館最鮮亮的“外衣”,非常搶眼。每道斜階有108個台階,可以直通館頂的觀景天台,縱覽泉州市區全景。整座建築充分利用紅磚、白石,出色地體現人文精神和閩台特色,成為泉州標誌性的建築。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是一座傳統建築與現代建築完美結合的閩台建築典範,該館的中庭、走廊、客廳迴廊等公共建築都是採用閩南出磚入石的裝飾技術,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建築博物館

博物館頂 

 遠望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其頂部的金色和平蓮顯眼驚艷。

 這朵“和平蓮”高6.2米、最大直徑寬達4米,放置在館頂非常醒目。遠遠望去與觀景天台融為一體,就像一座閃耀的燈籠,而走近一看就是一朵金燦燦的蓮花,常年在館頂盛開,播撒著吉祥和平的福音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在設計之初,館頂上直徑達56米的觀景天台被視為主體建築的靈魂。為了讓整座建築更加光彩奪目,博物館頂巨大的圓形觀景天台採用了不鏽鋼網架結構,這在視覺上顯得更加輕靈、飄逸,而觀景天台內的“和平蓮”則成為點睛之筆。

  據悉,通向觀景天台的屋面斜階在設計時就充分運用儒家“萬物歸宗”的思想及閩南建築特色,而“和平蓮”的安置更加強化了這一理念,表達了海峽兩岸同胞渴盼和平、呼喚統一的心聲。

博物館前 

 一對九龍柱挺拔佇立,巨型水池微波蕩漾,主體建築前2萬平方米的大型景觀廣場,大氣美麗。

 該廣場充分體現了閩南建築的特色,以極富閩南建築特色的紅色為基本色調,充分利用天然石板材的顏色,分隔出醒目的圖案,遠觀如一張巨大的地毯,與主體建築融為一體。 

 其入口處的“九龍柱”,高19米、直徑2米,是祖國大陸最高的一對“九龍柱”,柱上蟠龍騰飛,栩栩如生。“九龍柱”重達135噸,前面的臥碑寬12米、高2.5米、厚1米、重達70噸,由一塊完整的礱石構成。這塊臥碑與一對“九龍柱”構成一組寓意深遠的景象,以“九龍吐珠”象徵海峽兩岸同胞都是龍的傳人,海峽兩岸的關係堅如磐石

中央是個長74米、寬18米的巨型水池,水面將主體建築倒映在池中,非常壯觀。這座大水池在設計時還特意將水池的源頭抬高0.2米,因此注水會由里向外源源不斷地流動,寓意兩岸關係“源遠流長”。

博物館二樓平台前 

 走近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最搶眼的要數二樓平台的兩幅石壁雕了。這兩幅長各16米、寬各4.5米的巨幅浮雕內,不僅容納了海峽兩岸共同矚目的媽祖女神和泉州人文景觀與著名史跡開元寺、東西塔老君岩泉州南音、拍胸舞等,而且還將台灣的高山族文化、阿里山民俗和鹿港古渡等盡收其中,讓海峽兩岸的同胞一走進博物館參觀時,就感到海峽兩岸深厚的歷史淵源,親切感油然而生。

博物館二樓中庭

泉籍旅美現代藝術家蔡國強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成功爆繪了一幅巨型火藥爆繪壁畫。該畫高18米、寬9米,面積達162平方米,創該類畫世界之最,堪稱是“世界最大火藥爆繪壁畫”。

這幅爆繪壁畫題為《同文、同種、同根生》,是蔡國強為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開館的獻禮之作。畫面由一棵大榕樹及樹根構成,用火藥在特製的大麻紙上爆破,炙燒繪成畫。作品後面運用現代化LED燈光藝術和現代化電腦技術控制,將180個百家姓顯像在這幅壁畫上,由電腦控制與榕樹交映顯現出奇妙的圖騰。這幅壁畫寓意深遠,象徵著海峽兩岸同胞同文同種、同根同源。

館兩岸展品聚集一堂

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裡,幾大展館各具特色,從不同角度展現兩岸源遠流長的關係。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閩台緣博物館突破了傳統博物館單一的展陳手段,綜合展品、文字、模型、場景、音像等多元性展示手法,介入聲、光、電等各種高科技手段,意實結合,動靜相宜。

  1500多件文物文獻展示“五緣” 

 綜合主題館是整座博物館陳列的核心,總面積達3466平方米。整個布展按照省委書記盧展工提出的閩台關係“五緣”來設計,分七個部分共21個單元,87個項目。

其中,地緣、血緣、法緣和商緣單獨各作一部分,即遠古家園、血脈相親、隸屬與共、開發同功。而文緣由於內容較多,則分設三個部分,即文脈相承、諸神同祀、風俗相通。在這七部分前還設定了序廳,展示了古(清)代閩台的地圖和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圖,還通過“前言”對該館所要展示的內容以及閩台兩地深厚的“五緣”關係進行提示。在主題館共展出了1500多件文物文獻,這些珍貴的文物文獻見證了閩台兩地深厚的歷史淵源,將再現閩台骨肉親的種種歷史場景。

據泉州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中國閩台緣博物館籌建處主任莊順能介紹,綜合主題館的展覽線長度1000多米,整個展廳空間既寬敞又不失豐滿,參觀流程比較順暢,參觀時間需90至120分鐘。主題館藝術創作共33個,安裝18個大小場景,再現了閩台關係史中重要事件,讓觀眾更有歷史感、真實感和親切感。在布展的過程中,採用聲、光、電等最新高科技手段,設定了5台多媒體幻影成像場景,提高了布展的可觀性和娛樂性,讓觀眾寓教於樂。同時,還設定了“尋根問源查姓氏”等觸控螢幕平台,運用多媒體手段提高參觀者的互動參與性,真正做到了科學性、藝術性、政治性、趣味性和參與性相結合。

閩台四季習俗大展示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目困到飽,初四神落地”、“新娘娶到厝,家財年年富;今年娶新婦,明年起大厝”……這些民謠熟悉吧,在鄉土閩台專題館,你不僅可以聽到如此親切的民謠,還可以觀賞到閩台兩地獨具風情的民俗展示。

在這個面積為1520平方米的展廳里,別具一格地按“春、夏、秋、冬”四個時節,展示閩台兩地相同的民俗習性,深入表現閩台關係:拜年的團圓場景,鬧元宵的喜慶場面,迎春的美妙畫卷,清明的祭掃習俗……

“半月沉江”、“南海金蓮”、“白璧青雲”,你可能想不到,這些竟是泉州素食名菜。鄉土閩台專題館還專門介紹了泉州的美食,幫我們將泉州各種美食了解“透透”。

兩岸高品質工藝品集體亮相 

 從惠安石雕到金門陶藝,從泉州花燈到台灣琉璃品……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一樓臨時展廳里,你幾乎可以將泉州和台灣的各種民間工藝精品盡收眼底。

在這裡舉行的閩台民間工藝精品展,集中展示了福建與台灣工藝美術界歷年來創作的工藝精品,圖文並茂地向觀眾介紹了閩台民間文化交流活動的盛況,並現場製作展示,讓參觀者參與互動。

這裡展覽的展品可都不簡單,它們是由泉州市民間工藝美術家協會各會員單位提供的,都曾屢獲國家、省、市各類大獎。台灣方面展品則由中國閩台緣博物館發函邀請參展。泉州的展品種類有惠安石雕、惠安木雕、泉州木偶、泉州刺繡、德化瓷器、永春漆籃、泉州脫胎工藝品、神將盔帽、泉州花燈、竹編工藝、銅製器具;台灣的有金門陶藝、琉璃工藝、交趾陶藝、木偶宗教木雕石雕琉璃;此外,還有閩台民俗宗教展品,有神將陣頭、盔帽、陣仗、銅器、繡仗、文轎、武轎、神像等,以及宗教慶典的各類道具。

博物館三樓東展廳 

 亮點:10多位閩台著名畫家展出100多幅作品 

 中國書畫藝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共同財富,起著溝通民族感情的重要紐帶作用。閩台一衣帶水,原本一家,有著相同的文化,淵源關係密不可分。閩台翰墨情緣密切,自古以來交往頻繁,成為維繫兩岸關係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此次竣工開館慶典之際,中國閩台緣博物館三樓東展廳將集中展示余承堯、沈耀初、李碩卿、魏傳義、黃達德王武龍、蔡金章、陳一峰、張自生方照華、唐敏達、蔡國強、郭寧等10多位閩台著名畫家100多幅作品。

館藏珍品

清道光“泉郡南門外浯江鋪塔堂鹿港郊公置”鐵鐘
級別:一級
質地:鐵
尺寸:通高100厘米,徑59.5厘米
器物描述 : 圓筒形,下部稍大,圓肩,上有雙龍鈕,身鑄陽文“泉郡南關外浯江鋪塔堂鹿港郊公置”並鑄有美記號等46家商號。
背景資料:
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所鑄“泉郡南關外浯江鋪塔堂鹿港郊公置”鐵鐘,記錄有鹿港郊所屬美記號、建源號等四十六家捐資商行名稱。鹿港郊位於泉州南門外浯江鋪的塔堂宮,為泉州與鹿港貿易繁盛之時 產生的同業公業組織。此鍾可見當年郊行林立的盛況,成為清代鹿港與泉州商貿往來密切交往歷史的直接證物。
此四十六家商號的名稱為:美記號、建源號、泉記號、振泰號、裕成號、勝裕號、萬泰號、振利號、復吉號、復升號、義發號、彝林號、鰲勝號、泰源號、 謙泰號、泰成號、合裕號、滋源號、合瑞號、瑞源號、瑞泉號、資生號、正利號、盛源號、日升號、成順號、根益號、德豐號、豐裕號、盈豐號、盛泰號、 長春號、義美號、源瑞號、振興號、金順號、德利號、寶源號、穎豐號、錦豐號、廣裕號、厚裕號、振芳號、振茂號、德順號、洽源號
清關公銅立像
級別:一級
質地:銅
規格:高34.7厘米,寬12.4厘米
器物描述:頭戴帽,身內穿鎧甲,外著官袍,雙手穿於袖筒里,雙足穿靴,叉開而立。
清織繡飛鶴 官服補子
級別:二級
質地:布、絲
規格:長29厘米,寬36厘米
器物描述:胸襟分左右二片,繡以鶴日、雲水,周邊繡黑底日字壽字紋,中縫白布條書墨楷“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橫掃千人軍。”少文氏字樣。
清漆木雕鄭成功坐像
級別:二級
質地:木
規格:高31厘米,寬18厘米
器物描述:頭戴冠,身穿龍袍,系玉帶,右手微握,端坐於座上。彩繪大多脫落,座已缺。
清木雕媽祖,金童,玉女
級別:三級
質地:木
規格:高37厘米,寬19厘米
器物描述:頭戴冠,垂耳,臉部呈老人狀,有長髯,身穿官袍,雙腳下垂平放,坐於座上,座為四足,有殘缺和裂痕,彩繪已脫,缺一手。
清木雕魁星點斗立像
級別:一般文物
器物描述:赤上身系飄帶,下著短褲右手上舉,左手持物,左腳向後提,右腳踩於斗上,斗作方形上浮雕舌龍。右手所持之物已無,飄帶已殘。
規格:通高53cm,寬20.5cm
完殘程度:右腳殘,右手腕有裂痕,木頭糟朽,有蟲蛀,手中器物已失。

 創建背景

2004年11月2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視察泉州,在參觀“閩台關係史博物館”之後,特指示要新建一座“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這是 中央領導同志站在加強對台工作的政治高度,根據當前 台灣海峽兩岸關係新形勢,以及福建與台灣歷史淵源關係做出的重要決策。福建與台灣一衣帶水,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法緣久,有著密不可分的血肉關係;而且福建是台灣漢族主要祖籍地,2300多萬台灣漢族 同胞中祖籍福建的占87.6%,祖籍泉州約有900萬人,泉州和台灣經濟來往、文化交流頻繁,成為祖國大陸對台工作的前沿重地。把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設在泉州,充分說明泉州在全國對台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
中央、省、市各級領導高度重視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工程建設,李長春同志百忙中多次關心工程進展,並作多次重要批示,中宣部、國台辦、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文化部、 國家文物局等部委大力關心博物館建設,給予業務指導和資金支持。省、市兩級黨委、政府集中力量,周密策劃,狠抓落實。省委常委會多次專題研究解決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問題。省委書記盧展工親自審定主體建築設計方案,強調以國家級博物館的標準和站位,建設和 管理好博物館,以求工程確保質量爭取榮獲中國建築最高獎---魯班獎。省委指定原省委副書記何少川全程負責 指導工程建設。泉州市委書記鄭道溪親自領導博物館工程建設,市委巡視員駱燦堂具體把關,工程建設正夜以繼日、爭分奪秒組織施工,順利推進。

主要特色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北倚國家級風景區清源山,南接風景秀麗西湖,西鄰泉州市博物館,是國家級對台專題博物館,是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全國性對台文化交流與合作基地,是以台灣基層民眾為主要對象,以“反獨促統”為目標的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對台宣傳場所,同時也是研究閩台關係、大陸與台灣關係史的重要學術機構。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主體建築方案採用“天圓地方”設計理念 ,整座建築渾然天成,較好地體現人文精神和閩台特色,成為泉州最具特色的標誌性建築。同時,主體建築前的大型廣場的規劃建設也充分體現了閩南建築的特色。
博物館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務等功能為一體,是祖國大陸唯一的國家級對台專題博物館,是中宣部直接授予的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團中央授予的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同時也是研究大陸與台灣關係史特別是閩台關係史的重要學術機構。
在展覽藝術設計方面,為達到建設現代化、高水平和有特色博物館的目標以及考慮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是涉台博物館,整個布展指導思想,從內容到形式突出政治性、科學性、藝術性、趣味性和參與性相結合,專家學者認可、觀眾喜聞樂見。

機構設定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對台專題博物館,機構規格為副廳級,該館承擔對台文史資料的收藏、研究、展示、宣傳和交流等功能,是反映祖國大陸(福建)與台灣歷史關係的專題博物館。內部機構9個,其規格均為副處級。

(一)黨政辦公室

1、負責館領導交辦的日常事務,協調全館工作,負責全館文書及檔案工作和公章管理。

2、負責本館各類會議組織和會務工作,督促落實會議決議及政務信息處理和綜合性工作調研。

3、負責本館黨建工作,制定黨建計畫和相關制度;負責全館政治思想工作、黨風廉政建設和宣傳教育工作;負責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負責共青團、統戰、工會、婦女工作。承擔館黨委日常事務。

4、負責來信來訪接待、對台工作和外事管理,負責館際間聯繫與交流工作,代表博物館發布訊息。

 (二)人力資源部

1、負責本館人事和機構編制管理工作。

2、負責本館幹部職工的招聘、錄用、任免、調動、勞資福利保險的管理,負責幹部職工職稱的審核申報、人事管理、信息庫建設。

3、人力資源開發、人才引進、幹部職工繼續教育及培訓工作。

4、負責本館離退休幹部的管理和服務工作。

 (三)財務部

l、具體負責本單位資金的管理和使用。

2、負責本館幹部職工的工資、獎金、福利的核發工作。

3、負責全館固定資產的統計以及會計資料、資產檔案的管理。

4、負責全館活動經費的預算、成本核算及帳務管理。

 (四)藏品部

1、負責文物保管、文物徵集和鑑定工作。

2、負責文物庫房、文保技術整改方案的提出和組織實施。

3、負責收集、整理、掌握館藏文物相關歷史資料,為展覽、科研、查閱等有關業務活動提供相關服務:

4、及時為館內外各種展覽、觀摩、拍攝等活動提供文物的服務。

5、負責文物的徵集、調撥、捐贈、移交工作,對所徵集文物相關資源進行調整、收集、整理、建檔。

6、負責文物修復等保護工作。

 (五)展覽開放部

1、負責對大型活動、展覽進行創意策劃。

2、開展兩岸間、國際間、省際間文博界的文化交流活動。

3、協助文獻信息中心收集閩台歷史文獻、族譜資料、建立涉及台灣及國外博物館信息資料庫。

4、負責社會教育的聯絡及組織工作。

5、負責講解員的培訓和講解工作,負責講解材料、科普讀物及對外宣傳材料的編寫。

6、負責門票的銷售、收檢以及講解員、展廳管理員、保全員、保潔員的管理,負責展區、公共設施及展具的管理。

 (六)研究部

1、負責制定本館學術研究發展規劃、相關規章制度和工作計畫,並組織實施。  

2、開展閩台歷史、文化、文物研究及綜合研究工作。

3、負責本館展覽內容的研究和總體策劃,以及陳列大綱、陳列計畫的設計編寫工作。

4、協助指導編寫講解大綱。

5、負責收集、整理專業資料,配合文獻信息中心進行資料匯總工作。

6、開展對台、對外學術交流活動;以“客座"形式組織台灣及海內外專家學者進行協作研究。

  (七)文獻信息中心

1、負責圖書、文獻和音像資料的採集、編目、借閱、典藏、帳務等有關業務管理工作。

2、負責文獻信息的數據化登錄、整理、編輯等有關業務工作。

3、負責圖書、期刊的出版。

4、負責全館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管理,業務信息數位化技術、辦公自動化的創建、套用與交流。

5、負責陳列多媒體系統與電子出版物。

 (八)保衛部

l、負責本館文物文獻安全保衛、觀眾和工作人員的安全。

2、負責本館展覽活動的安全保衛手續的辦理與管理工作。

3、負責施工項目設計方案中安全防範部分的審查,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監督、管理和竣工後安全驗收工作。

 (九)服務部

1、具體負責展館商業項目的經營、開發。

2、負責本館後勤物業管理。

接待遊客

開館一年多來,已接待遊客103萬人次,其中台灣同胞約11萬人次,成為面向海內外宣傳中央對台方針政策的重要陣地,成為與台灣同胞相互交流、促進合作發展的重要平台,成為宣傳福建、宣傳海西的重要視窗。

教育基地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為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團中央確定為“兩岸青少年交流基地”。與福建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閩台交流協會、福建省青年聯合會共建的“閩台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逐漸成為了海峽兩岸重要的教育基地。 當代著名楹聯藝術家陳志歲先生寓教育於對聯,將閩台“五緣”概括為地理緣和文化緣兩大緣,為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聯云:“甌思固,月思圓,弟兄怨足消,慧眼看清天不破;陵可夷,谷可合,文地緣俱大,堅心信定海能平。”(載於中國楹聯學會會長孟繁錦主編,中國楹聯出版社出版《百家聯稿》叢書)
在2007年期間,與仰恩大學、泉州師院、閩南科技學院等高校陸續簽訂協定,建立社會實踐、教育基地。通過雙方共辦活動、組織學生參觀並選擇優秀學生參與接待工作,讓這些即將走上社會的青年學生系統了解台灣問題。並在重要節日,與共建學校一起舉行升國旗儀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該館先後與相關方面合作,與廣播電視部門“刺桐紅”少兒節目共同舉辦了閩台關係知識競賽;與泉州書法家協會聯合舉辦了《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詩聯書法作品邀請展暨泉州書法家作品展》;與泉州團市委、青年書畫家協會聯合舉辦了“青春·共建·和諧”——泉州市青年書畫攝影作品聯展;與仰恩大學舉行“愛我中華”聯歡活動等。
此外,該館還配合相關方面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舉辦了兩屆海峽兩岸青年聯歡節;2007年2月,利用舉辦“2007陽光海峽-兩岸快樂小天使”夏令營的機會,和100多名兩岸小朋友共同開展活動;2007年8月,與海峽兩岸金門籍青少年團體舉行“相約共此時”等各項活動;以及接待來自金門西口國小、金鼎國小等十幾團的中國小生。開館以來,共接待台灣青少年3000多人。該館的幾位領導還被高校聘為客座教授,經常到高校講課,應邀為民眾團體、單位宣講我國對台方針政策。

大事記

2006年
● 2006年5月23日,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江炳坤參觀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在參觀“開發同功”部分時江炳坤說:“自己也研究過台灣歷史,的確過去很多在福建的我們的祖先,渡過海峽,到台灣來發展,他們是蠻辛苦的。從剛才的那個圖片裡面可以看得出來當時先民怎么樣在台灣開墾,過去祖先渡海來經營台灣的這種苦難精神,值得我們追思和紀念。”
● 2006年5月26日,中央電視台“心連心”藝術團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廣場舉行慰問演出。為慶祝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開館,中央電視台“心連心”藝術團於26日來泉慰問演出。中宣部副秘書長官景輝,福建省委副書記王三運,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唐國忠,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營官,省政協副主席金能籌,泉州市委書記鄭道溪等省市領導,海內外嘉賓以及泉州各界人士近15000人觀看了演出。
● 2006年5月27日,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正式開館。全國政協副主席張克輝,中宣部副部長蔡武,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省長黃小晶,省政協主席梁綺平,泉州市長朱明,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黃保欣為中國閩台緣博物館竣工開館剪彩。
● 2006年06月02日,海關總署黨組副書記、副署長盛光祖率領海關總署調研組在泉州市市長朱明等領導陪同下,對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進行了實地考察。
● 2006年7月9日,“海峽西岸行2006台灣同胞夏令營”成員參觀了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 2006年7月11日,87名台灣青年參觀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已經大學畢業的台灣青年曹鳴傑說,“文化、民俗、宗教,一切都如此 相同,參觀了博物館後,他更加體會到了閩南和台灣是如此親近。”
● 2006年07月13日,中國國民黨台南縣委員會參訪團參觀了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 2006年7月15日,參加“兩岸 青年科學家攜手海西行”活動的成員參觀了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 2006年07月19日,以柯俊雄為團長的台灣工商界投資考察團一行20多人參觀了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 2006年07月19日,海峽兩岸金門籍青少年2006年暑期“相約共此時”夏令營一行47人參觀了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 2006年8月9日,團中央、全國青聯組織1000名祖國大陸青年和1000名台灣青年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舉行“活力泉州 青春海峽”兩岸青年 歡樂行結對暨“泉台青少年交流基地”掛牌儀式。儀式結束後,泉台青年共植“同心樹”。
● 2006年08月14日,首屆兩岸青年聯歡節——“海峽西岸·泉州歡樂行”啟動儀式在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舉行。啟動儀式上,福建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閩台交流協會、省青年聯合會宣布在中國閩台緣 博物館設立“閩台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此外,由180多名青年組成的台灣民俗考察代表團的全體團員和100名泉州青年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攜手植下一片“閩台青少年友誼林”,表達了兩岸青年“共植友誼樹,同系海峽情”、“兩岸攜手、振興中華”的美好願望。
● 2006年08月17日,福建省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調研組聽取了泉州市政府關於泉州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總體情況的匯報後,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進行實地考察。
● 2006年08月20日,福建省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潘心城率福建省政協文教體委調研組參觀了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 2006年08月23日,海峽兩岸“二 ·二八事件”學術研討會成員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參觀,成員以台灣各大學的專家為主,另有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和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的專家學者。
● 2006年09月05日,2006年泉州旅遊文化推介會開幕式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舉行,來自全國各地及2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名旅遊界、新聞界嘉賓參加了開幕式,並欣賞了獨具泉州地方特色的大型廣場文藝表演,共同領略名城泉州的旅遊文化魅力。
● 2006年09月14日, 香港傳媒暨台灣駐港傳媒海峽西岸參訪團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參觀,對博物館在宣傳兩岸情緣的作用表示肯定,同時提出了一些寶貴的意見。
● 2006年09月22日,福建省副省長蘇增添,泉州市領導鄭道溪、朱明、許昆貞等陪同建設部部長汪光燾一行 參觀了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汪光燾部長對中國閩台緣博物館的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
● 2006年09月22日,百名台灣婦女參觀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泉州婦聯在博物館大廳用富有地方特色的表演表示歡迎。婦女團在參觀期間,對博物館的展覽表示了濃厚的興趣。
● 2006年9月26日至28日,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接待了 台灣進香團信眾。
● 2006年10月1日,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舉辦了“愛中華愛泉州盼團圓”泉州青少年慶國慶升國旗大型觀禮儀式。
● 2006年11月16日,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教工委書記唐國忠同志親臨泉州,宣布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黨政主要 領導任職。任命謝清海同志為中共福建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黨委委員會書記,任命楊彥傑同志為福建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館長。
● 2006年11月17日,文化部副部長趙維綏參觀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 2006年 12月13日,台灣銘傳 大學校長李銓、輔仁大學校長陳猷龍參觀了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 2006年12月13日,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參觀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 2006年12月,群石國小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開展了“閩台情深”少先隊系列主題活動。
● 2006年12月23日,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視察,賈慶林對展館的陳列設計給予高度評價,他勉勵博物館繼續做好收藏、展示、研究、交流等工作,成為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發展的重要平台,成為宣傳福建、宣傳海峽西岸經濟區的 重要視窗。
2007年
● 2007年1月10日,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一行參觀了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參觀後,林文漪主席盛讚該館建設意義深遠,認為該館通過閩台之間“五緣”關係,展示了台灣與祖國大陸同根同源、密不可分、源遠流長的歷史關係,對推動兩岸交流將起到積極作用。
● 2007年1月12日,北京軍區副司令員陳希滔一行參觀了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 2007年2月4日,“2007陽光海峽——兩岸快樂小天使活動營” 100多名台灣小朋友參觀了中國閩台緣博物館,並參與“情系閩台緣”的簽字活動,深切感受閩台間的“五緣”關係。台灣領隊陳庭獅先生 表示,海峽兩岸在歷史上是相連的,兩岸的政治、文化、經濟是無法切割的。
● 2007年3月4日,泉州旅遊協會與澎湖縣旅遊協會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舉行泉州澎湖旅遊協定簽字儀式。
● 2007年3月4日,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詩聯書法作品邀請展暨泉州書法家作品展 展。
● 2007年3月15日,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與仰恩大學簽署素質教育基地協定。
● 2007年3月31日,文化部部長孫家正、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參觀了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 2007年4月16日,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協會成員參觀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 2007年4月18日,以兩岸關係交流協會 事長林炳坤為團長的澎湖縣參訪團一行130餘人,其中包括澎湖縣縣長王乾發、澎湖縣議會議長劉陳昭玲等,參觀後分別題詞“血肉相連”、“血肉相連澎水一家親”、“血融於水”等。
● 2007年4月18日下午,親民黨名譽副主席鍾榮吉等一行9人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參觀。並題詞“兩岸同心閩台一家——鍾榮吉偕友人泉州尋根參觀閩台緣博物館留字”。
● 2007年4月20日上午,台灣黃復興黨部劉繼正中將等一行40人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參觀。
● 2007年4月20日,福建師範大學閩南科技學院與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舉行共建大學生 社會實踐基地簽約儀式。
● 2007年4月20日,泉州師範學院與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舉行共建專業實踐基地簽約儀式。
● 2007年5月2日,由寧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組派的寧夏藝術團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廣場舉行演出。
● 2007年5月12日,台灣雲林縣議長蘇金煌參觀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 2007年5月18日,我館舉行了慶祝“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
● 2007年5月18日,楊彥傑館長做客中央電視台十套節目直播現場。
● 2007年5月18日,第七屆 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評選結果揭曉,《閩台緣》主題館從全國58個陳列展覽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博物館“最佳內容設計獎”。
● 2007年5月19日,第二屆世界閩商大會的泉州代表參觀了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 2007年5月29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楊汝岱,在泉州市政協 主席林榮取的陪同下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視察,並題詞“海峽兩岸盼統一”。

● 2007年6月6日,鳳凰衛視控股有限公司劉長樂主席參觀了中國閩台緣博物館,並題詞“濃濃的鄉情深深的眷戀訴同心同族 盼同心同德”。
● 2007年6月9日,國家發改委赴海西調研組在泉州副市長廖小軍的陪同下,對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進行實地考察,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副巡視員沈敘健代表調研組題詞“天下大勢,神州統一”。
● 2007年6月24日,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二樓展廳,舉行了"藍藍泉州灣"國土杯自然生態風光攝影作品開幕式。
● 2007年6月25日,中國武警部隊副參謀長孫鳳山少將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參觀。
● 2007年7月2日,台灣體育觀摩團一行19人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參觀。
● 2007年7月4日,台灣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一行15人參觀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參觀。
● 2007年7月6日,全國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林明江、副書記李本鈞帶領由中國僑聯和台灣僑聯總會共同主辦的以“兩岸攜手,共創和諧僑社”為主題的2007兩岸僑聯和平與發展論壇成員400人參觀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 2007年7月12日,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首次招考工作人員。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考生699人報考,此次招考錄取21人。
● 2007年7月18日,由廈門市海外聯誼會、金胞聯和關工委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廈金情深——牽手大陸行”一行來自高雄市、金門縣和金門籍廈門市青少年30多人參觀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 2007年7月24日,由台灣澎湖天后宮組織的四百多名媽祖信眾來到泉州天后宮謁祖進香, 並參觀中國閩台緣博物館,以慶祝泉州-澎湖媽祖直航會香五周年。
● 2007年8月,由中國閩台緣博物館主辦的以“情系閩台緣”為主題的徵文活動全面展開,引起海峽兩岸同胞特別是兩岸青少年關注
● 2007年8月5日,全市大中小學生“閩台緣之旅”首場活動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舉行,同時舉行全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全市共有100多名大中國小生代表參加。
● 2007年8月8日,台灣無黨聯盟主席張博雅一行20人參觀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 2007年8月21日晚,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與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兩岸青年聯歡節“海峽西岸行”活動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開幕,來自台灣的1000多名青年參加了開幕式。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青聯常務副主席爾肯江·吐拉洪,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王美香出席開幕式,並共同為象徵中華和諧、民族復興的“和諧中華鼎”揭彩。
● 2007年8月23日上午,1000餘名台灣青年參觀了反映海峽兩岸深遠淵源關係的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觀看海峽兩岸青年書畫聯展,並與奧運冠軍王軍霞、泉州籍的著名郵票設計家萬維生、曾獲“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稱號的安踏(中國)有限公司總裁丁志忠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 2007年8月29日,《烽火映像--西洋版畫與中法戰爭的閩台戰役》展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開幕展覽,此次活動由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與台灣新視語文化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福建副省長汪毅夫,中華台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紀斌等領導參加了此次展覽的開幕式。《烽火映像-- 西洋版畫與中法戰爭的閩台戰役》展由台灣學者秦風先生提供的從歐洲收集的一百五十多幅1884、1885年間法英兩國畫刊刊登的中法戰爭的銅版畫原件展覽。這一百五十多幅版畫工銅版畫畫工精緻,紀錄詳細,是彌足珍貴的中法戰爭及閩台關係史圖像史料。
● 2007年9月8日,全國台聯會副會長史茂林一行10人參觀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 2007年9月13日,由中外散文詩學會與菲律賓華文作家協會聯合在泉州舉辦的首屆海內外作家聯誼筆會的近百位中外華文作家參觀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 2007年10月,國慶期間約7萬人參觀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根據福建電視台在國慶期間的報導,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已成黃金周福建旅遊新亮點。
● 2007年10月1日上午,中國閩台緣博物館、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共青團泉州市委員會、泉州市教育局、武警泉州市支隊與泉州市大中國小學生聯合開展了慶國慶升國旗大型觀禮暨以“與祖國共奮進,為社會擔責任”為主題的“邁入青春門,走好成人路”教育活動。
● 2007年10月26日,海峽兩岸集體文明婚禮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舉行。一百對來自大陸和台灣兩地的新人,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前舉行隆重的集體婚禮,並簽名共祝兩岸早日團圓。
● 2007年11月5日,中國奧委會主席、原國家女排主教練袁偉民及女排隊員一行10人參觀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 2007年11月11日,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主任陳光毅、副主任林兆樞一行30人參觀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 2007年11月17日,首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在國閩台緣博物館舉行了閩台茶史館開館剪彩儀式、閩台茶業人才合作共享機制籤約儀式、海峽兩岸茶文化書畫作品展。其中閩台茶史館以“茶之鄉、茶之祖、茶之源、茶之韻”為主題,以圖文展版形式介紹了海峽兩岸的各類茶歷史和發展概況。
● 2007年11月24日下午,福建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電視航拍活動《飛越海西》啟動儀式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廣場隆重舉行。
● 2007年12月11日,由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閩台經濟合作促進委員會、泉州市政府等單位聯合主辦的泉台產業合作投資洽談會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舉辦,國民黨副主席關中來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參觀,並親筆寫下“閩台一家親 淵源流長”的詞,為兩岸未來發展送上美好祝福。
● 2007年12月14日,台灣東海大學建築學院教師一行10人參觀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 2007年12月23日,第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參觀。
2008年
● 2008年1月3日上午,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二層大廳內,舉行“2008CCTV·尋找國寶”大型電視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
●2008年1月4日,由中國海外交流協會和福建省海外交流協會共同舉辦的“中國尋根之旅福建冬令營”印尼華裔青少年一行150人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參觀。
●2008年1月17-18日,中央電視台與《收藏快報》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聯合舉辦鑒寶活動。
●2008年1月10日,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倪健民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參觀。
●2008年1月11日,集美大學黨委書記張向中、校長辜建德在泉州市委常委宋長青、副市長潘燕燕陪同下一行60人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參觀。
●2008年1月15日,廈門大學黨委書記朱之文、校長朱崇實在泉州市委副秘書長吳漢民、副市長潘燕燕陪同下參觀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2008年1月19日至22日,2008年和諧文化之旅——中國山水畫聯展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三樓東側展廳展出。
●2008年1月21日,中央黨校副校長石泰峰在泉州市委黨校有關領導陪同下參觀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2008年1月22日,海關總署副署長呂濱在泉州市政府副市長陳榮州陪同下參觀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 2008年1月24日,由泉州市紀委主辦的“迎新春·倡廉風”書畫作品展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展覽。
● 2008年1月30日,由本館推選的“中國閩台緣博物館2007年十大新聞”在新華社、中央電視台新聞網、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對台灣廣播中心、商務部網站、福建日報、中國東南廣播公司、海峽新聞網、台海網等多家媒體刊登發布。
●2008年2月16日至18日,由泉州市書法家協會倡議,香港福建書畫研究會、美國佛羅里達州中華書畫學會、台灣“中國藝術協會”、金門縣書法學會聯辦的“泉州、香港、佛羅里達州、台北、金門書法聯展”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舉辦。
● 2008年2月20日,出席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福建省人民政府和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共同主辦的“海峽西岸鬧元宵 全球華人盼團圓”活動的500多名海內外華人,參觀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 2008年2月21日,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金門縣政府、金門吳鼎信工作室聯合主辦的“金門民俗風情展”開幕。
● 2008年2月22日上午,葉永烈、池莉、梁小斌等到泉州參加元宵節採風的作家參觀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 2008年3月11日中宣部副部長孫志軍一行參觀了中國閩台緣博物館主題館,詳細了解閩台兩地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法緣相循、商緣相連、文緣相承的“五緣”關係,詢問該館建設、布及接待遊客的情況,對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在收藏、展示、研究、交流、服務等方面發揮的作用給予了充分肯定。
● 2008年3月12日,泉州兒童發展職業學院與中國閩台緣博物館簽約共建“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隨後,該學院兩百多位師生與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工作人員一起,在植樹節這天共同種下青青樹木,綠化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 2008年3月22日,王國文草書泉州展暨作品集《龍行天下》首發式在中閩台緣博物館舉行。泉州市政協主席林榮取,福建省人大常委何錦龍,泉州市委常委宋長青,泉州市委常委駱國清,泉州市政協副主席陳敬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書記謝清海等出席作品展開幕式。此次活動由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和泉州市書法家協會聯合主辦。
●2008年5月12日閩台緣博物館為奧運火炬“歷史之旅”始發點。
2009年[3]
● 2009年1月26日,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張維慶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參觀指導。
● 2009年1月29日,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徐匡迪在全國政協常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陳明義等領導的陪同下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參觀指導。
● 2009年1月30日,國家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參觀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 2009年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一行在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的陪同下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考察。
● 2009年2月16日,國務院副秘書長、國家信訪局局長王學軍一行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參觀指導。
● 2009年3月18日,台灣基隆市慈雲寺捐贈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文物儀式在我館舉行。
● 2009年4月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賀國強在省委書記盧展工等省市領導的陪同下,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視察。
● 2009年4月12日,由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宣傳文體部郝鐵川部長、陳亞瓊副部長率領的赴閩考察團一行約30人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參觀。
● 2009年5月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省委書記盧展工等省市領導的陪同下,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視察。
● 2009年5月1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周鐵農一行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考察。
● 2009年5月17日至24日,由福建省台辦、省文化廳、省文物局等共同主辦,中國閩台緣博物館主承辦的“閩台姓氏族譜和涉台文物展暨宗親懇親會”在廈門市博物館舉行。此次展覽是規模最大的閩台族譜展,展品包括5759冊姓氏族譜,涉及閩台姓氏141個。
● 2009年6月1日,由中國閩台緣博物館、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和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福建省委員會聯合開展的“情系閩台緣”徵文專家評獎會議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召開。此次11位專家評選委員,由主辦單位選派的專家以及泉州市委宣傳部、泉州市台聯、華僑大學、仰恩大學、泉州師範學院等單位推薦的專家組成。會議對初選徵文作品及組織工作進行評選,評選出118名獲獎作者及5個優秀組織單位。此次徵文活動有包括台灣在內的全國22個省市各個階層讀者踴躍參與投稿,共收到1.6萬多份徵文作品。
● 2009年6月6日,全國對外友好協會秘書長、中國國際友好城市聯誼會副會長羅勤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參觀。
● 2009年6月10日至7月10日,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舉行“文物科技保護圖片展”。本次展覽由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博物館協會藏品保護專業委員會、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共同承辦。
● 2009年7月3日,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一行30人在泉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傅圓圓的陪同下,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視察。
● 2009年7月23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歷無畏一行20人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視察。
● 2009年9月1日上午,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舉辦“澎湖考古與閩台關係”座談會,邀請了前台北故宮博物院器物處研究員兼處長張光遠、福建博物院考文物古研究所所長栗建安等11名考古專家參加座談。座談會上,張光遠教授向介紹了標本採集的過程及其初步研究成果,並請專家們參研張教授帶來的標本。
● 2009年9月9日,薩摩亞獨立國副總理米薩·特萊福尼·雷茨拉夫及夫人一行10人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參觀。
● 2009年9月27日,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一行20人在泉州市政府副市長林伯前的陪同下,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視察。
● 2009年9月29日,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閩台緣》榮獲福建省第一屆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特別獎。福建省第一屆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評選是福建省文化廳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組織開展的活動。
● 2009年10月26日,日本長崎歷史文化博物館大堀館長一行4人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參觀交流,希望與我館建立長期的交流合作關係。
● 2009年11月20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在省文物局局長鄭國珍等陪同下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視察。
● 2009年11月24日,由華僑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中國閩台緣博物館等單位共同舉辦的“相聚如歌——第三屆華僑大學境內外學生交流活動”約80名境內外學生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參觀。
● 2009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宣傳部部長劉雲山,在省委書記孫春蘭、省長黃小晶等陪同下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視察。劉雲山同志在視察時說,這個博物館很好。博物館的建設、管理、陳列展覽和社會服務都做得很不錯。舉辦各種活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共建,這很好。現在看來,充分體現了長春同志的指示精神。並指出:這個博物館很重要,對宣傳中國傳統文化,促進兩岸交流,促進愛國主義教育很有意義,希望繼續把這個博物館管理好,發揮好。
● 2009年12月30日,為增強閩台關係的歷史文化內涵與對中原文化傳承的認識,由中國閩台緣博物館、中共河南省固始縣委宣傳部、河南省新鄭市博物館聯合主辦的“河洛:閩南人的原鄉——河南新鄭諸侯國青銅珍寶暨固始風情圖片展”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開幕。省委宣傳部部務會成員、省委文明辦常務副主任張萍,省文化廳黨組成員、省文物局局長鄭國珍等有關部門領導,兄弟博物館、各協辦單位、共建單位的代表共200多人出席開幕式。展期至2010年3月30日,長達3個月,是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開館以來舉辦最長的一次臨時性的專題展。

公交線路

單位地址:福建泉州市豐澤區北清路西湖北畔212號
開放時間:全年每日09:00 -- 17:00免費開放
泉州37路公車到達 閩台緣博物館
1.中遠學校2. 霞福村口 3. 溜石村口 4. 刺桐大橋 5. 城監支隊 6. 豐澤客運站 7. 坪山建材市場 8. 客運中心站 9. >豐澤區政府 10. 雲谷工業區 11. 泉州農校 12. 冠亞城市花園13. 雲谷 14. 人民保險 15. 興業銀行 16.泰和酒店 17. 青少年宮 18. 閩僑站 19. 南亞醫院 20.東湖電影院21. 東門 22. 紅梅新村 23. 市教委 24. 外國語中學 25. 泉州一中 26. 大希夷 27.朝天門28. 汽車西站 29. 西湖小區 30.新華小區31. 建南花園 32. 郵電公寓 33. 西湖公園 34. 閩台緣博物館
[4]公交37、46、601路,203路至閩台緣博物館站下車。
也可以乘坐:17、21、22、26、27、33、602路公車至西湖站,下車後繼續往前走,到紅綠燈處右拐,直走。就可以看到閩台緣博物館。 另:公交15路至經貿學院站下車,步行至閩台緣博物館。

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

博物館百科
更多博物館百科,詳見 微百科:博物館百科。 國家一級博物館,是中國國家文物局為加強博物館行業管理,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服務功能,促進博物館事業發展,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所有正式登記、註冊並接受年檢,具有文物、標本收藏保管、科學研究、陳列展覽功能的,對外開放的各類博物館,經該國家局組織設立的全國博物館評估委員會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議,並以打分方式產生的博物館最高等級劃分。
故宮博物院
中國科學技術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航空博物館
北京魯迅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
北京天文館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天津博物館
天津自然博物館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
河北省博物館
西柏坡紀念館
山西博物院
中國煤炭博物館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內蒙古博物院
遼寧省博物館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抗美援朝紀念館
旅順博物館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
東北烈士紀念館
愛輝歷史陳列館
上海博物館
上海魯迅紀念館
浙江省博物館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江西省博物館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南京博物院
南通博物苑
蘇州博物館
揚州博物館
安徽省博物館
福建省博物館
古田會議紀念館
廈門華僑博物院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海軍博物館
青島市博物館
青州市博物館
河南博物院
鄭州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
南陽漢畫館
湖北省博物館
武漢市博物館
湖南省博物館
劉少奇故居紀念館
廣東省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自貢恐龍博物館
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鄧小平故居陳列館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遵義會議紀念館
雲南省博物館
雲南民族博物館
西藏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
延安革命紀念館
漢陽陵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半坡博物館
固原博物館
韶山毛澤東故居紀念館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