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圓地方

天圓地方

天圓地方是陰陽學說的一種體現。陰陽學說乃其核心[詞語]和精髓。陰陽學說,具有樸素的辯證法色彩,是古代先哲們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幾千年的社會實踐證明了它的正確性,“天圓地方”是這種學說的一種具體體現。

基本信息

概念形成

古代建築體現天圓地方思想古代建築體現天圓地方思想

“天圓地方”是古代科學對宇宙的認識。古代漢族人民在認識宇宙的過程中主要方法和現代科學的實證實驗方法完全不同,“內證”是古人認識宇宙的主要方法,而這種方法是按照人體生命一定的能量循環模式不斷加強人體自身的能量,從而達到超越普通大眾的感知能力。我們知道普通人的五官感知能力是有限的,這也是現代科學發展的局限。而古代科學家通過“內證”修習,可以提高自身能量,最終觀察到更細微的宇宙真相和其中的能量運行規律:陰陽五行。陰陽五行具體來講,是分為很多層次的,其概念就如同現代數學中方程式里的未知數“x,y”,也就是說,當方程式在解決具體問題時,其中的x,y等未知數是有具體的代表物質的,而當從純粹的數學角度來講解時,x,y就是不具有具體指向的未知數。我國古代中醫寶典《黃帝內經》中就明確提出了五運六氣的學說,該學說本質上是對一定層次天地能量運化的總結,而古人發現,每當天地間能量發生變化時,就會逐漸表現在人們可以看到的相對巨觀的世界,比如當春天以東方七宿為代表的“木”屬性的能量到來時,大地就會解凍,種子開始發芽,一切生命都被這種能量喚醒,進入新一輪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隨著四季的變化,人體生命的健康狀態也會受到不同的影響,因此《黃帝內經》中有《四季調神大論》,專門就四季的陰陽變換對人體的影響進行了論述。古人把微觀狀態下能量的變化規律總結為“五運六氣學說”,用來測量天地間能量變化和時間的關係,以及這種變化對地球上生命的影響。這就是古人講的“天時”,所謂天時者,是指從天而降的能量到來時,就是相應季節的開始。由於這種能量60年一輪迴,周而復始,如環無端,因此古人講“天圓”,用來描述時間的特點。同時古人講方位時,用“四面八方”來描述,也叫“地方”。“天圓地方”就是講時間和空間,也就是講宇宙的真實面目!體現了老祖宗智慧的時空觀念

天圓地方圖,由道家修行者陳摶老祖傳出。天圓地方圖,由道家修行者陳摶老祖傳出。

這其中還隱含一個中國漢族傳統文化的精華理論:萬事萬物都是從無到有,而且和天地間的能量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講“天人合一”。《道德經》言:“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有無”之妙,是現代人無法解開的謎團。

而天圓地方的本質來源,是源於先天八卦的演化中,所推演出的天地運行圖,也就是:天圓地方圖。其中外部環繞的卦象,代表天的運轉規律,而中間方形排列的卦象,則代表地的運轉規律。其中,天是主,地是次,天為陽,地為陰。兩者相互感應,生成了天地萬物,其中人又正好是天地的精華物質所構成,因此被視為天地萬物之靈,能夠感通萬物,最靈者也。

天圓地方本質上是《易經》陰陽體系中對天地生成及其運行的解讀,而《易經》為百經之首,國學之源,其思想體系認為萬事萬物都是按照陰陽五行演化而來,因此在古代的各門學科中,都有陰陽五行的思想體系在其中。比如,建築學《魯班經》,生命科學《黃帝內經》,治國安邦的《春秋繁露》,行兵布陣的《孫子兵法》,飲食搭配方面,地理環境方面的風水學《青囊經》,個人命運方面的《滴天髓》,觀人面相方面的《人倫大統賦》等等,只要能夠想到的方面,幾乎都有《易經》中陰陽的思想體系。這也是為什麼《易經》被尊卑百經之首的真實內涵所在 。

這裡順便講一下,儒家其實也是按照《易經》的陰陽思想體系提出的治國安邦,三綱五常的社會人倫系統,這個大家可以參考《春秋繁露》,這是公認的被稱為儒家系統提出治國方略的典籍,其中充滿了道家天人合一,天人感應,陰陽五行的思想。

價值體現

天圓地方天圓地方
中國漢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陰陽學說乃其核心和精髓。陰陽學說,具有樸素的辯證法色彩,是我國先哲們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幾千年的社會實踐證明了它的正確性,“天圓地方”是這種學說的一種具體體現。

古人把天地未分、渾沌初起之狀稱為太極,太極生兩儀,就劃出了陰陽,分出了天地。古人把由眾多星體組成的茫茫宇宙稱為“天”,把立足其間賴以生存的田土稱為“地”,由於日月等天體都是在周而復始、永無休止地運動,好似一個閉合的圓周無始無終;而大地卻靜悄悄地在那裡承載著我們,恰如一個方形的物體靜止穩定,於是“天圓地方”的概念便由此產生。

縱觀自然界,凡是圓形的物體,都具有好動和不穩定的特點,就象圓圓的日月一般;凡是方形的物體,都具有靜止和穩定的特點,就象靜靜的大地一樣。動為陽、靜為陰,故而“天圓”就成了陽的象徵,代表一切積極、主動的事物,如日、晝、剛、健、男、君、夫、大、多、上、進、動、正等;“地方”就成了陰的象徵,代表一切消極、被動的事物如月、夜、柔、順、女、臣、妻、小、少、下、退、靜、負等。

文化內涵

老紫檀天圓地方托老紫檀天圓地方托
道家認為:“天圓”心性上要圓融才能通達;“地方”命事上要嚴謹條例;

中國漢族傳統文化提倡“天人合一”,講究效法自然,風水術中推崇的“天圓地方”原則,就是對這種宇宙觀的一種特殊註解。“圓則杌棿(wùní,意為不安),方為吝嗇”是西漢楊雄的哲學命題(語出《太玄·玄摛》)。“圓”,指天;杌棿,指動盪不定;“方”,指地,“吝嗇”,指收斂。“圓則杌棿,方為吝嗇”,就是說:天圓則產生運動變化,地方則收斂靜止。

追求發展變化,我們才會事業的成就,人類才會不斷進步;希望靜止穩定,我們才會有安逸的生活,世界才會和平共處。建築是人修造的,它必然體現出人們的追求和希望,故而“天圓地方”就成了各類建築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建築哲學

中國傳統的建築,更是講究天圓地方。明清時期在北京修建的天壇和地壇就是遵循天圓地方原則修建的。

天壇是圓形,圓丘的層數、台面的直徑、四周的欄板,都是單數,即陽數,以象徵天為陽。地壇是方形,四面台階各八級,都是偶數,即陰數,以象徵地為陰。

普通百姓,常常在方形小院中修一個圓形水池,或者在兩院之間修一個圓形的月亮門,這些都是天圓地方的體現。而北方的“四合院”民宅,則是天圓地方學說的典型代表。

民宅四合院

中國的北方,特別是北京,民宅以四合院居多,那么這種民宅到底是怎樣體現“天圓地方”的呢?

名稱本身的體現

古人云:“有其名必有其實”,就是說事物的名稱是其實質的一種特殊體現,也可說是其內在實質的一部分。四合院,其中"四"為四方,象徵“地方”;其中的“合”為閉合,象徵天圓,有方有圓、有陰有陽,真乃進可取、退可守之絕唱,令當代命名大師們望塵莫及。

院落結構的體現

四合院的大小不一,大則占地數畝,居住十幾戶一百多人。小則獨家獨戶,占地不過數丈,然其結構卻大同小異。

四合院平面圖四合院平面圖
四合院為院落式住宅,四邊布置堂屋、住房和廚房,中間有院子。門窗皆開向院子,對外不開窗。北京的四合院,一般分前後兩院,兩院之間設垂花門。後院(內院)是居住區。四合院大多是南北向,在中軸線上,北邊的大房為正房,坐北朝南。兩則是廂房,北向(南房)為倒座房。四合院四面對稱建房,其結構成方形,體現的是“地方”;院落成閉合狀,門窗皆開向院內,體現的是“天圓”。

四合院結構精巧,建築別致。院子與院子之間呈封閉狀態,互不干擾,如分塊耕種的農田,象徵著“地方”;院子內的居民聯繫密切(多為一個大家族的不同分支),象一個大家庭,體現著團圓的氣氛,象徵著“天圓”。

四合院的大門一般開在東南方,按八宅派的風水理論,這個部位屬“生氣”方位,主生氣勃勃、蒸蒸日上,象徵“天圓”;大門為方形,象徵“地方”。走進四合院大門,有一個屏牆令人產生神秘感,屏牆設計為方形,它的作用除了不讓宅外的人直接窺視院子之外,更主要的是不讓宅外之氣直衝院內,實現"曲則有情"。由此可見,屏牆的形狀和作用也是“天圓地方”的一種特殊體現。另外,屏牆上的圖畫(包括圖案和色彩)還另有風水意義,在此暫不贅述。

三合院的利與弊

現代建築中的天圓地方現代建築中的天圓地方
由於地面限制,民間常常將院落建造成三合院的形狀。北邊的主房向南,陽光充沛,宅主居住。兩邊的相仿晚輩或傭人居住,或堆放雜物。大門一般開在正南方,對稱整齊,院子寬敞,進出方便。這種結構的三合院,實際是四合院的改造,與四合院相比,其弊端主要表現在對“天圓地方”體現不足。另外,大門開在正南也不太妥,雖然按“八宅派”風水理論,這個部位屬“延年”方位,但俗話說“衙門口兒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正南門為“午門”,陽氣太重,非一般百姓所能享用。故而在正南開門的三合院,都要在門口立一屏牆,以避免門外煞氣的直接沖射,形成“曲則有情”的格局。

現代住宅

按照天圓地方理念建成的祭祀大殿按照天圓地方理念建成的祭祀大殿
現代住宅往往使人關閉在一個單元房內,人與人之間不相往來,互相很陌生,淡漠而疏遠。英國德斯蒙德·莫里斯曾在《人類動物園》一書中闡述過這樣一個觀點:現代人類社會實際是一所龐大的人類動物園,筆者以為他的描述雖然有些誇張,但卻不無道理。物質文明越現代化,人類便感到距自己的棲息地越遠,找回原有棲息地、生活方式和生存夥伴的渴望就越強烈。四合院能使大家經常在一起交流信息,互相幫助,這種充滿凝聚力和安全感以及和諧氣氛的院落住宅,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人們對原有棲息地生活方式的渴望,因此我們應多提倡。

傳統的四合院,占地面積太多,在寸土如金的現代都市很難推廣。筆者以為,只要加以改進,在現代的高層樓房中實現“四合院”式的住宅結構,還是可以做到的,其原則還是在“天圓地方”上大做文章。筆者相信,一旦這種真正體現四合院的樓房住宅投放市場,一定會有許多人願意搬進去,充分享受“天圓地方”帶給他們的樂趣。古代大戶家庭廳堂上的掛屏,每條上嵌圓形大理石,下嵌方形大理石,俗稱“天圓地方”。

以上只是通俗俠義的理解“天圓地方”

古代人,這裡的“方,圓”本不是局限的幾何形狀。而是一種性質的抽象。就如人體的五行。不要傻傻地覺得是說人體地里長木頭長金子。

如果認為這裡的“方,圓”是幾何形狀。那從漢代一直流傳到清朝的圓形的渾天儀從哪來的怪物?

無極玻璃鋼風管無極玻璃鋼風管
所以這裡的“圓”的意思應該是,體現出變動,靈活,施與的意思,就是“乾”卦,而“方”的思意是,體現承載,穩定,不動的意思,就是“坤”卦。而不是狹義的幾何形狀。比如作人要“外圓內方”就是這個語義的體現。

建築中或幾何上的“方圓”,也只是對這個抽象性質的一個象徵。

“方圓”並不局限於幾何形狀。而是一種哲學抽象。

天圓地方概念二:天是圓的,地有四方,而不是我們想當然的認為,地是方的。古代的學者,並不能笨到一言而定,不留餘地。

建築暖通

為上口圓下口方的管件,常作為通風工程的漸變接管。

古代貨幣形制

方孔圓錢(秦半兩)方孔圓錢(秦半兩)
中國古代貨幣在形制上除貝幣外,主要有布、刀、環錢、方孔圓錢四個主要體系。其中方孔圓錢為貨幣史上最重要的一個體系,其形制被沿用長達兩千多年,直到民國的民國通寶才終結其歷史史命。而據目前所考,方孔圓錢的形制正是受天圓地方這一哲學思想觀的影響,而從環錢的形制演變而來的。

目前已知,布幣的形製取象於一種“鏟”的農具,刀幣自然是取象於各種刀具的,環錢據考也是取象於一種“紡輪”的工具。這些錢的形制都是取象於古代人民的重要生產工具,這些工具都與錢有直接的關係,故而被套用到錢形的設計上來,這都是很自然的演變。方孔圓錢據考是由環錢演變面來的,那么對於這由圓變方的過程,是一種偶然的演變,還是一種有意的設計呢?

眾所周知,春秋戰國時期,在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不同學派從各自所代表階層的利益為出發點,攻擊批駁其他學派的觀點,並希望自己的觀點為統治者所採納。在這個自然淘汰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墨、儒、道、法、陰陽、縱橫等為代表的主流學派,他們的思想觀念也就逐漸成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而方孔圓錢也正誕生於這一時期,可以說是這種意識形態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物化反映。故方孔圓錢由環錢演變而來,穿孔由圓變方並非是偶然的,而是受到當時的思想意識影響而演變來的。

方孔圓錢的構圖借鑑陰陽家的宇宙圖式:天圓地方。《周髀算經》所謂:“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淮南子》有言:“天圓地方,道在中央。”都是很好的例證。秦統一以前,環錢的孔並不統一,有圓孔也有方孔。秦半兩則固定為方孔。魏晉時期,魯褒在《錢神論》一文中曾經這樣形容道:“錢之為體,有乾坤之象,內則其方,外則其圓。”方孔圓錢正是古人心目中最神聖的宇宙次序的精華濃縮。

方孔圓錢包含著豐富的道家辯證法思想,以有形的圓,彌補無形的天;以無內容的“虛方”,對有形的“實地”。突出地反映了道家所主張的有無、虛實相對的理論。在“天”“地”之間飾以銘文或天子年號錢文,又是“上揆之天,下驗之地,中審之人。”天、地、人合一思想的具體體現,是荀子和《易經》樸素世界觀的反映。

我們知道,“外儒內法”是自秦以來的宗法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儒學重仁政,講究以倫理勸導實施統治;而法家則講法制,重在政治功利。這兩種思想在秦漢時即彼此揉雜,形成了互補的統治術。外儒,要求封建統治者以仁德的面目出現,行仁政,提倡綱常道德,以此來作為積極的誘導。內法,則是主張統治者要加強中央集權,重視刑法和進行社會改革。要“兩手抓”。方孔圓錢的使用,能夠時刻為統治者施展其面南之術作一個提醒。

誠然,這種統治思想移植到個人身上就是:外圓內方。正如黃炎培先生所言:“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於錢,外圓內方。”在為人處世上,要做到儒家所倡導的“溫、良、恭、儉、讓”,要中庸、圓滑,但又不失正氣、骨氣和品德,要堅持原則和獨立的個性。可以說,圓形方孔錢是剛與柔、中庸圓滑與正氣品德對立的統一體,是二者完美而又巧妙地結合。因此,古代人以此來作為做人的標準,比喻是比較貼切的。這也正是歷朝歷代方孔圓錢成為首選貨幣形式並深受人民喜愛的原因所在。秦朝確立的方孔圓錢形制,以後歷朝都加以仿效。後來人們常常根據銅錢的這一形制特點戲稱它為“孔方兄”,它可能最早出自於魯褒的《錢神論》,“親愛如兄,字曰孔方。”北齊時山東臨沂人顏之推在《顏氏家訓·勉學》中也說,“道錢則孔方”,可見,人們已經習慣做這種比喻了。到了宋代。黃庭堅在文章中也拿來作比喻,“孔方兄有絕交書。”清代則把它寫進了啟蒙課本《幼學瓊林》中,“曰孔方,曰家兄,俱為錢字。”可見方孔圓錢形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據考宋神宗所鑄的元豐通寶方孔錢中,有一枚俗稱“乾坤元”的古錢,就是融入了天圓地方哲學思想觀而鑄的,此錢將錢文“元”字刻意設計成“連天接地”以示某種象徵。這是天圓地方哲學觀在我國古代貨幣形制上影響的最好見證。這一哲學觀念在我國貨幣形制上的影響長達兩千多年的歷史。可見天圓地方哲學思想觀對中華文化影響之深遠,以至今天我們的很多傳統習俗,和人民的生活習慣都離不開它的影響。

補充說明

天圓地方並不是形狀,早在《易經》中就有類似的觀念,《坤》有直、方、正之說,可見這裡方指一種品質,一種平坦,正直的品質。在《黃帝內經》中也有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