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堯

余承堯

余承堯,原國民黨退役中將、台灣著名畫家,不僅是一名弦管迷,而且是一位南管專家。 生於福建永春縣洋上村,幼年家境困苦,十四歲時方得入學。中學畢業後投筆從戎,在國民政府平定軍閥後回到故鄉成婚。其後在一個友人的勸說下,余承堯到了日本東京進入早稻田大學攻讀經濟,後來因為經濟因素改讀士官學校。余承堯在此時期習得地圖知識,並熟讀地形學。一個偶然的巧合,余承堯在日本接觸了南管,後終其一生,他都奉獻心力在南管文化上。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余承堯生於福建永春縣,四歲失怙,由祖母撫育成人。早年投筆從戎,1920 年東渡日本,於早稻田大學攻讀經濟,又轉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鑽研戰術。返國後服務軍旅,1946 年以中將退伍,1950 年輾轉來台,經營藥材生意,餘暇則讀書、作詩、作畫、寫字自娛。他從56 歲開始作畫,沒有師承,僅以大自然為師,他以細碎密結的筆法,皺擦出山岩,再由多塊山石或山峰結組密實的山形。是自修成功的畫家、書法家及詩人。

余承堯 余承堯

1989年10月2日,年過九旬的余承堯在義女的護送下返回廈門和永春,探望40年未見面的家人鄉親。1991年年初在廈門美仁新村購樓定居,1993年4月4日,以95歲高齡安逝於廈門。

生平介紹

青少年就讀永春中學時即以書法、古詩文名聞鄉里。

1917年投筆從戎並官至將軍,在軍隊中負責探堪與視察地形,因而中國雄偉的萬水千山,都深植在他的腦海中。1924 年,余承堯學成回國,初擔任教官,在對日戰爭初期,他晉升為中將,負責戰區督導。

1946年他以國府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職申請退役獲準,開始經營藥材生意直到1968年。余承堯退伍後,平日以讀書、作詩、聽南管、看展覽自娛。

1949 年,他來台灣探視舊時袍澤,不料國共分野,余承堯就此滯留台灣四十年。這四十年的獨居歲月,余承堯除獻身南管文化之外,在五十六歲那年開始他“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的繪畫生活。

1956年左右開始以自創的“亂筆”憶寫、皴點出結構緊實飽滿、層次分明的“胸中丘壑”。

1966年,余氏的畫作已引起旅居美國的美術史學者李鑄晉的注意,並推薦他參加“中國山水畫的新傳統”赴美巡迴展。

而余氏約於1969年創作的《山水四聯屏》是他風格邁入成熟時期的代表作,畫中山水結構繁複,氣勢雄渾壯美。1970年代余承堯的創作仍以水墨為主,用筆上較自由豪放;

1980年代他開始用水彩顏料著色,除了早期只使用的青綠色外,更陸續地加入黃、藍、紅等原色料,使畫面鮮麗明亮。

人物評價

余承堯 余承堯

余承堯,這位一生的經歷與藝術成就被大多數人視為傳奇及異數的創作大家,無特別的師承,也非正統科班出身,卻憑藉其未間斷的遊歷、讀書、寫詩、鍊字、吟詠山川以及研究音樂戲曲,成就出晚年一幅幅雄偉飽滿又幽深靈動的自然景致。同是中國水墨的嶂山疊嶺、流瀉飛瀑,余承堯所要追求的,並非傳統繪畫中的筆墨表現形式,而是山川結構的真實呈現,一種層層交疊、濃淡互滲、隨興之所至,質樸坦率的“真山真水”。 這次於北京家畫廊展出的“余承堯書畫作品展”,乃精選出台灣知名收藏家王賜勇先生所收藏的重要珍品,包括水墨、彩墨及書法各類;更配合漢唐樂府於北京的表演,聆聽豐富了余老人生閱歷的南管樂曲,臨近咫尺萬里,躍然紙上的書畫世界。

書法特色

雖然繪畫起歩得晚,余承堯幼時就積極習字;十七歲先自學楷書,二十歲學草書。他一生只寫楷草,並且認為以楷草為礎石再來習練篆隸體,就可以寫得好。他的書法由古人的碑帖入門,他說:“寫字貴有個人風格,

余承堯 余承堯

不因襲別人。”書法如其人,他的書法通常一氣呵成,流利暢快。字與字的結構似無實有,然而氣勢磅礴,顯示出的是一種率真、質樸卻不落俗套的文人風範。他的書法越到晚期,越顯露出一股拙氣,有種渾然天成,大器不琢的韻味。

繪畫風格

水墨畫 水墨畫

余承堯的畫,主要以山水為主題。來自於他將從戎時期閱歷大山大水的眼界化為書畫山水裡的境界。余承堯談畫主要是觀察自然、走入自然。他說:“山峰由山峰看起,有的山脈是峰峰相連,有的則是獨立成峰。山峰大多為岩石的露頭,表現出山的峻奇和靈氣。土山比較矮平,缺乏我所要表現的石質趣味,所以只偶爾用來綴景。我覺得尖峰才算是真的山峰。山石有的是由岩石一塊塊的堆疊而成,有的是天生的巨大山石,種類很多,凹凸紋理變化也多,千萬不可畫得平平板板,古代常有人把它作留白處理,就是未經深刻觀察的成果。樹木要看樹木的生長,山上有樹木的生長和依附,才會美麗、有生機。樹木有一叢叢聚生也有單株羅列,怎么畫才會恰到好處,全看自己的掌握。再來要看流水,流水在山中是細細清清的,直到它流到山腳下,才能看得清楚。我曾在故宮看過古代畫家的作品,他們不曉得賦予山真實的岩層結構,而且他們的水也沒有大自然里瀑布的流動力量。你一定得仔細分析水從高峰流下的樣子。雖然你不能每一寸都看得到,但它必然是相連的、出自一個源頭的。”

作品選粹

【山深人不住】 基本信息

山深人不住 山深人不住

1970 年

設色‧紙本

121 x 56.5

說明:這幅「山深人不住」是余承堯心中活生生的山水形象,他知道自己喜歡怎樣的畫、不喜歡怎樣的畫,他所呈現的是畫家創作的本心,而不是任何技巧或其它枝節。

【舟發好景轉峰處】

舟發好景轉峰處 舟發好景轉峰處

基本信息1958 年

設色‧紙本

43 x 57

說明:余承堯在無師自學的情況下,他捨棄去鑽研簡練優雅的筆墨,而以單純的點、線,平實的描繪山水樹石的形體。這幅「舟發好景轉峰處」正是畫出他心中理想的「嚴謹布局和明暗畫法」。

【灩之谷】

基本信息

灩之谷 灩之谷

年代未詳

設色紙本

34.5 x 45.5、

說明:余承堯晚期的作品用色鮮亮大膽,這幅「灩之谷」就是如此呈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