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江

涪江

涪江是嘉陵江的支流,長江的二級支流,流域寬廣。發源於四川省松潘縣與九寨溝縣之間的岷山主峰雪寶頂。涪江南流經四川省平武縣、江油市、綿陽市、三台縣、射洪縣、遂寧市、重慶市潼南縣等區域,在重慶市合川市匯入嘉陵江。全長700千米,流域面積3.64萬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572立方米/秒。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涪江涪江

涪江嘉陵江的支流,發源於四川省松潘縣九寨溝縣之間的岷山主峰雪寶頂。涪江南流經平武縣、江油市西南部,綿陽市、三台縣、射洪縣、遂寧市等區域,在重慶市合川市市區匯入嘉陵江。全長700千米,流域面積3.64萬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572立方米/秒。

名字起源

涪江涪江
涪江這名字與縣名有關。綿陽在漢高祖時稱涪縣。古代巴蜀以嘉陵江為界,蜀為內,巴為外,所以涪江又稱內水或內江。涪江流域人口稠密,農業發達,是四川開發較早的地區。雄踞川北的重鎮綿陽位於陰平、金牛兩條古道的會合之處,西北倚龍門山、摩天嶺,東北臨劍門山,據兩山之險要,扼百川之要衝,自古為囤糧駐兵的重地。自漢、晉以來,涪縣(綿陽)就是涪江流域政治、經濟、軍事的中心,涪江也因此得名。

主要作用

涪江涪江

涪江自古來就是川西北地區的一條重要河流,無論在通航或是在農業灌溉方面,它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涪江自平武至合川全年通航(部分通航),通航里程552千米。但近幾十年來,由於河道淤塞嚴重,自三台以上極少通航。近幾年,綿陽、遂寧等地政府已經開始著手考慮對涪江河道的改造工程。

由於涪江發源於雪山,水量充足,長期以來,一直為沿河流域內的工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提供了寶貴的水源。為了近一步發揮涪江的作用,擴大涪江的灌溉面積,從上個世紀開始,國家、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人力和物力,建設了“武都引水工程”。

物產分布

涪江上游山區屬於農作區,主產玉米、小麥、馬鈴薯等。龍門山摩天嶺的原始森林;平武一帶喬木、灌木叢從山腳延伸到山腰,植被較好。這一地區有大熊描、蘇門羚扭角羚金絲猴等珍稀動物。在主要支流火溪河源頭,1965年9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總面積330平方公里的王朗自然保護區。上游地區上特產眾多,如平武縣是全國木耳和省核心桃生產基地縣,此外,還盛產桐油、生漆及蟲草、川貝天麻當歸黨參等中藥材。礦產資源也較豐富,有、金等礦藏。

涪江中遊人口眾多,城鎮密集,交通發達。勾通南北的重要鐵路——寶成線,橫貫綿陽、江油,綿陽以下除水運外,還有沿江而下的國道公路直達下游潼南、江津。沿江城市已初步建成各具特色的輕、重工業體系。江油市是四川省鋼鐵、水泥等建材工業的重要基地之一。綿陽市是新興的電子工業城,遂寧市是聞名全省的紡織城。

氣候條件

涪江涪江

涪江流域屬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區,多年平均氣溫在攝氏14.7度(平武)~18.2度(合川)之間。域內氣候溫和、濕度大、雨量豐沛、無霜期長,除上游山區外,無霜期一般在300天左右,是四川省主要農業生產區之一。流域內雨量豐沛,但時空差異較大,上游平武、北川、安縣、江油處於龍門山、鹿頭山暴雨區,多年平均降水量達1200毫米,北川、安縣達1400毫米以上,下游合川、潼南、銅梁每年平均年降水量也可達1100毫米,但流域內大部分地區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不足1000毫米,中江、鹽亭、射洪、三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僅800餘毫米。年降水量不但空間差異大,年際問變化也大,多年平均降水量與少水年之比一般為1.7,個別地方達到3以上,降水量年內分配也很不均,每年6~8月降水量一般占全年的50%以上,12月至次年5月則不足年度的20%。涪江流域的氣候特點,大致可分為上游亞熱帶寒濕潤山區氣候、中游亞熱帶偏乾濕潤丘陵區氣候與下游亞熱帶濕潤性丘陵區氣候。

受不同區域氣候特點與下墊層的影響。使涪江流域從上游到下游,形成春旱、夏旱為主過渡到伏旱的分布模式。據歷史記載,從1648年到1949年的301年問,有27年發生大旱,平均11年發生一次嚴重旱災。特別是中、下游丘陵區,狹窄的流域特性,極度的土地墾殖,使覆蓋率低、缺乏水土涵養自我調節能力,以致乾旱年年發生。春旱連夏早、夏旱接伏旱的嚴重旱災也傾頻出現,是歷史上著名的川中老旱區。

發源地

涪江發源於四川松潘縣境內岷山雪寶頂北麓。涪江從西北向東南由川西北高山區進入盆地丘陵區:流經平武、江油、綿陽、三台、射洪、蓬溪、遂寧、潼南,至重慶市合川區釣魚城下匯入嘉陵江,成為嘉陵江右岸最大支流,全長670公里。流域面積3.6萬平方公里。流域內最高處為源頭雪寶頂,海拔高程5588米:最低處為合川河口,海拔高程約200米。域內包括23個縣(區、市),耕地面積1300萬畝,居住著漢、藏、回等民族,人口1200餘萬。流域內支流眾多,或由高山峻岭之中賓士而下,或由丘間河谷緩緩匯入,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就有火燒河平通河通口河安昌河凱江梓潼江、妻江、蓬溪河(芝溪)、安居河(瓊江)、小安溪等9條。

流經區域

涪江幹流在江油中壩鎮涪江大橋以上為上游,上遊河長254公里,流域面積5930平方公里。涪江源頭松潘縣黃龍至平武一帶,地處川西北高山區,兩岸層巒迭峰,絕壁對峙,河谷寬多在100米以內,狹窄的河谷多呈“V”型或“U”形,江中亂石縱橫,江面寬大多不足30米,河床陡峻,平均比降15‰以上。平武以下為高、中山過渡區至盆周低山帶。涪江由平武縣城龍安鎮西南流過,兩岸山勢漸低,河流穿行於山間小盆地與山嶺之間。河谷寬一般在100~250米之間,間有300米以上寬度的河谷,枯水期江面寬30~100米,江中灘多流急,河床平均比降6.3‰。平武至江油中壩有險灘50多處,灘口處水深一般0.4米左右,槽寬多數不足10米,江中可漂運竹木,偶有農用木船作短途運輸。

涪江上游

涪江上游水量豐沛,每年平均徑流總量48.4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145萬千瓦,可開發量50萬乾瓦,至今開發利用率仍很低。江油以上的水資源開發,除現復工興建的武都引水工程外,尚無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開發程度還僅限於沿江築堰開渠,就近灌溉河谷地帶田土及建小型電站。平武縣境內長157公里的涪江幹流和主要支流火溪河、平通河,現有500餘處渠堰,引水總量110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不足3萬畝;至1989年南壩電站建成,江油以上涪江乾、支流已建水電站總裝機容量僅1.12萬千瓦(包括戶辦微型電站)。涪江上游水資源開發,還遠遠不能滿足上游工農業生產和城鄉人民生活的要求。

涪江中游

涪江以江油至遂寧段為中游,江段長237公里,平均比均1‰,遂寧以上流域面積約27000平方公里。涪江中游段流經江油、綿陽、三台射洪蓬溪、遂寧等市、縣。域內包括低山、深丘、中丘、低丘、河谷平原等多種地貌,以中、低丘為主,域內高程700~300米。丘陵區多渾圓丘頂,成串珠狀分布,間有台狀、方山狀丘原,相對高差一般在100米以下。涪江中遊河道遷迥曲折,水流平緩,江面寬200~500米,江中漫灘發育,多沙洲、支濠,汛期河床變化大。江油至遂寧有灘140餘處,枯水期航道水深0.6米,槽寬8~10米,可通行小型機動船及30噸級以下木船。沿江一帶河谷開闊,谷寬一般2~8公里,最寬處遂寧妻口河谷,寬達10公里。河流兩岸間隔分布著河流沖積層形成的一階台地小平原,地面一般高出江面5~10米。涪江中遊人稠物豐,早在舊石器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農作物以水稻為主,其次有小麥、紅苕、玉米、棉花、油菜、甘蔗、花生等。農業生產人平糧食占有量高出全省平均數10%以上;棉花產量占全省總產量的40%以上,是四川省主要糧棉產區之一。涪江中下游也是全省蠶繭生產的重要基地,1987年產蠶繭近3萬8千噸,占全省總量的三分之一強;三台縣的產繭量達到4848噸,居全省第一。同時中游地區還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水果有聞名省內外的柑桔、蘋果、藥材有白芷、麥冬、半夏、香附子、暢銷各地,尤以遂寧特產白芷為著。

涪江中游是省內水資源開發利用較好的地區之一,兩岸平原台地的農田灌溉,基本上已得到引水渠堰或機械提灌的保證。有400多年歷史的綿陽惠澤埝、三台永成堰,經過多次擴建整治,有效灌溉面積已分別從建國前的1.1萬畝和4萬多畝,增加到現在的7萬畝和9萬多畝。射洪縣於70年代後期在涪江右岸建成前鋒渠,設計有效灌溉面積11.7萬畝,現已受益。水能資源開發也比較早,1944年即在三台涪江幹流柳林灘,修建了省內主要江河上的第一座引水式電站。中游現已建成永安、東風、螺絲池、紅江、龍風等水電站。

涪江下游

涪江遂寧以下至合川河口為下游,下游江段長179公里,平均比降0.5‰。涪江下游段流經潼南、銅梁直至合川。域內以中、低丘丘陵地貌為主,至台川後受華瑩山歌樂山影響,間有嶺伏深丘、低山帶,海拔高程600~200米。下遊河谷寬闊,沿江兩岸間隔分布著河流沖積層形成的一、二階台地平壩,地面高出江面8~20米,合川境內台地高出水面在20米以上。下遊河道河曲發育,灘沱相間,多沙洲、支濠。下游有灘80餘處,以合川境內刮骨、青竹偏二灘落差最大,均在1.5米以上,水流湍急、行船困難,是涪江下游有名的險灘。下游航道河槽水深在0.8米左右,槽寬一般10~15米,可通行50~70噸以下機動船和木船。

涪江下游土地開墾率高、森林覆蓋率低,水土流失較嚴重。農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甘蔗為主,土特產有桐油、棕片、茶葉、水果等;中藥材有川芎、杜仲、生地、白芷、苡仁等,下游又是歷史上有名的蠶桑養植區,礦產資源有煤、石油、天然氣等,橫跨遂寧、蓬溪、潼南等地,方圓120公里的磨溪氣田,是四川新探明的第三大型氣田,現正在開發中,預計在1993年可全部建成投產,年產氣將達到數億立方米:工業有機械製造、農業機械、紡織、蠶絲及食品加工等。涪江下游水利、水能資源豐富,年過境水量100多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僅潼南、合川兩縣即達30萬乾瓦。涪江下遊河道大多曲折於U型河谷之中,洪枯水位變幅較大,沖積階地一般高出水面20米左右。

涪江流域內山區占37.9%,丘陵占56.9%,平壩占5.2%。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眾多的支流呈下對稱狀分布;右岸就有8條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而在左岸支流卻較少且短。

支流

涪江從松潘黃龍寺東南而下,奔騰在重巒疊嶂的群山中,接納了眾多的溪流,出黃龍,過龍安,衝過兵家重地江油關。涪江在流經平武以北約10公里的鐵籠堡,接納了從左岸匯來的第一條支流火溪河。火溪河因源於白馬藏族聚居地,又名白馬河,藏語稱“奪布河”。火溪河發源於平武縣西北色潤坪大窩凼,源頭處海拔高程4233米,流域面積1490平方公里,河長119公里,河道陡峻,平均比降達21‰。流經平武白馬、藏區、木座、木皮等區鄉至平武鐵籠堡匯人涪江。

火溪河灘多流急,上遊河谷兩岸,經常可見瀑布凌空而下,如百丈銀煉掛在崖壁之間,河谷地帶藏族民眾的板屋樓寨,掩映在山坡綠蔭之中,別具一格。這種樓屋可分三層,上層放物,中層住人,下層圈養牛羊,外有迴廊陽台圍護,鋪以木質樓梯。

火溪河流經之處,山高谷深,森林茂密,人煙稀少。山巔河谷立體氣候分明,既有古樹參天,濃蔭蔽日的原始森林,又有高山草甸、喬灌木和各種竹類植物,由於北有秦嶺阻擋寒流的襲擊,西北有高原的屏障,具有明顯的寒濕性亞熱帶氣候特徵。源頭一帶棲居著大熊貓、金絲猴、蘇門羚、扭角羚、雲豹、金貓等各種珍稀動物和白馬雞、藍馬雞、藏雪雞、棕毛虹雞、綠尾虹鳴等珍稀鳥類。在拖綠曳翠的深澗,綠蔭蔽岸的溪邊,蒼翠欲滴的樹下,時時可見大熊貓憨態可鞠的身影。火溪河下游左岸與青川縣唐家河大熊貓保護區為鄰,源頭一帶則建有王朗自然保護區。

旅遊景點

涪江流域有眾多的風光景物、名勝古蹟。

黃龍寺自然保護區

源頭就有被人們讚譽為“世界上最美的天然公園”——黃龍寺自然保護區。那一帶上有莽莽雪嶺,下有清泉淙淙,號稱人間瑤池。黃龍位於松潘古城東側約70華里處,背靠“川西第一峰”雪寶頂,山上有寺,名為“黃龍寺”,又叫“雪山寺”,亦稱“白鹿寺”,其實這是三群寺廟,他們依次在山腳、山腰、山頂,因而又分別稱為“前寺”、“中寺”、“後寺”。
“前寺”
在山腳,整個建築面積約有400多平方米,可惜現在只留下幾塊殘存的基石和四周高大、粗壯的雲杉、冷杉。
“中寺”
座落在一處小山崗上,周圍叢林密布,瀑布眾多。四壁上殘留著許多明代以來的詩句,憂國憂民、敘懷述志,或讚頌黃龍美景,或記述黃龍傳說。
“後寺”
在山頂,庭堂整齊,結構嚴謹。從山門起直至後殿,四周題滿了歷代墨客騷人各種字型的詩句。最使人讚不絕口的是大門外那塊匾額。從正、左、右三個方向看,分別呈現出“黃龍古寺”、“山空水碧”、“飛閣流丹”四個不同的字。

黃龍風景區

黃龍風景區的主體結構是從山頂到山腳互相銜接、緊密相連的3000多個大大小小的“水池”,大者有一、二畝,碧波蕩漾,宛如天池,小者僅一平方米左右,池中綠樹婆婆,婷婷玉立。每個水池均有金黃閃光的邊壁,碧如翡翠的池水充盈其中。從山頂望下去,整座山恰似一條鱗光燦燦的大黃龍,俯臥在這雪山幽谷之中。

水污染事件

2011年

7月21日,涪江上游普降暴雨,四川省阿壩州松潘縣境內一電解廠尾礦渣流入涪江。接到上游險情通報後,綿陽市環保部門於次日開始對流經綿陽市涪江水段的水體進行嚴密監測,直至25日中午,未發現異常。

7月25日下午,環保部門發現,涪江水體有電解錳污染跡象,但金屬含量未超標。有關部門對上游各排污企業進行排查後,確認異常原因為松潘縣電解錳廠尾礦推移至下游所致。

7月26日上午,水務部門監測發現,涪江水質異常,金屬含量呈上升趨勢,但經生化處理(添加高錳酸鉀)後,出廠水質仍達標。接近中午時分,水務部門向市政府通報水質異常情況。

7月26日中午,水質污染狀況已超出水務部門可處理範圍,綿陽市政府召開應急會議,啟動《綿陽市環境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同時,通過電視、廣播、網路、報紙等媒體及時向社會發布政府通告,防止市民恐慌。

7月26日下午,綿陽市政府通過政府網站、電視台,向全體市民發出通告:涪江綿陽、江油段水質因上游電解錳廠尾礦渣流入受到污染,呼籲廣大市民近期生活飲用儘量使用瓶裝水、桶裝水等成品水。

2012年

10月23日下午,江油市境內一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煤油泄漏,少量煤油進入平通河(涪江支流)。但是,江油環保部門和企業立即採取措施,使污染物在平通河內得到有效控制。江油市、綿陽市環境監測站監測,涪江水質未受影響。

嘉陵江水系

嘉陵江水系是長江水系中流域面積最大的支流,因流經陝西省鳳縣東北嘉陵谷而得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