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合川位於嘉陵江、渠江、涪江交匯處,扼川北水陸交通咽喉,是重慶與資源豐富的川北地區相聯的紐帶,也是重慶資金技術集約發展的延伸帶,規劃中的重慶北部地區中心城市。全市幅員面積2356.21平方公里,轄27個鎮、3個街道辦

合川古名墊江(原為褻江,取嘉、涪二江在城北鴨咀的匯合之水如衣重疊之意,《漢書·地理志》誤記為墊江並沿襲至今),在巴人入川前是濮族人主要居住地,合川古城邑"巴子城"(今城區銅梁山下)曾是巴國別都。公元前314年始設墊江縣,縣域轄今合川、武勝、銅梁、安岳、岳池縣地,隸屬巴郡,治所在今合川。南朝元嘉年代升墊江縣為宕渠郡,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改為合州,轄墊江、清居、東遂寧、懷化4郡及郡屬石鏡(合川)、漢初(武勝)、清居(南充市南)、方義(遂寧城區)、德陽(遂寧市中區東南)、長江(蓬溪)、始興潼南7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合州更名涪州,大業三年(607年)又改名涪陵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復名合州。宋淳祜三年(1234年)為抗蒙兵,在州城之東5公里的釣魚山築新城,州治所遷居釣魚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返回原址。以後,合州轄縣陸續劃出,至清雍正六年(1728年)成為不再轄縣的單州,屬重慶府管轄。民國二年(1913年),合州改名合川縣。解放後,1952年4月劃出合川縣城關區增設合川市,1958年1月撤合川市併入合川市,1992年8月撤縣設市,隸屬重慶市。2006年10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合川市,設立重慶市合川區。以原合川市的行政區域為合川區的行政區域,合川區人民政府駐南津街街道。現轄27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工業園區。
簡介
合川水陸交通便捷。渝合高速、遂渝快速鐵路、襄渝鐵路和國道212線穿境而過,武合高速公路即將通車,以武合路、合隆路、銅合路等為主線的"一縱四橫八條幹線"的道路交通網路初步形成。嘉陵江有客貨碼頭45個,渠化工程正在實施,即將打通出海口岸。每萬人擁有公共運輸汽車11.1輛,合川擁有豐富的能源、礦產資源。轄區內有煤、鐵、石灰岩等20餘種資源,已開發天然氣、鋁土礦、碳酸鍶等系列產品。水資源豐富,河流平均徑流量約710億立方米,為全國人均流量的19倍。總裝機容量6萬千瓦的富金壩水電站、50萬千瓦的草街航電樞紐、240萬千瓦的雙槐火電廠、

合川文化積澱厚重,人傑地靈,眾多名人大事遠揚海內外。我國四大實業家之一、馳名中外的盧作孚先生在合川創辦了民生實業公司;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釣魚城古戰場遺址(重慶市唯一的"雙國保"),被譽為"上帝折鞭處",素有"東方麥加城"之稱。市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淶灘鎮古瓮城遺址,鎮內二佛寺保存著全國最大的禪宗石刻摩岩造像群,是佛教禪宗文化勝地;有被譽為教育聖地的育才學校舊址古聖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在合川草街創辦育才學校達七年之久,原全國人大委員長李鵬等曾在這裡求學,著名的專家學者如翦伯贊、賀紗汀、戴愛蓮等曾在這裡執教;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趙君陶曾在士場創辦戰時兒童保育院;歷史文化名人如周敦頤要在合川任通判;被清朝皇帝譽為“清官第一"、"一代廉吏"的于成龍曾任合州知州;還有創建四川蠶桑公社的著名史學家張森楷;誕生了新中國第一位少年英雄劉文學。
合川市區建有1座水廠,日供水能力達3.5萬噸;在建水廠1座,設計日供水能力5萬噸;有發電裝機容量3.3萬KW,有110KV變電站1座,裝機容量2×20000KVA, 35KV變電站6座,總容量36150KVA;日供天然氣十萬多立方米。用水普及率、水質綜合合格率都達到了100%,城區天然氣普及率達到92.8%;開通了遍及全市各鎮街的郵政代辦點;全市實現了村村通電話目標,本地電話用戶累計達到20.2萬部,行動電話用戶累計達到20.3萬部。設立了金融、證券交易的分支機構和經營網點,銀行信貸十分方便。
合川農業發達,糧、豬、蠶絲、柑桔等產品產量居全國前茅,被國家列為糧食、瘦肉型豬、白山羊生產基地。現有耕地面積121.3萬畝(其中田70.8萬畝,土地50.5萬畝)。2004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32.1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8.3億元;林業產值0.2億元;牧業產值12.1億元;漁業產值1.1億元。農業結構向著基地化、規模化和產業化方向調整,農產品商品化率進一步提高,達到49.9%,比2003年上升2.9個百分點。全市糧食種植面積達到12.96萬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達到3.8萬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達72.9萬噸。其中:稻穀產量35.0萬噸;小麥產量5.3萬噸;玉米產量14.3萬噸;豆類產量1.9萬噸。經濟作物發展較好,油料產量1.3萬噸,比上年增長5.1%。畜牧業發展加快,全市出欄肥豬118.5萬頭;肉類總產量10.4萬噸;蠶繭產量0.27萬噸。水產品產量1.3萬噸。全年出售家禽701.6萬隻。主要農產品產量的增長對全市農村經濟的穩定發展起到了保障作用。
合川市教育基礎雄厚。合川中學已有百年歷史,辦學規模居全國第八位。有重慶工商大學派斯學院、西南師範大學育才學院、重慶師範大學涉外商貿學院等本科獨立學院三所,西南農業大學水產職業學院高職一所。在校大學生萬餘人。
合川風景區對聯
合川八景
漁城煙雨
千古風流釣魚城,銘記苦戰扭乾坤。
後人登臨悠悠祭,忠魂化煙繞山凝。
之二
東津漁火
嘉陵江水轉鏇渦,夜半東津閃漁火。
自古風雨水上人,今朝更易落星河。
之三
金沙落雁
兩江水匯金沙脊,翩翩落雁舞仙姿。
今夏人潮洶洶湧,遊人驚飛弄潮戲。

之四
涪江晚渡
清江隔水分南北,夕陽映渡入畫闋。
虹橋飛渡連兩岸,空留記憶景已絕。
之五
甘泉滴乳
隔江遙望八角亭,甘泉滴乳泉涌清。
無知愚人毀天工,徒留亂石乳香渺。
之六
蚤鏡含波
半似明鏡一巨石,逐浪千秋搏風雨。
想是天蚤飛臨此,戀依山水化石立。
之七
瑞映清風
城中有山曰瑞陽,拾級登臨緩步上。
徐徐清風過瑞門,正可解我微汗揚。
之八
濮湖夜月
昔日濮湖景稱絕,有井夜夜皆映月。
遙思陰翳月依舊,空餘美傳景湮滅。
合川鉤魚城

十三世紀中葉,膘悍的蒙古鐵騎在漠北草原崛起“一代天驕”的兵威震憾歐亞大陸,然而號稱“上帝之鞭”的蒙哥大汗率十萬驍勇善戰的侵宋之師南下,時合州(現重慶合川市)軍民依山築城,浴血奮戰,以彈丸之地,力挽狂瀾,獨釣中原,抗擊蒙軍達三十六年,擊斃了元憲宗蒙哥大汗,世界為之震驚,演出了人類戰爭史上最為壯烈的一幕,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改寫了人類歷史,南宋政權得以延續。“穩座江山釣魚城”即由此而得。陳毅元帥曾有《登釣魚城口占》一詩讚道:“釣魚城何處,遙望一高原,壯烈英雄氣,千秋尚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