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蔡學林男,1935年2月生,四川仁壽人。共產黨員。1958年北京地質學院普查系畢業,1964年4月北京地質學院構造地質專業研究生畢業。現任成都理工學院教授。先後擔任國家科部委地質專業組前寒武紀地質分組成員、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地震學會構造物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地礦部構造地質學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成都理工學院教授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和成都理工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等職。
主要貢獻
四十多年來一直在高校從事構造地質等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先後承擔北京地質學院、成都理工學院構造地質學、大地構造學、變質岩解析構造原理、應變分析理論和方法、大陸動力學、人為地質作用等八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培養了21名研究生。主持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部省級攻關和國際合作項目24項,在變質構造、前賽武紀大地構造、礦田構造、推覆構造、油氣沉積盆地構造、深部構造、造山帶與沉積盆地耦合作用等研究方面達到國際水平,研究成果被中外學者引用。提出《推覆成因花崗岩》和《楔入造山推覆成盆作用》等理論觀點及確定變質岩區褶皺構造形態的四種新方法。獲得國家、部省級科研和教學獎勵12次,1992年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主要著述
在《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地質學報》等十餘種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90餘篇。專著、教材5部。主要論著有《武當山推覆構造的形成與演化》(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5)、《變質岩區構造地質學》(地質出版社,1996)、《確定變質岩區褶皺形態的方法及其理論分析》(中國科學,B輯,1989(5))、《中國南方前賽武紀構造演化探討》(國際前寒武紀地殼演化討論會文集(一),構造地質,地質出版社,1986)、《塔里木盆地變形構造格局及其動力學模式一兼論楔入造山推覆成盆作用》(成都理工學院學報,1997(2))等。
中國教育家(一)
教育家是指那些具有高遠的教育追求、終生的教育熱情、淵博的教育知識、個性鮮明的教育思想、豐富的教育經歷、富有成效的教育實踐、廣泛深刻的教育影響,其教育實踐和教育成就為教育界和社會廣泛認可,甚至在教育發展史上能留下難以磨滅印記的教育人才。本任務中主要盤點現代中國教育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