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湯

炙甘草湯

炙甘草湯,中醫方劑名,別名復脈湯。為補益劑,具有益氣滋陰,通陽復脈之功效。主治陰血陽氣虛弱,心脈失養證。脈結代,心動悸,虛羸少氣,舌光少苔,或質乾而瘦小者;虛勞肺痿。乾咳無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氣,虛煩不眠,自汗盜汗,咽乾舌燥,大便乾結,脈虛數。臨床常用於治療功能性心律不齊、期外收縮、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等而有心悸、氣短、脈結代等屬陰血不足,陽氣虛弱者。

基本信息

歌訣

炙甘草湯參薑桂,麥冬生地與麻仁,大棗阿膠加酒服,虛勞肺痿效如神。

組成

甘草、生薑、桂枝、人參、生地黃、阿膠、麥門冬、麻仁、大棗。

用量

甘草(炙)12g,生薑(切)9g,桂枝(去皮)9g,人參6g,生地黃50g,阿膠6g,麥門冬(去心)10g,麻仁10g,大棗(擘)10枚。

用法

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現代用法:水煎服,阿膠烊化,沖服。

功用

益氣滋陰,通陽復脈。

主治

①陰血陽氣虛弱,心脈失養證。脈結代,心動悸,虛羸少氣,舌光少苔,或質乾而瘦小者。

②虛勞肺痿。乾咳無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氣,虛煩不眠,自汗盜汗,咽乾舌燥,大便乾結,脈虛數。

方義

本方是《傷寒論》治療心動悸、脈結代的名方。其證是由傷寒汗、吐、下或失血後,或雜病陰血不足,陽氣不振所致。陰血不足,血脈無以充盈,加之陽氣不振,無力鼓動血脈,脈氣不相接續,故脈結代;陰血不足,心體失養,或心陽虛弱,不能溫養心脈,故心動悸。治宜滋心陰,養心血,益心氣,溫心陽,以復脈定悸。方中重用生地黃滋陰養血為君,《名醫別錄》謂地黃“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益氣力”。配伍炙甘草、人參、大棗益心氣,補脾氣,以資氣血生化之源;阿膠、麥冬、麻仁滋心陰,養心血,充血脈,共為臣藥。佐以桂枝、生薑辛行溫通,溫心陽,通血脈,諸厚味滋膩之品得姜、桂則滋而不膩。用法中加清酒煎服,以清酒辛熱,可溫通血脈,以行藥力,是為使藥。

配伍特點

諸藥合用,滋而不膩,溫而不燥,使氣血充足,陰陽調和,則心動悸、脈結代,皆得其平。

運用

本方為陰陽氣血並補之劑。臨床套用以脈結代,心動悸,虛羸少氣,舌光色淡少苔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方中可加酸棗仁、柏子仁以增強養心安神定悸之力,或加龍齒、磁石重鎮安神;偏於心氣不足者,重用炙甘草、人參;偏於陰血虛者重用生地、麥門冬;心陽偏虛者,易桂枝為肉桂,加附子以增強溫心陽之力;陰虛而內熱較盛者,易人參為南沙參,並減去桂、姜、棗、酒,酌加知母、黃柏,則滋陰液降虛火之力更強。

禁忌

虛勞肺痿屬氣陰兩傷者,使用本方,是用其益氣滋陰而補肺,但對陰傷肺燥較甚者,方中姜、桂、酒減少用量或不用,因為溫藥畢竟有耗傷陰液之弊,故應慎用。

附註

附方

加減復脈湯

組成

炙甘草、乾地黃、生白芍各18g,麥冬(不去心)15g,阿膠、麻仁各9g。

用法

上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功用

滋陰養血,生津潤燥。

主治

溫熱病後期,邪熱久羈,陰液虧虛證。身熱面赤,口乾舌燥,脈虛大,手足心熱甚於手足背者。

出處

《溫病條辨》

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本方由炙甘草湯(復脈湯)加減而成,故名之。因溫病後期,熱灼陰傷,故去益氣溫陽之參、棗、桂、姜,加養血斂陰之白芍,故全方重在滋液斂陰而復脈,它與炙甘草湯同一“復脈”中而有溫涼通斂之異。

重要文獻摘要

1. 原書主治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2. 方論選錄 《傷寒溯源集》卷2:“此方以炙甘草為君,故名炙甘草湯。又能使斷脈復 續,故又名復脈湯。甘草生能瀉心下之痞,熟能補中氣之虛,故以為君。生薑以宣通其郁滯,桂枝以暢達其衛陽,入大棗而為去芍藥之桂枝湯,可解邪氣之留結。麥冬生津潤燥,麻仁油滑潤澤,生地黃養血滋陰,通血脈而益腎氣。阿膠補血走陰,乃濟水之伏流所成,濟為十二經水中之陰水,猶人身之血脈也,故用之以導血脈。所以寇氏《本草》雲,麥冬、地黃、阿膠、麻仁,同為潤經益血復脈通心之劑也;人參補元氣之虛,同麥冬又為生脈散之半;更以清酒為使,令其宣通百脈,流行血氣,則經絡自然流貫矣。”

中藥方劑之Z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本任務為整理類任務,可添加摘要、圖片、目錄、參考資料、內鏈等。

硃砂安神丸
知柏地黃丸
再造丸
正骨水
炙甘草湯
珍視明滴眼液
壯骨關節丸
腫節風片
芝麻粥
中風回春片
仲景胃靈丸
壯筋續骨丹
硃砂紅丸子
豬肚粥
豬肺粥
豬腎煨附子
豬腎粥
豬脊羹
豬腰核桃
豬苓散
正柴胡飲
痔漏丸
皂角苦參丸
正陽丸
知母石膏湯
左歸丸
至聖保命丹
芝麻白糖糊
正骨紫金丹
蔗漿粥
資壽解語湯
贊化血餘丹
重劑排石湯
駐景補腎明目丸
駐車丸
駐車圓
中和理陰湯
治中風失音
治中風牙關緊急方
治帶片
助陽和血補氣湯
朱雀丹
杖瘡珍珠散
棗參丸
棗子綠礬丸
棗湯
棗肉平胃散
棗肉豆蔻丸
柞葉湯
楂橘丸
樟冰散
樟柳散
樟腦丹
正容湯
正容膏
正心湯
壯腎散
正氣丸
正氣天香散
正氣湯
正經湯
掌中金丸
正陽散
子午丸
子母散
治中湯
子淋散

子芩丸
治喉散
子芩湯
治急性外耳道濕疹方
治氣六合湯
治消止渴湯
治消滋坎飲加減
治瘧安胎飲
治疫清涼散
治痔湯
治痢散
治痰茯苓丸
治腫飲
澤蘭圓
澤蘭散
澤蘭膏
澤及湯
澤漆丸
澤膚膏
澤黃英土湯
浙貝蛋
澡豆
子芩防風散
炙皂散
炙粉草膏
炙肝散
照水丹
煮黃丸
燥濕丹
燥腸丸
燥陰散
狀元丸
豬小肚燉白果
豬肚丸
展筋丹
豬肝散
坐骨丸
左歸飲
左慈丸
豬腎薺苨湯
豬膽湯
左金湯
豬脊髓煲蓮藕
豬髒丸
張走馬玉霜圓
豬膏發煎
振中湯
豬蹄粥
珍奇散
珍寶三生丹
珍寶散
珍寶飲
珍珀活命丹
珍珠八寶丹
珍珠天麻丸
珍珠龍腦生肌散
振頹丸
珠寶散
珠母補益方
珠窩散
珠蛤散
珠香散
珠黃吹喉散
珠黃粉
振頹湯
痔漏消管丸
皂刺大黃湯
皂刺散
皂獨附薑湯
皂莢丸
皂角化痰丸
皂角圓
皂角散
皂角膏
掌胃膏
皺血丸
皺血圓
真功丹
真君妙貼散
真應散
真方聖散子
真珠丸
真金散
知柏四物湯
撞關飲子
知柏地黃丸加減
知柏地黃湯
知柏天地煎
知母散
知母湯
撞氣阿魏丸
知母茯苓湯
知母鱉甲湯
種子大補丸
種子奇方
種玉酒
翟平薯蕷丸
撞氣阿魏圓
胵黃散
脂溢洗方
髒頭丸
至聖一醉膏
至聖丹
整骨定痛散
至聖保命金丹
致和散
致和湯
斬夢丹
智半湯
芷貝散
苧麻粥
茱萸內消丸
茱萸湯
茱連丸
朱僧熱翳方
蔗雞飲
藻藥散
蚱蟬散
蚱蟬湯
蛀牙散
蜘蛛摩方
蟅蟲散
諸瘡一掃光
諸葛解甲風
貞元飲
朱礬散
資成湯
資生丸
資生通脈湯
硃砂丹
贊育丹
赭決九味湯
赭遂攻結湯
足衛和榮湯
足精丸
足踏丸
足麻貼藥
追氣丸
追疔奪命丹
追瘧飲
追風丹
追風如聖散
追風應痛圓
追風毒銼散
追魂散
追魂湯
逐寒盪驚湯
逐瘀止血湯
逐瘀至神丹
逐石湯
逐風湯
醉鄉寶屑
醉仙湯
醉頭風餅兒
硃砂圓
針頭丸
針頭散
鍾乳丸
鍾乳健脾圓
鍾乳白澤圓
鍾乳補肺湯
長德散
長肉八寶丹
長肉商紅膏
長肉散
長肉生肌散
長肉生肌藥
障臍湯
雉肝散
雉腦膏
駐世珍饈
駐景圓
壯筋養血湯
硃砂散
硃砂消痰飲
駐顏益心神丸
專翕大生膏
硃砂煎
中滿分消丸
中滿分消湯
中白散
中行丸
助音湯
中黃湯
硃砂黃連丸
佐關煎
佐金丸
朱衣滾痰丸
再造散
再造活血止痛散
製糖湯
助氣補漏湯
助脾散
朱雀丸
助陽止癢湯
中和丸
自生飲
棕灰散
乳澤蘭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