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綏江縣轄4個鎮、1個鄉:中城鎮、南岸鎮、新灘鎮、會儀鎮、板栗鄉。
歷史沿革
清置靖江縣。1913年,因與江蘇省靖江縣同名,改為綏江縣。因“邊連蠻地,取綏靖邊疆之義,又因該縣位於金沙江南岸,乃取名綏江。”
2000年,綏江縣轄5個鎮、1個鄉:中城鎮、新灘鎮、會儀鎮、南岸鎮、田壩鎮、板栗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4198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中城鎮44295 南岸鎮13754 田壩鎮22512 新灘鎮20076 會儀鎮21610 板栗鄉19742
2001年,全縣轄5個鎮、1個鄉:中城鎮、田壩鎮、南岸鎮、新灘鎮、會儀鎮、板栗鄉。
2006年,撤銷田壩鎮,其行政區域併入中城鎮,鎮政府駐原田壩鎮政府駐地。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綏江縣位於雲南省最北端,金沙江下游南岸,為兩省(雲南、四川)三市洲(昭通、涼山、宜賓)結合部,地處溪洛渡、向家壩兩大巨型水電站之間。從綏江經樂山到成都265公里,經宜賓到成都382公里、重慶366公里,距昭通255公里、昆明606公里,距溪洛渡、向家壩電站壩址分別為117公里、60公里。綏江縣國土總面積761平方公里。
氣候
綏江縣屬亞熱帶、暖溫帶共存的高原季風立體氣候,四季不明顯,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乾濕分明等特點,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差異顯著。
地形
境內山巒起伏,溝壑交錯,山多壩少,坡陡谷深;西南為低中山山地。金沙江沿岸有珍珠壩、大沙壩、鳳池壩、煙囪壩、建設壩等沖積、沉積小壩。
水文
綏江縣境內最大的河流大汶溪系金沙江的一級支流,位於綏江縣中部。除大汶溪系金沙江的一級支流外,境內還有會儀溪、黃坪溪、新灘溪、小汶溪、犇溪、大鹿溪、芭蕉溪、電池溝共8條小支流,流域面積354k㎡。
自然資源
水利
綏江縣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5.59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4億m3,約占72%,地下水為1.59m3,約占28%,人均水資源量3558m3。低於雲南省5210m3/人水平,屬於水資源相對缺乏地區。過境河流金沙江屬省際河流,流經我縣共82Km,據屏山水文站資料,金沙江多年平均流4460m3/s,最大日平均流量29000m3/s,最小日平均流量1060m3/s,縣境內河段高差50m,平均入境水量1401.35億m3,出境水量1407億m3。由於受地理位置、氣候、地形地貌及地質構造影響,雨量豐枯差異大,時空分布極不平衡,水資源形成南部多北部少,江邊河谷少。南部降雨多蒸發量小,北部江邊河谷一帶降雨少蒸發量大。由於地形、地貌和地質構造原因,縣境河流閉合發育,除金沙江外無過境河流和外來地下水源補給。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種類多,分布廣,儲量大,品位高,易開採。現已經初步探明的主要礦種有鐵、銅、鋅、磷、硫、煤、沙金、方解石、冰洲石、石英砂和膨潤土等,其中:煤礦遠景儲量達100—200億噸,煙煤工業儲量5800萬噸,縣內各鄉鎮均有不同分布;石灰石儲200多億噸,主要分布在新灘、板栗等鄉鎮。
經濟發展
1997年,綏江縣國民生產總值實現22269萬元(現價,下同),工農業總產值36993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8784萬元,糧食生產連續五年豐收,總產量實現45039噸,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於1997年一舉摘掉了貧困帽子,在全省“貧困縣大軍”中率先脫貧。工業生產能力明顯提高,以捲菸為龍頭的支柱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鄉鎮企業總收入15628萬元,利稅總額突破千萬元大關,鄉鎮企業素質和管理水平日益提高,效益明顯。
交通運輸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1997年,綏江縣通車裡程已達273公里,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在97%,基本實現全縣鄉鄉村村通公路的目標,初步形成了以綏江至水富、綏江至昭通、綏江至南岸、綏江至羅坪等為主幹,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的公路交通網路。水路運輸以金沙江航道為主,全縣擁有機動船近50艘,客貨輪可沿江下直抵上海。基本形成了水陸互補的交通運輸網路。綏江公路改造、南團公路建設、南岸金沙江大橋、關羅公路等交通建設項目即將破土動工,會太公路即將竣工通車。
農業概況
開發冬季農業
充分利用江邊河谷區的光熱資源和冬閒空地,採用大棚、地膜等種植反季蔬菜,提高土地產出率,增加農民收入。去年底至今年初,完成冬季農業開發2.2萬畝,比去年增加產值200.4萬元,增加純收入137.6萬元,農民人均增收10元。其中:冬玉米3006畝,比去年增加586畝,增加產值84.4萬元,增加純收入58.6萬元;冬蔬菜9010畝,比去年增加1372畝,增加產值108.8萬元,增加純收入75.46萬元;冬洋芋9984畝,比去年增加236畝,增加產值7.2萬元、增加純收入3.54萬元。2003年9月,全市冬季農業工作會議後,進行了小春種植結構調整。一是小麥計畫種植面積由去年的70000畝減至60000畝,其中優質小麥種植為30000畝;二是油菜計畫種植面積由去年的15000畝增至30000畝;三是冬季農業開發面積由去年的14600畝增至30000畝。
魔芋生產
今年以優質白魔芋為主,種植魔芋達18060畝,比去年的16930畝增加1130畝,增加產量56.5萬公斤,每公斤以3元計,增加產值169.5萬元,可增純收入84.75萬元,農民人均增收6.2元。
經濟林果
現有16700畝,比去年增加132畝,總產量增加5萬公斤,每公斤以2元計,增加產值10萬元,可增加純收入4.6萬元,農民人均增收0.3元。
快速發展蠶桑生產
面臨東桑西移、西蠶東運的歷史機遇,今年狠抓栽植規範桑園和養蠶技術的套用,蠶農收入增加,養蠶積極性高漲,蠶桑生產取得了快速發展。引進雜交桑沙倫109種子40公斤,育苗80畝,新植密植桑園2513畝,綏江縣桑園面積達3583畝。全年養蠶1100張,產鮮蠶25噸,蠶農收入28.8萬元。
漁業生產
綏江縣水產漁政管理站成立於2003年11月底,隸屬農業局,主要從事綏江縣水產技術的推廣和漁業行政管理工作,目前有事業單位編制人員4名。
綏江縣有江河8條,全長253公里,面積15134畝,可養殖面積5134畝;水庫4座,面積235畝,可養殖面積187畝;池壩塘1050畝,可養殖面積925畝,其中漁業專用塘618畝,可養殖面積598畝;稻田面積37819.3畝,可養殖面積10200畝,適宜工程養魚面積3500畝。由於綏江縣水產工作起步晚,單位面積產量低,導致綏江水產品產量低,嚴重製約了漁業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為此,綏江縣水產漁政管理站立足漁情,提出以下發展思路:
1、對全縣所轄河段實行承包養殖。鼓勵私人或企業承包河段,增殖魚類資源,同時要求“兩證”齊全,杜絕濫捕行為;
2、對傳統水池進行改造。改小為大,實行精養,充分利用豐富的水資源;
3、實施稻魚扶負工程,對低產水稻田進行稻魚共養。
4、開展魚苗生產。既可滿足全縣漁業戶的養殖需求,又保證了增殖江河漁業資源。
5、引進優良品種,調整結統養殖模式,豐富人民民眾的菜藍子。
6、加強漁業行政執法力度,打擊非法漁業行為。
社會發展
教育
2011年,綏江教育辦學條件不斷改善,高中教育突破瓶頸,中聯考成績名列全市前茅,“兩基”順利通過國檢。教育經費投入加大,化解“普九”欠賬1497萬元,“兩免一補”政策全面落實。完成學校危房改造、校安工程、移民學校建設7.86萬㎡。實現了縣城學校、鄉鎮中學、中心完小“班班通”,農村學校“校校通”,縮小了城鄉教育差距。
無償將原煙廠舊址劃撥給綏江縣一中,投資1000多萬元將2萬多平方米的廠房改建為教學用房,招生規模從原來每年招300人上升到700人。縣職中招生規模從原來每年招250人上升到招750人。
主要中學有:綏江縣第一中學、綏江縣職業中學、綏江縣中城鎮中心學校、綏江縣新灘中學、綏江縣田壩中學、綏江縣南岸中學、綏江縣板栗中學、綏江縣鳳池中學、綏江縣大沙中學。
交通
2011年,綏江縣擁有載客車輛257輛,載貨車輛304輛,機車7571輛。境內道路總里程400.5公里,新增和改造公路里程87.3公里。全年貨運周轉量12000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3.9%;全年客運周轉量2718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8.9%。
郵電
2011年,綏江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994萬元,比上年增長49.6%,實現郵電業務總收入3896萬元,比上年增長73.9%。其中,完成郵政業務總量458萬元,增長17.7%,實現郵政業務收入360萬元,增長24%;完成電信業務總量3536萬元,增長88.1%;實現電信業務收入3536萬元,增長88.1%。年末固定電話用戶累計達到10892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5471戶,農村電話用戶5421戶。網際網路用戶數2796戶。全年新增行動電話用戶15130戶,年末累計達到48547戶,行動電話普及率達到30部/百人。
社保
2011年,綏江縣保險公司3家,實現保費收入1417萬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618萬元;壽險保費收入799萬元。全年各類保險賠付支出711萬元;其中財產險賠付364萬元;壽險業務賠付347萬元。
民風民俗
龍燈舞
龍燈舞民間俗稱耍龍燈,流行於綏江縣所在地中城鎮及沿江一帶的鄉鎮。耍龍燈的時間僅限於正月鬧元宵及旱年祈雨。龍按形式分為黃龍(火龍)、青龍、小彩龍和草把龍,大龍可耍七、九、十一節,一般耍單數,其特點是繞大8字,小彩龍分為三至五節,較之大龍靈活。草把龍也要分三至五節,據說草龍是正龍,不管是什麼場合,什麼地方見到它,大龍和小彩龍都得讓道。在民間,人們把草龍視為水龍,除天旱求雨時耍以外,一般拜年都不耍草龍。
獅子舞
獅子舞又稱耍獅燈,流傳於雲貴川一帶,據傳,獅子在清代已就十分盛行。
綏江的獅燈,過去一般在每一個節氣上都有獅燈表演。同時,民間凡有生、喪、病、災荒或起房蓋屋,都要請獅燈隊來耍獅子。綏江獅子的表演按內容所需,吸收了武術雜技和漢族花燈的扇子,手帕舞步,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程式。最驚險的動作就是“翻五台”(在5張疊起的八仙桌上耍玩)
服飾
長衫這種款式服裝,應該在清代,經過演變而形成現在這種樣式。長衫在流行於清代,辛亥革命後,就出現了西服和中山裝。四川及雲南綏江有長衫出現。穿長衫一般是年老長者,有的還有腰帶、腰帶用於緊身,還可以別煙桿。白帕子一般用生白布,青帕子一般用青布或青絲布。
金江號子
金江號子,是纖帆木船在金沙江航行時使用的勞動號子,流傳地域僅限於四川省新市鎮至長江上游的重慶市之間,重慶以下的稱著為嘉陵江號子又叫川江號子。由於金沙江水湍急兇猛,水勢變化莫測,所以金江號子在節奏、鏇律、氣勢、情感等方面都呈現出豐富多彩、高亢亢雄壯的特色。根據船隻在金沙江中航行時的具體操作程式,金江號子大約分招架號子、五板號子、四平腔、搬灘號子、拋河號子、下灘號子和抽桅子號子等七大類。每一類號子中又分為若干種唱法,按曲調區分,計有17種。金江號子的唱詞主要是借用古詩和評書、戲曲中的唱詞,一般以四句詩起來,以評書或戲曲唱詞續唱,經驗豐富的號工則即興發揮,自編自唱。
地方特產
綏江米線
綏江米線,是雲南著名的風味小吃。米線主要以湯、肉片、米線再加佐料做成,以細白、有韌性者為好。佳佳香開發研製的新產品一品香米線具有集美味、鮮美、清香、爽口、軟糯於一體,色香味俱全,同時具有滋陰補陽和補血的食療功能。來往行人,即購即吃,甚為方便。食用起來口感細膩,入口綿滑,嚼之筋骨十足。
綏江苦丁茶
綏江苦丁茶,是冬青科冬青屬苦丁茶種常綠喬木,俗稱茶丁、富丁茶、皋盧茶。苦丁茶中含有苦丁皂甙、胺基酸、維生素C、多酚類、黃酮類、咖啡鹼、蛋白質等200多種成分。其成品茶清香有味苦、而後甘涼,具有清熱消暑、明目益智、生津止渴、利尿強心、潤喉止咳、降壓減肥、抑癌防癌、抗衰老、活血脈等多種功效,素有“保健茶”、“美容茶”、“減肥茶”、“降壓茶”、“益壽茶”等美稱。
解放鬥爭史
1919年五四運動的革命風暴從北京開始很快席捲全國,綏江知識青年也同全國學生一樣紛紛起來回響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他們走上街頭辦壁報、散傳單,向綏江人民揭露軍閥政府的賣國行徑。
1938年9月,曾安金(綏江縣建設鄉人)在四川省屏山縣立國小讀書,經楊守仁、宋世鑫二人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夏,中共屏山縣委派黨員羅聲望、曾安金、曾忠純考入雲南省綏江縣立中學第四班讀書,建立中共綏中小組開展黨的活動,曾安金任黨小組負責人。中共綏中小組經過秘密工作,先後在進步青年學生中發展了一些同學加入黨的組織。
1940年三四月間,為適應抗日形勢和組織發展的要求,中共屏山縣委決定在雲南省綏江縣中學建立黨的支部。由屏山縣委領導人秘密來到綏江縣城,在城隍廟旁樹林中召開會議。會議報告了全國抗戰形勢和黨的當前任務;傳達了縣委關於成立綏中支部、支部領導組成人員的決定;就今後工作,如何搞好組織發展,搞好抗日宣傳等問題進行了討論和研究。中國共產黨綏江中學支部正式成立,屬屏山秉彝(今新市鎮)區委領導。1939年至1942年夏,綏江中學支部發展黨員8人。
1940年7月20日(農曆6月16日),中共屏山縣委遭到國民黨警特破壞,縣委領導人段翎、陳廷垣、張書泉被捕入獄。1941年8月,中共宜賓中心縣委鑒於屏山縣委已破壞,為確保黨的組織不再遭受更大損失,決定切斷屏山與中心縣委的一切聯繫。至此,屏山縣委所屬地下黨員與上級中斷組織關係。1942年夏,在綏江中學的黨員學生畢業離校,黨支部活動停止。
1949年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神速進軍西南。11月解放貴陽、遵義、12月解放重慶,逼近宜賓。12月9日,國民黨雲南省主席盧漢、西康省主席劉文輝、西南長官公署副長官鄧錫侯等接受中共中央與國民黨政府代表4月擬定的《國內和平協定》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對西南國民黨軍政人員發出的《四項忠告》 ,宣布和平起義。10日,迅速發展的解放戰爭形勢促成駐宜賓國民黨第15編練司令官兼72軍軍長郭汝瑰通電起義。其時,72軍233師697、698團駐守柏樹溪至安邊一帶。11日,郭汝瑰軍長派233師副師長杜永金去安邊宣布起義通電並率兩團官兵到宜賓市區集中,讓出江防,迎接中國人民解放軍18軍渡江北上解放成都。杜永金久蓄圖謀,欲將部隊拖走投靠國民黨第28集團軍司令、四川省主席王陵基,遂欺騙兩團官兵,糾合反對起義軍官於12日中午將部隊拖到屏山,通過電台與樂山王陵基聯絡另立旗號。後因解放軍解放犍為,逼近樂山,王陵基逃走,聯繫中斷,又經郭軍長兩次派員做工作曉以利害,勸其及早回頭返宜賓接受改編。22日,杜永金率吳張兩團動身返宜賓參加起義改編。但頑固堅持反對起義的698團二營營長陳超,697團一營營長莫宗漢、副營長徐雲等反動軍官相互勾結,叫嚷“願以身殉國民黨,誓與共產黨周鏇到底”!率部並裹脅900餘名官兵叛變。相繼在四川屏山、沐川、馬邊、雷波及雲南綏江等到地作亂。叛軍流竄所到之地,即拉攏民團,收編地霸武裝、慣匪、散兵游勇,同胡宗南殘部及國民黨樂山專員陳雲壽等沆瀣一氣,組成“川康滇游擊縱隊總司令部”,陳超任司令,組成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網路,危害社會,在川滇邊境一帶與我軍對抗。
1949年12月,中共滇東北地委、滇東特支決定建立永(善)綏(江)縣工委,領導永善綏江的革命活動和武裝鬥爭。永綏縣工委成立永綏大邊游擊隊(後改編組建為綏江縣公安隊),重點在永善縣活動。1950年3月昭通解放,永綏縣工委結束地下活動,黨員、幹部調到各地工作。
1950年3月26日中共綏江縣委班子在昭通成立,劉琳任書記,朱君毅為軍事接管代表。6月端午節前夕,人民解放軍會剿綏江境內外國民黨反動殘餘武裝匪徒的剿匪作戰開始。進軍雲南的中國人民解放軍15軍43師129團和進駐四川的15軍44師130團、131團協同作戰,採取聯合會殲與追剿、清剿相結合的方法,給殘匪以迅猛、致命的軍事打擊,6月19日(端午節)解放綏江,7月2日綏江縣委成員和軍事接管代表隨綏江縣公安隊到達縣城,7月19日正式接管了國民黨綏江縣政府各科室,綏江縣人民政府成立。10月下旬三支部隊在肅清陳超匪部主力後先後調離綏江,部隊調離後由基幹團接防清剿股匪散匪,至1951年7月曆時一年多的剿匪鬥爭結束。
剿匪期間,人民解放軍經歷了秦家山奔襲戰、夫人壩擊潰戰、大窩背遭遇戰、乾溝殲滅戰、平息碉上暴亂、蓮花山三道水清剿殘匪等大小戰鬥,殲滅了陳超匪部盤踞在綏江及鄰近地區的挺進第一軍軍部、井檜游擊指揮部、第一前進指揮部直屬大隊及3個支隊、第二前進指揮部直屬大隊及4個支隊,第四前進指揮部的10支隊,陳超嫡系新233師、教導師,呂鎮華匪部27師等10股武裝匪徒,俘敵胡宗南殘部27軍軍長劉孟廉、參謀長劉德榮、陳超匪部新72軍參謀長瘳鐵軍、師長莫宗漢、徐雲以下官兵1390人,繳械投誠計有陳超匪部第一前進指揮部正副指揮官王亞夫、趙靖藩,第二前進指揮部指揮官賀明哲、井檜指揮部指揮官張伯仁等以下軍官65名,計殲敵3000餘眾。後,匪首陳超被生俘,1950年12月經人民法庭公審,在瀘州南田壩依法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