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勝縣

永勝縣

永勝縣是雲南省麗江市下轄縣之一,縣境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地處長江上游,麗江市中部,縣城永北鎮。截止到2008年,永勝縣轄5個鎮、10個鄉(其中7個民族鄉)。永勝縣2010年總人口為392024人,2012年地方生產總值為44.8億元。永勝物產豐富,素有"滇西北糧倉"、"魚米之鄉"之稱。水稻、甘蔗、烤菸、花生為主要作物,永勝程海以盛產天然藻類蛋白而著名,程海螺鏇藻被列入雲南省政府"18生物開發工程"重點項目。永勝縣旅遊景點有程海、靈源箐、古地震遺址、羊坪水庫等。

基本信息

縣城簡介

永勝縣永勝縣

永勝縣,地處長江上游雲南省西北部,麗江市中部,縣城永北鎮,東離四川省攀枝花市174公里,南距大理市199公里,西到麗江城103公里,東南至昆明市516公里。全縣轄15個鄉鎮。2003年末全縣總人口38399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8673人,占總人口的7.5%;農業人口355324人,占總人口的92.5%;少數民族總人口121162人,占全縣總人口的31.6%。

歷史沿革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永勝縣為遂久縣地,屬越西郡,首府設在至今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直至東漢。

蜀漢建興三年(公元225年),丞相諸葛亮南征,設定郡縣,將遂久縣改屬雲南郡,首府在今大理州。

東晉時名姑復縣,仍屬雲南郡,直至梁、陳。

唐武德七年(624年),置靡州,屬姚州都督府。唐貞元十一年(795),南詔設定北方賧,後改名成偈賧,先後屬劍川和鐵橋節度。

後晉石敬瑭天福二年至南宋末年(937—1277年),設成紀鎮、善巨郡,屬大理國。 曾任大理國王的高升泰的子孫,世代鎮守此郡,統治時間長達800餘年。

元朝初至元十五年(1278年),設施州(轄今永勝、華坪兩縣及四川攀枝花部分地區),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稱北勝州,屬麗江路宣撫司。“北勝”一名的來歷為:忽必烈從甘肅出兵,自北而來,到大渡河兵分三路,進攻大理,其中一路首先占領永勝,以自北而來,首戰取勝之意,取名 “北勝”。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升北勝州為府,管轄金沙江東岸的北勝、永寧、蒗蕖、順州等地,仍以高氏為知府,屬麗江路管轄。

明洪武十五年(1 382年),征南大軍進雲南,土酋高、章、子氏降明。開初,仍以北勝府治理。十六年(1 383年),改北勝府為北勝州,降章氏為北勝州副同知,高氏為北勝土知州,屬鶴慶軍民府管轄。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雲南行都軍民指揮使司,實行“改土歸流”。除管轄北勝、永寧、蒗蕖、順州外,又在永勝縣城區、三川壩(金官、梁官)、南區(今程海、期納、濤源、片角等鄉鎮)推行“寓兵於農”的屯田制,分設千戶所5個, 百戶所50個, 以及前後馬軍、黑伍、東西馬場。明朝正統六年(1441年),升北勝為直隸州,屬雲南省布政使司,從此不屬瀾滄衛管轄。

順治十六年(1659年)六月,清兵入雲南,北勝等地官府附清朝。十七年(1660年),永勝、華坪仍稱北勝州。十八年(1661年),吳三桂奏準開闢北勝關,與西藏達賴喇嘛、青海根都台吉在此以茶換馬,被稱之為“茶馬古道”。康熙五年(1666年),北勝州屬大理府。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取消瀾滄衛屯伍制,軍屯土地、戶籍人口、賦稅等統屬北勝州管轄。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再升北勝直隸州為永北府,永寧、蒗蕖、順州隸屬。“永北”二字的來歷,實為永寧、北勝之綜合。 四十四年(1701年),永北府同知武烈兼賓川州知州事,此事載雞足山金鼎寺石碑。雍正二年(1724年),麗江土知府木氏“改土歸流”;次年,木氏所屬梓里、睦科、大彎、米厘、松坪、喇嘛、樓子海等地(即今松坪、大安兩鄉)劃屬永勝。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 改永北府為永北直隸廳,屬迤西道,其地域、賦役、學制不變。主要官員品級則由四品降為五品。下設流官衙坪經歷司、北勝州土支州高氏、北勝州土副同知章氏、永寧土知府阿氏、蒗蕖土知州阿氏、順州土州同子氏、羊坪土千總李氏。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並華榮舊衙坪兩經歷署,設榮坪縣(民國二年稱華坪縣),仍屬永北直隸廳。民國元年(1912年),地方政權仍沿清制,稱永北直隸廳。

民國二年(1913年),廢除府、廳、州制, 留縣,屬滇西道。劃永北直隸廳為永北、華坪二縣。永北縣下設金江、仁里、寧蒗縣佐,又稱分縣。同年,全省各府、廳、州一律改縣,省以下留道。永北屬勝越觀察道使管轄;統治機構稱縣公置,官稱縣知事,縣知事以下設分治縣。

民國三年(1914年)改觀察使為道尹,永北縣以下設金江、仁里、寧蒗縣佐(又名分縣),再轄土司約甲。

民國18年(1929年)8月,縣公署改名縣政府,縣知事改名縣長。廢道制,直屬省。

民國二十年(1931年),雲南省召開會議討論建制問題。當時,永北多事,三川馮李械鬥死傷百餘人,滇西鎮守副使羅樹昌反唐繼堯失敗,滇軍長張汝驥反龍雲退守永北全軍復沒,都發生在永北。認為“北”為敗北之意,是不祥之兆,要求改名。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縣長宋朝選任職,地方官紳提出改名,曾以永勝、永靖、紀澤三名報批。至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冬正式批准,改為永勝,並沿用至今。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月,中央通令廢除縣佐。永北所屬縣佐,實行至民國23年(1934年)始行撤銷,以寧蒗為設治局,直屬省。

1951年6月,永勝縣涼山辦事處(轄今寧蒗縣南部戰河、跑馬坪、西川、西布河、爛泥箐、新營盤、永寧坪、蟬戰河、永勝縣羊坪等彝族聚居區)改為麗江專署涼山辦事處,直屬麗江地委和專署領導,成立中共涼山工作委員會,胡丹任書記。

1958年10月,永勝、華坪兩縣合併,設立永華縣,1959年10月撤銷永華縣,仍然分設永勝、華坪兩縣;同時,原華坪縣所屬仁里河東岸之高寨、宏德等地劃歸永勝管轄。1970年寧蒗縣屬羊坪鄉劃歸永勝。至此,永勝現轄地域確定。

2005年,撤銷金官鎮和梁官鎮,合併設立三川鎮,鎮政府駐原金官鎮政府駐地;撤銷板橋鄉,其行政區域併入順州鄉,順州鄉政府駐地不變;撤銷太極鄉,其行政區域併入濤源鄉,濤源鄉政府駐地不變。

行政區域

永勝縣轄5個鎮、10個鄉(其中7個民族鄉):永北鎮、仁和鎮、期納鎮、程海鎮、三川鎮、羊坪彝族鄉、六德傈僳族彝族鄉、東山傈僳族彝族鄉、東風傈僳族鄉、濤源鄉、片角鄉、光華傈僳族彝族鄉、松坪傈僳族彝族鄉、大安彝族納西族鄉、順州鄉。現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永北鎮總面積242.7平方公里,轄西南街、東北街、勝利、鳳鳴、涼水、南華、靈源、文化居委會和興營、中和、大廠、黎明村委會。

程海鎮總面積473.6平方公里,轄星湖、海腰、吉福、崀峨、河口、東湖、季官、鳳羽、馬軍、興仁、興義、潘崀村委會。

期納鎮總面積243.1平方公里,轄期納、清水、街西、滿官、大溝、習郎、半坪、文鳳、劉官村委會。

濤源鎮總面積455.9平方公里,轄安坪、濤源、沿江、保和、金江、東安、上六、太極、嘉禾、西安、甘莊村委會。

三川鎮總面積210.8平方公里,轄金官、大源、睦科、章斐、翁彭、軍和、楊伍、清河、普楓、翠湖、西湖、梁官、三友、中洲、東河、清泉、四維、興文、文祥村委會。

仁和鎮總面積452.7平方公里,轄仁和、打紅、良田、宏德、碧泉、高寨、朝陽、新坪、新田、匯源、臨江、山依拉村委會。

羊坪鄉總面積163.9平方公里,轄羊坪、落雪坪、水柯樂、分水嶺、磨房溝村委會。

六德鄉總面積304.4平方公里,轄六德、雙河、營山、玉水、北華、團結、華祝、河腰村委會。

東山鄉總面積369.9平方公里,轄東山、毛牛坪、向陽、河東、東江村委會。

東風鄉總面積454.2平方公里,轄東樂、關房、治讀坪、悶龍河、東坪、大長坪、格克、麥叉拉、東紅村委會。

片角鄉總面積381.8平方公里,轄片角、卜甲、熱河、下六、水沖、東華、紅光、四角山村委會。

光華鄉總面積170.2平方公里,轄光華、新民、新生、光明、柯樂、樓海、海聯、水井村委會。

松坪鄉總面積290.3平方公里,轄松坪、岩頭、樹底、米厘、上喇嘛、下喇嘛、撒壩子、永紅村委會。

大安鄉總面積245.9平方公里,轄大安、永樂、光美、梓里、培元、寶坪、水坪、永安村委會。

順州鄉總490.6平方公里,轄迪里、會文、秀美、西馬場、州城、陽保、陽和、龍門、金民、新河、板橋、錦江、西山村委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永勝縣位於雲南省西北、麗江市東南部,地跨東經100°22′—101°11′,北緯25°59′—27°04′之間。東與華坪縣交界,東南和楚雄州大姚縣接壤,西與玉龍縣、大理州鶴慶縣山水相依,北和寧浪彝族自治縣毗鄰,南與大理州賓川縣相連。縣城所在地永北鎮,海拔2140米,距省會昆明市480公里,至麗江古城103公里,距大理市200公里,四川攀枝花市174公里。縣境東西橫距82公里,南北縱距140公里,幅員面積495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永勝縣地跨橫斷山脈和滇西北高原兩個地貌單元,屬三江併流的邊緣地區,有江、河、湖泊、山原、盆地(壩子)、河谷等多種地貌類型。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境內山脈多為南北走向,東西兩山之間有一條全長110公里,寬5—20公里的河谷盆地,包括三川壩、星湖壩、期納壩、濤源壩和片角壩,大小盆地及河谷面積1140平方公里,占永勝縣土地總面積的23.10%。永勝縣最高處為東面的光茅山他爾布子峰,海拔3963.5米,最低處為新田河門口金沙江畔,海拔1056米,金沙江從縣境北部的松坪鄉入境,沿西部往南經大安、順州後向東折,經濤源、片角、東風、仁和等鄉鎮後出境,在永勝境內有長達215公里的河段。

氣候

永勝縣地處低緯高海拔地區,氣候以北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為主。由於縣境內海拔高差大,加之錯綜複雜的地貌,在不同的海拔區域有高寒、冷涼、低熱、金沙江亞熱帶等多種氣候類型,是典型的立體氣候。總的氣候特點時是:冬春乾旱,夏秋多雨,南部熱旱,北部暖濕,年際溫度變化小,降水時空變化大。全年太陽總輻射量136.2千卡/平方厘米,光質好,日照時數為2403.6小時,光照充足。縣城永北鎮,多年平均氣溫為13.5℃,最冷月平均氣溫6.1℃,最熱月平均氣溫19.0℃;≥10℃活動積溫4085℃,年均降雨量936.4毫米,但分布不均,82%的降水集中在6~9月,乾濕季分明,屬半潮潤氣候。

水文

境內河道屬金沙江水系。金沙江流域由永勝縣境內西北部入境、流經松坪、大安、太極、濤源、片角、東風、東山、仁和8個鄉鎮,在仁和會元出境。年平均流量為1608 m³/s,多年平均年徑流量6626.7億m³ 。主要河流有一級支流五郎河、馬過河、海河、達旦河、三岔河5條。總長422.6千米。有板山河、清河、棉花河、松坪河、壩箐河、仙人河、連灣河、保河、雙河、母雞河等大小不一的金沙江二三級支流47條,內箐水溝1239條。

a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止到2007年,永勝已探明的優勢礦種有煤、砂金、銅、鐵、鉛、鋅、高嶺土、石灰石等,其中石灰石、煤炭和銅礦儲量較為豐富。

土地資源

永勝縣風光永勝縣風光

截止到2011年,永勝縣土壤有10個土類,18個亞類,40個土屬,57個耕作土種。分類為:亞高山草甸土(面積65594畝)、棕壤(面積1.31萬畝)、黃棕壤(面積42.61萬畝)、紅壤(面積392.03萬畝)、紫色土(面積63.34萬畝)、石灰岩土(面積19.66萬畝)、沖積土(面積2.2萬畝)、鹽鹼土(面積6766畝)、燥紅土(面積32.31萬畝)、水稻土(面積22.28萬畝)。永勝縣土地742.5萬畝,其中:現有耕地41.1萬畝,林地344.7萬畝,牧地89.7萬畝,荒山、台地等可開發利用的農、林、牧地共189.5萬畝,水域16.8萬畝(其中可養殖的水面12.6萬畝,可養殖的稻田3萬畝)。

光熱資源

截止到2011年,永勝縣全年光輻射136.2千卡/厘米,為全國中上水平。年平均日照時數2403小時,有利於作物生長。其中南片金沙江乾熱區(包括濤源、片角、期納、程海四個鄉鎮)光資源優越,全年日照時數2763小時,糧食作物可以一年三熟,是農作物的最佳適生地帶。

水資源

截止到2011年,永勝縣年平均降水量約為843.6毫米,平均徑流量275.8毫米,地表水資源約為11.1億立方米。建有中型水庫5座,蓄水量4368萬方,可開發的水能資源共66處,可利用裝機容量為29848千瓦。

生物資源

截止到2007年,永勝縣森林復蓋率約為48。8%,主要樹種有雲南松、高山松、冷杉、鐵杉等,經濟林果以蘋果、青梅、板栗、核桃、石榴、龍眼等為主。

截止到2011年,永勝縣林地總面積344.72萬畝,森林復蓋率24%;疏灌林地162.93萬畝,未成林地1.82萬畝,活立木總蓄積量893.5萬立方米。

截止到2007年,永勝縣獸類有24種,主要有熊、豹、恆河猴等珍稀動物;飛禽有62種,以鸚鵡、黃鶯、白頭鳥等較為珍貴;已知的藥材有81種;野生菌類20多種;魚類有32種。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永勝縣全縣總人口為 392024人。永勝縣全縣共有家庭戶 98252戶,家庭戶人口為 379485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 3.86 人。在全縣的總人口中,男性為198580人,占總人口的50.66 %;女性為193444人,占總人口的 49.34 %。總人口性別比102.66(以女性為 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

民族

截止到2008年,永勝縣境內居住著12個世居民族。除漢族外,萬人以上的有僳僳族(51000餘人),彝族(36000餘人),千人以上的有納西族(9200餘人),白族(6000餘人),傣族(5000餘人),回族(4000餘人)。 永勝縣其他少數民族還有壯族、苗族、拉祜族、佤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

概況

2008年永勝縣生產總值為20.97億元,比2007年增長12.30%。(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7.30億元,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6.81億元,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6.86 億元);地方

財政收入完成18247萬元,比2007年增長78.90%,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0222萬元,比2007年增加4153萬元,增長68.40%。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73588萬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29億元(不含金安橋電站建設投資),比2007年增長20.4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315元,比2007年增加466元,增長25.20%。

2012年,永勝縣地方生產總值44.8億元,比2011年增長17.3%;工業總產值36.9億元,比2011年增長44.9%;規模以上工業總值達30.5億元,比2011年增長47.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1億元,比2011年增長39.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總額9億元,比2011年增長150%;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87億元,比2011年增長42.2%。

第一產業

永勝物產豐富,素有"滇西北糧倉"、"魚米之鄉"之譽。水稻、甘蔗、烤菸、花生為主要作物,1935年永勝紅糖產量居雲南省之首,八十年代建成兩座糖廠,日榨甘蔗一千多噸,年產機制白糖一萬多噸。全縣有可養殖水域12.65萬商,年產鮮魚1700多噸,其中程海銀魚年產800多噸,成為出口創匯的一大特產。永勝程海還以盛產天然藻類蛋白而聞名中外,程海螺鏇藻被列入雲南省政府"18生物開發工程"重點項目。

2008年,永勝縣組織實施了“省商品牛羊基地”、 “國家級秸稈養羊示範縣”、 “永勝縣松坪鄉畜牧扶貧工程示範”、國家農業部“滇西北畜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建設”等重大項目。

2008年,永勝縣大小牲畜存欄86.2萬頭(匹、只),出欄43.6萬頭(匹、只),肉類總產量24956噸,禽蛋產量843噸,鮮奶939噸。畜牧業總產值完成46891萬元,比2007年增加12951萬元,增長38.2%。

2008年,永勝縣完成菸葉收購12萬擔,比2007年增加6250擔,實現菸農收入8712萬元,比2007年增加1933萬元,增長28.5%,實現菸葉稅收入1917萬元,比2007年增加425萬元,增長28.5%。

2008年,永勝縣發展無公害蔬菜示範基地8個,發展冬早蔬菜5.14萬畝,產值突破7000萬元。

第二產業

截止到2008年,永勝有煤、銅、沙金、高嶺土(瓷土)、石灰岩等優勢礦種,現有寶坪銅廠、地縣兩家瓷廠、滿官水泥廠等工業企業。永勝陶瓷業開創於清代,2008年有瓷器品種70多個,年產3000多萬件,暢銷省內外,並出口東南亞國家。縣內有中草藥材92科251種,截止到2008年永勝映華植化廠已形成了年產250噸皂素、160噸雙稀醇酶的生產能力。永勝縣5萬畝苦良姜、5萬畝劍麻基地建設及其系列產品開發,已列為 麗江市"18生物工程"予以啟動。

2008年,永勝縣共爭取項目資金1155萬元,實施技改項目4個;總投資9607.8萬元,實施生物資源開發項目8個,生物資源開發創新企業全年總產值完成4.6億元;工業園區建設完成投資1080萬元,實施招商引資項目19個;原煤完成24.7萬噸,銅完成605噸,蔗糖1.7萬噸,新增地方電力裝機容量8300千瓦,發電量8432萬度,實現稅費總收入6558萬元。

2008年,永勝縣工業總產值完成12億元。工業入庫稅金實現8112.5萬元,比2007年增加4215.4萬元;增加值完成3.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完成8.2億元,增加值2.7億元。

第三產業

2008年,永勝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71億元,比2007年增長31.17%;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26.46億元,比2007年增長30.20%。貸款餘額為12.8億元,比2007年增長3.42%。

2008年,永勝縣人力資源產業中,新增轉移輸出勞動力10620人次,新增人力資源產業產值突破7000萬元。到2008年底,永勝縣已累計轉移輸出農村富餘勞動力83000餘人次,總產值突破3億元。

2012年,永勝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1億元,比2011年增1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861元,比2011年增長19.9%。

社會事業

教育

2008年,永勝縣投資5189.3萬元,新增教育教學用房47441平方米,排除危房34180平方米;償還“兩基”欠債1079萬元;為全縣55398名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國小生全部免費提供了教科書和免除了學雜費,提供貧困寄宿制學生生活補助5422人271萬元;招聘高中教師46名,國中、國小教師110名。

醫療衛生

2008年,永勝縣投資550萬元,搬遷了縣中醫院;投資635萬元,建設村衛生室104個,為縣直醫療單位和鄉鎮衛生院配置了設備;投資484萬元,啟動了麻風村改擴建和三川、程海、順州衛生院建設項目;“新農合”參合農民29.8萬人,參合率達84.3%,報銷醫藥費補償金2049.5萬元,受益民眾112.4萬人次;免費為貧困白內障患者實施復明手術350例。

科技文化

2008年,永勝縣組織實施了省級科研項目和縣級科技計畫項目,成功舉辦了祥寧線永勝段二級路通車慶典文藝晚會、“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文藝匯演”、全縣職工籃球運動會等規模較大的文體活動,實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和數位電視改造工程。

交通

永勝境內有祥(雲)寧(蒗)、麗(江)攀(攀枝花市)公路作“X”形分布。

2006年,永勝縣共有農村公路122條,全長1377.4公里,其中:縣道(縣至鄉)17條,長458.99公里;鄉道(鄉至建制村)80條,長832.8公里;村道26條,長85.6公里;未列入統計村道35條,長272公里。

2008年,祥(雲)寧(蒗)線永勝段二級公路建成通車。祥寧線永勝段二級公路南起永勝縣片角鄉,與賓川縣境內的二級公路相連,北至永勝縣城永北鎮,全長98公里,總投資約為6.2億元。公路的建成通車,把雲南省的雞足山、程海、瀘沽湖、玉龍雪山等著名旅遊風景區連成一線,從昆明經賓川、永勝到寧蒗、麗江和四川攀枝花的時間也縮短了近3個小時。

旅遊

概況

永勝縣境內有大理國宰相高泰運建於公元1103年的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靈源箐(觀音箐);鐫刻於摩石崖石壁上唐吳道子畫觀音像;列為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的紅石岩古地震遺址和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六德鄉營盤村古墓群等旅遊景點。

主要景點

程海

程海位於永勝縣城以南46公里處,是雲南八大高原湖泊之一,系300年前與金沙江隔絕的一個內陸封閉高原深水湖泊,湖東、西、北三面環山,南北地勢平坦,流域面積318.3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501米,南北長19公里,東西平均寬5.4公里,平均水深25.7米,最大水深35米,水面溫度17.6—27.5度。程海是世界上三大天然螺鏇藻湖出產地之一(另外兩個湖是墨西哥的可可湖、非洲的查德湖)。

靈源箐

靈源箐距離永勝縣城東北3公里處,又稱“觀音箐”,因崖壁上刻有吳道子手筆石刻真人般大的觀音像而得名。整個景區有正殿觀音閣外,還有達天閣、真武閣、三聖殿,財神殿。正殿之上環山腰有摩雲亭、修真亭、棲霞亭。該景區始建於公無1103年,由大理國宰相高泰運所建。靈源箐古蹟中以唐吳道子畫觀音像為最,此像高178厘米,寬75厘米,鐫刻於摩石崖石壁上。著名國學大師方國瑜先生考證:“永勝靈源箐石刻觀音像為滇中畫佛較古者”,“昆明圓通山碑刻觀音像即仿此翻刻,世人鹹重此刻,非偶然也”。

紅石岩古地震遺址

古地震遺址位於永勝縣城西北部的紅石岩,東西長約9公里,總面積54平方公里。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農曆五月初六,永勝境內發生了一場大地震,震級為8.1級,震中烈度為10度,地震使城西三刀山被撕開50—300米寬的裂縫,裂縫最深處約500米,長約9公里。原本完整的三刀山,因地震被拉成三截,形成宛如刀削的三個山體。地震還使當時的北勝州州城崩塌,使原本南北流向的靈源箐水系改道為東西走向並經紅石岩流入五郎河水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地質專家布隆教授,1982年曾兩次到紅石岩進行考察研究,提出:“這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場面最宏大的古地震遺址。”

羊坪水庫

羊坪水庫是雲南省的重點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永勝縣的第一個水庫,羊坪水庫位於永勝縣城東北10公里,羊坪彝族鄉境內,1957年11月開始興建,1975年全面竣工,因壩址在羊坪彝族鄉境內而得名。該水庫壩基海拔2520米,設計壩高50米、長168米,總庫容4150萬立方米,興利水庫容345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6萬畝。設有壩後式水電站,水域面積2平方公里,養魚水面1575畝,為麗江地區中型水庫之一,具有灌溉、防洪、發電、養殖等效益,並有旅遊開發之價值。

名優特產

三川火腿

三川火腿是永勝縣三川壩具有400多年歷史的民間傳統特色食品,不含防腐劑和添加劑,具有低鹽、低亞硝酸鹽、低過氧化值等優點。三川牌火腿系列產品連續獲得第八屆中國專利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金獎、第九屆中國專利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特別金獎、“中國名牌產品”、第六屆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首屆中國民營企業交易會“指定產品”、“雲南省消費者喜愛商品”、中國中輕產品質量保障中心“質量保證產品”、“雲南省放心食品”等多項殊榮,

螺鏇藻

螺鏇藻具有降低膽固醇、解腎毒、促進前列腺素合成等多種藥用和保健功能,是放化療、貧血、肝炎、糖尿病、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骨髓病變等疾病的治療藥物和保健食品。永勝縣程海湖畔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螺鏇藻生產基地。

核桃油產品

永勝縣天然野生核桃資源十分豐富,面積達10餘萬畝,年產核桃6000~10000噸。永勝縣全縣新植優質核桃1萬多畝。

蜂蜜

永勝縣境內有主要蜜源植物9種,主要輔助植物60餘種。截止到2008全縣飼養有中華蜜蜂25000餘群,西方蜜蜂6000餘群,是雲南省的養蜂大縣。永勝全縣每年產蜜量達580多噸,年產值600多萬元。

城鎮建設

近五年來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5億元,全面完成了羊坪水庫、小坪水庫、崀峨水庫除險加固和團結灌渠等水利骨幹工程。開工建設了鹽塘河、苦蕎坪、浪水坪等10座小(—) 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農業水利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提高了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實施了農業綜合開發、煙水配套工程、高穩產農田建設項目,完成了三川鎮、濤源鄉熱區土地開發整理、“8·4”災毀土地復墾整理和熱河、金龍坪、太極村、砍柴坪、片角土地復墾占補平衡等工程,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十年圓一夢,新建了全長98公里投資達6.21億元的祥寧線永勝段二級路工程,填補了永勝無高等級公路的歷史,打通了永勝南北通道;建設了板山河至宋官、睦科至光華、期納至東風等通鄉油路工程,實現了永勝第一次有通鄉油路;實施了濤源糖廠至太極、程海湖環湖、金官睦科至光華、六德至他留墳林、哨丫口至板橋、仁和至東山、永鶴、團街至秀美等彈石公路工程,新建成東坪至格克等59條全長427.8公里的農村公路通達工程,全縣通車總里程達2729.7公里。目前共有省道 2條235.11公里、縣道16條458.99公里、鄉道85條847.49公里、主要村道61條357.57 公里,基本實現了縣內有高等級路、縣鄉是彈石路(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標,交通建設取得重大突破;以五郎河、三岔河、母雞河、她留河流域開發為重點,重點發展小水電產業,新建了五郞河二級、羊坪二級、清河一級、灰坡一、二、三級等14座小型水電站,水電建設掀起高潮,電力“瓶頸”制約得到極大緩解;繼續推進天然保護、退耕還林、程海湖濱林帶建設工程、實施了縣城及程海湖垃圾處理、縣城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程海環湖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小流域治理工程等項目,全縣生態建設成效顯著,程海湖得到有效保護和治理;投資4500萬元,新建了永勝第四中學,提高了高中入學率,高中入學難問題得到緩解。實施了縣職業高級中學遷建工程,完善了職業培訓基礎設施;啟動了縣醫院整體遷建項目,實施了全縣1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衛生院業務樓、124個村衛生室建設項目。農村基礎設施和民眾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城鄉居民的收入不斷增加,各項事業欣欣向榮,社會和諧發展。

雲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述轄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12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79個縣、29個自治縣。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昆明市盤龍區 | 五華區 | 官渡區 | 西山區 | 東川區 | 安寧市 | 呈貢縣 | 晉寧縣 | 富民縣 | 宜良縣 | 嵩明縣 | 石林彝族自治縣 |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曲靖市麒麟區 | 宣威市 | 馬龍縣 | 霑益縣 | 富源縣 | 羅平縣 | 師宗縣 | 陸良縣 | 會澤縣
玉溪市紅塔區 | 江川縣 | 澂江縣 | 通海縣 | 華寧縣 | 易門縣 | 峨山彝族自治縣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保山市隆陽區 | 施甸縣 | 騰衝縣 | 龍陵縣 | 昌寧縣
昭通市昭陽區 | 魯甸縣 | 巧家縣 | 鹽津縣 | 大關縣 | 永善縣 | 綏江縣 | 鎮雄縣 |彝良縣 | 威信縣 | 水富縣
麗江市古城區 | 永勝縣 | 華坪縣 |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 寧蒗彝族自治縣
普洱市思茅區 |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 景東彝族自治縣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 西盟佤族自治縣
臨滄市臨翔區 | 鳳慶縣 | 雲縣 | 永德縣 | 鎮康縣 |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 滄源佤族自治縣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 | 瑞麗市 | 梁河縣 | 盈江縣 | 隴川縣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 福貢縣 |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 | 德欽縣 |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 祥雲縣 | 賓川縣 | 彌渡縣 | 永平縣 | 雲龍縣 | 洱源縣 | 劍川縣 | 鶴慶縣 | 漾濞彝族自治縣 | 南澗彝族自治縣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 | 雙柏縣 | 牟定縣 | 南華縣 | 姚安縣 | 大姚縣 | 永仁縣 | 元謀縣 | 武定縣 | 祿豐縣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縣 | 箇舊市 | 開遠市 | 綠春縣 | 建水縣 | 石屏縣 | 彌勒縣 | 瀘西縣 | 元陽縣 | 紅河縣 |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 河口瑤族自治縣 | 屏邊苗族自治縣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縣 | 硯山縣 | 西疇縣 | 麻栗坡縣 | 馬關縣 | 丘北縣 | 廣南縣 | 富寧縣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 | 勐海縣 | 勐臘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