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欽縣

德欽縣

德欽縣是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下轄縣之一,縣境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德欽縣轄2個鎮、6個鄉,總面積為727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人,縣城昇平鎮,海拔3400米,距州府中甸182公里,距省會昆明889公里。德欽縣素稱“歌舞之鄉”,是中國最珍貴的滇金絲猴的故鄉。2010年末,德欽縣人口6.008萬人,男性與女性人口比為1.009,縣境內主要居住民族是藏族,僳僳族等,藏族占人口總數的80.31%。德欽縣是以農業、牧業為主的農業縣,一九九七年國務院的對外開放縣市之一。2012年,德欽縣地區生產總值為16.43億元。

基本信息

縣城簡介

德欽縣德欽縣

德欽縣總面積7596平方千米。總人口6萬人(2004年)。縣人民政府駐昇平鎮,郵編:674500。代碼:533422。區號:0887。拼音:Deqin xian。德欽縣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西北部,跨東經98度36分99度33分,北緯27度33分,29度15分之間。西南與維西僳僳族自治縣、怒江州貢山獨龍族自治縣接壤,西北與西藏的芒康、左貢,察隅縣山水相連;東南同四川的巴塘縣、得榮縣及雲南的香格里拉縣隔金沙江相望。總面積7596平方公里,轄六鄉二鎮、41個村民委員會。縣境內主要居住民族是藏族,僳僳族等,藏族占人口總數的80.31%。德欽地處青藏高原的南延部分,橫斷山脈中段,“三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並流”腹地。雪山突傲,大江蜿蜒,林海蒼茫,峽谷深邃,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更顯示出獨特誘人的魅力。德欽是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世界,它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在全縣75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雪山、冰川、峽谷、草甸、湖泊和多樣性生物構成綺麗的自然景觀,以神秘奇異的宗教文化,色彩斑斕的民族服飾,別開生面的習俗禮儀,優美和諧的音樂舞蹈,獨特的飲食風味等,繪成了一幅幅異彩紛呈的藏民族風情畫。是雲南省旅遊資源最豐富,品位最高的地區之一,成為旅遊潛力最大的市場。1997年9月14日,省政府向全世界鄭重宣布,半個多世紀以來世人苦苦尋覓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就在雲南迪慶!而位於滇西北“三江併流”腹地的德欽,是迪慶“香格里拉”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相當一部分景觀就在德欽境內,那金字塔形的雪山,“月亮”峽谷與“香格里拉”的寺廟等等所組成的“梅里雪山景區”,已成為雲南旅遊皇冠上的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德欽漢譯為“極樂太平”,境內雪峰林立,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漢澤為太子雪山,海拔6740米,為雲南省第一高峰)北連西藏自治區阿東格尼山,南與碧樂雪山相連線,平均海拔在4800米以上的就有13座,稱“太子十三蜂”。明永冰川從卡瓦格博腳下6000多米的極寒冰雪線以下一直延伸到海拔2660米處的亞熱帶原始森林中,全長11.7公里,是世界稀有低海拔、朝海洋性的現代冰川。加上在遠古時代喜馬拉雅山地質活動中形成的無數崇山峻岭,使這塊聖地成為一片奇妙無比的風景線。

德欽縣德欽縣

德欽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水能蘊藏量為41.7萬千瓦,可開發利用7.4萬千瓦;礦產資源得天獨厚,礦點和礦化點89處,預測遠景儲量銅250萬噸(最大的里農銅礦已獲遠景儲量132萬噸);鐵礦2000萬噸;石膏約億萬噸;旅遊資源獨具特色,世界稀有;畜牧、生物、藥材資源富集。美麗稀奇的自然風光,充滿藏文化氛圍的人文景觀,古樸剽悍的民風民俗使人們對這裡無比神往。

德欽縣是以農業、牧業為主的農業縣,一九九七年國務院的對外開放縣市之一。境內有氣勢磅礴、巍峨聳峙的以梅里雪山為著稱的雪山群,有幽深迷人,如鏡似玉的高山湖泊和草甸,有金碧輝煌的廟宇神殿和神秘的藏傳佛教文化,有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間藝術,素稱“歌舞之鄉”。德欽又是珍稀動植物的天堂,是最珍貴的滇金絲猴的故鄉。

建制沿革

“德欽”系藏語,意為“極樂太平”。原名阿墩子,1935年以“德欽林”(林:藏語,意為寺院)之音,改稱為德欽。

漢時為氂牛羌地。晉時為馬兒敢地。南北朝屬党項部。隋屬南寧州總管府。唐初為聿齎城,屬吐蕃地;唐南詔國為聿齎城,屬劍川節度轄地。宋大理國屬善巨郡。

元代稱“小旦當”。至元八年(1271)屬麗江宣慰司;至元十三年(1275)麗江宣慰司改置麗江路,為軍民總管府。至元二十二年(1283)麗江路改為軍民宣撫司。

明洪武五年(1372),德欽為招討司磨幾勘(芒康)與萬戶府(巴塘)的管轄區。正德四年(1509),德欽為雲南省麗江土知府納西族木定占領,時稱阿德酋。崇禎十二年(1639)蒙古族和碩特部首領固始汗派兵南下,打敗木氏土知府,德欽為蒙古和碩特部控制範圍。

德欽縣景觀德欽縣景觀

清順治五年(1648),德欽歸屬西藏統屬範圍。康熙五十八年(1719),巴塘為清朝控制管轄,巴塘設正、副土司,德欽復歸巴塘管轄。雍正四年(1726),清廷勘定川、滇藏界,四川省(巴塘管轄)屬阿墩子劃歸雲南省麗江府。雍正五年(1727)改屬維西廳,維西廳劃歸鶴慶府。雍正八

年(1730)7月,鶴慶府屬迤西道。乾隆二十一年(1756)5月,維西廳復屬迤西道麗江府。光緒三十四年(1908)設彈壓委員,受川滇邊務大臣節制。

民國六年(1917)由維西縣析置阿墩子行政區,屬騰越道。民國十八年(1929),裁騰越道直屬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改設阿墩子設治局。民國二十四年(1935)6月,改設治局獲批,並更名為德欽設治局,轄燕門、雲嶺、佛山和昇平鎮。民國三十一年(1942)屬雲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區(駐麗江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雲南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維西縣。民國三十八年(1949)屬雲南省第十行政督察區(駐鶴慶縣)。

1950年5月20日,德欽設治局人民政府成立,隸屬麗江專區。1952年11月21日政務院批准:撤銷德欽設治區,設立德欽縣藏族自治區。1956年9月11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37次會議決定:設定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藏族自治區屬迪慶州。迪慶州成立後,將德欽縣藏族自治區改為德欽縣。1957年9月13日,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正式成立。1957年,劃出維西縣第六區,建立奔子欄辦事處(縣級),直屬於迪慶藏族自治州。1959年5月11日,撤銷奔子欄辦事處(縣級),劃歸德欽縣。

2002年,奔子欄鄉撤鄉設鎮(省政府2002年7月18日批准)。

行政區劃

全縣設七個鄉,一個鎮,三十八個行政村,三個辦事處,其中有兩個僳僳族鄉,全縣轄鄉鎮如下:

1、昇平鎮:

行政區劃行政區劃

昇平鎮地處縣境中部高山區,是縣府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鎮所轄三個辦事處,即:街道辦事處、阿東辦事處、巨水辦事處。46個自然村,總面積765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2033戶,4950人。

昇平鎮,元明清時先後稱為阿得酋、阿墩子。鎮區無城郭,街巷分正先街、后街、口袋街、下街、上街。1998年的昇平鎮,是在老鎮的基礎上擴建發展起來的。鎮區面積為3平方公里,由於旅遊業的興起,人員流量的增加,縣委、政府重視鎮區的建設,根據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從已經形成的昇平鎮的現狀出發,在舊鎮的基礎上改造,向下延伸發展新區,鎮區有3條主街,總長7公里,生活用水自來水廠一個,總制水能力3500噸/日,輸水管長30公里,完成了縣城濱河路民族文化街的規劃並正在實施,縣城的供排水、垃圾處理、過境油路等項目正在加速實施,鎮多星級賓館拔地而起,電力供應充足,鎮設有綜合農貿市場,逐步將建成文化旅遊城。

2、燕門鄉地處縣境南部,管轄拖拉、禹功、谷扎、石底、春多樂、茨中、巴東等7個行政村,53個自然村,總面積581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1532戶,8023人。

3、雲嶺鄉在縣境中南部,西靠雲南第一峰“卡格博“雪山。管轄果念、斯農、西當、紅坡、查里桶等5個行政村,33個自然村,總面積908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1000戶,5585人。

4、佛山鄉地處縣境西北部,南靠梅里雪山,西面和北面與西藏自治區為鄰。管轄納古、巴美、魯瓦、江坡、溜洞江等5個行政村,42個自然村,總面積914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765戶,3962人。

5、霞若僳僳族鄉地處縣境東南部,管轄霞若、粗卡通、石茸、奪松、月仁、施壩,各么茸等7個行政村,108個自然村,總面積1589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1756戶,8300人。

6、拖頂僳僳族鄉地處縣境南部,管轄拖頂、洛玉、左力、洛沙、大村等5個行政村,92個自然村,總面積376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1945戶,9371人。

7、奔子欄鄉地處縣境東南部,東隔金沙江與四川得榮縣相望。管轄奔子欄、達日、葉日、書松、奪通5個行政村,78個自然村,總面積1245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1521戶,8924人。

8、羊拉鄉地處縣境東北部,東隔金沙江與四川巴塘縣、得榮縣相望,西北與西藏自治區接壤。管轄羊拉、甲功、規吾、茂頂等4個行政村,48個自然村,總面積1126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1001戶,6328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德欽縣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東經98°3’56"—99°32’20",

北緯27°33’44"—29°15’2"之間。西南與維西僳僳族自治縣、怒江州貢山獨龍族自治縣接壤,西北與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芒康縣、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左貢縣,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察隅縣山水相連;東南同四川的巴塘縣、得榮縣及雲南的香格里拉縣隔金沙江相望,總面積759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德欽縣地圖德欽縣地圖

德欽縣全境山高坡陡,峽長谷深,地形地貌複雜。

東有雲嶺山脈,西有怒山山脈,山脈均為南北走向,地勢北高南低,地形是南北長東西窄的刀形,南北長約188公里,東西寬約68公里。按海拔高差劃分,地形可分為三類,一類的高山河谷區,地處海拔1800米至2400米之間,分布在金沙江、瀾滄江沿岸小甸及緩坡;有153個自然村,占德欽縣自然村總數的28.75%;二類是山區,地處海拔2400米至3000米之間,有293個自然村,占德欽縣自然村總數的55.07%;三類是高寒山區即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區,有86個自然村,占自然村總數的16.16%,由於縣境地處橫斷山脈腹地,決定了其特點為“峰巒重疊起伏,峽谷急流縱橫”,境內怒山、雲嶺兩大山脈中崎立的太子雪山(含梅里雪山)、甲吾雪山、閏子雪山、白茫雪山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終年積雪,最高海拔為卡格博峰(6740)米,為雲南第一高峰,被藏民奉為神山,最低海拔為燕門鄉南部瀾滄江邊1840.5米,縣內平均海拔為4270.2米。

德欽境內雪峰林立,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漢澤為太子雪山,海拔6740米,為雲南省第一高峰)北連西藏自治區阿東格尼山,南與碧樂雪山相連線,平均海拔在4800米以上的就有13座,稱“太子十三蜂”。明永冰川從卡瓦格博腳下6000多米的極寒冰雪線以下一直延伸到海拔2660米處的亞熱帶原始森林中,全長11.7公里,是世界稀有低海拔、朝海洋性的現代冰川。

氣候

德欽縣的氣候屬寒溫帶山地季風性氣候。氣候受海拔的影響較大。緯度影響不甚明顯。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降低,降水增大,大部分地區四季不分明,冬季長夏季短,正常年乾濕兩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633.7毫米,5∽10月雨季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7.5%,西北部年平均降水量在660毫米以下,東南部年平均降水量在850毫米左右。年平均氣溫4.7℃,年極端最高氣溫2 5 . 1 ℃,最低氣溫—2 7 . 4 ℃日照時數為1980.7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5。平均初霜日在9月30日,終霜誒在5月23日,最早初霜日為8月28日,最晚終霜日為6月12日。有霜期每年一般為236天,無霜期僅129天左右,旱象居多,長旱、短旱、插花旱、霜凍洪澇加冰雹和雪。

水文

德欽縣德欽縣

德欽縣境內河流有以金沙江、瀾滄江為主的兩大水

系,金沙江經西藏、四川在本縣羊拉鄉丁拉村附近入境。右岸經羊拉、奔子欄、拖頂等鄉,縣境內流程250公里,落差408米,縣境內支流有珠巴洛河、東水河、歸羅落馬河、中玉河等30多條;瀾滄江從西藏芒康縣布依入本縣境內,經佛山、雲嶺、燕門等鄉,縣境內支流有阿東河、五十一河、豐桶河、雨崩河、永支河等40多條。根據水利資源調查,縣境內共有大小河流333條,總流程1029公里。

德欽縣境內有天然大小湖泊42個,湖泊總面積為460平方公里,最大的為扎繞粗窮湖,面積為0.8公里。德欽縣六個鄉鎮境內有大小溫泉10多處,其中的羊拉格龍溫泉接骨效果好而名揚省內外。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德欽縣風光德欽縣風光

截止到2014年,德欽縣土地面積1125.65萬畝,其中宜耕地14.1

3萬畝,其中灌溉水田0.22萬畝,水澆地3.60畝,旱地10.31萬畝,旱地占耕的73.86%;宜林地695.02萬畝,其中成林577.07萬畝,成林占地81.77%;牧草地(即天然草地)148.83萬畝;園地0.03萬畝;其中果園0.0059萬畝,其它園地0.0223萬畝;未利用地249.75萬畝,其中荒草地131.30萬畝,裸土地1.45萬畝,田坎7.36萬畝,裸岩石礫地109.63萬畝;其它用地2.60萬畝,其中城鎮村莊、獨立工礦用地1.47萬畝,交通用地1.19萬畝。

林業資源

截止到2014年,德欽縣境內林木面積6607085.7畝,占德欽縣土地面積60.4%,林地面積中有林地面積為54024061.1畝,占林地面積的81.7%,灌木林面積981348.8畝,占林地面積的14.8%,疏林地面積204284.1奴,占林地面積地3.1%,跡地有19046.7奴,占林地面積的0.3%,森林復蓋率為36.7%,活立木蓄積量為40802055立方米。1988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准白茫雪山為國家自然保護區。

生物資源

截止到2014年,德欽縣境地處橫斷山脈腹地,境內森林面積大,自然環境好,有眾多的珍禽異售,植物資源種類繁多。動物中獸類有18科47種,鳥類有14目37科215種,有重點保護珍稀特有種滇金絲猴,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雲豹、金錢豹、雪豹、熊猴、黑仰鼻猴、金雕、胡兀鷲、綠孔雀、斑尾榛雞、雉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獼猴、棕熊、林麝、岩羊、鬣羚、斑羚、穿岬、藏馬熊、小熊貓、石豹、青鼬、水獺、斑靈貓、大靈貓、小靈貓、金貓、猞猁、馬麝、高山麝、血雉、紅腹、角雉、藏馬雞、淡腹雪雞、勺雞、黑鳶、松雀鷹雀、雀、高山鷹、紅隼、白腹錦雞、灰鶴、黑頸鶴、楔、尾、尾綠鳩、大緋胸鸚鵡、灰林鵑、白腹黑啄木鳥等珍稀動物;種子植物有127科,506屬,174種,相當於西藏種子植物科屬,種類的77.4%、44.2%和33%,在456個野生植物屬中、熱帶分布屬占24.57%,溫帶分布屬占68.55%,中國特有分布屬占4.1%。國家級保護植物16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植物6種,國家三級保護植物10種,藥用植物143科,718種。

水能資源

截止到2014年,德欽縣水能蘊藏量為41.7萬千瓦,可開發利用7.4萬千瓦。

礦產資源

截止到2014年,德欽縣境內有金屬、非金屬等礦藏,截止到2014年,已探明的有金、銀、銅、鐵、錫、鉛、鋅、蛇紋岩、硫磺、橄欖岩石、磷石棉、透明石膏等金屬個非金屬礦點87處。遠景儲量銅250萬噸(最大的里農銅礦已獲遠景儲量132萬噸);鐵礦2000萬噸;石膏約億萬噸。

人口民族

人口情況

德欽縣人民德欽縣人民

1998年全縣工有9814戶,58145人。其中男28784人,女29361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人。農村所有勞動力40956人,其中全勞動力28958個,半勞動力1998人,在勞動力中,女勞動力有20845個,占51%。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縣人口文化構成,大學文化程度的140人(包括專科畢業的),占總人口的0.25%,具有中專文化程度的887人,占總人口的1.57%;高中文化程度的665人,占總人口的1.17%;國中文化程度的4869人,占總人口的8.6%,國小文化程度的3231人,占總人口的23.36%。

近幾年來,全縣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964年比1953年增加人口9442人,年平均增加858人,平均自然增長率為27%,1979年——1990年,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逐漸分別控制在20%、10%,1997年8.72%,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8.72%、3.62%。1998年人口出生率17.44%,自然增長率為8.95%。

民族結構

縣內少數民族有藏族、僳僳族、納西族、白族、回族、彝族、壯族、苗族、哈呢族、怒族、傣族、普米族等12種民族。

1998年全縣總人口58145人,其中藏族45493人,占80.31%,納西族1072人,占1.89%,僳僳族7710人,占14.61%;白族318人,占0.6%;回族173人,占0.3%;彝族6人,占0.01%;壯族3人,占0.005%,苗族2人,占0.003%;哈尼族2人。占0.003%,怒族2人,占0.003%,傣族2人,占0.003%,普米族1人,占0.002%。

經濟

概況

1998年,德欽縣國民生產總值達8636萬元,比1994年增長8%;工農業總產值達4181萬元,比1994年減少6%。其中,工業總產值占13%,農業總產值占87%,1998年農業總產值比1994年減少10.2%,比1949年是83萬元(按1990年不變價計算)增加24倍。

2007年末,德欽縣地區生產總值從2003年的14931萬元增加到60555萬元,年均實現遞增35.5%;三次產業比例由2003年的37︰8︰55調整為2007年的15︰43︰42。德欽縣固定資產投資從14641萬元增加到88343萬元,2003年-2007年累計完成267147萬元,年均實現遞增47.5%。地方財政總收入從1114萬元增加到4152萬元,2003年-2007年累計完成10426萬元,年均實現遞增37.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從812萬元增加到2008萬元,年均實現遞增28.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4172萬元增加到17113萬元,年均實現遞增35.7%。德欽縣金融機構2007年末各項存款餘額從27818萬元增加到53072萬元,年均實現遞增18.8%;貸款餘額從16077萬元增加到19148萬元,年均實現遞增6.3%。

第一產業

1998年,德欽縣推廣包穀、水稻、小麥等良種32471畝,良種生產607畝,推廣玉米育苗、濕籽播及雙行條栽3.2萬畝,推廣大小春規格化間套種,高原春青稞規範化種植、配方、施肥共610畝,病蟲害綜合防治203畝,施用化肥900噸。

1998年,德欽縣完成新開農田361畝,坡改梯308畝,客土改良6024畝,旱改水2447畝。

2006年,德欽縣葡萄掛果面積達1975畝,總產量為813.89噸,比上年增長264%,總產值為352.13萬元,比上年增長227%。進一步密切與香格里拉藏秘公司的合作關係,確保產品行銷渠道的穩定和暢通,全年藏秘公司共收購葡萄592.44噸,產值為200.79萬元。結合退耕還林工程,繼續做好我縣優質核桃、紅豆杉等經濟林木種植基地的建設工作。畜牧業穩步發展,總產值預計達到3100萬元,比上年增長6.5%;有效控制牲畜存欄數,出欄率明顯提高,2006年大小牲畜存欄數為16萬頭(只),大小牲畜出欄數為3.1萬頭(只),比上年增長0.1%。野生菌類和野生藥材市場行情穩中有升,提高了農民的收入。

2003年-2007年德欽縣累計種植優質核桃和花椒32800畝,改良低產林核桃11400畝,規範種植大棚蔬菜1178畝,種植藥材13113畝,養殖野生蜜蜂1745筐。2003年-2007年德欽縣累計投入水利建設資金4343萬元,完成水利工程350件,解決16500人的飲水問題;累計投入農田建設資金233萬元,完成高穩產田建設11311畝,新建和改造農田7914畝。2003年-2007年德欽縣順利完成退牧還草工程183萬畝,成功實施氂牛凍精改良4542例;德欽縣大小牲畜累計出欄161224頭(只),畜牧業總收入五年累計完成7580萬元,年均實現遞增3.7%。

截至2007年,德欽縣葡萄規範化種植面積達3750畝,葡萄產量從2003年的5噸增加到2007年的1045噸,總產值從2萬元增加到366萬元。

第二產業

德欽縣建國前沒有現代工業,建國後,工業有了一定的發展。1998年有工業企業6個,職工171人。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有:農具廠、縣車隊、要材綜合聯營公司、德園木製品廠、縣發電廠、梅里酒廠。工業企業中,礦業開發穩步民展,全年礦業總產值820萬元,比1997年增長1倍多,實現利稅100萬元左右,勘控開發羊拉里農銅礦的地質工作。1998年工業總產值達2059萬元。德欽縣梅里牌“蟲草青稞酒”系列產品,曾榮獲中國第四屆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1998年中國第二屆國際博覽會金獎。

德欽縣發電量從2003年的2759萬度增加到2007年的8010萬度,年均實現遞增30.8%。2003年-2007年德欽縣累計投入開發建設資金87696萬元,礦業產值從126萬元增加到34203萬元,年均實現遞增305.9%。

第三產業

由於德欽縣地處滇藏要道,四方客人云集。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因南線國際線路遭到封鎖,德欽一度成了中印交通要道,商賈雲集,商號林立,成為滇西北商業重鎮之一。建國後經過近50年的發展,德欽的供銷商業更加壯大。1998年,工有商業網點64個,197人,其中國營網點4個,供銷社網點60個,110人,集成產業60個,110人。德欽縣商品購進總額2826萬元,其中農副產品購進額為1605萬元。產品銷售總額4362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70萬元,其中國有經濟消費零售總額2260萬元,集體經濟零售總額252萬元,個體經濟零售總額380萬元,其它零售總額778萬元,年末產品庫存總額2386萬元。

2003年-2007年德欽縣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98.51萬人次,年均實現遞增32.4%;旅遊社會總收入從2003年的13998萬元增加到2007年的33922萬元,年均實現遞增62.6%。

社會建設

水利建設

全縣建有各種水利工程981件,其中,農田灌溉引水工程589件,全長1215.14公里,農村人畜水塘216座,蓄水量60535 立方米,防洪堤防59條,長38.5公里。

大型水溝1件,茂頂大溝渠水5.7公里,流量3。3秒立方米,受益面積821畝,解決136戶669人4662頭牲畜飲水問題。

中型水溝12件,即阿東新村、南木、里打通、頂崗、禹功、抗灑、下若四社、下阿東、甲功、碧永貢、奔子欄新村,總流量2.5秒立方米,總渠長78.64公里,受益面積5667畝,解決人畜飲水4237人,22092頭牲畜。

大型水塘3件,即車魯貢水塘、中朱水塘、扎貢水塘,灌溉面積400畝,解決人畜飲水3005人1258頭牲畜。

交通運輸

德欽縣德欽縣

公路幹線縣內長度:214線穿奔子欄鄉、昇平鎮、佛山鄉全長216公里;德維公路穿昇平鎮、雲嶺鄉、燕門鄉全長87公里,拖其公路穿拖頂、霞若兩鄉全長47公里。奔拖公路測量已完成,全度30公里,羊拉公路全長199公里。村社公路通車裡程為236公里,已通公路的有30個村。境內通車裡程為733公里。

全縣運輸能力:1959年前,縣境內無一雨公路,由畜力、人力運輸,到1998年全縣已擁有載重汽車388輛,其中,大型貨車187車輛,小型96車輛,客運車3車輛,拖拉機102車輛。

郵電建設

1949年僅有一所郵政代辦所。1952郵政信函出口量為3654件,進口量很少;郵路還未開通,縣郵電局只設無線電台。報刊發行量9722份。1998年,全縣擁有9個郵電所,職工達75人。全縣除羊拉鄉外,開通了國際國內長途自動電話,投遞路線517公里,當天投遞的有昇平鎮,三天內投遞的四個鄉;縣鄉郵路總長775對公里,光纜長度129皮長公里,桿路長度118.71公里,縣鄉自動電話機936台,農村電話機254台,郵電專用車三陵車一部,五拾陵一部,金鏇風一部,機車二輛,腳踏車16輛。1998年長途電話65.25萬份。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64萬元,郵政儲蓄平均餘額80萬。

鄉鎮企業

1998年共有企業616家,從業人員1247人,總收入2111萬元,比1994年增長45%,利稅總額為323萬元,比1994年增長101%,主要有養殖、加工、建材、修理、縫紉、飲食、商業、小水電、家具、磚瓦、石灰、釀造、礦產、運輸等產業,松茸、銀製品、木製品等產品銷到省內外,有的已進入國際市場。

財政金融

德欽縣德欽縣

1998年實現了地方財政收入和上劃中央“兩稅”收入共同增長,財政實現了收支平衡並消化了部份赤字,財政收入554萬元,比上年增收91萬元,增長率19.7%,地方財政支出6616萬元,比上年減支833萬元,遞減11.2%.1998年金融機構年末存款餘款11828萬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6705萬元,金融機構多項貸款餘額8968萬元,其中農村貸款1843萬元,鄉鎮企業貸款48萬元,全年貨幣淨投放額達6629萬元。

生活狀況

德欽縣德欽縣

全縣人民生活安定,生活質量不斷改善。1998年末職工人數3611人,比1952年增長138倍,比1994年增長58%。工資總額3750萬元,比1952年增長3410倍,比1994年增長58%,人均年工資達8580元,比1952年增長20倍,比1994年增長38%,據統計資料顯示,1998年職工家庭生活費每人每月715元。職工人均居住面積40平方米。1998年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580元。農民收入主要投入改善居住條件和構置家用電器。1998年末,全縣居民擁有消費品迅速增多,城鄉居民有電視單收站300座,電視機945部,洗衣機689台,收音機和錄音機2547台,大中型家具4790件。1986年,德欽縣被列為國家級扶持的貧困縣,縣委、政府十分重視扶貧工作,扶貧的重點放在解決溫飽這一中心任務,各級開展立項目,爭取扶貧貼息貸款,加大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教事業,加強對扶貧攻堅鄉資金使用監督,1986年~1998年得到扶貧專項貼息貸款累計3192萬元,扶持了227個扶貧開發項目,取得了巨大成績。1998年末,全縣貧困戶5780戶,28904人,人均純收入低於3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還有3610人。

旅遊資源

該縣地處兩江流域,境內有巍巍雪山、激流險峽、冰川平湖、深山藥材、珍禽異獸、古樸而獨特的民族風情,以梅里雪山為中心的風景名勝更是獨具一格,其主峰卡格博為雲南的最高峰,是國務院頒布的第二批重點風景名勝區“三江併流”的主要奇觀之一,是迪慶香格里拉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有世界上低海拔、低緯度、高溫性現代明永冰川,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茫雪山保護區,有藏傳佛教紅坡寺、德欽寺、東竹林寺等16個寺廟,還有清真寺、天主教堂。境內有著極其珍貴的野生植物資源,在縣境內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服飾、習俗、民族節日、民族藝術、民族工藝,有獨具一格的生活方式,特有的民族心理和多彩的民族風情,神秘的宗教活動,動人的歌謠、優美的弦子、鍋莊、熱巴舞早已遠揚臧區。

梅里雪山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是雲南最壯觀的雪山山群,數百里兀立綿延的雪嶺雪峰,占去德欽縣34.5%的面積。海拔6000米以上的太子十三峰,各顯其姿,又緊緊相連。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雲南最高的山峰。迪慶藏族人民在梅里雪山腳下留下了世世代代的生存痕跡,也將深厚的文化意蘊賦予了梅里雪山。從州府中甸乘車至德欽縣城,再往城東行數公里,就到了飛來寺。此時,作為梅里雪山主體雪峰的太子十三峰,就展現在視野里。若巧逢天氣晴朗,那清遠澄淨的藍天,映襯著高潔雄奇的雪峰,卡瓦格博峰白色的鋒芒直指蒼穹。其左右排列的各個雪峰,都仿佛受其制約著,又仿佛是其麾下的不可分離的一個整體。這個整體顯現著奇異多姿的形態,在廣闊明淨的空間繪出一道白得耀眼的線條。不過,這種在晴空下一覽無餘的機遇並不是常有的,許多時候,雲就罩在雪峰之頂,或系掛于山腰,使其呈現朦朧神秘的形象。這種縹緲的景象使太子十三峰愈發神奇。雪比雲白,比雲亮,而那雲,分明只是雪峰含蓄婉約的一種符號。

在宗教氣氛濃郁的迪慶及周邊藏區,藏傳佛教的信徒們,歷來把這裡當朝覲之地。主峰卡瓦格博峰在藏族民間更充滿宗教意味,位居藏區八大神山之首。藏文經典中稱其為“絨贊卡瓦格博”,漢語意為“河谷地帶險峻雄偉的白雪山峰”。在藏族語意里,所謂卡瓦格博,不單指最高的山峰,而是統指聳立的數座雪峰。在藏傳佛教里,卡瓦格博贊神傳說是噶舉派的保護神。元代噶瑪噶舉派黑帽系第三世活佛讓迥多傑曾來到卡瓦格博山腳下,對雪山加被開光,作聖地指南,從此以此為該教派一大修行聖地。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加嶺》之部中,卡瓦格博原本管轄的只是密宗本尊勝樂輪的一片剎土和寧瑪巴祖師蓮花生的藏經地。後來,卡瓦格博神被格薩爾王收服並受了居士戒,成了佛教的保護神,統領許多地面之神,掌管雪山腳下人間的幸福和死後的歸宿。其塑像供奉于山下的寺廟裡,位於佛祖釋迦牟尼像左側,形象為身騎白馬、手持長劍的英武戰將。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德欽縣城及附近的藏民在山對面的貢卡湖邊燃燒柏枝、杜松子枝,以期裊裊香菸招來巡遊的卡瓦格博神,傳說他會在燃燒盡的香灰里留下馬蹄印,藏民能依此預測一年的吉凶。

當地特產

蟲草簡介

蟲草(冬蟲夏草):麥角菌科,主要功效滋補益腎,止咳化痰,沙眼等眼疾病療效顯著,主要分布在白茫雪山,梅里雪山,生長在海拔3800M—4600M高山草甸。

雪茶:地茶科,主要功效清熱安神,主要生長在海拔3600米以上高寒地帶。

貝母:百合科,主要功效清熱潤肺,止咳化痰,分布在太子雪山、梅里雪山白茫雪山等地,生長於海拔2800米~4500米山坡、林下、流石灘。

雪蓮花:菊科,主要功效補腎壯陽,調經止血、分布在各大雪山,生長於4000米以上流石灘、石縫。

松茸(藏語鼻沙):生長於縣境內海拔3600米以下的松、櫟林或灌叢下,食用及出口至日本,是農村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麝香:主要功效開竅,通經絡,活血散結,獐子一般生活在多岩林內。野生動物禁獵後,豹骨、熊膽、麝香等在市場上逐年減少。

包穀稀飯

包穀稀飯包穀稀飯

包穀稀飯---在香格里拉,藏族和僳僳族的食品中還有一種獨特的食物,藏族音譯叫“遷拖”,僳僳族音譯叫“各耍惡來”,意為包穀稀飯。將包穀洗淨後舂成小塊放入鍋內,然後再將小麥、豆料(四季豆)、火腿洗淨切成片一起燉,直到稀爛為止。包穀稀飯的口感和美味無法形容,一般人能喝好幾大碗。這種稀飯在中甸、德欽縣城均可吃到。

德欽茶葉

茶屬雙子葉植物,約30屬,500種,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有14屬,397種,主產長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屬Camellia和何樹屬Schima等均極富經濟價值。喬木或灌木;葉互生,單葉,革質,無托葉;花常兩性,稀單性,單生或數朵聚生,腋生或頂生;萼片5-7,復瓦狀排列;花瓣通常5,稀4至多數,復瓦狀排列;雄蕊極多數,稀少數,分離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稀下位,2-10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顆;果為一蒴果,或不開裂而核果狀。我們一般所說的茶葉就是指用茶樹的葉子加工而成,可以用開水直接泡飲的一種飲品。

德欽松茸

松茸學名鬆口蘑,別名大花菌、松茸、剝皮菌,納西語稱“裕茂蘿”,是麗江地產菌類中的山珍,產品主要由麗江空運出口,有鮮貨和鹽漬兩種。 松茸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和維生素B1、B2、維生素PP等元素,不但味道鮮美,而且還具有益腸胃、理氣化痰、驅蟲及對糖尿病有獨特療效等功能,是中老年人理想的保健食品。在歐洲、日本自古就梘松茸為山珍,日本在古代還把松茸作為百姓向貴族和皇親國戚進獻的貢品之一。

旅遊信息

德欽縣德欽縣

麥角菌科,主要功效滋補益腎,止咳化痰,沙眼等眼疾病療效顯著,主要分布在白茫雪山,梅里雪山,生長在海拔3800M—4600M高山草甸。

重要景點:梅里雪山、雨崩、明永冰川等。

雲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述轄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12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79個縣、29個自治縣。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昆明市盤龍區 | 五華區 | 官渡區 | 西山區 | 東川區 | 安寧市 | 呈貢縣 | 晉寧縣 | 富民縣 | 宜良縣 | 嵩明縣 | 石林彝族自治縣 |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曲靖市麒麟區 | 宣威市 | 馬龍縣 | 霑益縣 | 富源縣 | 羅平縣 | 師宗縣 | 陸良縣 | 會澤縣
玉溪市紅塔區 | 江川縣 | 澂江縣 | 通海縣 | 華寧縣 | 易門縣 | 峨山彝族自治縣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保山市隆陽區 | 施甸縣 | 騰衝縣 | 龍陵縣 | 昌寧縣
昭通市昭陽區 | 魯甸縣 | 巧家縣 | 鹽津縣 | 大關縣 | 永善縣 | 綏江縣 | 鎮雄縣 |彝良縣 | 威信縣 | 水富縣
麗江市古城區 | 永勝縣 | 華坪縣 |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 寧蒗彝族自治縣
普洱市思茅區 |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 景東彝族自治縣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 西盟佤族自治縣
臨滄市臨翔區 | 鳳慶縣 | 雲縣 | 永德縣 | 鎮康縣 |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 滄源佤族自治縣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 | 瑞麗市 | 梁河縣 | 盈江縣 | 隴川縣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 福貢縣 |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 | 德欽縣 |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 祥雲縣 | 賓川縣 | 彌渡縣 | 永平縣 | 雲龍縣 | 洱源縣 | 劍川縣 | 鶴慶縣 | 漾濞彝族自治縣 | 南澗彝族自治縣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 | 雙柏縣 | 牟定縣 | 南華縣 | 姚安縣 | 大姚縣 | 永仁縣 | 元謀縣 | 武定縣 | 祿豐縣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縣 | 箇舊市 | 開遠市 | 綠春縣 | 建水縣 | 石屏縣 | 彌勒縣 | 瀘西縣 | 元陽縣 | 紅河縣 |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 河口瑤族自治縣 | 屏邊苗族自治縣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縣 | 硯山縣 | 西疇縣 | 麻栗坡縣 | 馬關縣 | 丘北縣 | 廣南縣 | 富寧縣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 | 勐海縣 | 勐臘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