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福貢縣位於滇西北橫斷山脈北段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之間的怒江峽谷。東與蘭坪縣和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交界,南與碧江縣相連,西與緬甸接壤,北與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相鄰。傈僳族在境內人口最多,怒族是世居民族,福貢的傈僳族、怒族、服飾略同.。境內河谷區域屬亞熱帶,半山坡屬溫帶,高山屬寒帶。
福貢縣位於滇西北橫斷山脈北段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之間的怒江峽谷。沿江一帶屬黃紅壤和典棕壤,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稗子、小米、高粱、花生、油菜、小麥、蕎子、豆類、薯類。目前已初步探明境內礦物資源有錫、沙金、鉛、鋅、水晶石、雲母、在理石、漢白玉類,動物資源有野牛、岩羊、滇金絲猴、小熊貓、黑熊等,藥用植物有黃連、天麻、茯苓、貝母、牛夕、羌活。境內水資源十分豐富。
福貢的自然景觀輝宏壯麗,旅遊特色景點眾多境風峽谷、雪山、原始森林、高山湖泊、河流、壁耕奇觀等相互輝映,神秘的“東方大峽谷”、雄奇險峻的高黎貢山、巍峨壯美的碧羅雪山、鬼斧神工的石月亮、如詩如畫的亞坪自然生態景區、星羅棋布的高山湖泊、飛瀉奔騰的江河瀑布、萬紫千紅的高山草甸、迷人的原始森林和竹海、變幻莫測的峽谷雲海、驚險刺激的峽谷溜索飛渡、保存完好的“七十年代邊境縣城遺址”原碧江縣城風貌等精品景點景區,構成了一幅幅讓遊人流連忘返的優美畫卷,是旅遊開發的處女地目前已初步開發的旅遊景點景區主要有石月亮、臘烏岩瀑布、飛來石、碧江八角樓、臘竹底民族文化村、子楞溫泉、亞坪生態旅遊風景區、神奇地心密尼瑪、碧福橋旅遊點等,其他景點景區由於資金不足、基礎設施不配套等原因基本未開發,還處在自然保護狀態
福貢的峽谷主體氣候環境為生物的生長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境內各種有殼斗科、木蘭科、木全科、山茶科及箭竹、鐵杉、冷杉等樹種。[動物有豹、羚羊、小熊貓、野牛、岩羊、滇金絲猴、小熊貓、獼猴、鹿、麂、飛鼠、水獺、黑熊、尾梢紅雉、灰角雉環頸雉等國家Ⅰ級、Ⅱ級、Ⅲ級保護動物39種。[藥用植物有黃連、天麻、茯苓、貝母、牛夕、羌活等170餘種
目前已初步探明境內礦物資源有錫、沙金、鉛鋅、鎢、鐵、水晶石、雲母、綠柱石、電氣石、石棉、密玉、綠簾石、矽、大理石、石灰岩等礦種,其中大理石資源儲量為24.3億立方米
區劃人口
2000年,福貢縣轄1個鎮、6個鄉:上帕鎮、馬吉鄉、利沙底鄉、鹿馬登鄉、架科底鄉、子里甲鄉、匹河怒族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88127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上帕鎮26075匹河鄉9864子里甲鄉8801架科底鄉10520鹿馬登鄉12977利沙底鄉11214馬吉鄉86762004年9月30日,雲政復[2004]96號批覆:同意福貢縣利沙底鄉更名為石月亮鄉。
全縣轄上帕鎮、馬吉鄉、石月亮鄉、鹿馬登鄉、架科底鄉、子里甲鄉和匹河怒族鄉等1鎮6鄉,57個村民委員會,628個自然村。2004年末,全縣總人口23121戶92225人,其中農業人口83022人,占總人口的90%。全縣有傈僳族、怒族、白族、納西族等20個少數民族,點總人口的98.6%,其中傈僳族有68498人,占總人口的74.3%,怒族有17485人,占總人口的19%。有5.99萬民眾信仰基督教,占總人口的65%。
歷史沿革
縣西有高黎貢山,取“幸福的高黎貢山”意命名。
西漢屬越崔郡地。東漢屬永昌郡地。三國兩晉屬雲南郡地。唐南詔屬謀統(今鶴慶)鐵橋節度地。宋大理國屬麗江臨西縣(今維西縣)地。清康熙早間分屬鶴慶府地、麗江府維西守備廳。
民國元年(1912年),怒俅殖邊隊第一小隊進駐上帕(今縣城)設立上帕殖邊公署,福貢開始設治。民國五年(1916年)改為上帕行政公署,民國十七年(1928年)改稱康樂設治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改稱福貢設治局。
1949年6月和平解放。新中國成立後改為福貢縣,屬麗江專區;1952年改設福貢傈僳族自治區;1954年改縣。1956年隸屬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1986年碧江縣建制撤消,其地北部架科底區、子裡卡區、匹河區併入北邊的福貢縣,南部古登區、洛本區併入瀘水縣。
1997年福貢縣轄1個鎮、5個鄉、1個民族鄉:
上帕鎮 面積393平方千米,人口2.4萬。轄上帕、達友、達普洛、施底、珠明林、臘竹底、雙米底、季子洛、臘烏、古泉、木古甲、臘土底12個村委會。
子里甲鄉 面積351平方千米,人口0.8萬。轄子里甲、俄科羅、臘母甲、金秀谷、亞谷5個村委會。
架科底鄉 面積259平方千米,人口1萬。轄架科底、南安建、達大科、阿打、維獨、里吾底6個村委會。
鹿馬登鄉 面積417平方千米,人口1.3萬。轄鹿馬登、亞坪、赤灑底、娃土娃、麻甲底、巴甲朵、臘馬洛、布拉底、赤恆底9個村委會。
利沙底鄉 面積478平方千米,人口1.2萬。轄利沙底、石門登、米俄洛、知洛、扎利、資古朵、亞朵、左洛底、拉馬底9個村委會。
馬吉鄉 面積511平方千米,人口0.9萬。轄馬吉、不臘、古當、木加甲、馬吉米、喬底、旺基獨7個村委會。
匹河怒族鄉 面積398平方千米,人口1萬。轄普洛、瓦娃、沙瓦、老母登、知子羅、棉谷、架究、托平、果科9個村委會。
以上區劃名錄、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國政區大典》,資料截止1997年。
2000年,福貢縣轄1個鎮、6個鄉:上帕鎮、馬吉鄉、利沙底鄉、鹿馬登鄉、架科底鄉、子里甲鄉、匹河怒族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88127人,其中:上帕鎮26075人、匹河鄉9864人、子里甲鄉8801人、架科底鄉10520人、鹿馬登鄉12977人、利沙底鄉11214人、馬吉鄉8676人。
2001年,全縣轄1個鎮、5個鄉、1個民族鄉:上帕鎮、子里甲鄉、架科底鄉、鹿馬登鄉、利沙底鄉、馬吉鄉、匹河怒族鄉。
2004年9月30日,《關於福貢縣利沙底鄉更名為石月亮鄉的批覆》(雲政復[2004]96號):同意福貢縣利沙底鄉更名為石月亮鄉。
鄉鎮簡介
上帕鎮
面積:393平方千米 人口:2.61萬人 郵編:673400 代碼:533323101
全鎮轄12個村委會:上帕、達友、達普羅、施底、珠明林、臘竹底、雙米底、知子羅、臘烏、古泉、木古甲、臘土底。鎮政府駐上帕。
1935年稱章化鄉,1969年合併建五一公社,1988年設上帕鎮。
匹河怒族鄉
面積:398平方千米 人口:0.99萬人 郵編:673401 代碼:533323201
全鄉轄9個村委會:普洛、瓦娃、沙瓦、老母登、知子羅、棉谷、架究、托平、果科。鄉政府駐匹河。
1959年建碧羅公社,1969年更名匹河公社,1986年碧江縣建制撤消劃歸福貢縣,1988年設匹河怒族鄉。
子里甲鄉
面積:351平方千米 人口:0.88萬人 郵編:673402 代碼:533323202
全鄉轄5個村委會:子里甲、俄科羅、臘母甲、金秀谷、亞谷。鄉政府駐子里甲。
1932年設碧江設治局嘉禾鄉,1959年建前進公社,1965年更名子里甲公社,1986年碧江縣建制撤消劃歸福貢縣,1988年改鄉。
架科底鄉
面積:259平方千米 人口:1.05萬人 郵編:673403 代碼:533323203
全鄉轄6個村委會:架科底、南安建、達大科、阿達、維獨、里吾底。鄉政府駐架科底。
1959年設躍進公社,1981年更名為架科底公社,1986年碧江縣建制撤消劃歸福貢縣,1988年改鄉。
鹿馬登鄉
面積:417平方千米 人口:1.3萬人 郵編:673404 代碼:533323204
全鄉轄9個村委會:鹿馬登、亞坪、赤灑底、娃土娃、麻甲底、巴甲朵、臘馬洛、布拉底、赤恆底。鄉政府駐鹿馬登。
1973年設鹿馬登公社,1988年改鄉。
石月亮鄉
面積:478平方千米 人口:1.12萬人 郵編:673405 代碼:533323205
全鄉轄9個村委會:利沙底、石門登、米俄洛、知洛、扎利、資古朵、亞朵、左洛底、拉馬底。鄉政府駐利沙底。
1958年建利沙底公社,1988年改鄉,2004年更名為石月亮鄉。
馬吉鄉
面積:511平方千米 人口:0.87萬人 郵編:673406 代碼:533323206
全鄉轄7個村委會:馬吉、不臘、古當、木加甲、馬吉米、喬底、旺基獨。鄉政府駐馬吉。
1973年設馬吉公社,1988年改鄉。
地理氣候
福貢縣地處滇西北橫斷山脈中段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之間的怒江峽谷。東與蘭坪縣和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交界,南
與瀘水縣相連,西與緬甸接壤,北與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相鄰。邊境線長142.218公里。位於東經98°41′~99°02′,北緯26°28′~27°32′之間。南北最大縱距112公里,東西最大橫距23公里。全縣總面積2756.44平方公里。全縣地勢北高南低,怒江由北向南縱貫全境,形成一個從北向南狹長的“V”字型谷地。縣內最高點在碧羅雪山的嘎拉拍山峰,海拔4379米,最低點在與瀘水縣交界處的怒江江面,海拔1010米,相對高差達3369米。縣城駐地上帕鎮海拔1190.9米。福貢縣氣候垂直變化顯著,從南到北有南、中、北亞熱帶和南溫帶等氣候類型。受印度洋季風氣候和太平洋季風氣候的雙重影響,形成了春季和夏秋間兩個雨季的獨特氣候環境。2004年,縣城年平均氣溫16.9℃,年均降雨量1443.3毫米,年日照1479.9小時,相對溫度84%,無霜期267天。
自然資源
全縣屬高山峽谷地貌,水能資源極為豐富。境內河流有怒江和從碧羅雪山、高黎貢山山澗注入怒江的木古甲、施
底、亞母、利沙底、木克吉,木加甲等30條天然河,水資源理論蘊藏量為48.6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有6.04萬千瓦。福貢的峽谷主體氣候環境為生物的生長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境內各種有殼斗科、木蘭科、木全科、山茶科及箭竹、鐵杉、冷杉等樹種。動物有豹、羚羊、小熊貓、野牛、岩羊、滇金絲猴、小熊貓、獼猴、鹿、麂、飛鼠、水獺、黑熊、尾梢紅雉、灰角雉環頸雉等國家Ⅰ級、Ⅱ級、Ⅲ級保護動物39種。藥用植物有黃連、天麻、茯苓、貝母、牛夕、羌活等170餘種。
目前已初步探明境內礦物資源有錫、沙金、鉛鋅、鎢、鐵、水晶石、雲母、綠柱石、電氣石、石棉、密玉、綠簾石、矽、大理石、石灰岩等礦種,其中大理石資源儲量為24.3億立方米。
民俗文化
傈僳族、怒族色彩斑斕的民族風情、文化音樂、藝術文字、建築、信仰、行為方式、飲食起居、生活方式等形成了福貢獨特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資源十分豐富。
一是民族歌舞資源豐富,福貢被譽為“歌的海洋、舞的世界”,傈僳族、怒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歌舞藝術;二是民族服飾文化資源豐富,傈僳族、怒族的服裝個性鮮明,色彩鮮艷;三是民族民間工藝口獨特,有弩弓、起奔、笛哩圖、挎包、服裝、煙鍋等民族民間工藝品;四是民族節慶文化獨特,主要有傈僳族“闊時”節、怒族開春節;五是民族飲食文化資源豐富,傈僳族的手抓飯、同心酒和杵酒,怒族的肉拌飯、琵琶肉等;六是歷史積澱地豐富,如匹河臘斯底吳符岩畫、刮木必墓地、怒江第一任州長裴阿欠故里、里吾底外國傳教士墓地、加車怒族土鍋燒制地、古泉和拉旺達遠征軍歸國路線等許多歷史文化遺址;七是原始宗教文化濃郁,民間至今仍保留著原始而充滿神秘色彩的傈僳族、怒族圖騰崇拜和祭祀禮儀,為民族民間藝術的發展和表演提供了活化石般的素材。
境內基督教歷史悠久,分布廣,民眾普遍信仰,形成了濃郁而獨特的宗教文化氛圍。
旅遊狀況
福貢的自然景觀輝宏壯麗,旅遊特色景點眾多。境風峽谷、雪山、原始森林、高山湖泊、河流、壁耕奇觀等相互輝映,神秘的“東方大峽谷”、雄奇險峻的高黎貢山、巍峨壯美的碧羅雪山、鬼斧神工的石月亮、如詩如畫的亞坪自然生態景區、星羅棋布的高山湖泊、飛瀉奔騰的江河瀑布、萬紫千紅的高山草甸、迷人的原始森林和竹海、變幻莫測的峽谷雲海、驚險刺激的峽谷溜索飛渡、保存完好的“七十年代邊境縣城遺址”原碧江縣城風貌等精品景點景區,構成了一幅幅讓遊人流連忘返的優美畫卷,是旅遊開發的處女地。目前已初步開發的旅遊景點景區主要有石月亮、臘烏岩瀑布、飛來石、碧江八角樓、臘竹底民族文化村、子楞溫泉、亞坪生態旅遊風景區、神奇地心密尼瑪、碧福橋旅遊點等,其他景點景區由於資金不足、基礎設施不配套等原因基本未開發,還處在自然保護狀態。經濟狀況
近年來,福貢縣緊緊圍繞“生態建設立縣”的發展思路,堅持走“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路子,全面加快生態經濟建設步伐,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30萬畝林果基地建設全面啟動
自州委、州政府提出在全州實施百萬畝林果基地建設項目以後,該縣迅速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就可供造林地塊、現有經濟林等在全縣範圍內展開調查統計。根據調查統計結果,結合全縣發展規劃,縣委、縣政府提出要結合生態建設工程、興邊富民工程和扶貧開發工程,針對境內的氣候和土壤特點,選擇核桃、漆樹、花椒等幾個適生性強、生態和經濟效益好、管理要求相對較低、民眾容易接受的乾果樹種,用三年時間完成10萬畝核桃、10萬畝漆樹、10萬畝花椒共30萬畝林果基地建設的目標任務,並把任務分解到全縣六鄉一鎮,與19552戶民眾簽訂了《百萬畝林果基地建設項目業主保證書》。同時,迅速啟動了育苗基地建設,目前已培育種苗150萬株。為了確保30萬畝林果基地建設的順利實施,該縣制定了包括領導措施、組織措施、政策措施、職責措施、科技措施、宣傳措施、獎懲措施等一系列工作措施。該縣還啟動了10萬畝油桐改良工程,多次請省內外專家“集體會診”,積極尋求解決10萬畝油桐樹齡老化和黑斑病難題,力求把林果業培育成全縣最具特色、經濟支撐力度最大的支柱產業。
特色優勢作物促進農業增效
福貢縣境內80%以上的國土面積是高山峽谷,10萬畝耕地中90%的土地坡度在25度以上。特殊的地形地貌形成了高山峽谷、立體氣候環境,為多種生物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縣委、縣政府結合資源優勢,堅持“圍繞增收調結構、突出特色闖市場、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方針,在依靠科技、提高單產、增加產量的基礎上最佳化種植業內部結構,大力發展馬鈴薯、蕎麥、雞腳稗、油菜以及無公害蔬菜等特色優勢作物,同時積極構建農產品的加工、行銷體系,以逐步實現產業聯動發展和農民增收的目標。
生態產業初具雛形
近年來,福貢縣在最佳化種植業內部結構、加快生態建設的進程中,積極尋求生態建設產業化的有效途徑。通過政府引導、農戶參與、招商引資等方式,逐步構建起生態產業發展平台。目前,全縣完成生態經濟園建設32202畝,其中,藥材園24413畝,茶園3500畝,果園4289畝;完成魔芋種植200畝,木豆種植800畝,草果育苗基地1個。同時,該縣正在加快建設1000畝魔芋基地和以黨參、黃連為主的50000畝藥材種植基地,全縣生態建設正逐步走向規模化。
福貢縣通過紮實抓好林果基地建設、發展特色優勢作物、培植生態產業,生態經濟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參考資料
http://fugongxian.mofcom.gov.cn/http://www.xzqh.org/quhua/53yn/3323fg.htm
http://www.tourunion.com/Info/htm/38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