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縣北門鄉鯤江村海邊的三角洲,形如大魚,被稱為南鯤鯓。這裡有座台灣最古老、香火最旺的王爺廟———南鯤鯓代天府。在台灣的廟宇中,王爺廟最多,全台有近千座,都以南鯤鯓的代天府中的5位王爺為精神領袖,因此南鯤鯓代天府也被奉為全台的王爺總廟。
台灣的王爺信仰來之於福建。古時,福建沿海“放王船”風俗盛行。當瘟疫流行時,為了讓當地的人祈安求福,就要建王醮,把乘載王爺的王船送到大海,讓疫病和王船一併帶走。一些王船躲過海浪的吞噬,漂到台灣。由於台灣在開發之前,為瘴癘之地,當時的醫藥尚未發達,瘟疫一起,常常死亡無數,人心惶惶,談瘟變色。因此,台灣百姓接到大陸漂過來的王船之後,便在那個地方捐款蓋廟,台灣的王爺廟也就一座座地出現了。漂來的王船大都存放於廟內或廟旁,或為祭祀的對象,或另造小模型,供奉在神桌上膜拜。
南鯤鯓代天府建於公元1661年,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傳說300多年前,台南麻豆漁夫楊世鄉發現了從大陸漂過來的王船,船上神像是李、池、吳、朱、范5位王爺,於是在南鯤鯓附近蓋一草寮供奉。據說很靈驗,遠近逐漸聞名,香火也就興旺起來。後籌資建廟,逐步擴大到如今這個規模。而原來的瘟疫邪神,也演變成驅瘟防疫的正神,甚至更進一步成了有求必應的萬能神。傳說5位王爺為玉帝所敕封,主要任務是稽察人間善惡,所以叫做“代天巡狩”,所駐王府也就叫做“代天府”。
如今的南鯤鯓代天府占地約為19公頃,宮殿式建築,精巧壯觀。映入眼帘的山門巍峨壯麗,兩邊是長長的迴廊,頂上繪有精美的圖案,深邃的長度,給人柳暗花明的感覺。正門廟額上刻有“南鯤鯓代天府”的旨牌,兩邊有雙龍護塔,運筆蒼勁,雕技精湛。在三川門的左右分別設有龍門和虎門,在龍虎門後面則各有一個六角形樓,左為龍鐘樓,右為虎鼓樓。凡是進香團或是貴賓入廟,就會鐘鼓齊鳴,以示敬迎。三川門和龍虎門的台階皆為三級,兩側各作五圈螺鏇形,就好像是打開的卷書,所以也叫卷書階。搭配丁字紋的紅磚鋪面,取其“人丁旺盛”之意。
代天府門楣的石楣、石壁、石窗、石堵等全都是由祖國大陸運來的青斗石、白石雕刻而成。每柱、壁、窗等均雕有中國古代故事人物或禽獸花木。三川殿前一對八角形龍柱,蒼勁渾厚,為南鯤鯓精神標誌。左右兩殿牆堵上,保留清代進士鄭板橋的石雕竹書,相當珍貴。
代天府的屋脊為歇山重檐頂,上面刻有鳳凰飛龍及各種植物造形、諸神仙傳說等,活靈活現,富麗堂皇。從上鳥瞰南鯤鯓代天府的廟頂,只見層層疊疊,組合豐富,脊線轉折變化精巧細緻,給人五彩繽紛、豪華富麗感覺。而拜殿藻井上的屋頂作八角狀,形如轎頂,俗稱“轎式屋頂”,造形獨特,成為該廟特有的建築景觀。
整個廟分為前殿後院。廟的前殿由三部分組成。以中間的代天府為主,放著5位王爺的神像,頂上懸掛著“代天行道”的橫匾,布置莊嚴。右邊是中軍府,左邊是城隍衙。正殿中央有一八角藻井,出自名家之手。它是由無數小塊香木榫接而成,向中心逐層嵌疊,匯集於最高點。按照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配合一年四季十二月廿四節氣與七十二候所形成的卦候圖而來的。整體結構奇巧,拼疊緊密,造形富麗精美,如同一幅蜘蛛結網的圖案,是該廟的寶貴文物之一。後來由台灣師傅雕刻的漁、樵、耕、讀四木雕,也是非常難得的藝術精品。
代天府的後殿,是供奉觀世音菩薩的青山寺。木製的門額上雕有雙龍搶珠,兩旁各雕有一隻螭虎,姿態悠雅閒逸。
在正殿後牆、青山寺正對面的牆壁,是台灣惟一用珊瑚礁石砌成的牆壁,並做金錢圖案,被稱為金錢壁。金錢作九五排列,枚枚相疊,塊塊相扣,幾乎看不到疊痕與縫隙。構圖優美,意寓招財納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