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洪兵起義

廣東洪兵起義

廣東洪兵起義1854年,廣東天地會在全省範圍內發動了人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的洪兵起義。1854年6月26日,陳金江部與佛山的陳開、廣州的李文茂、東莞的何六(碌)等洪兵起義軍聯合攻打廣州,最後失敗。

太平天國時期廣東天地會發動的一次反清起義。起義軍自稱“洪兵”﹐即洪門造反軍之意。因以紅旗為標誌﹐亦稱“紅兵”。洪兵起義是在太平天國起義的直接影響下爆發的﹐以廣州附近為其中心地區。1854年(鹹豐四年)6月﹐何祿(六)在東莞石龍圩首舉義旗。7月﹐陳開在佛山舉義。全省各地會眾遂紛起回響﹐數月之間攻克府州縣城四十餘座。起義軍的主要參加者為行店工人﹑農民﹑下層知識分子﹑無業游民和兵丁等。他們以“反清復明”為口號﹐發布討清檄文﹑文告﹐歷數清政府的腐敗統治﹐提出建立一個堯舜復出的“公平正直之世”。並推陳開為盟主﹐以“太平”為號﹐建元“嗣統”。主要首領還有廣州郊區的李文茂﹑陳顯良﹐三水的陳金釭(金剛)﹐韶州府的葛耀明﹐惠州府的翟火姑等。但起義軍中實際並無統一的指揮和領導。在攻克州縣城池後﹐各地義軍設官理民﹐大都對太平天國表示擁戴﹐或自稱為太平天國一路諸侯﹐或用太平天國的正朔發布告示﹐或仿照太平天國的官職和封爵。1854年8月﹐起義軍開始圍攻廣州城。兩廣總督葉名琛等坐困孤城﹐岌岌可危。英﹑美﹑法三國公然干涉﹐以武器糧米接濟清軍。12月7日﹐葉名琛照會英國駐華公使包令﹐請求英國出兵協同鎮壓起義軍。包令在香港同英軍艦隊司令以及美﹑法外交代表會商後﹐率兵船開進珠江。由於受到中外勢力的聯合抵抗和自身的弱點﹐起義軍被擊敗﹐各大股於年底前撤廣州之圍﹐分頭轉移。未能轉移的各地小股於次年先後被鎮壓。何六﹑陳金釭等聯合粵北義軍進入湘南﹐克郴州等地。1856年初敗於湘軍﹐何六犧牲。陳金釭又折回廣東﹐於次年秋克廣西懷集﹐自稱“南興王”﹐建號“大洪”﹐據有粵桂交界數州縣。1863年(同治二年)因部將鄭金叛變﹐被俘死難。陳顯良等轉移到清遠以北山區﹐1862年前後失敗。葛耀明﹑翟火姑等進入江西﹐會合太平軍﹐被稱為“粵東花旗”。起義軍的主力在陳開和李文茂率領下﹐沿西江西上﹐於1855年夏進入廣西。9月27日克潯州府(今桂平)﹐建立政權﹐國號“大成”﹐年號“洪德”。並改潯州為“秀京”﹐以為都城﹐封王建制﹐開爐鑄錢。陳開稱“鎮南王”﹐鏇改稱“平潯王”﹐駐秀京。李文茂稱“平靖王”﹐駐柳州。還聯絡廣西各地原已起義的隊伍﹐授以官爵。這個政權保護農民﹑佃戶在戰亂中獲得的土地﹐減輕農民的賦稅負擔﹐整肅地方秩序﹐實行了一些有利於廣大民眾的政治﹑經濟措施。1858年初達於鼎盛時期﹐擁有廣西﹑廣東﹑貴州三省九府三十餘州縣﹐與粵桂交界的陳金釭大洪政權以及粵北山區的義軍轄地相接﹐跨嶺南兩廣四﹑五十個州縣。鹹豐後期﹐清政府追蹤石達開所部太平軍﹐先後派蔣益灃﹑劉長佑﹑劉坤一等率湘軍入桂﹐同時鎮壓大成國及廣西諸股義軍。1859年﹐李文茂病歿。1861年8月21日﹐秀京失陷。陳開出走被俘﹐鏇在潯州遇害。大成國餘部大都歸於貴縣人黃鼎鳳。1864年5月﹐黃鼎鳳失敗﹐被劉坤一處死﹐大成國即不復存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