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發展
私立廈門大學
1919年8月,陳嘉庚在上海聘任全國教育界名流蔡元培、黃炎培、汪精衛、余日章、郭秉文、胡敦復、黃琬、葉淵、鄧萃英等10人為籌備員。
1919年10月召開私立廈門大學籌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擬訂《廈門大學組織大綱》,會議推舉鄧萃英為廈門大學首任校長、鄭貞文為教務長、何公敢為總務長。
1921年4月6日,廈門大學借集美學校舉行開校式,初創時為私立,設有師範(包括文、理科)、商學兩部。
1921年7月4日,林文慶接受陳嘉庚先生邀請繼任廈門大學校長, 在林文慶校長掌校期間,陸續增設工學、新聞、法學、醫藥等科系, 初步建成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
到民國19年(1930年)擴充為文、理、法、商、教育5個學院、21個系。
民國25年合併為文、理、商3個學院、9個系。學生由開始時的136人發展到300多人。
國立廈門大學
1937年7月1日,經陳嘉庚函請,南京國民政府同意將私立廈門大學改為國立 。
1937年7月6日,著名物理學家、清華大學教授薩本棟博士任廈門大學校長。
1937年9月4日,由於日軍侵犯廈門,學校遷鼓浪嶼;11月間,學校 定出遷汀計畫;12月24日,開始遷移;於1938年1月12日安全抵達。5月間,廈門大學校舍被被日寇炸毀。在閩西長汀期間,師生克服重重困難,堅持教學,學校規模不斷擴大。到抗日戰爭勝利時,廈門大學設定文、理、法、商4個學院、15個系,學生從300多人增加到1000多人。
1945年9月19日,國民政府行政院任命汪德耀博士為國立廈門大學校長。
1946年6月1日,廈門大學校本部開始遷回廈門,長汀各界在體育場舉行歡送大會,贈送大匾額一塊,上刻“南方之強”四個大字。遷回廈門以後,陸續增設海洋系、國際貿易系和法律系的司法組,學生增至1600多人。
1949年1月31日,前校長薩本棟在美國逝世,按其遺囑將骨灰安葬在廈門大學校內 。
廈門大學
1949年10月17日,廈門解放,廈門市軍管會於10月20日委派軍代表吳強、肖楓接管廈門大學,組建新的廈大黨支部。
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經濟學家王亞南教授為廈門大學校長。
1951年,原省立福建農學院併入廈大,改成廈門大學農學院,原私立福建大學的政治、法律、經濟三系併入廈大。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大調整。1952年院系調整前,廈門大學擁有7個學院。
廈門大學院系調整狀況如下:
1:山東大學:1952年,廈大理學院海洋系師生轉入山大組建山東大學海洋系。
2:中國海洋大學:山大1958年遷往濟南時將海洋系留在了青島,後發展成為青島海洋大學,2002年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
3:浙江大學:1952年,廈大電機、土木、機械三個系各一部分併入浙大。
4:東南大學:1952年,廈大工學院的機械和電機兩系以及南京大學、金陵大學、江南大學等高校的部分院系組建成南京工學院,即後來的東南大學。
5:河海大學:1952年,南京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和廈門大學等高校水利專業合併,在南京成立了華東水利學院,即河海大學。
6:南京大學:1952年,廈大俄語專業合併到南京大學外文系,俄語專業的學生也轉到該校外文系學習。
7: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951年5月,廈門大學、西北工學院、北洋大學三校的航空系併入清華,設立清華大學航空學院。上述三校的航空系本非直接參與組建北航(北航於1952年成立)。
8:上海財經大學:1953年的全國院系調整,廈大商學院企業管理系被調整到上海財經學院。
9:同濟大學:1952年,廈大土木建築幾十名師生調入同濟大學。
10:內蒙古大學:1957年,以北大,南大,山大,廈大,中山五校為主,國內十餘所著名高校(包括清華、南開等)共同創建內蒙古大學。
11:華東師範大學:1924年6月,廈大三百餘位教師和學生鬧學潮離校到了上海,創辦大夏大學。解放後經院校合併,發展為華東師範大學。
12:華東政法大學:1952年,廈大政法學院(包括政治、法律兩系)歸併入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
13:上海海洋大學:1972年,廈大水產相關係調入原上海水產學院遷建的廈門水產學院,1979年恢復上海水產學院和續辦廈門水產學院,學院一分為二,後分別發展為上海海洋大學和集美大學水產學院。
14:大連海事大學:大連海運學院(1994年更名大連海事大學)是在50年代高校院系調整中由東北航海學院、上海航務學院、福建航海專科學校合併而成,而福建航海專科學校即為從廈門大學分出的航務專修科。
15:福州大學:為創立福大,廈大支援物理係數十名教師,化學系2/3,數學系3/4,相當於分出一半理科。
16:集美大學:廈大航海、水產相關係科70年代調入集美航海學校、廈門水產學院即現在的集美大學航海學院、水產學院。
17:福建農林大學:農學院與福州大學農學院合併組建福建農學院。
18:福建師範大學:1954年,文學院教育系併入福建師範學院。
1952年院系調整後的廈門大學只保留文理學院,成為文理科的綜合性大學,並在52年之後陸續又有院系調出。
1958年7月,廈門大學下放歸福建省管理。
1963年9月,經中央批准,廈門大學改為直屬教育部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
“文化大革命”期間,廈門大學下放給福建省革命委員會領導,大批幹部、教師被下放農村,有一部分充任中學教師,有的改行做其他工作。
1966~1970年,廈門大學停止招生5年。
1971年,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時有9個系,除保留1966年的8個系外,福建師範學院教育系遷回廈大開辦。
1972年,廈門大學水產相關係調入廈門水產學院。
1981年11月26日,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首批碩士、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6年9月12日,舉辦試辦廈門大學研究生院成立大會。
1995年7月,廈門大學進入國家“211工程 ”建設行列。
1996年,廈門大學成為首批獲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
1997年4月,廈門大學“211工程”通過教育部組織的專家審定立項建設 。
2001年2月,被列入國家“985工程”一期重點建設高校之一。4月6日,廈門大學漳州校區奠基興建。12月,首批獲準試辦示範性軟體學院。
2004年,被列入國家“985工程”二期重點建設高校之一。
2004年7月,廈門大學被增列為中管高校。
2005年底,廈門大學本科教學工作水平以“優秀”的成績通過教育部評估 。
2012年,教育部、福建省政府和廈門市政府在北京簽署《重點共建協定》協定,繼續重點共建廈門大學。
2012年,學校成立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分校位於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占地900畝,總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 。
2013年6月,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7月,入選首批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11月,廈門市政府與廈門大學簽署共建廈門大學醫學院協定。
2014年,學校牽頭的兩個協同創新中心入選國家“2011計畫”;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5年4月6日,學校整合航空系、機電工程系和自動化系等學科組建成立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
2017年1月,入選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2018年4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關於高等學校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工作的意見》及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名單,廈門大學獲準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
2018年1月,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7月,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教育部聯合發文,確定“十三五”期間新增8所共建高校,廈門大學位列其中。8月,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正式批覆。同意成立廈門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由學會與廈門大學共建。12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發文公布,依託廈門大學建設國家天元數學東南中心;廈門大學兩岸金融發展研究中心於2018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上揭牌成立。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截至2018年3月,學校占地近9000畝,其中思明校區位於廈門島南端,占地2600多畝,漳州校區占地2500多畝,翔安校區占地3600多畝,馬來西亞分校約900畝,校舍建築總面積210多萬平方米,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總量490多萬冊、電子圖書560多萬冊,固定資產總值91億元,儀器設備總值30億元;擁有8家附屬醫院。校園高速信息網路建設的規模、水平居全國高校前列並成為CERNET2的核心節點之一。廈大校園依山傍海、風光秀麗, 被譽為“中國最美大學” 。
院系設定
截至2018年3月,廈門大學設有6個學部以及28個學院(含88個系) 。
人文與藝術學部 (文學部) |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 | 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人類學與民族學系 |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 新聞學系、廣告學系、傳播學系 | |
廈門大學外文學院 | 英語語言文學系、歐洲語言文學系、日本語言文學系、法語語言文學系 | |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 | 美術系、音樂系、設計系 | |
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 | 華文系 | |
廈門大學國際學院 | ||
社會科學學部 (社科學部) |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 | 經濟學系、統計系、財政系、金融系、國際經濟與貿易系 |
廈門大學管理學院 | 會計學系、企業管理系、管理科學系、旅遊系、工商管理教育中心(MBA中心)、高級經理教育中心(EMBA項目)、財務學系、市場學系 | |
廈門大學法學院 | 廈門大學法律碩士教育中心 | |
廈門國家會計學院 | 會計碩士專業學位聯合教育中心 、 物流與項目管理工程碩士教育中心 | |
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 | 政治學系、公共管理系、社會學系、公共管理教育中心(MPA中心) | |
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
廈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 ||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 | 教育學公共教學部、教師教育部 | |
廈門大學體育教學部 | ||
廈門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 ||
自然科學學部 (理學部) | 廈門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 數學與套用數學系、信息與計算數學系、機率與數理統計系 |
廈門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理學部分) | 物理學系、電子科學系、天文學系 | |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理學部分) | 化學系、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系、化學生物學系 | |
工程技術學部 (工學部) | 廈門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工學部分) | 物理學系、電子科學系、天文學系 |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工學部分) | 化學系、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系、化學生物學系 | |
廈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 計算機科學系、智慧型科學與技術系、通信工程系、網路空間安全系 | |
廈門大學軟體學院 | ||
廈門大學材料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生物材料系 | |
廈門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 | 建築系、土木工程系、城市規劃系 | |
廈門大學能源學院 | ||
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 | 飛行器系、動力工程系、機電工程系、儀器與電氣系、自動化系 | |
廈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 | 電子科學系、電子工程系 | |
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部(醫學部) | 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學系、生物化學與生物技術系、生物醫學科學系、農業生物技術系 |
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 ||
廈門大學藥學院 | 藥學系 | |
廈門大學醫學院 | 臨床醫學系、中醫學系、護理學系、眼視光系 | |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 ||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
廈門大學附屬東南醫院 | ||
廈門大學附屬東方醫院 | ||
廈門大學附屬成功醫院 | ||
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 | ||
廈門大學附屬福州第二醫院 | ||
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 | ||
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部(地學部) | 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 | 海洋生物科學與技術系、海洋化學與地球化學系、物理海洋學系、套用海洋物理與工程系、地質海洋學系 |
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 | 環境科學系、生態學系、環境與生態工程系 |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5月,廈門大學共有專任教師280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24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5.1%(下同),擁有博士學位的2144人,占76.5%。
學校共有兩院院士22人(含雙聘院士9人),文科資深教授2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簡稱973計畫,含重大科學研究計畫)首席科學家10人次,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簡稱國家“千人計畫”)入選者82人(含“千人計畫”青年項目入選者47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25人、講座教授16人、青年學者6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6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畫(簡稱“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3人、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5人、教學名師1人、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9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21人,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入選者138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9人;國家創新研究群體8個、教育部創新團隊9個。
文科資深教授:鄧子基、潘懋元
國家級教學名師:郭祥群、孫世剛、沈明山、張馨、林亞南、陳小麟
兩院院士
院士姓名 | 類別 | 院士姓名 | 類別 | 院士姓名 | 類別 |
田昭武 | 專職 | 萬惠霖 | 專職 | 焦念志 | 專職 |
張乾二 | 專職 | 趙玉芬 | 專職 | 韓家淮 | 專職 |
唐崇惕 | 專職 | 鄭蘭蓀 | 專職 | 孫世剛 | 專職 |
黃本立 | 專職 | 田中群 | 專職 | 戴民漢 | 專職 |
薩支唐 | 外籍 | 王啟明 | 雙聘 | 張鈸 | 雙聘 |
歐陽鍾燦 | 雙聘 | 謝華安 | 雙聘 | 張統一 | 雙聘 |
院士姓名 | 類別 | 院士姓名 | 類別 | 院士姓名 | 類別 |
張立同 | 雙聘 | 陳鴻鐸 | 雙聘 | 張運 | 雙聘 |
唐啟升 | 雙聘 | 雷霽霖 | 雙聘 | 尹澤勇 | 雙聘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固體物理表面化學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和機制、團簇化學、腫瘤生長和抑制相關傳導的調控、界面電化學
教育部創新團隊: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和機制、腫瘤發生的分子機理、複雜體系的計算化學、傳染病診斷和疫苗研究、海洋環境生理與毒理學研究、碳資源高效利用的催化基礎、核受體腫瘤分子靶點與藥物開發、雜環化學、譜學分析
學科建設
截至2017年3月,廈門大學有11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擁有5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9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7個一級學科福建省特色重點學科、46個福建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9個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擁有31個博士後流動站;3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5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9個交叉學科;24個專業學位學科授權(其中博士學位1個) 。
• 學位授權點
一級學科 博士學位 授權點(31個)
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戲劇與影視學
專業博士學位點(1個)
教育博士
一級學科 碩士學位 授權點(50個)
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建築學、土木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軟體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中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戲劇與影視學、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藝術學理論、設計學
專業碩士學位點:金融碩士、套用統計碩士、稅務碩士、國際商務碩士、保險碩士、資產評估碩士、法律碩士、社會工作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翻譯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文物與博物館碩士、建築學碩士、工程碩士(機械工程、儀器儀表工程、材料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計算機技術、軟體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化學工程、項目管理、物流工程、航空工程)、臨床醫學碩士、公共衛生碩士、工商管理碩士(工商管理碩士、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會計碩士、旅遊管理碩士、工程管理碩士、藝術碩士
• 重點學科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5個)
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5個)
理論經濟學(0201)、套用經濟學(0202)、化學(0703)、海洋科學(0707)、工商管理(1202)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不含一級學科覆蓋)(9個)
國際法學(030109)、高等教育學(040106)、專門史(060105)、基礎數學(070101)、凝聚態物理(070205)、動物學(071002)、水生生物學(071004)、細胞生物學(071009)、環境科學(083001)
福建省特色重點學科(17個)
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物理學、生態學、統計學、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福建省省級重點學科(46個)
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民族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軟體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
• 博士後流動站(31個)
社會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數學、套用經濟學、工商管理、法學、中國語言文學、理論經濟學、哲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物理學、教育學、考古學、中國史、海洋科學、生物學、新聞傳播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化學工程與技術、生態學、信息與通信工程
• 學科排名
2013年,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了第三輪全國學科評估中,廈大有5個一級學科進入了前五名,分別為海洋科學、統計學、套用經濟學、民族學、工商管理;另有11個學科進入了前十名,分別為教育學、戲劇與影視學、化學、理論經濟學、中國史、世界史、法學、外國語言文學、考古學、生態學、公共管理。
學科名稱 | 評估得分 | 全國排名 | 學科名稱 | 評估得分 | 全國排名 |
海洋學科 | 84 | 2 | 教育學 | 77 | 6 |
套用經濟學 | 83 | 3 | 公共管理 | 78 | 6 |
統計學 | 85 | 3 | 生物學 | 80 | 6 |
工商管理 | 86 | 3 | 考古學 | 74 | 7 |
生態學 | 79 | 4 | 新聞傳播學 | 75 | 7 |
化學 | 87 | 4 | 藝術理論學 | 69 | 8 |
戲劇與影視學 | 74 | 5 | 法學 | 79 | 8 |
民族學 | 76 | 5 | 社會學 | 72 | 10 |
世界史 | 76 | 5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73 | 10 |
理論經濟學 | 81 | 5 | 數學 | 74 | 10 |
中國史 | 81 | 5 | 中國語言文學 | 75 | 10 |
外國語言文學 | 76 | 6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69 | 11 |
• 國際影響力
據ESI資料庫2013年11月公布的統計結果顯示,廈大共有8個學科進入 ESI全球前1%,分別是:化學、工程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植物與動物科學、生物與生物化學、環境與生態學、物理學,其中化學進入全球1‰ 。
教學建設
截至2017年3月,廈大獲第五、六、七屆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17項,名列全國高校前茅;30門課程入選全國“精品課程”,6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2篇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
2017年3月,第2屆世界芭蕾舞比賽在日本東京舉行,來自世界各國的124名選手參賽,廈門大學副教授李娜攜其學生歐銳代表廈門大學參加該賽事。歐銳憑藉原創獨舞作品《萌動》獲得現代芭蕾舞成年組金獎,李娜獲教師獎。
國家級特色專業 :會計學、金融學、行政管理、經濟學、財政學、物理學、英語、法學、歷史學、海洋科學、化學、生物科學、統計學、數學與套用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廣告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分析化學、政策科學、結構化學、國際經濟法、審計學、財政學、物理化學、無機化學、現代生物學實驗、海洋浮游生物學實驗、人力資源管理、國家稅收、統計學、金融工程、綜合化學實驗、中國古代史、高等代數、材料化學導論、動物生物學、聲學基礎
國家級教學團隊:海洋科學創新性人才培養教學團隊、統計學教學團隊、生物學基礎課程國家級教學團隊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教學中心、電子信息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生命科學學院實驗教學中心、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
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化學、生物學、海洋科學、數學、經濟學、歷史學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 :臨床醫學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法學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科學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飛行器動力工程、建築學
附屬醫院
截至2018年,共擁有10家附屬醫院。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 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 | 廈門大學附屬福州第二醫院 |
廈門大學附屬東南醫院 | 廈門大學附屬東方醫院 | 廈門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院 |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廈門大學附屬成功醫院 | 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 |
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 |
學術科研
建設成果
“十二五”期間,學校在《科學》、《自然》、《細胞》及其子刊等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50餘篇;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4項、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項;1項成果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2項成果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1項成果獲中國專利金獎;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7項,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0項;32項成果獲教育部第六屆、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其中一等獎3項。2017年,學校科研經費突破14億元 。
在2010年全球最著名的兩大科技期刊之一的《Nature》發布的《自然出版指數2010中國》(Nature Publishing Index 2010 China)這份報告中,廈門大學科研實力位居國內所有科研機構第9名 。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誌發布的《自然出版指數2011—中國》報告顯示,廈門大學位列中國十大科研機構的第六位 。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3月,學校設有200多個研究機構,其中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2個(牽頭單位),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5個。廈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是福建省內僅有的兩個經科技部、教育部認定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之一。
學校還設有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廈門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廈門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院、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廈門大學財務管理與會計研究院、廈門國際法高等研究院、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廈門大學海峽兩岸發展研究院、廈門大學南海研究院、薩本棟微米納米科學技術研究院、廈門大學生物仿生及軟物質研究院、海洋與海岸帶發展研究院等14個研究院以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能源材料化學協同創新中心等科研平台。
• 國家重點實驗室
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細胞應激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疫苗學與分子診斷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國家工程實驗室
醇醚酯化工清潔生產國家工程實驗室
•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天然產物源靶向藥物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源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譜學分析與儀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水聲通信與海洋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濱海濕地生態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高性能陶瓷纖維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計量經濟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教育部批准設立的研究機構
廈門大學歷史研究所、廈門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廈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廈門大學海外華文教育研究所、廈門大學經濟研究所、廈門大學巨觀經濟研究中心、廈門大學會計發展研究中心、東南亞研究中心、(中國)廈門大學馬來西亞研究所、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微納光電子材料與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電化學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物理化學研究所、教育部寄生動物學研究室(廈門大學)、教育部細胞生物學研究室(廈門大學)、廈門大學亞熱帶海洋研究所、中國海關史研究中心、國家農村社會保險研究中心(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委託)、分子診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7年12月,廈門大學圖書館共有紙本館藏總量525.45萬冊,,電子圖書館藏為562.61萬冊,電子期刊72萬冊,合計館藏總量1160.06萬冊,在國內各類圖書館中名列前茅。
文獻收藏涉及各學科領域,尤以哲學、管理學、政治學、法學、經濟學、語言學、歷史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海洋學、機械與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等學科領域的文獻更為系統,在東南亞研究和台灣研究的資料建設方面具有特色優勢。館內還擁有大量的古籍線裝書、光碟、錄音(像)帶、縮微平片等資源,是國家重點古籍保護單位。
圖書館是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中主要的成員館之一,福建省文獻信息服務中心,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學科中心之一,與15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家大學圖書館建立有館際互借和出版物交換關係,教育部在圖書館設有科技查新工作站 。
• 學術刊物
《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於1931年創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廈門大學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期刊(雙月刊),是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主要刊載自然科學各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研究、套用基礎研究、高新技術方面的學術論文。1994年以來,被引頻次及影響因子均居全國綜合類高校前列,先後被國內外多家核心期刊和資料庫收錄為刊源,多次被評為全國、華東地區、福建省的優秀科技期刊。2001年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定的“中國期刊方陣”;2003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第二屆國家科技期刊百種重點期刊獎”;2006年、2008年蟬聯國家教育部科技司頒發的“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獎;2008年榮獲“首屆福建省十佳期刊”。2009年在全國高校科技期刊“三優”評比中被評為“編輯質量優秀期刊”。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在2009年華東地區優秀期刊評選中獲“第四屆華東地區優秀期刊獎”。2010年榮獲“第三屆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獎”。2011年被評為“第2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2011年在《中國學術期刊評價報告》(2011-2012)中被評為“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 。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是廈門大學主辦、國家教育部主管的高層次的哲學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刊物,2003年底首批入選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根據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發布的《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人文社會科學·2010年版)的數據,2009年該刊在“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總被引3122頻次,複合影響因子1.692,位居全國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的第7位。此外,根據陝西師範大學圖書館“高校文科學報論文統計與分析課題組”2001-2006年做的統計報告,該刊1998-2002年五年的平均摘轉率,在全國文科學報中名列第一,2003-2005年三年的平均摘轉率名列第四;其中2001年第二,2002年第一,2003年第二,2004年第五,2005年第三。先後被選為全國各種文科“核心期刊”和各種評估系統的來源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北京大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社會科學院)、“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選用期刊”(南京大學)等。在各類期刊評比中,也獲得了相應的榮譽。在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舉辦的四次全國文科學報評優中,都獲得最高獎項;近年先後被評為“華東地區優秀期刊”、“首屆福建省十佳期刊” 。
學校文化
文化標誌
校訓
自強不息 止於至善
1921年陳嘉庚先生創辦廈門大學時即把“自強不息,止於至善”定為校訓。
“自強不息”指自覺地積極向上、奮發圖強、永不懈怠。最早見於《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止於至善”指通過不懈的努力,以臻盡善盡美而後才停止,也就是說不達到十分完美的境界絕不停止自己的努力。語出《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
校徽
校徽圖案是陳嘉庚先生創辦廈門大學時確定和沿用的,其特定的內涵,簡要說明如下:徽標圓環上方為繁體字“廈門大學”,下方為拉丁語“廈門大學”;盾形上的三顆五角星圖案代表中國傳統哲學中的“三才”,即所謂天然中精神的、宇宙的、人類的三大元素;盾形中心的城及城門圖案象徵著廣納賢才、開放辦學;綬帶上的“止於至善”四字為建校初期校訓 。
校歌
作曲:趙元任;作詞:鄭貞文
歌詞
自強!自強!學海何洋洋!誰歟操鑰發其藏?
鷺江深且長,致吾知與無央。
吁嗟乎!南方之強!吁嗟乎!南方之強!
自強!自強!人生何茫茫!誰歟普渡架慈航?
鷺江深且長,充吾愛與無疆。吁嗟乎!南方之強!吁嗟乎!南方之強!
校慶日
每年4月6日是廈門大學校慶日 。
南方之強
陳嘉庚先生在籌辦廈門大學之時,於1920年11月發表了“籌辦廈門大學演詞”,就強調要把廈大辦成“南方之強”。但是廈門大學作為“南方之強”被廣泛了解,是在抗戰時內遷長汀辦學時期。1940年8月至1941年,國民政府教育部舉行首屆和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學業競試,廈門大學均名列第一,國民政府教育部全國通令嘉獎,廈大由此被廣泛稱譽為“南方之強”。然而,“南方之強”也並非僅指廈大的實力。“南方之強”一詞出自《中庸》。原文為:“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由此可見,校歌中的南方之強,意指一種“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國有道,不變塞焉;國無道,至死不變”的精神。意即用寬容大度來教育、對待他人,即使別人蠻橫無理也不要報復;平和而不隨波逐流,中立而不有所偏倚;國家和平安定時不改變志向,國家黑暗動盪時也能夠堅持理想和操守,至死不變。這種“南方之強”也就是廈門大學自建校起就確立的精神,一種獨立自由,寬容公正,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中庸之道 。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 | 張彥 |
校長 | 張榮 |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 李建發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賴虹凱 |
黨委副書記 | 林東偉 |
副校長 | 李建發、楊斌、韓家淮、葉世滿、鄧朝暉、邱偉傑、江雲寶 |
校長助理 | 李初環、張建霖、譚紹濱、邱偉傑、滕伯剛 |
新聞傳播學院院長 | 余清楚 |
參考資料
歷任領導
姓名 | 任職時間 | 備註 |
鄧萃英 | 1920.12 - 1921.05 | 教授 |
林文慶 | 1921.06 - 1937.07 | 教授 |
薩本棟 | 1937.07 - 1945.08 | 教授 |
汪德耀 | 1945.09 - 1949.10 | 教授 |
王亞南 | 1950.05 - 1969.11 | 教授 |
曾鳴 | 1978.04 - 1982.02 | 福建省人大副主任 |
田昭武 | 1982.02 - 1989.09 | 中科院院士 |
林祖賡 | 1990.07 - 1999.04 | 教授 |
陳傳鴻 | 1999.04 - 2003. 05 | 教授 |
朱崇實 | 2003.05-2017.07 | 教授 |
姓名 | 任職時間 | 備註 |
張玉麟 | 1952.07 -1954.12 | 教授 |
陸維特 | 1955.01 -1969.01 | 教授 |
於英川 | 1972.07 -1973.01 | 軍隊代表(副軍級) |
曾鳴 | 1973.02 -1984.08 | 福建省人大副主任 |
未力工 | 1984.09 -1986.07 | 代理書記,福建省政協常委 |
吳宣恭 | 1986.07 -1989.09 | 教授 |
王洛林 | 1989.09 -1994.04 | 中共中央委員,教授 |
葉品樵 | 1994.04 -1996.06 | 福建省社科聯副主席 |
陳傳鴻 | 1996.06 -1999.04 | 教授 |
王豪傑 | 1999.04 -2006.12 | 研究員,福建省政協常委 |
朱之文 | 2006.12 -2011.09 | 副研究員 |
楊振斌 | 2012.04-2014.11 | 研究員 |
張彥 | 2014.11- | 教授 |
知名校友
屆數 | 姓名 | 介紹 | 姓名 | 介紹 |
1921-1930 | 林惠祥 | 人類學家 | 伍獻文 | 中科院院士 |
郭大力 | 經濟學家、翻譯家 | 柯召 | 中科院資深院士、肄業 | |
1931-1940 | 盧嘉錫 |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 曾呈奎 | 中科院院士 |
黃克立 | 全國政協常委 | 黃望青 | 新加坡廣播局主席 | |
許滌新 | 經濟學家 | 方宗熙 | 生物學家、山東省政協副主席 | |
蔡啟瑞 | 中科院資深院士 | 傅衣凌 | 歷史學家 | |
1941-1950 | 余光中 | 詩人、肄業 | 謝希德 | 中科院院士 |
鄧從豪 | 中科院院士 | 曾融生 | 中科院院士 | |
張存浩 | 中科院院士、肄業 | 林幼堃 | 美國工程院院士 | |
莊漢水 | 菲律賓華人企業家 | 黃保欣 | 香港亞洲電視主席 | |
張克輝 | 全國政協副主席、肄業 | 田昭武 | 中科院院士 | |
潘懋元 | 教育學家 | 葛家澍 | 會計學家 | |
韓國磐 | 歷史學家 | 王屏山 | 廣東省副省長 | |
張啟先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陳一堅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林甘泉 | 歷史學家 | 林尚安 | 中科院院士 | |
1951-1960 | 鄭學檬 | 歷史學家 | 陳景潤 | 中科院院士 |
闕端麟 | 中科院院士 | 閔桂榮 | 中科院院士、肄業 | |
蔡望懷 | 廈門市政協主席 | 黃滌岩 | 中國銀行副董事長 | |
張必貽 | 中船重工副總經理 | 吳宣恭 | 廈門大學黨委書記 | |
何少川 | 福建省政協副主席 | 吳新濤 | 中科院院士 | |
鄧子基 | 經濟學家 | 林鵬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肖培根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蘇東水 | 經濟學家 | |
1961-1970 | 劉再復 | 文學家 | 陳宜瑜 | 中科院院士 |
張高麗 | 中央政治局常委 | 萬惠霖 | 中科院院士 | |
朱亞衍 | 福建省副省長 | 潘心城 | 福建省副省長 | |
1971-1980 | 李禮輝 | 中國銀行行長 | 王憲榕 | 建發集團董事長 |
林蕙青 | 教育部副部長 | 陳修茂 | 廈門市政協主席 | |
陳榮書 | 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 | 杜明聰 | 廈門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 | |
1981-1990 | 李小加 | 香港交易所總裁 | 萬建華 | 中國銀聯總裁 |
董文標 | 民生銀行董事長 | 陶以平 | 興業銀行行長 | |
王開國 | 海通證券董事長 | 黃輝 | 畢馬威全球執行副總裁 | |
陳國鋼 | 新華人壽副總裁 | 孫亞夫 | 國台辦副主任 | |
邱曉華 | 國家統計局局長 | 張曙光 | 澳門城市大學校長 | |
朱之文 | 教育部副部長 | 鄭蘭蓀 | 中科院院士、福建政協副主席 | |
田中群 | 中科院院士、政協常委 | 張曦 | 香港駿華投資集團主席 | |
陳春聲 | 歷史學家、中山大學書記 | 俞可平 | 政治學家、中央編譯局副局長 | |
許又聲 | 國務院僑辦黨組書記 | 洪永淼 | 經濟學家 | |
謝維和 | 社會學家 | 謝毅 | 中科院院士 | |
徐謙 | 福建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 | 孫勇奎 | 美國工程院院士 | |
1991-2000 | 許曉曦 | 廈門國貿集團董事長 | 許華芳 | 寶龍集團執行總裁 |
崔維星 | 德邦物流董事長 | 夏洪波 | 鳳凰衛視副總裁 | |
何立峰 | 國家發改委主任 | 葉舒 | 福耀玻璃總經理 | |
于偉國 | 福建省省長 | 王志民 | 香港中聯辦主任 | |
雷春美 | 福建省政協副主席 | 裴金佳 | 廈門市委書記 | |
2001-2010 | 王永利 | 中國國際期貨副董事長 | 劉賜貴 | 海南省委書記 |
嚴曉燕 | 北京銀行行長 | 樊麗明 | 山東大學校長 | |
龔正 | 山東省省長 | 施建軍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 |
校區分布
廈門大學漳州校區為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所屬。廈大本部包括:廈大老校地址,海韻教學區,廈大學生公寓,海濱教學區 。
廈門大學翔安校區總建築面積1160000平方米、總投資35億元的廈大翔安校區占地總面積3645畝,比廈大校本部還要大。截至2013年9月,已完成60%規劃建設任務。預計到2021年,將有超過3萬名的廈大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在這裡學習 。
2014年10月17日,廈門大學馬來西亞校區破土動工,標誌著中國第一所海外大學正式誕生。廈大馬來西亞分校位於首都吉隆坡西南45公里,在校生總規模1萬人,包括本科生、碩士、博士三個教育層次,生源以馬來西亞和東南亞國家為主,教師則採用全球招聘方式。
廈大馬來西亞分校將分期建設,第一期建築面積約20萬平方米,學生規模為5000人。計畫2015年招第一批學生,第一年招生500名。到2020年,學生規模達到5000名左右。第一期設立中國語言與文化學院、海洋與環境學院、商學院、醫學院和計算機學院5個學院。
廈大將根據第一期辦學情況擇機開展第二期建設。一期工程主要包括教學樓、禮堂中心、學生活動中心、體育館(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等)、學生公寓樓、座鐘樓和兩個警衛室等。第二期擬設立化學工程與能源學院、電子工程學院、生物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動漫與文化創意學院5個學院。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中國首個海外設立的重點大學。
校園環境
廈門大學本部位於廈門島南端,廈門市思明區思明南路422號,
學校占地約2500多畝,一邊是南普陀寺,一邊是海濱與胡里山炮台,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大學校園之一。包括群賢樓群、建南樓群、芙蓉樓群以及廈門大學人類學博物館在內的廈門大學早期建築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
1路,20路,29路,47路,659路,959路,520路公車都可以到達。
廈門大學校園有芙蓉湖、情人谷水庫等景點,有“談情說愛在廈大”之說。廈門大學的舊建築多為陳嘉庚先生的女婿所建,清水牆、琉璃頂極富特色,被喻為“穿西裝、戴斗笠”(比喻中西建築風格結合),尤其是建南大禮堂和上弦場相當宏偉。
廈門大學克立樓不遠處是嘉庚樓群的21層行政大樓,學校始建於1921年,廈門大學將主樓建成21層含有雙關意蘊。樓前就是人工造的芙蓉湖,登上21層頂樓可以向四周俯瞰,鼓浪嶼、南普陀寺、植物園、大嶝島、沿海大橋、船型橋、廈門大學職工宿舍區、學生公寓區、博士樓群、教學區樓群等,群賢樓群、建南樓群、化學樓群、藝術教育學院、廈門大學法學院、演武田徑場、廈門大學水庫、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陳嘉庚紀念堂和紀念碑、鍾美林廣場、圖書館、陳嘉庚與學生雕塑群、魯迅雕像、魯迅紀念館、教師之家、學生公寓區、廈門軟體園盡收眼底 。
主要建築
上弦場和建南大禮堂
廈門大學上弦場和建南大禮堂是廈大的標誌性建築。校內樓房的命名也頗有講究,如凌雲、凌峰、映雪、囊螢、群賢、芙蓉等。
大 南校門
大南校門毗鄰南普陀寺。位於廈門大學大南片區,1921年建校時的名稱。該校門位於大南片區,進校門後的馬路為大南路,在大南校門附近還有教工宿舍樓群。因為廈大學子簡稱大南校門為“南校門”,常讓人誤以為它朝南,實際上,它和西校門一樣,也是朝西的。2001年為迎接80周年校慶而重建。
西校門
西校門是廈門大學的主校門,建在廈大舊主樓群賢樓群西邊,由台胞、廈門大學名譽校友張子露先生捐贈10萬美元建造,1991年3月落成。西校門高7.4米,長25米,建築面積120平方米。採用花崗岩石材以左右延伸的弧面、上方兩角微微翹起的長方形為造型基調,主體對稱式構圖,上面配以浮雕,以體現校門的莊重性及文化內涵,整個造型簡潔、明快、舒展、富有現代感。
嘉庚樓群
該樓群以廈門大學的創辦人、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的名字命名。它是廈門大學建築系師生自已設計,由五個相連的樓組成,位於風景秀麗的芙蓉湖畔,是廈門大學的標誌性景觀。嘉庚樓群的風格是西式的,以對稱性突出的頌恩樓巍巍壯觀。頌恩樓下有八個如被斜刀削了的竹子形圓柱,上面書寫著“自強不息,止於至善”八個大字,這是廈大的“校訓” 。
群賢群樓群
群賢群樓群五幢一字排列,建在廈門市五老峰下、南普陀寺前的演武場上。該樓群以居中建築,裝飾最考究,面積也最大,作為學校辦公樓使用,以群賢為名。東邊為集美樓、映雪樓,西邊為同安樓、囊螢樓,建於1921-1922年,樓群建築面積9576平方米,為陳嘉庚獨資興建廈大的主樓群。囊螢樓、映雪樓很長時間作為學生宿舍,後來調整與同安樓、集美樓一樣做教學、科研用房。
• 該樓群最大特色:
①古今、中西合璧式。②樓梯石板懸挑式。③清水雕砌特大的張燈結彩、垂珠彩簾吉祥圖案式。在當時,三大特色均是獨一無二,1989年後被廈門市定為古建築保護單位 。
建南樓群
建南樓群是20世紀50年代初由陳嘉庚先生的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資、陳嘉庚先生督造的,包括建南大會堂、成義樓、成智樓、南安樓、南光樓五幢大樓,曾是廈大頗具風格的標誌性建築群。李光前先生哲嗣主持的新加坡李氏基金會念其年久失修,遂於1994年開始陸續捐獻1630多萬元巨資,予以全面翻修,2001年廈門大學80周年校慶期間舉行了翻修竣工典禮。
魯迅紀念館
廈門大學魯迅紀念館在廈門大學集美樓,1926年09月04日至1927年01月16日魯迅在廈門期間曾寓居於此。1952年在此設立廈門大學魯迅紀念室。
該館共有五室,其中四室以六百多件文物和資料、照片分別介紹魯迅的生平和在紹興、北京、廈門、廣州、上海各歷史時期的戰鬥歷程,其中在廈門部分是展出重點 。
食宿條件
廈門大學所有學生公寓樓實行專業化的物業管理與服務,倡導學生民主參與、自律管理、自助服務,共同營造文明、整潔、安全、溫馨的“學生之家”。學生公寓樓按相關標準建造,實現住宿功能區分,通訊、網路入戶,配用組合式家具及智慧型化用電管理等;宿舍區的洗浴、洗衣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完善;每間學生宿舍都配備免費校園網及寬頻網接口 。
宿舍內的硬體設施齊全:宿舍按床位分為本科生四人間、研究生二人間、博士生一人間,安裝一台獨立空調;每人配有一個帶密碼鎖的保險柜;衛生間裡都安裝著熱水器(部分老宿舍樓如芙蓉樓宿舍內並沒有獨立的衛生間和廁所);防盜門邊裝著可視門鈴 。
廈門大學擁有專門從事餐飲管理服務的廈門大學後勤集團飲食服務中心,承擔著校本部師生的日常用餐服務 。學校食堂免費供應米飯,教學樓和圖書館提供免費純淨水,宿舍園區內提供免費開水,並有洗衣機。學校內只有芙蓉餐廳三樓還有蔡清潔樓接受現金用餐,為遊客提供方便 。
遊客須知
根據《廈門大學校園參觀管理規定公告》,2012年12月17日起,周一到周五,廈大思明校區每天開放兩個時段給遊客入校參觀,分別是:12:00-14:00以及17:00-24:00,其中在12:00-14:00,兩個校門入校遊客限額1000人(大南門700人,群賢門300人)。
簡而言之,周一到周五的上班時間,廈大閉門謝客。不過,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正常對外開放。此外,中小學生集體參觀、公務活動、事務辦理和探訪親友等不在此限。
自限客之日起,廈大兩大主校門(大南校門、西校門)以及五個邊門(大學路入口、白城入口、海濱入口、胡里山入口、芙蓉隧道口)均不允許遊客騎車進入。
• 時間
廈大思明校區開放時間為周一至周五;
12:00-14:00(中午限300名遊客);
17:00-24:00(晚上不限人數);
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正常開放。
• 入口
遊客只能從大南和群賢校門進入
• 進門
遊客憑二代身份證刷卡進校,師生員工憑校園卡、工作證、學生證、校徽等有效證件進校。
自2018年10月22日起,廈門大學思明校區每個正常工作日中午12:30至14:00接待參觀人員不超過1000人,當日其它時間不接待參觀人員。周末和寒暑假期間每天接待參觀人員不超過5000人。國家法定節假日期間每天接待參觀人員不超過10000人。
獲得榮譽
2018年1月,自然出版集團公布2018年第一期自然指數,廈大名列內地高校第9位。
2018年10月,《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榜單》發布,廈門大學排名第七。
2018年11月,廈門大學共有15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總數在中國大陸高校中列第12位。
中國最美的十所大學排行榜
中國最美的十所大學排行榜。 |
2009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一)
在《2009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以280.15分再列榜首,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分別以224.66分、219.14分獲得第2、第3名。至此,在《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已經連續13年位居榜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已經連續10年保持中國大學前三名。2009中國大學評價顯示,浙江大學在科學研究領域以122.01分首次領先北京大學(120.74分)。 |
2009中國大學法學100強
法學包括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政治學、公安學等5個學科類,共有12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法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4.97%,授予的法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7.63%,法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4.15%。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40110名博士生導師中,有1639名是法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4.09%。 |
2009中國大學理學100強
理學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天文學、地質學、地理科學、地球物理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力學、電子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心理學、統計學等16個學科類,共有31個本科專業。 |
2009中國大學文學100強
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藝術等4個學科類,共有66個本科專業。 |
2009中國大學醫學50強
醫學包括基礎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口腔醫學、中醫學、法醫學、護理學、藥學等8個學科類,共有16個本科專業。 |
2009中國大學哲學20強
哲學只有哲學1個學科類,3個本科專業。 |
福建省高校一覽表
廈門旅遊景點
鼓浪嶼音樂廳 | 鼓浪嶼風琴博物館 | 虎溪岩 | 華僑亞熱帶植物引種園 | 龍舟池 | 十里長堤 | 蘇頌故居 | 蘇頌科技館 | 同安孔廟 | 廈門大橋 | 新碑林 | 延平故壘 | 鄭成功演武場遺址 | 中山公園 | 白鷺洲公園 | 陳嘉庚先生故居 | 鋼琴博物館 | 鼓浪環島路 | 鴻山公園 | 環島海濱浴場 | 嘉庚公園 | 金榜公園 | 琴園 | 天界寺 | 天竺山森林公園 | 廈門博物館 | 廈門海滄大橋 | 廈門海底世界 | 野生動物園 | 毓園 | 遠華影視城 | 鄭成功紀念館 | 鰲園 | 白鹿洞 | 梵天寺 | 福州國際會展中心 | 皓月園 | 華僑博物院 | 集美航天城 | 集美學村 | 青礁慈濟宮 | 菽莊花園 | 萬石山 | 萬石岩 | 萬石植物園 | 五老峰 | 大嶝三島 | 胡里山炮台 | 日光岩 | 萬國建築博覽 | 廈門大學 | 鼓浪嶼 | 南普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