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理工學院

廈門理工學院

廈門理工學院(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位於中國東南海濱城市——廈門。是一所與廈門經濟特區同時誕生,同步發展的省屬公立本科大學。創立於1981年,福建省屬公立本科大學,實行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管理體制。前身鷺江職業大學是福建省最早的全日制職業技術大學。2003年籌建升本並試招7個專業的本科生,2004年經教育部批准升本並更名為“廈門理工學院”。是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100多所之一;國家首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教育試點高校”。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廈門理工學院廈門理工學院
廈門理工學院1981年10月建校。前身鷺江職業大學是福建省最早的全日制職業技術大學。1995年,設有經濟、外語、社科、建工、機械、電子、工藝美術7個系、11個專業。
2003年籌建升本並試招7個專業的本科生,2004年經教育部批准升本並更名為“廈門理工學院”。2005年3月,升本後的首屆校領導班子到任。2007年5月,通過學士學位授權單位及專業評估。
2009年10月,在中國大陸高校中第一個提出建設“親產業大學”。2010年9月,成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
2011年10月,成為國家首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教育試點高校”。2012年6月,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2013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重點建設設高校”。

辦學規模

師資力量

廈門理工學院廈門理工學院
截至2012年3月,共有專任教師830人,外聘教師261人,折合教師人數961人,折合在校生人數19304人,生師比為20.09:1。其中碩博士學歷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8%,企業經歷的占18%,海外經歷的占10%,外(台)籍教師的占8%,高級職稱教師占33%。雙聘院士和長江學者3名。
黃國和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9-2011年期間,出國學習交流教工達120人次;加拿大里賈納大學以及其它多所歐美高校為學校教師交流學習專門設立“校長基金”或“海外教學基金”。截止到2013年,學校具有海外留學、訪學、工作經歷的教師90人;外教48人,其中,專業類外教11名;專(兼)職台教12名。

辦學條件

學院的前身鷺江職業大學創辦於1981 年 10 月,與廈門經濟特區同時誕生、同步發展。在20 餘年的辦學過程中,面向社會、面向廈門經濟特區,培養了23 屆1.2 萬餘名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較強的實踐套用能力的套用型人才,並為企業單位培訓了2 萬多名在職人員
學院現有機械工程、電子與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工程、商學、外語、文化傳播、藝術設計、管理科學、數理、人文、公共體育等 12 個系部以及成人教育學院。學院積極開展高等教育研究、港台經濟研究及科技開發工作,還定期出版學報和校報。
學院重視辦學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建成了一批包括機械製造、機電一體化、 PLC測試數控、電機及控制、電工、電子技術、大學物理、模具設計與製造、建築材料、多媒體製作與視覺、物流與 ERP 、會計電算化、經濟實務綜合模擬、藝術服裝 CAD 等高規格、現代化的實驗室,以及計算機、現代教育技術、工程實訓等教學實習中心。教學儀器設備資產達 5000 多萬元。圖書館藏書 40 多萬冊,各類中外報刊雜誌 800 余種。
學院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最佳化教學實踐體系,努力辦出特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學院一個教學改革項目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國家級二等獎;建工系、外語系、社科系的四項教學成果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英語專業、計算機輔助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專業;英語、對外貿易、市場策劃專業被確定為省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六門課程被評為省普通高校優秀課程。
學院重視國際間的教育與文化交流。 1991 年學院成功地進行了中國—加拿大高中後職業技術教育合作項目,至今已與加拿大 BC 省理工學院和里賈納大學、紐西蘭理工學院、日本長崎外國語大學、韓國釜山東義科學大學和漢城仁德大學、馬來西亞英迪學院等多家海外學院簽署了教育合作協定。自 1999 年開始選派學生到加拿大、紐西蘭、日本、馬來西亞等國的合作院校攻讀本科課程;選派電子系、機械系的學生到韓國釜山東義科學大學、漢城仁德大學實習。同時我院還注重與其他國家以及香港、台灣等地區的教育學術交流與合作。引進已開發國家優質辦學資源,高起點的國際合作教育學院也即將開辦。

辦學成果

廈門理工學院廈門理工學院
●學校地處中國經濟特區廈門市。廈門位居福建省東南沿海,與台灣島隔海相望,是我國著名的風景旅遊港口城市和閩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廈門氣候宜人,風景優美,曾獲得過“聯合國人居獎”、國家衛生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第一名)等一系列殊榮。廈門經濟繁榮,科教發達,在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中處於第十名,隨著“海西戰略”以及廈門市“十一五”新一輪跨越式發展戰略的實施,廈門市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中的重要中心城市地位將逐步凸現,對台區位優勢將更加明顯,發展前景將更加光明!學校將充分依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爭取建設成為一所特色、精緻、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開放式、套用型、地方性、國際化的理工科大學!
●定位清晰戰略準確
學校自升格為本科院校以來,搶抓機遇、苦練內功,著力於學科與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與實驗室建設等,緊密對接廈門支柱產業,適應“海西”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明確了學校定位,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即:以建設成為“特色、精緻、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開放式、套用型、地方性、國際化的理工科大學”為發展目標定位;以“培養具有現代工程技術能力和人文社科專業素養、能務實、善創業、敢創新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以“本科教育為主的教學型大學”為學校類型定位;以“本科教育為主,兼顧有特色的專科教育,保持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適度發展國(境)內外合作辦學,積極爭取國內外研究生聯合教育的多層次辦學格局”為層次與規模定位;以“構建以基礎學科為支撐,套用型學科骨幹,高新技術學科為重點,特點比較鮮明,結構比較合理,理工科相對突出,管理、經濟、人文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新體系”為學科定位;以“根植廈門、立足海西、面向全國”為服務定位。

通過積極探索,大膽創新,依靠“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戰、開放辦學、國際合作”等五大辦學戰略,廈門理工學院正在一條特色發展之路上又好又快地前進!

●發展迅猛日新月異
經過幾年快速發展,目前學校已擁有車輛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光學工程三個省級建設重點學科;英語言文學、傳播學、物流管理三個市級重點建設學科;會展經濟與管理、文化產業與管理、商務策劃管理、光電子、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汽車理賠公估等在福建省高校率先且唯一設定的專業;省級精品課程8項,校級精品課程27項。

學校大力實施“251人才工程”和“百名優秀海外人才計畫”,僅2007年就新增加的教職工近150人,其中教授、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副教授、博士後及博士等高層次人才超過40人,他們中既有重點大學的博導,也有留學歸國的博士。一批學術中堅力量已經或即將融入理工學院這一和諧大家庭中。

廈門理工學院等15所院校列入福建省首次啟動的“一般本科院校辦學水平提升計畫”,本次“提升計畫”首期建設時間為2012年至2015年。列入計畫的15所院校分別為泉州師範學院福建工程學院、閩江學院、莆田學院、廈門理工學院、三明學院、龍巖學院、武夷學院、福建警察學院、福建江夏學院、寧德師範學院、福建師範大學福清分校、仰恩大學、閩南理工學院、福州外語外貿學院
據了解,“提升計畫”主要建設項目包括建立套用型人才培養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等5個項目。根據計畫,要把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作為教學質量重要的評價標準,探索建立行業企業、用人單位、教師、學生、家長和中介組織多方參與的評價制度。

目前,全校實驗室使用面積達50000平方米,教學實驗儀器設備總值1.2億元。大學物理實驗室、力學中心、機械基礎實驗中心、現代設計與製造實驗中心、車輛工程實驗中心、SOPC與嵌入式系統套用實驗中心獲得財政部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專項資助;機械基礎實驗中心被評為福建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在此基礎上,學校全面啟動了2007—2010年實驗室四年建設規劃,計畫再投入1億元專項經費,組建工程技術訓練中心、數字動漫與文化創意實訓中心、國際商務實訓中心、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區,著力構築特色鮮明、配置合理、先進實用的創新實踐平台和實驗教學體系。

學校傾資1億元打造的廈門理工學院工程學科集約研發平台,現已開始運行,其下設現代汽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效精密智慧型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光電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現代物流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系列研發中心,該集約研發平台建設已被列為廈門市重大科技項目。

學校全面啟動了大學生科技創新計畫,大力培養我校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以開放性實驗項目、創新性實驗計畫立項、以及各類學科競賽等科技創新活動為載體,努力凝鍊我校套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在國家級、省部級各類競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僅2007年,理工學子就獲得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6人、二等獎11人獲、三等獎20人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二等獎2隊、福建省一等獎3隊、福建省二等獎1隊,第八屆“挑戰杯”福建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6件作品獲獎。在福建省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項目中,學校15個項目入選,總數居全省第一。

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現代化的集美新校區已基本成形。氣勢磅礴的實驗樓群、宏偉典雅的教學樓群、精緻特色的圖文信息中心、聳入雲霄的行政辦公樓、標準實用的學生宿舍區等一批現代化建築群已卓然屹立於集美文教區。
●生源質量屢創新高

廈門理工學院廈門理工學院
學校的招生規模穩定增長。目前截學校全日制在校生已達11000人,成為名副其實的萬人大學!2008年計畫招生4870名,其中本科2900名,專科專科530名,軟體學院1200名,專生本240人。學校歷來是福建省最受考生歡迎的高校之一,也是福建省屬高校中生源質量最好的高校之一。2006年我校招收的本科生錄取分數線文、理科在該批次中均居福建省高校第三位,2007年文科本科拋檔線位居全省第二,許多考生的分數線超過本一線,最高高出本一線57分,在全國各省的錄取分數一般都超過本二線20-30分;錄取的專科生多數達到了本二線。2007年學生報到率在省屬高校中名列前茅。本科報到率達到99.21%,專科報到率達到90.75%。

●專業設定緊扣市場

廈門理工學院廈門理工學院
學校開設的專業緊扣當前科技與產業的發展和人才需求。突出務實創業精神、套用技術、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目前,學校28個本科專業全部對接廈門和海西經濟區的支柱產業,其中,會展經濟與管理、文化產業與管理、商務策劃管理、光電子、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是在福建省高校率先且唯一設定的專業;車輛工程、光電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被列為省級重點建設學科;物流管理與工程對應臨港型城市發展需要,土建類專業與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相對接,計算機、網路工程、數碼動漫設計、藝術設計等與廈門的軟體產業連結,電子、電氣類專業與廈門第一大支柱產業完全吻合,國際商務、電子商務、商務英語、日語、財務管理等專業順應高端商務與服務業對人才的需求,同時,學校還開設一些特色專科專業,如“汽車理賠公估”專業屬國內首創,“空乘商務”是校企合作辦學的典範。2008年還將開設市場急需的“物業管理”專科專業。

●合作辦學縱深發展
學校注重政產學研結合,集中優質資源辦學,積極與企業聯辦專業,實行訂單式培養,如電子工程自動化專業與國際知名企業ABB公司、汽車理賠公估與台灣大華聯合保險經紀公司;車輛工程與金龍客車公司;會展經濟管理與廈門會展協會;文化產業管理與廈門日報社;物流管理與香港理工大學、廈門港務集團、廈門航空港集團;通信工程與中國移動廈門公司;財務管理與廈門建設銀行;環境工程與廈門市環保局等9家單位;空乘商務與廈門航空;動漫設計與台灣資策會數位動漫學院、台灣西基動漫等知名軟體企業等都已形成了緊密的對接關係。同時,學校還與企業共建實訓基地,每個專業都有3至14個左右的實訓基地。

●國際交流碩果纍纍

廈門理工學院廈門理工學院
學校重視與國際間及港澳台地區間的教育、文化交流。先後與香港理工大學、加拿大里賈納大學、英國赫爾大學、日本高知工科大學、日本佐世保高專、紐西蘭理工學院、韓國釜山東義科學大學、首爾仁德大學、台灣銘傳大學、台北教育大學、開南大學等多家高校簽署教育合作協定,合作辦學規模和層次不斷提升。自1999年起開始選派學生到加拿大、香港、紐西蘭、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攻讀本科或碩士課程,還招收少量外國留學生。並多次舉辦暑期英國學生文化夏令營、韓國中文研修班等學生交流活動。學校還有一批專業的外籍教師隊伍,即將開辦的國際合作教育學院將為國際合作交流提供更好的平台。

●學生廣受社會青睞
學校以培養具有現代工程技術能力和人文社科專業素養、能務實、善創業、敢創新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絕大部分畢業生在廈門市就業,一次性就業率歷年高達92%以上,連續三年全省排名第一。我校培養的學生以能務實、敢創新、勤吃苦、動手能力強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廈門航空港、廈門航空有限公司、廈門建行、廈門農行、廈新、廈華、金龍汽車、廈工機械、廈門建發、廈門路橋、ABBDELL等一大批知名企業都是廈門理工學院的用人大戶,學校被譽為“地方經濟建設的人才搖籃”。

院系建設

廈門理工學院廈門理工學院

●機械工程系
機械工程系創建於 1981年,是廈門理工學院始創的四個系之一。目前設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三個本科專業和模具設計與製造、機電一體化技術兩個專科專業。擁有5500多平方米的專業實驗室,實驗室資產原值1350多萬元。機械基礎實驗中心為福建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並與金龍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進達(上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等省內外20多家大中型企業建立了穩定的產學合作關係。

近年來,機械工程系通過外引內培等措施,師資隊伍建設成效顯著,形成了一支年齡、學歷、學緣、職稱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41人,其中正教授5人,副教授13人,高級工程師3人,碩士、博士30餘人,福建省教學名師1人。

為了保證科研對教學的促進作用,機械工程系積極鼓勵教師開展科學研究。建設有現代汽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效精密智慧型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廈門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學科為院級重點學科,車輛工程學科為省級重點建設學科。“十五”期間,主持和參與科研課題34項,取得科研成果19項,其中省部級科研成果12項;轉讓科研成果 3項,實現產值600多萬元,模具中心年創產值200多萬元;獲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20餘項。

從2003年至今,全系承擔省級教研項目2項,承擔校級項目11項;主、協編教材(著作)11部。獲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獲學校教學成果一等、二等各1項; 《機械CAD/ CAM》 《工程製圖及 CAD》 《液壓與氣壓傳動》等3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 《數控技術》 《機械製造技術基礎》 等2門課程評為校級精品課程。

機械工程系一貫重視實踐教學,重視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不斷最佳化課程體系和實驗內容,更新實驗手段,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切實加強對學生工程套用能力的培養。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不斷增強,深受社會歡迎。從2003年至2007年,畢業生就業率為100%,一次就業率一直穩定在95%以上。
●建築工程系
建築工程系成立於1981年9月,25年的辦學過程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和管理經驗,在建築工程類專業建設方面取得了穩定的發展,目前設定有:4年制本科專業工程管理專業、土木工程專業,5年制建築學本科專業。

建築工程系擁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年齡、學歷、技術職務結構合理、充滿活力、富有經驗、具備良好發展趨勢的雙師型師資隊伍(高級職稱32%、中級職稱52%),其中多人為全國一級註冊結構師,全國一級、二級註冊建築師、註冊造價師和註冊監理工程師。設有建築設計、建築結構、工程管理等專業教研室,注重課程建設及教學改革,在教學上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個人綜合素質好、具有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的套用型工程技術管理人才。
建工系重視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加強各種實踐性教學環節,設有“材料力學實驗室”、“工程測量實驗室”、“建築材料實驗室”、“土工實驗室”、“計算機教學中心”、“電視教學網路中心”和相關的實驗中心。同時十分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通過校內外社會活動提高學生文化素質、品德修養和創新意識,曾獲“省級文明班級”、“廈門市青年志願者行動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不懈努力,建工系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取得一定成績,為國家基本建設培養了一批技術人才。畢業生具備一定的土木工程結構分析理論基礎,掌握施工技術與施工組織等知識,熟悉建築經濟和法規及房地產開發管理知識,能在建築設計、建築施工、建設管理、房地產開發等部門從事各相應專業工作,目前建築工程系已為社會輸送了22屆畢業生,就業率100%,部分學生已成為所在單位特別是建築行業單位的技術骨幹.

●電子與電氣工程系

廈門理工學院廈門理工學院
電子與電氣工程系創建於1984年9月,下設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及通信工程三個本科專業。電子與電氣工程系成立23年來為特區建設輸送了上千名高級套用型人才。
電子與電氣工程系目前在校生達782人,現有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占35%、中級職稱50% ,碩士以上學歷占全系專任教師的80%,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骨幹,教授、博士為依託,後備力量源源不斷的教學科研隊伍,在教學、實踐以及科研項目開發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績。多人次獲得市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數百篇學術、教改論文或出版著作,另有一些橫向科研項目已在實際生產中發揮了較大的經濟效益。

電子與電氣工程系擁有電工電子技術、高頻電路、信號處理、通信技術、單片機/EDA技術、高級電工實訓、電機與控制、電力系統、ABB實訓中心、電氣測控技術、創新等實驗室,實驗室中儀器設備齊全,充分保證教學實踐的正常進行,並以效率高、質量好、管理規範而獲得省級評估專家的好評。除校內實驗室外,同時與ABB(中國)有限公司、廈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華聯電子有限公司、廈門電力成套設備有限公司等公司簽定協定,共同探索產學合作的辦學模式,這些公司已成為我院掛牌的校外生產實習基地。2005年6月,世界500強企業之一的ABB公司和我院簽訂了產學合作協定,“訂單式”培養企業需求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高級套用型人才,為學生在生產實習、畢業實習、以及暑假等期間提供學生實習、實踐的機會與環境,同時設立“廈門理工學院ABB開關獎學金”,主要用於獎勵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優秀學生,以鼓勵學生努力學習、積極進取。

二十多年來,電子與電氣工程系黨支部先後獲得省、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的光榮稱號,教師有多人次獲得省先進教育工作者、省優秀思想政治工作代表、省女職工標兵、市勞動模範和市優秀黨員的稱號。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從1994年開始招生,設定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網路工程兩個本科專業,以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套用型人才為目標,突出專業基礎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擁有一支高學歷、高水平、年齡層次和知識結構合理、勤懇敬業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40餘人,外聘教授3人。其中專職教師中博士後1人,博士3人,副教授6人,高工2人,在讀博士1人,90%以上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兼職教師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博導4人,副教授1人。專職教師中先後有2人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並有多人次獲得省、市、校級表彰, 《微機概論》 被評為福建省優秀課程。在歷年的福建省高校計算機套用水平考試中都取得優異的成績。

多年來,全系教師辛勤耕耘,潛心科研和教學,熱愛教育事業,熱情為廣大學生服務;先後有2人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多人次獲得省、市、校級表彰,“計算機套用基礎”課程被評為福建省優秀課程。在歷年的福建省高校計算機套用水平考試中都取得優異的成績。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學、實驗及科研條件完備。現擁有計算機網路、嵌入式、作業系統、硬體與維修、軟體、計算機體系結構等實驗室,配有高性能設備,完全能夠滿足教學實驗和各類實踐、科學研究的需要。

針對計算機專業不斷發展的特殊需要,課程設定兼顧了基礎與專業能力的培養,在加強課程試驗、增加實踐動手能力培養的同時,許多課程設定了實踐設計及寒暑假項目。良好的教學條件使得學生在具備堅實理論基礎的同時也能在工程實踐與獨立工作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訓練。
十多年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畢業生以就業率高、工作適應能力強、擇業面寬的特點,得到社會的充分認可和用人單位的好評,歷年來畢業生得就業率達到96%以上。

●環境工程系

廈門理工學院廈門理工學院
環境工程是我校根據21世紀學科發展和社會人才需求即將設立的學科。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長和全民環境意識的不斷增強,我國的環境科學和環境保護事業在21世紀必將迅猛發展,因此,環境工程學科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從80年代初開始,在世界範圍內,隨著科學的長足進步和經濟的迅速發展,各國政府和多邊機構已日益認識到環境問題的重要性。經濟問題和環境問題是不可分割的對立統一體,發展經濟不可避免地影響環境,而環境的退化又必然削弱經濟發展的基礎,因此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引用了大量歷史資料和統計數據,向全世界報告了當今世界所面臨的“人口激增、土壤流失和土地退化、大氣污染日益嚴重、水污染加劇和能源消耗與日俱增”等16個嚴重的環境問題。90年代初,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21世紀議程等五個重要文獻,反映了全球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在資源環境與發展領域廣泛開展合作的全球共識和最高級別的政治承諾。1993年我國再次宣布中國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1994年國務院第16次常委會討論通過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的白皮書,體現了我國持續發展戰略與資源環境、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方針。因此,人口、環境與發展問題已成為整個人類發展的21世紀議程。發展經濟同時注重環境保護是大勢所趨。

但是,我國目前在環境領域科技體制仍很不完善,存在環境問題研究、教學與生產相脫節的現象,對許多重大環境污染問題產生的原因、污染特徵認識不足,無法提出科學有效的能源結構調整等巨觀調控戰略,對於循環經濟、清潔生產中的能源利用率問題沒有系統的研究或很少考慮環境因素,對能源引起的環境污染和全球變化缺乏科學的數據支持,在國際履約中處於被動地位。在這種形勢下,順應時勢,在我校建設和發展環境工程學科具有極其重要和深遠的意義。因此,我校要把環境工程作為重點學科來建設,並逐步向省重點、國家重點學科努力,從而為國家培養一大批具有從事工礦企業、區域等環境污染控制工程的規劃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科研創新人才。這不僅是國家的需要,也是時代的需要。
環境工程專業以理學與工學學科的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為基礎,綜合運用多學科、多方法和多技術進行環境行為預測與環境質量評價,同時對環境污染進行治理與控制,是一門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的多學科交叉的新興學科。本專業旨在培養具備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噪聲污染控制工程、環境監測和環境質量評價、水資源保護以及環境污染控制規劃等方面知識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為適應現代科技與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環境工程專業擬實行多學科交叉背景下、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培養基礎厚、專業面寬、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複合型人才。本專業將致力於為學生全面參與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文化藝術、社會服務等活動創造條件,提倡學生在參與中發現自己的能力和興趣,最大限度地發展自己的智力和潛能,鼓勵學生敢於面對挑戰、不斷探索、努力創造、追求卓越,並提供一種基礎和環境,促使學生養成獨立工作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習慣。
●數理系
廈門理工學院數理系是由原數學教研室和大學物理教研室發展而來。數理系目前有教職工4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0名。教師中博士後2人、博士7人,有碩士以上學歷教師占90%.
數理系現有“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套用數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三個本科專業。設信息與計算科學教研室、數學與套用數學教研室、高等數學教研室、光電信息技術教研室、大學物理教研室等五個教研室;設有1個基礎實驗室——大學物理實驗室、 2個專業實驗室——光電信息技術實驗室、信息與計算科學實驗室;擁有 1個省級重點學科——光學工程、1個工程中心——光電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培育)——光電技術重點實驗室和1個研究所——數學研究所。

目前,數理系教師主持省科技廳項目3項, 省教育廳項目3項, 廈門市科技項目10多項,廈門理工學院科研項目5項。近年來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00多篇,出版書著、教科書10多本。

●商學系

廈門理工學院廈門理工學院
商學系由原經濟系發展而來,經濟系創辦於1981年,2005年改名為商學系,現有電子商務(網路貿易和網路行銷方向)、國際貿易、財務管理(理財和信用管理方向)三個本科專業,以及國際貿易實務、會計、會計電算化三個專科專業。目前在校生1232人。辦學以來培養、輸送的各類畢業生,分布於貿易、金融等公司、企業及機關事業單位,成為各行業的骨幹力量。

商學系擁有一支實力雄厚、教學經驗豐富、梯隊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41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3人,講師11人;博士後1人,博士6人,碩士17人。另外,聘請政府經濟職能部門的領導和專家、大中型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士來校講課、講座。

辦學25年來取得豐碩的教學、科研成果,如電子商務專業被國家社會勞動與保障部授予“全國電子商務師職業資格統一鑑定機構”並榮獲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國際貿易專業列入福建省教學改革試點專業,獲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財務會計兩次獲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全系教工迄今已在國家權威、核心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近200篇,主編和參與教材編寫21本,其中有9項成果分別榮獲全國高校金融教材二等獎、華東地區優秀圖書二等獎、福建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和廈門市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等獎項。

商學系堅持“面向實際,服務社會”的辦學方向,重視理論教學與實踐套用相結合,注重套用型人才的培養。擁有比較優越的辦學條件,除共享學校公共教學設施外,還擁有經濟綜合模擬實驗室、電子商務創業實驗室、全國高校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聯合實驗室廈門理工學院點、會計實驗室等,配置完善的多媒體教學系統。與諸多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係,成為我系的實訓基地, 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管理科學系
管理科學繫於1999年10月成立,現設有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物流管理、企業管理等三個專業,在校生800多人。現有教職工30餘名,專任教師中擁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的占40%,83%的教師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教師愛崗敬業、素質較高,年齡結構合理,學術思想活躍。近幾年來,在權威和核心期刊等各類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兩百餘篇,並獲得20多項科研成果。管理科學系實驗設備較齊全,現有現代物流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金蝶管理軟體聯合實驗室、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實驗室,設備總值為500萬元,總面積約700平方米。主要承擔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物流管理、工商管理等專業的本、專科生的專業課、專業基礎課的實驗、實訓,以及專業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
管理科學系倡導“科學、創新、民主、進取”的發展理念,以人為本、夯實基礎、拓展視野。注重學科、專業建設,營造特色。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廣泛套用,管理科學系在教學方面也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和改革。案例教學、多媒體教學、現場教學等已貫穿於日常教學活動中。已經與國內外許多大學和著名企業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在聯合辦學、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是本系的一個特色。畢業生的觀念新,綜合素質較高,適應能力強,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

●外語系
外語系創辦於1981年9月,是廈門理工學院最早創建的一個系,更是學院在地方享有最高美譽度的一個系。目前設有英語本科專業、日語本科專業、商務日語專科專業和大學英語教學部,2007年9月在校生人數七百人。今後幾年間,還將成立韓語專業和對外漢語專業。
外語系是個優秀的教學團隊,在外語教學和研究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全系教職工91人,在專職教師中26%為教授與副教授,85%擁有碩博士學位,25%曾經出國訪學。英語專業曾兩次獲得四年一次的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獎省級一等獎,是省級專業教學改革試點專業; 《現代商務英語》 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 《英語翻譯》 是普通高校省級優秀課程、 《商務口譯》 是校級精品課程; 《大學英語報刊選讀課》 是21世紀報的全國示範課程之一;大學英語教學獲得過全國教學優秀三等獎。
系主任魏志成教授撰寫的 《英漢語比較導論》 是全國高等院校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研究生推薦教材,李傳芳副教授和張艷君教授分別是兩門省級精品課程的主講教師。(全省高校校均4門省級精品課程)

外語系的發展建設得到學校的大力支持,設備一流,全部教室均為配置優良的電化教室,另有支持語言頂級訓練的同聲傳譯實驗室,國際貿易實驗室、商務洽談實驗室、以及多間專門用途的語言實驗室。學生以小班上課,外籍教師的課程貫穿在學四年全程,占專業課程的12%以上。
外語系有特色鮮明的教學模式;教師創立的多種教學法,加上系英語線上網站、兩個精品課程主頁和教師的部落格群,有效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績效。專業注意與境內外企業和高校合作,開拓培養學生能力的舞台空間。外語系學生一直承擔投洽會、台交會、廈門國際馬拉松比賽、其他大型節慶活動以及多個企事業的翻譯和接待工作,參加本市及本院與英、韓、日學校交流項目,擔任漢語和中國文化學習的小助教;部分學生被推薦往加拿大、日本、韓國和馬來西亞等地的高校繼續學習。
好聽、好看、好用的廈門理工學院系學生,獲得了展會、商務組織和廈門媒體的讚譽。畢業生在銀行、航空公司、商務公司等知名中外企業中有良好口碑,多年來的就業率一直為100%。

●文化傳播系

廈門理工學院廈門理工學院
文化傳播系是廈門理工學院因應市場需求,整合優勢資源,傾力打造的富有特色的文科系。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戰技能,掌握大文化產業的政策,具備戰略、策劃、管理、執行綜合素養的實戰型專門人才。目前設定有:四年制本科經濟與管理文化產業管理商務管理專業;三年制專科中文秘書、行銷與策劃、旅遊管理和空中乘務專業。
文化傳播系凝聚了一批年齡、專業、學緣、職稱結構相對合理的年富力強、後勁實足的專任教師隊伍(高級職稱占42%,中級職稱占45%),教學經驗豐富,多項教學成果、教材獲國家、省、校級獎。文化傳播系一貫倡導開放、創新的互動式教育教學理念——師生互動,專業與行業互動,教學與實戰互動。專任教師中不乏著名作家、品牌管理專家、廣告和旅遊行業的資深培訓師,在廈門乃至省內業界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專任教師帶領學生參與了廈門日報報業集團、廈門廣電集團、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台交會、旅遊局的多項商業項目開發和市場調研工作,獲得充分好評。

文化傳播系強調科研與實訓建設投入與行業發展同步,設有“文化產業發展研究所”、“漢語言和閩南文化培訓研究中心”、“品牌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先後規劃並建設了專業攝影棚、節目演播室、數碼平面攝影棚、錄音棚、國際會展模擬會議室、旅遊及酒店管理實訓區(客房,西餐廳,酒吧)及專業電腦室、多功能培訓廳,配備了與電視台同步的SONY Beta-SX、SONY DVCAM專業攝像機、DUW-Betacam編輯機、DPS非編系統以及燈光、軌道、搖臂等專業輔助設施。學生每個小組配備DV機、數位相機,滿足其教學實踐需要。同時,文化傳播系注重校企合作,與廈門日報廈門晚報廈門商報廈門電視台廈門航空文化藝術中心國際會展中心國際會展酒店廈門旅遊局廈門新聞出版局新格品牌諮詢機構突破廣告有限公司廈門契合展覽有限公司誠毅地產等知名企業建立了專業實訓基地,培養適銷對路的套用型人才。

多年來,文化傳播系學生在多種專業比賽種屢屢獲獎,曾獲省大學生“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三等獎、優勝獎,專科類校外科技作品文科類一、二、三等獎,全國優秀廣告作品徵集入圍獎,DV大賽優勝獎,公益廣告優秀作品獎等。

文化傳播系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分布於政府機構,專業廣告、策劃公司,傳播機構(報社、電台、電視台、雜誌社、網站等),旅遊公司,星級酒店,企業策劃或行銷部,另有小部分選擇自主創業。

●藝術設計系
美麗溫馨的廈門依山傍海,受山水靈氣之薰陶,感理工情操之陶冶,借海西發展之勢頭,藝術設計系走過了二十年的歷程。藝術設計系1987年籌辦,1988開始招收服裝設計專業的專科學生,2005年招收本科專業。目前設定有:四年制本科專業兩個——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服裝設計方向、服裝工程方向),藝術設計專業(視覺傳達設計方向、數碼動畫設計方向)。在校生500多名。

海光秀色激發了藝術的靈感,也正是如此得天獨厚的環境下,藝術設計系正在茁壯成長,並不停息的對現代科學、先進知識的汲取與融合,以永不懈怠對民族傳統人文精神的繼續與發揚。倡導技術與藝術的融合,嚴謹與創新齊飛。
藝術設計系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充滿活力、富有經驗的師資隊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占30%,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占60%,教師中即有在國際、全國和省級以上的專業設計競賽中獲得多項設計大獎的資深設計者,又有在多個專業學術團體及評審機構中擔任重要角色、知名度高的專家。藝術設計系全體同仁,在學術上銳意進取,勇於創新。在科研中勤勞勤勉,成就卓著。

藝術設計系現有教學及科研用房近2000平方米,包括各專業專屬的教室、畫室、工作室、實驗室及多功能展示廳等,教學中採用先進的服裝CAD系統及輸入輸出設備、多媒體現代化視聽教學設備等,2007年將建成最新蘋果電腦平面設計、動畫設計實驗室,承擔教育部蘋果電腦設計師認證、數位化服裝設計師人證。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校內實踐基地。同時注重校企合作,先後與現代(PORTS)、七匹狼天意維珍妮益達斯美泰羅瑪西基華幼網契合等知名企業合作建立了專業實訓基地,共同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套用型人才。

目前,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為福建省重點學科,近年來,學生的作品多次在全國、省、市各級藝術設計大賽中獲獎。其中有2005“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福建省金獎;全國第八屆廣告節現場設計大賽金獎;第九屆華東大獎包裝類金獎和銅獎; 《蘇州印象》 城市品牌海報展銅獎;中國紅十字會公益海報大展銅獎;首屆中國童裝設計大賽入圍獎;第七屆全國大學生視覺設計大賽入圍獎;“2008揚帆青島”主題海報大賽優秀獎;2005中國廣告協會學院獎等。中國教育電視台、省市媒體都作了專題報導。

藝術設計系已為社會輸送了17屆近500名畢業生,就業率100%,其中有許多學生被省市著名企業、媒體錄用,畢業生以工作適應能力強、擇業面寬等優點,得到了社會的承認和用人單位的肯定。

二十年以來,藝術設計系在人才培養和教學上,始終堅持設計理論、教學、實踐與設計套用相結合的原則,堅持設計為社會經濟服務的方向。積極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學科建設,不斷最佳化師資隊伍結構,拓寬專業方向,更新教學內容。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套用型高級設計人才,成為培養設計師的搖籃,同時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貢獻了一大批成果,成為促進推動設計生產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藝術設計系辦學的歷史,是奮鬥與創新的歷史,目前設計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藝術設計系應該更注重以特色興系,走個性化發展之路。這條路會越走越寬。

●人文科學部
廈門理工學院人文科學部是2006年6月通過整合原廈門鷺江職業大學馬列主義教研室、德育教研室、法學教研室等優秀師資力量組建而成的教學組織,是廈門理工學院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研究的最主要平台。人文科學部下設 《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法學》《軍事理論與形勢政策》 《美育》 等教研室,現有教職工27人。

人文科學部擁有一支政治素質高,年齡結構有梯度、知識構成複合型,富有教學經驗,並具有較強科研能力的師資隊伍,高級職稱占總人數37%、碩士以上學歷(學位)教師占70%。這個團結向上、努力進取的團隊在教學方面承擔著全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法律專業基礎課等必修課程的教學任務。其中,“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為校精品課程。同時,還開設了“人力資源管理”、“證券投資”、“國際貿易實務”、“閩俗文化賞析”、“法苑縱橫”、“公關與禮儀”、“樂器欣賞”、“舞蹈鑑賞”等十幾門選修課程。科研方面,強調科學研究與教育教學結合,助推廈門理工學院人文環境營造與學生人文內涵培養,現已成立廈門理工學院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中心、法律工作室暨法律援助中心。近幾年,承擔、參與省、市、校各級課題30多項,撰寫和參編著作、教材10多部,在各級公開刊物上發表了70餘篇理論文章,其中有多篇論文被 《人大報刊複印資料》 全文轉載或轉摘。

隨著高等教育教學環境的不斷變化和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學院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為此,人文科學部將不斷加強課程建設、學科建設和隊伍建設,狠抓教學質量、科研質量和管理質量,提升整體水平,以適應發展的需要。同時,還要不斷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努力營造學校人文氛圍,為培養全面發展的理工學子,發揮應有的作用。

廈門理工學院廈門理工學院
●體育部
體育部是院改制建設後成立的部門之一,其前身是體育教研室。目前,體育部已有教師25人,其中副教授3人、講師5人、助教14人,教輔人員3人,隨著學院規模的不斷擴大,教師隊伍也日益壯大,體育部下設有籃球教研室,足球排球教研室,健美操武術教研室及綜合教研室。

學院擁有多功能體育館、400米橡膠標準田徑場、健身房、桌球室、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游泳池,為體育教學、訓練及課外體育活動創造了良好條件。 體育部現開設的課程有籃球、排球、足球田徑、桌球、羽毛球、網球、體操、健美操、健身街舞藝術體操跆拳道散打太極拳太極功夫扇、游泳、體育保健班等,其中我院的特色及優勢項目有籃球、足球、太極功夫扇、健美操,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上課和選課內容,提高了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體育部將根據二十一世紀人才發展需要,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具有健康體魄和創新能力的人才而努力奮鬥。

●理工學院
廈門理工學院是福建省屬公立本科大學,實行省市共建、以廈門市為主的領導管理體制,已有26年辦學歷史,其軟體人才培養基地(軟體工程學院)是廈門理工學院下屬院系,2006年經福建省教育廳批准成立,面向全國招生。

基地位於廈門市中心的思明校區,與鼓浪嶼隔海相望,毗鄰廈門大學。校園占地面積100餘畝,環境優美,學風優良,教學設施完善,在廈門軟體園設有實訓基地,現開設有九個專業。學生畢業後頒發廈門理工學院大學專科畢業證書,畢業後可參加專升本考試,成績合格可進入本科繼續深造。

基地充分利用廈門理工學院雄厚的教育教學資源,以“專業設定與社會需求同步,教學設備與硬體換代同步,運行機制與市場變化同步”為辦學宗旨,以培養套用型、技能型軟體高職專門人才為目標,執行“學歷+認證+實訓”、“校園教學+軟體園實訓”的教育方案,立足廈門,結合合作企業教育管理(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全美教育技術服務有限公司ATA)、廈門微聯軟體開發有限公司與國內、外知名軟體企業的資源優勢構建全方位、高標準的軟體人才培養平台,將國內外著名IT廠商的權威認證引入教學體系,注重職業素質培養、就業技能培訓、軟體開發實戰訓練,實行與國際接軌的辦學模式和教育管理體制。

●空間信息技術研究所
廈門理工學院空間信息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研究所),同時是福建省空間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廈門分中心的依託,成立於2007年1月,主要從事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和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計算機與網路技術、通信技術等交叉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套用與信息服務。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王欽敏研究員任名譽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其鳳教授任所長。

研究所瞄準信息、計算機和通信等技術在區域和城市數位化體系建設中的深度套用和服務,以區域和行業信息化工程建設中一系列關鍵技術問題的解決及其產業化為目標,開展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技術的套用基礎研究,並將其與新型資料庫、計算機網際網路、軟體工程和現代通信新技術融合,開發區域和城市數位化信息套用技術體系和共享服務體系,並形成若干自主產權的軟體和數據產品,建立各類空間信息動態監測系統、空間信息數據(倉)庫、信息共享和決策支持系統。開展空間信息技術高層次人才培養和教育,為海西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輸送優秀的信息技術套用和管理人才,推動海峽西岸信息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研究所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於學科特點和福建省地處海峽西岸的區位優勢,堅持產、學、研緊密結合,內沿外伸,為數字區域、區域信息化、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區域防災減災、現代服務業等國民經濟發展計畫和重大工程提供基礎理論、前沿技術與方法。力爭通過幾年的發展,形成先進的、開放的科學研究環境,創新研究能力顯著提高,套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取得一批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的套用成果,成為我國建設 “數字地球”的一個國際知名的的示範基地。

廈門理工學院廈門理工學院
●水資源環境研究所
廈門理工學院水資源環境研究所(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Institute,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成立於2007年5月28日。根據廈門理工學院的"開放式、套用型、地方性、國際化"這個學院總體定位,研究所制定了如下16個字的發展方針 :
一座橋樑,兩大支柱

兩大方向,四大領域

一座橋樑,兩大支柱:

一直以來,高校的科研成果與社會上實際套用的科技水平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如何及時縮小高校與社會之間的這種科技差距,將高校的科研成果進行套用化研究,及時套用於實際工程中是極為重要和有意義的。為此,我們確定廈門理工學院水資源環境研究所的總體定位為:它是連線高校與社會的一座科技橋樑。這座橋樑的一根支柱是縱向課題,另一支柱是橫向課題,形成兩柱鼎立的局面。也就是說,研究所既重視科研理論的創新,也重視將該領域裡新理論新方法進行套用化研究,並將其及時套用於解決實際的工程問題中。

兩大方向,四大領域:

總體定位,也就是兩大支柱確定之後,尚需確定兩大支柱的發展方向,即研究所擬要發展的科研領域。從結合廈門的地方需要出發,研究所擬定所要發展的科研領域為如下涉及兩大主要方向的四大領域。兩大主要方向即:化學(生化)方向,水文與水動力學方向。四大領域即:水利與防災領域,水環境與生態領域,水科學信息系統領域,城市水務領域。

為了有效開展上述四大領域的科研工作,研究所擬定在未來五年內建設起四個實驗室(總投資:5,000,000元人民幣)。即:水動力學實驗室,水質分析實驗室,水處理實驗室,下水污泥處理實驗室。併力爭在五年內將研究所建成具有鮮明特色和一定規模與先進科研水平的水資源環境研究所。所謂具有鮮明特色,具體而言就是指研究所具有如下三個特色 :

①具有良好的科研風氣

積極向上的創新風氣

團結協作的團隊風氣

效率規範的工作風氣

②具有廣泛的國內國際間的科研合作與交流

③具有較強的產學研相結合的套用研究能力

目前研究所有幸聘請到一些國內外高校知名學者,企業界高級人才為研究所的名譽顧問與顧問。並與河海大學水資源水文學院,日本北海道大學工學研究科河川工學專業,日本太比雅集團等國內外知名高等學府和企業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協作關係。年輕的廈門理工學院水資源環境研究所,期待更多高層次科研人才的加入,更多科研單位的合作與提攜。

我國大江大河眾多,河網密布,是洪澇災害嚴重的國家,而福建地區的水災問題也甚為突出。2002年所發生的”6.15”特大洪災給南平三明等地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2004年的“艾利颱風暴雨造成福建244萬人受災,8270多間房屋倒塌,經濟損失極為嚴重。而最近2007年8月所發生的超強颱風聖帕更是給福建帶來巨大的災害。此外,廈門發改委主任在廈門理工學院的一次專題報告中也曾指出由於颱風所帶來的強降雨,導致了廈門許多低洼地帶,包括地下停車場發生了嚴重浸水現象, 受災市民紛紛埋怨政府沒有建立起良好的防災預報預警機制。

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水資源問題顯得越來越重要,成為了當今社會的熱點和焦點。水資源綜合規劃這項涉及面極其廣泛、工程非常龐大的系統工程工作也就越來越重要。此外,水庫,港口,航道泥沙淤積等問題更是與廈門本地息息相關。

為此,面向全市、全省、全國乃至國際的社會實際所需,研究所選擇設定 《水利與防災》 這個研究領域。

該領域的研究工作包括:河道整治規劃,水文預報,防災預警機制,水資源綜合規劃,水資源論證,以及水庫,港口,航道泥沙淤積方面的預測研究等等。

研究所將以 《水動力學實驗室》 等為基礎,積極開展該領域的科研工作。

● 繼續教育學院
廈門理工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是代表廈門理工學院行使成人與繼續教育管理的職能部門,並具體負責統一實施成人與繼續教育。學院位於廈門理工學院思明校區,坐落在廈門島南端的蜂巢山麓,與鼓浪嶼隔海相望,毗鄰南普陀、廈門大學;校區依山傍海,草木繁茂,恬靜雅致,環境優美,交通便捷,是社會各界人士求學深造、獲享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的理想之所。學院內設綜合辦公室、成人高等教育部和自考與培訓部,現有管理人員11名,其中高級職稱者2人,中共黨員7人,民進會員2人。
廈門理工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始建於1992年6月。1994年3月成立鷺江職業大學培訓部,1995年3月更名為成人教育部,同年10月,被省人事廳審定為福建省繼續教育基地。1997年2月,經國家教委批准舉辦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同年招收首屆夜大學生。1998年5月27日,經廈門市教委批准、省教委確認、教育部備案,正式成立鷺江職業大學成人教育學院。2005年5月,隨著學校的升格、更名,鷺江職業大學成人教育學院更名為廈門理工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學院從2006年起,招收本科學歷教育學生;同年,經福建省自學考試委員會批准為自學考試體制改革試點專業主考學校。根據成人高等教育形勢的發展及其辦學轉型的需要,2007年10月,學院再次更名為廈門理工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學院自成立以來,在學校黨委、行政的正確領導下,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堅持以質量求生存謀發展;依託學校雄厚的師資力量,先進的科研、實驗儀器設備,秉著“套用型、技術型、複合型”人才培養準則,遵循成人特點,強化教學管理,突出按需施教,學以致用,走出了一條多層次、多形式、有特色的辦學路子,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為廈門市乃至福建省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獲得社會各界的普遍讚譽。

學院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穩步發展,現開設本、專科業餘、函授教育16個專業,在校本、專科學生近3,000人。自考助學呈現良好發展勢頭,目前主考體制改革試點本、專科11個專業,在籍考生1,000餘人。非學歷培訓不斷拓展,已發展成為福建省和廈門市繼續教育基地、青年幹部英語與計算機培訓教學點、廈門市經濟師與會計師考前培訓點、廈門市會計電算化培訓點等,逐步形成工程預決算和經濟師、會計師、成人聯考考前輔導等培訓“拳頭產品”。遠程教育有了新的突破,與同濟大學等單位建立了廈門遠程教育學習中心,在學人數500餘人。社區教育及其研究正在起步,目前與廈門市思明區的社區教育合作正處於發展深化階段。

在知識經濟已經到來的今天,成人與繼續教育正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廈門理工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在學校黨委、行政的重視和支持下,決心以“十七”大精神、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成人與繼續教育各項事業,以適應學校發展定位的要求和需要,積極謀求成人與繼續教育的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均衡發展;圍繞學校建設與發展的戰略目標和具體目標,運用辦學激勵機制,採取差異化戰略,走理工類特色之路;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挖掘自身潛力,符合人才市場的需求,積極適應廈門經濟建設和人才終身教育需要,把社會效益作為辦學的第一取向;以鞏固基礎、提高辦學層次和提高辦學質量為著力點;以規範辦學、依法辦學、誠信辦學為辦學原則;以做強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為基礎,重點發展本專科自考助學、非學歷培訓、職業證書和技能培訓,逐步發展在職研究生教育,創造條件,做精遠程教育;大力開拓聯合辦學,努力拓展辦學空間,辦出校企聯合辦學的特色;最佳化職工隊伍,提高管理水平;加強科學研究和實踐,主動與社區和企業聯合,共同探索成人教育、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的新途徑;全方位、多層次、高起點為“海西”經濟發展、廈門市社會經濟建設和廣大人民民眾服務,為“構築終身教育體系,創建學習型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廈門理工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竭誠為各行政事業單位、各大企業、社會團體、個體工商戶和全體社會成員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熱誠歡迎社會各界和辦學機構來學院洽談合作辦學事宜和培訓項目。

學科建設

截止到2013年,有省級重點學科5個,校級重點學科14個。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9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7個;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實施專業3個,省級6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9個;省級精品課程26門;省級教學名師9名;省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教學改革試點項目9項;省“提升計畫”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立項5項(國家級1項);2009年獲省級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各1個。

教學成果

2010年聯考錄取分數線文理科均位居福建省本二批次第二名,部分省市達到錄取分數線超過本科一批次分數線。在各類競賽如“中國大學生莎士比亞英文戲劇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世界大學生SAE方程式比賽”、“結構設計大賽”等各項學科競賽中成績優異,屢獲殊榮。畢業生以務實、創新、能吃苦、動手能力強等特點深受用人單位歡迎,一次性就業率連續位居全省高校前列,連續被評為“2004—2006年度福建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07—2009年度福建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硬體設施

集美校區總館於2007年建成並投入使用,面積16000平方米,設有基本書庫(7個)、外文閱覽室、報刊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多媒體室、自修室和研究室,閱覽座位總計2000多個。電子閱覽室配備160台電腦。
廈門理工學院圖書館廈軟分部成立於2011年,面積2000平方米。
實驗教學用房8.3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原值達3.1億元。建成了現代工程訓練中心;有省、校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5個;本科實驗教學中心20個(共有實驗室212個),建立文科情境體驗教室12個;校企共建實驗室18個,校企共建實習實訓基地180個。信息化、數位化校園高起點建設。

學術研究

學術資源

《廈門理工學院學報》創刊於1992年12月,原名《鷺江大學學報》,曾用名《鷺江職業大學學報》,系廈門理工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

科研建設

2007年~2013年,科研項目的級別、數量、經費總額連續5年居省內同類高校前列。2011、2012年科技經費分別實驗樓為3998.7萬、4624.9萬元,其中產學研重大平台項目和企業委託項目占63%,分別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2項、11項;2013年,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4項,福建省高校產學研合作科技重大項目1項,省屬高校科研專項計畫項目4項。省級高校科技創新團隊2個,校企共建研發平台10個及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40個。

學術交流

校園風景(14張)攻讀本科或碩士課程,還招收少量外國留學生。並多次舉辦暑期英國學生文化夏令營、韓國中文研修班等學生交流活動。學校還有一批專業的外籍教師隊伍,即將開辦的國際合作教育學院將為國際合作交流提供更好的平台。自1999年起開始選派學生到加拿大、香港、紐西蘭、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學校對外交流頻繁,與加拿大、英國、紐西蘭、澳大利亞、法國、日本、韓國等以及香港、台灣地區20多所高校開展合作交流,與台灣10餘所高校開展“分段對接”、“校校企”聯合培養項目,現正積極與台灣高校開展聯合辦學。

學校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黃紅武
校長 陳文哲
黨委副書記 林志成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王家回
副校長 朱文章
副校長 趙振祥
副校長 吳克壽
校長助理方彰訓
校長助理陳麗安

名師風采

廈門理工學院黃國和教授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 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北京大學學士,1991年加拿大西蒙雷澤(Simon Fraser)大學碩士,1994年加拿大麥克馬斯特McMaster)大學博士。現任國際環境信息系統協會主席,中加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受聘為J.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cs主編,並擔任J.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Water InternationalEnergy Sources等近10個國際SCI雜誌的特邀主編,以及多個其它國際雜誌的編委。曾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唯一獲獎人)、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優秀論文獎、第二屆青年科技獎、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優秀科研工作者獎、福建省“五一”獎章、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全國環境保護事業先進工作者獎等。在環境系統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廢水生物脫氮除磷及生物膜水淨化技術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堆肥腐熟度生物檢測技術多酶電極),堆肥生物表面活性劑提取技術環境藝術建築防災景觀設計城市生態規劃土壤重金屬污染機理及控制土壤電動力學化學淬取植物修復技術等領域有精深的研究。

近年來,總計在國際國內雜誌、書籍、會議論文和研究報告上發表400多篇文章(含國際SCI雜誌文章180多篇),並出版專著5部。作為大會主席、秘書長、委員會主席或成員組織或參與組織了多個國際會議,並受邀在20多個國際會議上做主題演講。領導或參加了70多個國內外的科研項目,包括國家973項目(任首席科學家)、863項目(任首席科學家)、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聯合國環境署項目等。其研究領域覆蓋了環境系統分析、環境水利、水文水資源、環境流體力學、水污染模擬與控制、農業環境污染控制、環境管理與決策分析、城市環境系統分析、工業污染控制、氣候變化研究等。

傑出校友

褚斌,廈門世紀天語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

風景郭航,廈門晚報社版式總監。

陳聰榮,廈門日報美術編輯工藝美術師。

彭軍,廈門廣電集團著名節目主持人。

學校榮譽

2006年被評為10所改名最成功的大學之一。學校的快速發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被譽為“地方經濟的人才搖籃”,、社會關注度全省排名第5。在2011年福建省高校內涵建設評價指標中,各項指標均位居省內新建本科院校之首。
學校連續兩屆獲評“省級文明學校”;獲評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福建省最受考生歡迎的高校之一”等。

圖書館

廈門理工學院廈門理工學院
廈門理工學院圖書館的前身是鷺江大學圖書館,創建於1981年9月。現有紙質藏書60萬冊,電子圖書13萬冊,年訂購報刊1200餘種。館藏建設密切圍繞學校教學、科研的需要,採用“全開放、大流通”的管理模式,全部實行開架借閱,全面實行自動化管理,最大程度地滿足讀者的借閱需求。圖書館現已開通採訪、編目、流通、報刊、辦公等子系統,擁有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等資料庫資源。為全校師生提供書刊借閱、參考諮詢、文獻傳遞、網上預約、複印等服務項目,讀者還可通過圖書館主頁進行信息檢索、軟體下載、網上薦購、媒體點播等。

圖書館現有正式員工30人,其中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13人,本科以上學歷超過70%,另有契約工24人。設有三部一室:讀者服務部、采編部、技術部和辦公室。

集美校區總館於2007年建成並投入使用,面積16000平方米,設有基本書庫(7個)、外文閱覽室、報刊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多媒體室、自修室和研究室,閱覽座位總計2000多個。

思明校區分館建成於1988年,面積3400平方米,設有圖書外借處、報刊閱覽室,能基本滿足思明校區讀者的信息需求。

校辦產業

廈門理工學院產業總公司創辦於1984年。 公司創辦以來, 在校黨委領導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下,通過公司同仁不懈的努力與拼搏,企業規模逐步壯大, 業務領域逐漸拓寬, 現已發展成為集技、工、貿於一體的綜合性經濟實體。

現公司下屬企業主要有:

理工經濟技術開發公司,註冊資金133萬元人民幣。主營經濟技術諮詢、科研成果轉讓、培訓、翻譯 、五金交電 、日用百貨、機械建材等。隨著科研實力的逐步提升,其將承擔起科研成果產業化的孵化器功能。

理工後勤服務公司,註冊資金62萬元人民幣。為適應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發展的需要,承擔起學生宿舍、餐廳、物業管理等後勤事業,特向工商申請註冊成立,現營業範圍包括:服裝、建材、機械、教學儀器、五金交電、百貨菸草、房屋修繕、物業管理等。

鷺大設計裝修公司,廈門市“安全生產先進單位”,註冊資金66萬元。公司成立以來,先後完成數十項國內銀行、賓館、總統套房、豪華別墅及各類高級娛樂場所的裝修、裝飾設計與施工。

酒店擁有數十間標準套房(配有電話、彩電、空調等)。多年來,酒店以其舒適的環境和優質的服務迎來八方客人,是商務、旅遊,尤其是會議、培訓的理想選擇。

此外,總公司還有印刷廠、模具中心、餐廳、學生宿舍、水電工程部等眾多經濟實體。部分實體一方面對外承攬相關業務,一方面承擔起了後勤改革過程中大部分後勤事務,如:校內資料印刷、校舍維修、水電安裝、學生實習等,為支持後勤改革和改善辦學條件做出了一定貢獻。

隨著學校更名為廈門理工學院,新校區的建設,將為校辦產業發展構築一個新的平台,所有學生都安排在新校區學習。新校區規模的迅速擴大,對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將按照“理順關係、規範管理、制度創新、服務教學”的發展思路,不斷整合與創新,在最佳化產業結構的同時,保持整體規模逐步擴大,技術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實現校辦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福建省高校一覽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