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琵琶歌

侗族琵琶歌

侗族中琵琶,是侗族彈撥弦鳴樂器。侗語稱嘎黑元、嘎琵琶、嘎彈。流行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從江、黎平,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融水和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等地。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

概述

侗族琵琶歌侗族琵琶歌

侗族中琵琶,是侗族彈撥弦鳴樂器。侗語稱嘎黑元、嘎琵琶嘎彈。流行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從江、黎平,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融水和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等地。

侗族琵琶是侗族人民所喜愛的一種彈撥樂器。常用於侗歌的伴奏。主要流行於貴州、廣西、湖南的侗族居住地區。侗家寨都有鼓樓,每逢節日和勞動之餘,全寨的男女老少都會盡情的歡樂,彈起琵琶,傳歌、對歌。侗族歌手在唱琵琶歌時,也常常用它伴奏,自彈自唱。

樂器

侗族中琵琶,是侗族彈撥弦鳴樂器。侗語稱嘎黑元、嘎琵琶、嘎彈。流行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從江、黎平,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融水和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等地。這一帶的侗歌不叫“大歌”而叫“琵琶歌”,因為唱歌時歌師要自己彈奏琵琶伴奏,所以叫“琵琶歌”。這種琵琶不是常見的那種,而是自己製作的,它音箱是圓形的,長頸,用鋼絲作弦,有四弦,聲音婉囀清脆。

傳說在遠古之時,洪水滔天,淹沒了整個人類,只有張良和張妹兄妹二人坐在葫蘆里,隨水任其飄流,才得以倖存下來,兄妹結為夫妻,繁衍了人類。他們的後裔彭祖為了紀念先人,召集了八百青年,一邊彈琵琶、一邊唱歌,曲調優美和諧,感動了天宮的七位仙女也天天彈唱,她們的歌聲籠罩著整個侗族,就這樣教會了整個侗家,才形成現在這樣完美的侗族琵琶歌

侗族人民把由琵琶伴奏的歌曲叫作“琵琶歌”。在廣大的侗族地區,人人會彈琵琶,個個會唱琵琶歌。琵琶歌是侗族文化的瑰寶,據說它的曲調在百種以上,有大調與小調之分,除有傳統的曲調外,多為歌唱愛情的抒情歌,歌詞也多是根據曲調臨時自編的。琵琶除隨歌伴奏外,還撥彈出引子和過門,這種即興的彈奏,雖然可長可短,但是優秀的琵琶手卻能演奏出極其華麗而動人的過門和引子。

演奏方法

演奏侗族中琵琶時,多採用坐姿,將琴箱置於右腿上,琴頭斜向左上方,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執竹或牛角制撥片彈奏。也可在行進中演奏。侗族中琵琶的定弦比大琵琶高八度。發音明亮而圓潤,音色柔和而甜美。既可伴奏琵琶歌中優美抒情的情歌、小調,又可為侗族敘事性琵琶伴奏,頗受侗族青年的喜愛,男女皆可自彈自唱,尤適

於女聲彈唱或為女聲合唱伴奏。也可用於獨奏或為侗戲伴奏。有的地區在琵琶伴奏中還加用牛腿琴,以增強伴奏的和聲效果

不僅踩歌堂上要唱,吃過晚飯,大家圍坐在村委門口男女歌師彈唱,直到深夜。

侗族琵琶的分類

形式

由於流傳地區的不同,侗族琵琶的形制也不統一,主要分為大、中、小三種。

由於流傳地區的不同,侗族琵琶的形制也極不統一,主要分為大、中、小三種。大琵琶,共鳴箱呈倒桃形,琴頭上部較大。張四弦,中間兩弦同度,定音為(d1、e1、e1、b1)或(d1、e1、e1、a1),音色柔和低沉。

琵琶,琴箱呈長方形、倒梯形或倒桃形,張四弦或五弦,四弦定音為(d1、e1、e1、b1),五弦定音(兩中音、高音弦同度)為(d1、e1、e1、b1、b1),音色明亮、甜美。

小琵琶,琴長60厘米左右,主要用於小歌伴奏,張三弦或四弦,三弦定為(f1、g1、d2)、或(f1、g1、g1),四弦定為(f1、g1、g1、d2),音色清脆悅耳。演奏時,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執小牛角或竹製撥片彈弦發音,可獨奏、合奏或為侗歌、舞蹈伴奏。

侗族人民把由琵琶伴奏的歌曲稱為“琵琶歌”,“琵琶歌”是侗族文化的瑰寶,據說它的曲調在百種以上。除有傳統的曲調外,多為歌唱愛情的抒情歌,歌詞也多是根據曲調臨時自編的。琵琶除隨歌伴奏外,優秀的琵琶手還能演奏出極其華麗而動人的過門和引子

歷史傳說

侗族琵琶歌侗族琵琶歌

說到侗族琵琶,在侗鄉還有個神奇美麗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侗族人民本沒有"侗歌",也沒有侗族琵琶。一天,七仙女下凡到侗鄉的一條清澈明亮的河裡洗澡。她們看到侗家人個個都很樸實、善良勤勞,但不會唱歌,既愛慕,又同情。她們回宮後,就把這事跟玉帝說了。玉帝也深表同情,當即下令叫第七個仙女下凡,把仙歌撒到侗鄉江河。這年盛夏的一天中午,太陽火辣辣的。侗族小伙子阿寶感到很悶熱,就到離侗寨不遠的河裡洗澡。當他洗完澡上岸正準備穿衣服時,河裡掀起了巨浪,浪濤翻騰多時才平靜下來,只見河中心飄浮上來一條大鯉魚,遊了幾下就不動了。阿寶趕忙縱身躍入河中,把這條很大的鯉魚慢慢地拖到岸邊。這時,寨上有七八個小伙子向河邊走來,看到阿寶在岸邊正吃力地拖著一條大魚,就去幫忙。他們用兩根大木槓把這條大鯉魚抬回家。晚上,阿寶做了個美夢:天上的神仙對他說,這條大鯉魚的蛋全是歌。次日清晨,阿寶把夢中的事告訴幾個夥伴。大伙兒商量,決定破開魚肚取出"魚蛋歌",挑到各村寨去送人。他們挑著魚蛋上路,半路上遇到了俏麗"鴨梅"(侗語,即兩個漂亮的姑娘),一個叫索樣;一個叫索鴦。他們就把這些魚蛋歌交給她倆,請她倆把"魚蛋歌"分給各地侗族鄉親。索樣和索鴦不知道怎知用嗓子唱出好聽的歌。一位過路的老人說:"天上鬧熱得很,各種好聽的歌調子都有,到那裡去要吧。"於是,索樣和索鴦就跟隨老人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要曲子。她倆騰雲駕霧來到天上對玉皇大帝說:"玉帝大人,我們人間有很多很多的歌,但不曉得怎么用調子,也不曉得哪樣曲子才好聽,請您老送幾種給我們吧!"玉皇大帝笑著說:"兩個小妹妹為這事而來,實在是可喜可賀。我這裡各種好聽的歌曲樂曲都有,如你們喜歡歡快明亮的就要蘆笙曲;喜歡溫柔婉轉的,那就要歌曲和琵琶曲。"就這樣,她倆要來了蘆笙琵琶和許多曲子,從天上邊彈邊唱下到人間。侗鄉的人們聽到一陣陣優美動聽的蘆笙和婉轉抒情的歌聲,以及伴隨著叮叮咚咚的琵琶聲,個個心曠神怡,如痴如醉。阿寶聰明,當場效仿琵琶的模樣自製了一把精美的琵琶。人學人,學寨,村村寨寨也都做起了琵琶。從那以後,侗鄉人民不僅有了各種調子的侗歌,而且還有侗族琵琶、蘆笙及曲子。

主要特徵

侗族琵琶歌侗族琵琶歌

琵琶歌的種類很多,演唱形式和內容各地均有差異。有的用假嗓唱,有的用真嗓唱。大部分地區為男子自彈自唱,或男彈女唱。有的地方(榕江晚寨一帶)卻男女都可以自彈自唱。彈唱琵琶歌有兩種場合:一種是青年們在談情說愛時彈唱,內容都是比較短小的抒情歌,往往是即興創作,一般用小琵琶伴唱,歌聲、琴聲親切委婉,鏗鏘悅耳。一種是歌師們在鼓樓或喜慶人家當眾彈唱,內容主要為敘事歌,也有喻世歌。苦情歌等其他長歌,一般用大、中型琵琶伴唱,歌聲、琴聲低沉柔和,渾厚感人。

侗族琵琶歌可分為抒情琵琶歌和敘事琵琶歌兩大類。其歌唱內容幾乎涵蓋了侗族歷史、神話、傳說、故事、古規古理、生產經驗、婚戀情愛、風尚習俗、社會交往等各個方面,世代傳承,歌脈悠遠。琵琶歌唱詞體現了侗族詩歌的最高水平,是研究侗族社會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的重要資料。全國文藝集成志書多把抒情琵琶歌列入民間歌曲範疇,敘事琵琶歌列入曲藝範疇(稱琵琶彈唱),亦有兩者兼備的。

風格種類

侗族琵琶歌侗族琵琶歌

由於各地琵琶歌使用的琵琶型號和定弦的不同,土語不同,演唱場所不同,運用嗓音不同,因而形成許多種不同的風格。

1、三寶琵琶歌(又稱車江琵琶歌)是抒情琵琶歌的一種,用中型四弦琵琶伴奏,外加果吉(牛腿琴)協奏,由男子操琴,男奏男唱或男奏女唱,男聲用本嗓,女聲用小嗓,在行歌坐夜的場合演唱,主要流行在三寶為中心的榕江縣地區。

2、晚寨琵琶歌(又名四十八寨琵琶歌)既是抒情琵琶歌的一種,也是琵琶彈唱的一種,男聲用三弦或五弦的大中型琵琶伴奏,女聲用三弦或五弦的中小型琵琶伴奏,均為自彈自唱。主要流行在榕、黎兩縣毗連的四十八寨地區和榕江縣的七十二寨地區。在整個侗族地區只有四十八寨地區才有女性彈琵琶唱歌,七十二寨彈唱是敘事琵琶歌的一種,多由中老年男性藝人自彈三弦或五弦大型琵琶伴奏,應聽眾之邀在民居堂屋或長廊演唱,以唱敘事歌或說理歌為主,只流行在榕江縣七十二寨侗族地區。

3、平架琵琶歌(亦稱洪州琵琶歌)是抒情琵琶歌的一種,由男子用三弦小琵琶(形似牛腿琴)伴奏,男彈男唱或男彈女唱,男女聲均用假嗓,別具一格,主要流行在黎平縣洪州鎮和湖南通道縣播陽鎮為中心的侗族地區。

4、六洞琵琶歌是抒情琵琶歌的一種,用四弦小琵琶伴奏,男彈男唱或男彈女唱,在行歌坐夜的場合演唱,原先男女聲均用假嗓,現在也有改用本嗓的,主要流行在黎平、從江兩縣泛稱為"六洞"、"千五"和"十洞"的地區。

5、榕江琵琶歌抒情敘事兼具,演唱形式、演唱場所和演唱內容與六洞彈唱相同,主要流行在廣西省三江縣、融水縣溶江河段和黎平縣以"四腳牛"為中心的地區。主要曲目有《河對岸》、《初相會》、《路不平》、《好久不見》、《兩相情願》等。

6、尋江琵琶歌抒情敘事兼具,演唱形式、場所和演唱內容與六洞彈唱相同,主要流行在廣西省三江縣、龍勝縣和湖南省通道縣尋江河和渠水流域一帶。

7、洪州琵琶歌流行於貴州省黎平縣洪州鎮的平架村,該村位於黎平縣城東33公里,地處湘黔桂三省邊緣。平架村建於明代永樂年間(約1405),據說那時此地已唱這種歌曲,一直沿襲至今。1952年,貴州省文化部門音樂工作者發現了這種琵琶歌,將之選調參加貴州省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後推薦上京演出。因當時平架村屬洪州管轄,故這種琵琶歌被命名為"洪州琵琶歌"。

洪州琵琶歌最大的特徵是無論男女,全都用假嗓高音演唱,曲調悠揚悅耳,別具風格。它的曲調、歌詞豐富,其種類包括情歌、孝敬老人歌、敘事歌等等。情歌是男女青年在家中或在山坡上彈琵琶對唱的歌,主要是傾吐互相愛慕之情。孝敬老人歌是男女青年在公共場合彈琵琶唱的歌,內容是怎樣孝敬老人,著名的一首歌叫《青年都把老人敬》。敘事歌是年紀大的人在鼓樓里或公共場合演唱的歌,內容大都敘述民族歷史、重大事件和民間故事。

洪州琵琶歌主要是在民間自發組織的興趣愛好組合中互相傳授,父子或親屬之間並不直接傳授。老人教歌,青年唱歌,兒童學歌,這是侗鄉人的傳統習俗。洪州琵琶歌在侗族音樂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侗族琵琶歌中的珍品,是古老民歌的遺產。在琵琶歌中洪州琵琶歌是惟一用假嗓演唱的一個稀有品種,其琵琶製作工藝自成一體,演唱演奏為民眾所喜聞樂聽,並已成為當地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代表作品

《河對岸》、《初相會》、《路不平》、《好久不見》、《兩相情願》等。

傳承意義

侗族琵琶歌是民族文化精品,不僅深受當地民眾喜愛,還多次登上"大雅之堂"。1959年,晚寨8名琵琶歌手曾被邀請到北京中南海演出,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同年,三寶琵琶歌參加貴州省文藝匯演,被錄製成唱片,在全國發行。2004年春天,在中央電視台舉辦的西部民歌大賽上,三寶侗族琵琶歌一舉奪得銀獎。為了更好地傳承侗族琵琶歌這一民族文化,近20年來,榕江縣還把侗族琵琶歌引進了課堂。侗族琵琶歌現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受到世人關注。近些年來,侗族琵琶歌名聲遠播,她們唱到北京亞運村,唱到法國巴黎……這朵民族民間文藝鮮花,越來越絢麗奪目。

中國民間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間音樂又稱民間歌謠、民俗音樂、民間短篇詩歌等,簡稱民謠、民歌、民樂或民曲,國際民間音樂協會的解釋定義為“經過口傳過程發展起來的普羅大眾音樂”,也就是該音樂散布過程,純粹是由演奏者或音樂接收者記錄教習,並親自相傳所得。其範圍包含歌曲、簡單樂器演奏,甚至舞曲曲調與步伐。
左權開花調 | 河曲民歌 | 蒙古族長調民歌 | 當塗民歌 | 巢湖民歌 | 畲族民歌 | 興國山歌 | 興山民歌 | 桑植民歌 | 梅州客家山歌 | 中山鹹水歌 | 崖州民歌 | 儋州調聲 | 石柱土家兒調 | 巴山背二歌 | 傈僳族民歌 | 紫陽民歌 | 裕固族民歌 | 藏族拉伊 | 靖州苗族歌 | 川江號子 | 南溪號子 | 木洞山歌 | 川北薅草鑼鼓 | 侗族大歌 | 侗族琵琶歌 |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 彝族海菜腔 | 那坡壯族民歌 | 澧水船工號子 | 古琴藝術 |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 蒙古族四胡音樂 | 嗩吶藝術 | 遼寧鼓樂 | 江南絲竹 | 海州五大宮調 |嵊州吹打 | 舟山鑼鼓 | 十番音樂 | 魯西南鼓吹樂 | 板頭曲 | 宜昌絲竹 | 枝江民間吹打樂 | 廣東音樂 | 潮州音樂 | 廣東漢樂 | 梁平癩子鑼鼓 | 土家族打溜子 | 河北鼓吹樂 | 晉南威風鑼鼓 | 絳州鼓樂 | 上黨八音會 | 冀中笙管樂 | 銅鼓十二調 | 西安鼓樂 |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 回族民間器樂 | 文水子 | 智化寺京音樂 | 五台山佛樂 | 千山寺廟音樂 | 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 武當山宮觀道樂 |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 南音 | 泉州北管 | 黃河號子 | 武德鎮抬鼓 | 西坪民歌 | 淅川鑼鼓曲 | 豐收鑼鼓 | 石台十番鑼鼓 | 酉華唱經鑼鼓 | 留左吹打樂 | 高郵民歌 | 海門山歌 | 南鄉田歌 | 萬載紙棚山歌 | 靖安打鼓鏟山歌 | 銅鼓客家山歌 | 豐城花釵鑼鼓 | 運河船工號子 | 襄陽火炮 | 八十八行 | 單弦拉戲 | 向壩民歌 | 黃州點子 | 房陵鑼鼓歌 | 呂家河民歌 | 絲弦鑼鼓 | 盪腔鑼鼓 | 民間歌謠 | 超化吹歌 | 硪工號子 | 洛陽海神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