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打鼓鏟山歌

靖安打鼓鏟山歌(又名靖安鋤山鼓),主要流傳於靖安縣山上片(客家人聚居地)一帶。清初隨廣東、福建一帶客家人帶入靖安,已有300年以上的歷史。

簡介

靖安打鼓鏟山歌靖安打鼓鏟山

靖安打鼓鏟山歌(又名靖安打鼓歌),現主要流傳於靖安縣山上片(客家人聚居地)一帶。清初曾隨廣東福建一帶客家人帶入靖安,已有300年以上的歷史。過去,每逢農曆六月耘禾,八月捍茶山都要唱打鼓歌,它是一種集體勞動時唱的歌曲。鼓師身背圓鼓一面,雙手握槌,擊鼓領唱,眾人和唱,談古說今,即興詼諧,調劑民眾勞動情緒,提高工效。打鼓歌鏇律清新質樸,粗獷而又流暢,有徵、羽兩種調式,終止音均下滑至角。現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靖安打鼓鏟山歌
靖安打鼓鏟山歌所屬地區: 江西 · 宜春 · 靖安縣
遺產編號:Ⅱ-3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靖安縣
遺產級別: 省

歷史

靖安打鼓鏟山歌(又名靖安鋤山鼓),清初隨廣東、福建一帶客家人帶入靖安,已有300年以上的歷史。

意義

每逢農曆六月耘禾,八月捍茶山都要唱“鋤山鼓”,它是一種集體勞動時唱的歌曲。鼓師身背圓鼓,雙手握槌,擊拍領唱,眾人唱和,即興詼諧。“鋤山鼓”鏇律清新質樸,粗獷流暢,有徵、羽兩種調式,終止音均下滑至角。

歌序

開工(冷鼓)——開號(喝彩)——唱歌(頭番歌)——冷鼓——望茶——冷鼓——謝茶——冷鼓——望飯——冷鼓——謝飯——冷鼓——山歌——冷鼓——散歌(即興編唱)——冷鼓——煞號(喝彩)——盤絲羅(收工)。曾載入《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江西卷》。

中國民間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間音樂又稱民間歌謠、民俗音樂、民間短篇詩歌等,簡稱民謠、民歌、民樂或民曲,國際民間音樂協會的解釋定義為“經過口傳過程發展起來的普羅大眾音樂”,也就是該音樂散布過程,純粹是由演奏者或音樂接收者記錄教習,並親自相傳所得。其範圍包含歌曲、簡單樂器演奏,甚至舞曲曲調與步伐。
左權開花調 | 河曲民歌 | 蒙古族長調民歌 | 當塗民歌 | 巢湖民歌 | 畲族民歌 | 興國山歌 | 興山民歌 | 桑植民歌 | 梅州客家山歌 | 中山鹹水歌 | 崖州民歌 | 儋州調聲 | 石柱土家兒調 | 巴山背二歌 | 傈僳族民歌 | 紫陽民歌 | 裕固族民歌 | 藏族拉伊 | 靖州苗族歌 | 川江號子 | 南溪號子 | 木洞山歌 | 川北薅草鑼鼓 | 侗族大歌 | 侗族琵琶歌 |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 彝族海菜腔 | 那坡壯族民歌 | 澧水船工號子 | 古琴藝術 |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 蒙古族四胡音樂 | 嗩吶藝術 | 遼寧鼓樂 | 江南絲竹 | 海州五大宮調 |嵊州吹打 | 舟山鑼鼓 | 十番音樂 | 魯西南鼓吹樂 | 板頭曲 | 宜昌絲竹 | 枝江民間吹打樂 | 廣東音樂 | 潮州音樂 | 廣東漢樂 | 梁平癩子鑼鼓 | 土家族打溜子 | 河北鼓吹樂 | 晉南威風鑼鼓 | 絳州鼓樂 | 上黨八音會 | 冀中笙管樂 | 銅鼓十二調 | 西安鼓樂 |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 回族民間器樂 | 文水子 | 智化寺京音樂 | 五台山佛樂 | 千山寺廟音樂 | 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 武當山宮觀道樂 |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 南音 | 泉州北管 | 黃河號子 | 武德鎮抬鼓 | 西坪民歌 | 淅川鑼鼓曲 | 豐收鑼鼓 | 石台十番鑼鼓 | 酉華唱經鑼鼓 | 留左吹打樂 | 高郵民歌 | 海門山歌 | 南鄉田歌 | 萬載紙棚山歌 | 靖安打鼓鏟山歌 | 銅鼓客家山歌 | 豐城花釵鑼鼓 | 運河船工號子 | 襄陽火炮 | 八十八行 | 單弦拉戲 | 向壩民歌 | 黃州點子 | 房陵鑼鼓歌 | 呂家河民歌 | 絲弦鑼鼓 | 盪腔鑼鼓 | 民間歌謠 | 超化吹歌 | 硪工號子 | 洛陽海神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