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坪民歌

西坪民歌

西坪民歌內容豐富、個性獨特,具有獨唱、二人唱、多人唱、齊唱等多種演唱形式,樂器伴奏有無均可,在中原地區不多見。更為可貴的是當地還一直保持著世代相傳、眾人參與的傳承體系,加強保護和研究,對弘揚民族民間藝術有著極高的文化價值。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西坪民歌
所屬地區:河南·南陽·西峽縣
遺產編號:Ⅲ-5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申報日期:2006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西峽縣
遺產級別:市

歷史淵源

據考證,漢時西坪地區民間已有歌謠傳唱,到了唐代開始盛行。該處深山區從很早以前就有“唐將”班子在一起幹活的習俗(就是換工班子)。傳說李淵建唐後,怕有功的兵將居功自傲、造反,就把他們集體留在河南西部和陝西東部的深山裡開荒種地生活單調枯燥,他們就在勞動時唱歌、打啞謎、喊勞動號子等,以消除疲勞,解除苦悶。到明末清初,宛西大旱造成人煙稀少,山西洪洞大槐樹下先後6次移民與安徽、湖北等江南地區的移民相匯於西坪,各種文化雜交、碰撞,背井離鄉的人們通過民歌表達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促進了西坪民歌的大繁榮、大發展。於是民歌這種民間傳統藝術就在西坪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發展、流傳下來。
西坪民歌西坪民歌

民歌類型

西坪民歌的類型有山歌、勞動歌、愛情歌、生活歌、兒歌等,其中勞動歌、愛情歌、生活歌地方特色濃郁。
西坪民歌的勞動歌中有勞動號子、夯歌,具有協調動作、指揮勞動、鼓舞情緒的作用;有田歌、漁歌,描繪勞動情景,訴說勞動感受;有工匠歌、採茶歌,反映社會生活、抒情見長。如《正月採茶正月嗦》:“正月採茶正月嗦,新來媳婦拜公婆,紅綢子大襖綠絹袖,八幅羅裙順地拖;二月採茶二月嗦,二月小燕來得多,燕子停在過樑上,今年做得來年窩;三月採茶三月嗦,三月牡丹開得多……”有的勞動歌形象表達了勞動的辛苦還不乏幽默感,如《一天一挑柴》:“一天一挑柴,不黑不回來。要得回來早,除非鐮掉了。回來打二
西坪民歌西坪民歌
更,吃飯要點燈。出去尿泡尿,回來雞子叫。燒水洗洗臉,亮星還在閃。”
西坪民歌里的情歌,表達方式樸素、生動、幽默、風趣,頗具畫面感和形象感,無論是抒發愛情的熾熱、相思的纏綿,還是別離的淒婉和對愛情的渴望,都表達直率,情真意切。另外西坪境內河流密布,淇河、峽河、黑漆河三條大的河流交匯,大姑娘小媳婦愛在河邊洗頭、洗衣,男青年在河邊田裡勞動,水邊的情歌就誕生了。如“黑漆河流水歡,姑娘洗衣在河邊。東張西望乾什麼,一件小褂洗半天?等俺情哥來相逢,這個地方最適應;山高風大河水響,說句情話兩人聽。”也許一首情歌就能牽出一段美好的姻緣。
西坪民歌的生活歌中,對歌形式較多。其中僅對花系列就有《大對花》、《小對花》、《對花》等。

發展現狀

在西坪鎮,村村寨寨都有人會唱民歌。在西坪民歌普查中,像袁香華、魏秀菊、包信剛、姚書成、李香蘭等老歌手,每人都能演唱民歌幾十首甚至上百首。特別是在農村每年正月十五燈會上,老歌手能根據情景,以物起興,見什麼唱什麼,天文地理、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周圍景物等都在演唱範圍之內,正如西坪民歌中所唱:“改了調改了調,改了梆子唱二黃。從前唱的梆子戲,現在又唱花鼓腔。大戲唱的有朝有代,唱這花鼓都是算編來的。”但西坪民歌也不是容易唱好的,有歌為證:“櫻桃好吃樹難栽,花鼓子好聽口難開,要吃櫻桃早栽樹,要唱花鼓子你下場來。”可是隨著歲月的變遷,時代的進步,使原有的農耕生產方式發生了改變,加上現代文化的衝擊,以及老民間歌手紛紛謝世,現在會唱西坪民歌的人很少了。
2000年來,為讓西坪民歌重放異彩,西峽縣通過整理出書、錄音、制光碟等手段,對它進行了搶救性的保護,並進行西坪民歌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工程。2007年2月,西坪民歌進入首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又進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西峽縣設立了西坪民歌保護基金,對現存老民間歌手進行保護,組建西坪民歌演唱隊,舉辦西坪民歌大賽、西坪民歌大家唱等活動,培養西坪民歌傳唱隊伍,組織人員在農村燈會、廟會上演唱西坪民歌,在中小學生中教唱西坪民歌,在全縣各旅遊景點演唱西坪民歌,讓更多的人了解西坪民歌,演唱西坪民歌,使西坪民歌飛出深山,走向世界。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統音樂

進一步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認真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為弘揚中華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新的貢獻。

中國民間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間音樂又稱民間歌謠、民俗音樂、民間短篇詩歌等,簡稱民謠、民歌、民樂或民曲,國際民間音樂協會的解釋定義為“經過口傳過程發展起來的普羅大眾音樂”,也就是該音樂散布過程,純粹是由演奏者或音樂接收者記錄教習,並親自相傳所得。其範圍包含歌曲、簡單樂器演奏,甚至舞曲曲調與步伐。
左權開花調 | 河曲民歌 | 蒙古族長調民歌 | 當塗民歌 | 巢湖民歌 | 畲族民歌 | 興國山歌 | 興山民歌 | 桑植民歌 | 梅州客家山歌 | 中山鹹水歌 | 崖州民歌 | 儋州調聲 | 石柱土家兒調 | 巴山背二歌 | 傈僳族民歌 | 紫陽民歌 | 裕固族民歌 | 藏族拉伊 | 靖州苗族歌 | 川江號子 | 南溪號子 | 木洞山歌 | 川北薅草鑼鼓 | 侗族大歌 | 侗族琵琶歌 |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 彝族海菜腔 | 那坡壯族民歌 | 澧水船工號子 | 古琴藝術 |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 蒙古族四胡音樂 | 嗩吶藝術 | 遼寧鼓樂 | 江南絲竹 | 海州五大宮調 |嵊州吹打 | 舟山鑼鼓 | 十番音樂 | 魯西南鼓吹樂 | 板頭曲 | 宜昌絲竹 | 枝江民間吹打樂 | 廣東音樂 | 潮州音樂 | 廣東漢樂 | 梁平癩子鑼鼓 | 土家族打溜子 | 河北鼓吹樂 | 晉南威風鑼鼓 | 絳州鼓樂 | 上黨八音會 | 冀中笙管樂 | 銅鼓十二調 | 西安鼓樂 |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 回族民間器樂 | 文水子 | 智化寺京音樂 | 五台山佛樂 | 千山寺廟音樂 | 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 武當山宮觀道樂 |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 南音 | 泉州北管 | 黃河號子 | 武德鎮抬鼓 | 西坪民歌 | 淅川鑼鼓曲 | 豐收鑼鼓 | 石台十番鑼鼓 | 酉華唱經鑼鼓 | 留左吹打樂 | 高郵民歌 | 海門山歌 | 南鄉田歌 | 萬載紙棚山歌 | 靖安打鼓鏟山歌 | 銅鼓客家山歌 | 豐城花釵鑼鼓 | 運河船工號子 | 襄陽火炮 | 八十八行 | 單弦拉戲 | 向壩民歌 | 黃州點子 | 房陵鑼鼓歌 | 呂家河民歌 | 絲弦鑼鼓 | 盪腔鑼鼓 | 民間歌謠 | 超化吹歌 | 硪工號子 | 洛陽海神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