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桑植民歌所屬地區:湖南·張家界·桑植縣
遺產編號:Ⅱ—10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申報日期:2006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湖南省桑植縣
遺產級別:國家
簡介
桑植縣地處湖南省西北部,東界石門、慈利兩縣,南界張家界市永定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西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毗鄰,北和湖北省宣恩、鶴峯縣相連,是賀龍元帥的故鄉。桑植民歌起源於原始農耕時期的生產勞動,質樸、粗放、風趣、詼諧是其主要的藝術風格。
經過千百年的錘鍊,桑植民歌在高唱低吟中顯現出了獨特的藝術魅力。概括起來,它有兩方面的價值:(一)社會文化方面。桑植民歌是桑植特有的地理環境與封閉半封閉的生存狀態的產物,至今保留著較多反映原始宗教(如儺腔、薅草鑼鼓)的歌謠。其中的三句體歌詞結構為研究中國民歌的多樣性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和範例,體現了桑植人崇“三”的樸素哲學思想。(二)藝術特徵方面。桑植民歌分為山歌、小調、禮儀歌、儺腔等,涵蓋了傳統民歌的多種體裁。其曲式結構嚴謹,曲體多樣,尤其是襯詞的運用,使民歌在烘托氣氛、揭示人物內心情感等方面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此外,桑植民歌特殊的潤腔方法和氣聲演唱技巧,極大地豐富了民歌演唱理論,為聲樂演唱提供了獨特的範例。桑植民歌中的代表性曲目如《板栗開花一條線》、《四季花兒開》、《門口掛盞燈》、《冷水泡茶慢慢濃》、《馬桑樹兒搭燈台》等已成為中國民歌寶庫中的經典。眾多音樂家在吸納桑植民歌豐富營養的基礎上創作了《挑擔茶葉上北京》、《甜甜的山歌》、《心頭愛》等作品也都膾炙人口,傳唱一時。
桑植是個以土家族、白族、苗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縣份。這些民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所創造的文化,多以口頭代代相傳,桑植民歌就是他們創作的口頭文學與音樂的結合。作為口碑古籍有的來自堆蘭積翠的田間,有的來自碧波蕩漾的溪旁,有的來自鋪滿鮮花的山谷,有的來自日落黃昏的曠野,但無論是在陽光里,或是在月光下,雖然悠揚悅耳,餘音繞樑,然而卻極易流逝、演變和訛傳。為了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搶救、保存和發展桑植民歌這朵絢麗多彩的民族鮮花,使她能像張家界風光一樣,在世紀之交快步走出深閨,向大江南北,向世界名地展示她迷人的風彩,張家界市民族古籍辦會同桑植縣民委和文化局,從歷年收集的幾千首民歌中,篩選出七百餘首,加以整理編輯成《桑植民歌》一書,予以出版,並囑為作序。此乃實屬功在當代,惠在了孫的盛事,故我欣然應充,樂當此任,並謹以自已多年的調查研究,對桑植民歌的歷史淵源、品種、特色及其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影響,作簡要說明,以便讀者開卷就能窺見其一斑,知其梗概。溯源
桑植,古稱充縣,歷屬西楚荊州,素為土家族、苗族聚居地。早在10萬年前,就有古代濮人在此活動。地處武陵山脈腹地的古代濮人,長期生活在綿延起伏的崇山峻岭和縱橫交錯的溪河間,走過了一條從漁獵到農耕的文明之路,創造了魅力四射的楚巫文化。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古代濮人在山清水秀的如畫世界裡,以歌代語,以歌傳情,表達著自己的情感,表達著對生命的感悟,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悠長宛轉、高亢嘹亮的歌聲翻山越嶺,橫跨溪河,久久迴蕩在天地間。"成禮兮會鼓,春蘭兮秋菊,傳芭兮代舞,長無絕兮終古。屈原的《九歌》就記載了楚人以歌(舞)唱節、以歌為媒的山歌文化以及巫文化。巫在遠古時代是文明的傳承者。在古老而多元的楚巫祀典活動中,巫者生生不息地傳承著桑植先民對自然、圖騰、鬼魂和祖先的崇拜。至今,在桑植偏遠的大山角落裡,一些老土司為亡人超度亡魂的歌聲中,仍延續著神奇荒誕、豐富瑰麗、奔放不羈的古老歌謠舞曲。千百年來,桑植民歌一代代完整無缺地保存下來。如流傳桑植白石、西蓮、人潮溪一帶的"薅草鑼鼓",至今還保存著"請神"、"送神"等原始遺風,勞作者在"鑼鼓"點子的指揮下,歌聲應和,開展勞動競賽,喲嗬喧天。
由於桑植民歌歷史悠久,節奏明快,鏇律優美,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山區特色,被省內外音樂界譽為"民歌的海洋"。中國著名音樂家瞿席賢評價桑植民歌為"金色的鏇律"。桑植民歌曾分別在57年元月、62年5月、79年10月三次赴京匯報演出,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讚譽。
桑植民歌手彭玉翠、李德傑、尚立順等分別得到朱德、劉少奇、周恩來、李先念、鄧小平、賀龍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桑植民歌手尚生武於1987年7月隨湖南民間藝術代表團在波蘭參加世界第十九屆民間藝術節,演唱了多首桑植民歌,受到異國觀眾的高度讚揚,震驚了世界。
桑植民歌瑰麗多彩的語言藝術,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使得桑植民歌廣為傳唱。著名青年歌唱家宋祖英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個人音樂會時演唱的《馬桑樹兒搭燈台》、著名歌唱家何紀光於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演唱的《板栗開花一條線》以及《四季花兒開》、《門口掛盞燈》等,已成為中國民歌寶庫中的經典。同時,桑植民歌無窮的魅力也吸引了瞿希賢、白誠仁、譚盾、魯頌、彭夢麟等著名藝術家前來採風,他們在吸納桑植民歌豐富營養的基礎上,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如白誠仁根據桑植民歌創作的《挑擔茶葉上北京》、魯頌創作的《甜甜的山歌》 、王佑貴根據桑植民歌創作的《心頭愛》等。桑植民歌已成為廣大藝術工作者進行創作取之不竭的寶貴資源。
藝術特色
桑植民歌起源於原始農耕時期的生產勞動,質樸、粗放、風趣、詼諧是其主要的藝術風格。桑植民歌能表達出各種不同情感,有渾園嘹亮的山歌、優美抒情的小調,有歡快活躍的花燈、低沉哀怨的曲藝,還有氣勢磅礴的勞動號子、盪氣迴腸的薅草鑼鼓,以及激昂向上的革命歌曲。
桑植民歌分為山歌、小調、禮儀歌、儺腔等,涵蓋了傳統民歌的多種體裁。其曲式結構嚴謹,曲體多樣,尤其是襯詞的運用,使民歌在烘托氣氛、揭示人物內心情感等方面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
民歌手們喜於演唱那些將演唱技巧與歌詞內容、民族語言、鄉土特色有機結合在一起的歌曲,善於演唱出種種迥異的思想感情,使聽眾們往往如痴如醉、愉悅陶然。桑植民歌中的代表性曲目如《板栗開花一條線》、《四季花兒開》、《門口掛盞燈》、《冷水泡茶慢慢濃》、《馬桑樹兒搭燈台》等已成為中國民歌寶庫中的經典。眾多音樂家在吸納桑植民歌豐富營養的基礎上創作了《挑擔茶葉上北京》 、 《甜甜的山歌》 、 《心頭愛》等作品也都膾炙人口,傳唱一時。
在明代,桑植土司率桑植數千土家兒郎應朝廷之召遠赴江浙、朝鮮三度抗倭。《馬桑樹兒搭燈台》的歌聲便始終相伴著戰士們的征程。"(男)馬桑樹兒搭燈台(喲嗬),寫封的書信與(也)姐帶(喲),郎去當兵姐(也)在家(呀),我三五兩年不得來(喲),你個兒移花別(也)處栽(喲)。(女)馬桑樹兒搭燈台(喲嗬),寫封的書信與(也)郎帶(喲),你一年不來我一(呀)年等(啦),你兩年不來我兩年挨(喲),鑰匙的不到鎖(餵)不開(喲)"。在大革命年代,桑植人民跟隨賀龍輾轉南北,北上長征,《馬桑樹兒搭燈台》又賦予新的內涵。改革開放年代,一批批桑植兒女外出打工,夫妻送別唱起《馬桑樹兒搭燈台》 ,山歌又成了忠貞愛情的表白。
桑植民歌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節奏鮮明莊重的土家族《擺手歌》 ,包含了人類生存、勞動創造等內容,是一部土家生動的文明史詩。曲調肅穆深沉的梯瑪歌長達萬行,反映土家淵源、天文地理、倫理道德、生老病死,是一部盪氣迴腸的文化史詩。聲調深厚雄壯的白族祭祖歌,在蹁躚起舞中吆喝伴唱,懷古與頌揚結合,是一部傳承雲南大理白族文化的民族史篇。發源於桑植的澧水,一直是桑植民歌的搖籃。千百年來,澧水縴夫在征服險灘急水的同時,創造了高亢激昂、氣勢磅礴的澧水號子。澧水號子包括"下水號子"、"上灘號子"、"平水號子"、"繞開頭"、"拉縴號子"、"架槳號子"等80多種,成為山歌的經典。
據資料記載,桑植民歌共有1萬多首,通過分門別類,改編整理。有山歌1400多首,花燈典調129首,小調200多首,勞動號子100多首,風俗儀式66首,編輯50多萬字。經過歲月的打磨,已成了一朵經久不衰的民間藝術奇葩。
傳承意義
經過千百年的錘鍊,桑植民歌在高唱低吟中顯現出了獨特的藝術魅力。桑植民歌是桑植特有的地理環境與封閉半封閉的生存狀態的產物,至今保留著較多反映原始宗教的歌謠。其中的三句體歌詞結構為研究中國民歌的多樣性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和範例,體現了桑植人崇"三"的樸素哲學思想。桑植民歌特殊的潤腔方法和氣聲演唱技巧,極大地豐富了民歌演唱理論,為聲樂演唱提供了獨特的範例。
中國民間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間音樂又稱民間歌謠、民俗音樂、民間短篇詩歌等,簡稱民謠、民歌、民樂或民曲,國際民間音樂協會的解釋定義為“經過口傳過程發展起來的普羅大眾音樂”,也就是該音樂散布過程,純粹是由演奏者或音樂接收者記錄教習,並親自相傳所得。其範圍包含歌曲、簡單樂器演奏,甚至舞曲曲調與步伐。 |
左權開花調 | 河曲民歌 | 蒙古族長調民歌 | 當塗民歌 | 巢湖民歌 | 畲族民歌 | 興國山歌 | 興山民歌 | 桑植民歌 | 梅州客家山歌 | 中山鹹水歌 | 崖州民歌 | 儋州調聲 | 石柱土家兒調 | 巴山背二歌 | 傈僳族民歌 | 紫陽民歌 | 裕固族民歌 | 藏族拉伊 | 靖州苗族歌 | 川江號子 | 南溪號子 | 木洞山歌 | 川北薅草鑼鼓 | 侗族大歌 | 侗族琵琶歌 |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 彝族海菜腔 | 那坡壯族民歌 | 澧水船工號子 | 古琴藝術 |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 蒙古族四胡音樂 | 嗩吶藝術 | 遼寧鼓樂 | 江南絲竹 | 海州五大宮調 |嵊州吹打 | 舟山鑼鼓 | 十番音樂 | 魯西南鼓吹樂 | 板頭曲 | 宜昌絲竹 | 枝江民間吹打樂 | 廣東音樂 | 潮州音樂 | 廣東漢樂 | 梁平癩子鑼鼓 | 土家族打溜子 | 河北鼓吹樂 | 晉南威風鑼鼓 | 絳州鼓樂 | 上黨八音會 | 冀中笙管樂 | 銅鼓十二調 | 西安鼓樂 |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 回族民間器樂 | 文水子 | 智化寺京音樂 | 五台山佛樂 | 千山寺廟音樂 | 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 武當山宮觀道樂 |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 南音 | 泉州北管 | 黃河號子 | 武德鎮抬鼓 | 西坪民歌 | 淅川鑼鼓曲 | 豐收鑼鼓 | 石台十番鑼鼓 | 酉華唱經鑼鼓 | 留左吹打樂 | 高郵民歌 | 海門山歌 | 南鄉田歌 | 萬載紙棚山歌 | 靖安打鼓鏟山歌 | 銅鼓客家山歌 | 豐城花釵鑼鼓 | 運河船工號子 | 襄陽火炮 | 八十八行 | 單弦拉戲 | 向壩民歌 | 黃州點子 | 房陵鑼鼓歌 | 呂家河民歌 | 絲弦鑼鼓 | 盪腔鑼鼓 | 民間歌謠 | 超化吹歌 | 硪工號子 | 洛陽海神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