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竹梅

吊竹梅

吊竹梅,莖柔弱質脆,葡匐地面呈蔓性生長。因其葉形似竹、葉片美麗常以盆栽懸掛室內,觀賞其四散柔垂的莖葉,故名之吊竹梅。據記載吊竹梅屬植物,原產於中南美洲熱帶的墨西哥,傳播到日本後,吊竹梅1909年從日本引種到中國,由於華南地區氣候條件與其原產熱帶的氣候相近。故而在華南種植繁殖很快,不僅園林、校園、機關綠地、居民住宅周圍隨處可見,有些已蔓廷生長成為野生、半野生狀態。由於其性喜溫暖,只要此條件得以滿足,對其它條件適應能力很強,是一種很適宜用在投入不多,而地被綠化覆蓋效果又快又好的草本觀葉植物。

基本信息

(圖)吊竹梅 吊竹梅

物種信息

(圖)吊竹梅 吊竹梅

種名:吊竹梅

學名:ZebrinapendnlaSchnizl

類型:觀葉植物

別名:吊竹蘭、斑葉鴨跖草、花葉竹夾菜、紅蓮、鴨舌紅、金髮草、白帶草、紫背鴨跖草、紅竹殼菜、

科名鴨跖草科

屬名吊竹梅屬

產地:原產墨西哥

花期:7-8月。

習性:喜溫暖濕潤氣候,較耐蔭,不耐寒,耐水濕,適宜肥沃、疏鬆的腐殖土壤,也較耐瘠薄,不耐旱,對土壤pH值要求不嚴。越冬溫度不能低於10℃,但在過陰處時間較長,常會導致莖葉徒長,葉色變淡。

用途:小型盆栽。生長迅速,1年可覆蓋滿盆,枝葉匍匐懸垂,葉色紫、綠、銀色相間,光彩奪目。置於高几架、櫃頂端任其自然下垂,也可吊盆欣賞。或布置於窗台上方,使其下垂,形成綠簾。庭院栽培常用來作整體布置。植株花葉有時可變成綠色葉,此時,應及時摘除,以免整株植物葉片全部變綠。

形態特徵

(圖)吊竹梅 吊竹梅

吊竹梅,多年生草本。莖稍柔弱,綠色,下垂,半肉質,分枝,節上生根。

:長圓形,披散或懸垂,長約1米,禿淨或被疏毛。葉無柄;橢圓狀卵形至矩圓形,長3~7厘米,寬1.5~3厘米,先端短尖,上面紫綠色而雜以銀白色,中部邊緣有紫色條紋,下面紫紅色,鞘的頂部和基部或全部均被疏長毛。

:小花白色腋生。花團聚於一大一小的頂生的苞片狀的葉內;萼片3,合生成一圓柱狀的管,長約6毫米;花冠管白色,纖弱,長約1厘米,裂片3,玫瑰色,長約3毫米;雄蕊6;子房3室。果為蒴果。花期不定。

扦插繁殖

(圖)吊竹梅 吊竹梅

扦插基質:就是用來扦插的營養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於條件很難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質,建議使用本站提供的已經配製好並且消過毒的扦插基質;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沖洗幾次。海砂及鹽鹼地區的河砂不要使用,它們不適合花卉植物的生長。

扦插枝條的選擇:用來扦插的枝條稱為插穗。把莖桿剪成5~8公分長一段,每段帶三個以上的葉節,也可用頂梢做插穗

扦插後的管理

溫度: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18℃~25℃,低於18℃,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於25℃,插穗的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並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扦插後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扦插後溫度太高溫時,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濕度:扦插後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可以通過給插穗進行噴霧來增加濕度,每天1~3次,晴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但過度地噴霧,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腐爛,因為很多種類的病菌就存在於水中。

光照:扦插繁殖離不開陽光的照射,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內的溫度越高,插穗的蒸騰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於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後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

上盆:小苗裝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2公分厚的粗粒基質或者陶粒來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公分,再蓋上一層基質,厚約1~2公分,然後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

上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或者草炭+珍珠岩+陶粒=2份+2份+1份;菜園土+爐渣=3份+1份;草炭+爐渣+陶粒=2份+2份+1份;鋸末+蛭石+中粗河沙=2份+2份+1份。上完盆後澆一次透水,並放在遮蔭環境養護。

濕度管理:喜歡濕潤的氣候環境,要求生長環境的空氣相對溫度在60~75%。

溫度管理:最適生長溫度為18℃~30℃,忌寒冷霜凍,越冬溫度需要保持在10℃以上,在冬季氣溫降到4℃以下進入休眠狀態,如果環境溫度接近0℃時,會因凍傷而死亡。

(圖)吊竹梅 吊竹梅

在夏季:

1、加強空氣對流,以使其體內的溫度能散發出去;

2、放在半蔭處,或給它遮蔭50%;

3、給它適當噴霧,每天2~3次。

在冬季

1、搬到室內光線明亮的地方養護;

2、在室外,可用薄膜把它包起來越冬,但要每隔兩天就要在中午溫度較高時把薄膜揭開讓它透氣;

光照管理:怕強光直射,需要放在半蔭處養護,或者給它遮蔭70%。放在室內的養護的,儘量放在光線明亮的地方,並每隔一、二個月移到室外半蔭處或遮蔭養護一個月,以讓其積累養分,恢復長勢。

肥水管理:對肥水要求多,但最怕亂施肥、施濃肥和偏施肥,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營養齊全”的施肥(水)原則:

春、夏、秋三季:這兩個季節是它的生長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寶”——“花寶”——清水——“花寶”——“花寶”——清水的順序循環(最起碼每周要保證兩次“花寶”),間隔周期大約為:室外養護的1~4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放在室內養護的2~6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澆水時間儘量安排在早晨溫度較低的時候進行。夏季在早晨或傍晚溫度低時澆灌,還要經常給植株噴霧。

冬季: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清水——“花寶”——清水——清水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7~10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澆水時間儘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溫度較高的時候進行。

立柱栽培

(圖)吊竹梅 吊竹梅

打眼:將直徑100厘米PVC管(其它塑膠管也行,但質不能太軟)周圍打若干小眼,小眼直徑以2厘米為宜(眼太大,土壤和水分易從中流出,眼太小,插苗時易受損傷)眼距則根據所栽植株大小決定,能使下垂莖葉正好遮住下面的小眼為佳,一般眼距為12厘米至15厘米。然後將制好眼的塑膠管截成幾段,每段長約1米至2米,太長澆水不便,太短則立體效果不佳。

插苗:將截下的塑管取一根用土固定在塑膠盆中,隨後即可一邊灌土,一邊插苗。每次插苗前,土壤必須灌至其眼部的2/3處,因為澆水后土壤有一定下陷,根莖插入後就正好垂直於塑膠管,避免了因下壓而受到的折損。插入的深度約8厘米至9厘米,使其與土壤充分接觸。然後再加土至上面小眼的2/3處,再插苗,再灌土,直至全部完成。

澆水:第一次澆水應特別小心,因為植株剛插,土壤較為疏鬆,故而忌澆水過猛。最好是剪一塊海綿,覆蓋於管口,緩慢均勻地向里澆水,第一次應以少量多次為原則,即每次澆少許,隔兩分鐘再澆,如此反覆多次,使上下植株皆能吸收到水分。遇炎熱高溫天氣要將其置於蔭涼處,適時用噴壺向葉噴水,定根後即可進入常規管理。

栽培技巧

(圖)吊竹梅 吊竹梅

吊竹梅喜溫暖濕潤環境,耐陰,畏烈日直曬,適宜疏鬆肥沃的沙質壤土。為了使吊竹梅枝葉豐滿,應做到以下幾點:

①培養土宜選用腐葉土、園土各40%和河沙20%混合配製,生長期間保持盆土濕潤,約15—20天施1次稀薄液肥複合肥

②春秋季節宜放在室內靠近南窗附近的地方培養,夏季宜放在室內通風良好具有明亮的散射光處。如長期光照不足,莖葉易徒長,節間變長,開花少或不開花。

③吊竹梅要求較高的空氣濕度,若空氣乾燥,葉片常易乾,葉尖焦枯。因此,生長季節應注意經常向莖葉上噴水,以保持空氣濕度。

④為保持其枝葉豐滿,莖長到20~30厘米左右時,應進行摘心以促使分枝,否則枝條長得細長,影響觀賞效果。

⑤冬季室溫保持在5℃以上即能安全越冬。越冬期間植株處於休眠狀態,需水量少,如果這時澆水過多,盆土長期潮濕,極易引起爛根黃葉。冬季應將其放在朝南的窗台上,使其多見陽光。

養護方法

(圖)吊竹梅 吊竹梅

盆栽時,可用肥沃排水性好的園土。平時澆水應保持土壤濕潤,不使過乾,否則下部老葉容易枯黃。另外,它對濕度要求較高,要經常在其周圍環境噴水,以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對肥料要求不高,可根據長勢酌情施用。一般用化肥或糞便都行。在整個生長過程中,光照方給予散射光為佳,不宜烈日直射,也不能長時間太陰,不然,容易徒長,節間變長,葉上的斑玟還會隱退或減少。

盆養時,應根據觀賞的需要,對枝蔓進行適當修剪、調整,使之分布更合理,造型更好。冬季一般室內保持0℃以上就可越冬。土壤不要太乾。使其經常保持濕潤。開春時,對老枝及擾亂枝形的枝應及時截去。此花的繁殖,在生長季都右進行,只需取新梢扦入盆中,保持一定濕度,很容易生根。以後加強肥水,適當摘心,很快就能長得滿盆繁茂。

品種種類

四色吊竹梅(var.quadricolor):葉表暗綠色,具紅色、粉紅色及白色的條紋,葉背紫色

異色吊竹梅(var.discolor):葉面綠色,有兩條明顯的銀白色條紋。

小吊竹梅(var.minima):葉細小,植株比原種矮小。

紫吊竹梅(Z.purpusii):葉形及花同吊竹梅基本相同。紫吊竹梅的株形比四色吊竹梅的略大,葉子基部多毛。葉面為深綠色和紅葡萄酒色,沒有白色條紋。

藥用功效

(圖)吊竹梅 吊竹梅

異名水竹草(《嶺南大學校園植物名錄》),金瓢羹白帶草(《福建民間草藥》),吊竹菜、紫背金牛、血見愁(《南寧市植物志》),雞舌黃、紅舌草、紅竹仔草(《泉州本草》),花葉竹夾菜(《廣西民間常用草藥》),二打不死、百毒散(《廣西中草藥》),鴨舌紅紅鴨跖草(《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鴨跖草科植物吊竹梅的全草。 

化學成分:莖和葉含草酸鈣樹膠。全草分離到β-谷甾醇(β-sitosterol),3β,5α,6β-三羥基豆甾烷(3β,5α,6β-trihydroxyl stigmastane),琥珀酸(succinic acid),葉含4種乙醯花色甙,吊竹梅素(zebrinin)和單去咖啡醯基吊竹梅素(monodecaffeylzebrinin)等。

藥理作用:葉和莖的煎劑及水提取物(加酒精除去沉澱者)對離體豚鼠迴腸有興奮作用,對離體大鼠子宮、離體兔心和十二指腸均無明顯作用,麻醉狗靜脈注射0.1克(生藥)/公斤也不影響血壓。水提取物在大鼠後肢灌流試驗中有舒張血管作用。小鼠腹腔注射煎劑1克(生藥)/只,24小時內2隻全部死亡,水提取物則無明顯毒性。

性味:“甘,寒,有毒(《福建民間草藥》)。

功用主治:治咳嗽吐血,淋病,白帶,痢疾,癰毒。 ①《福建民間草藥》:“解熱,益陰,止血,療帶。”②《南寧市藥物志》:“外敷消毒癰。”③《廣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治咳血,白帶,慢性痢疾。”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鮮者2~3兩);或搗汁。外用,搗敷。

宜忌孕婦忌服(《南寧市藥物志》)。

選方:①治咳血:鮮吊竹梅二至三兩,豬肺四兩。酌加水煎成一碗,飯後服,日兩次。

②治淋病:鮮吊竹梅二至四兩。酌加水煎成一碗,飯前服,日兩次。

③治白帶:鮮吊竹梅二至四兩,冰糖一兩,淡菜一兩。酌加水煎成半碗,飯前服,日兩次。

④治慢性痢疾:花葉竹夾菜五兩,白米一兩。同炒至半成炭為度,水煎,分三次服。(《廣西中草藥》)

⑤治急性結膜炎:花葉竹夾菜二兩,野芥蘭一兩。共搗爛,外敷患眼。(《廣西中草藥》)

相關連結

[1] 生物谷 http://www.bioon.com/drug/herb/235654.shtml

[2] 中國植物科普網 http://www.chinese-plant.com/learning/08-05/551.htm

[3] 愛養花 http://www.iyanghua.com/f/22A7737814DE42EDAFAF4DA14D0E045D/

[4] 中醫世家 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d/diaozhumei.html

觀賞植物(一)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有很多觀賞植物,它們裝飾著我們的環境也裝飾著我們的生活,所以了解觀賞植物的知識,才能更好的改善我們的生活!  

單子葉植物綱

單子葉植物種子的 :具1片頂生子葉 ; 內的纖維管束:為星散排列,無形成層和次生組織,只有初生組織。
葉脈:為平行脈或弧形脈; :基數常為3 ; :主根不發達,常為鬚根系。
重要科                代表植物
澤瀉科    澤瀉   慈姑  矮慈姑 
莎草科香附子  荸薺 異型莎草 牛毛氈 蒲草(席草水莎草 扁稈藨草 風車草傘草旱傘草
禾本科
(根據莖是否木質化而分為竹亞科禾亞科
(竹亞科):毛竹 鳳凰竹  大佛肚竹 紫竹 闊葉箬竹 金鑲玉竹 
(禾亞科):稞麥(青稞)   三叉大麥    野大麥  小麥  水稻   粳稻  秈稻   糯稻    雜交稻     狗尾草     大狗尾草   甘蔗 竹蔗   斑茅   高粱   蘇丹草   假高粱   玉米(玉蜀黍)    黍稷   狼尾草  燕麥   野燕麥   毒麥  黑麥草   多花黑麥草   蕎麥  牛筋草(蟋蟀草)   (茭白)   薏苡   白茅    蘆葦    看麥娘      狗牙根  小黑麥
百合科 洋蔥 韭菜  金針菜(黃花菜萱草 百合 山丹 卷丹 石刁柏(蘆筍) 黃精 玉竹  絲蘭 土麥冬 玉簪 鬱金香
棕櫚科棕櫚 蒲葵  椰子  油棕   魚尾葵  檳榔  王棕  省藤  假檳榔
天南星科   
    菖蒲   半夏  虎掌南星  異葉天南星  大漂水葫蘆魔芋  馬蹄蓮 龜背竹 廣東萬年青   麒麟尾  紅鶴芋  紅掌紅燭白蝶合果芋
鴨跖草科火柴頭  鴨趾草  吊竹梅
姜科  蘘荷  砂仁  鬱金  艷山姜
薯蕷科 黃獨   山藥
蘭科白芨  石斛  劍蘭  墨蘭   春蘭  天麻  蝴蝶蘭 大花惠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