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乾燥塊莖。
性味
味苦、辛,性涼。
歸經
歸肝、胃、心、肺經。
功效
解毒消腫,化痰散結,涼血止血。
主治
用於甲狀腺腫大,淋巴結結核,咽喉腫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腫;外用治瘡癤。
用法用量
6-9g;或浸酒;研末1-2g。外用適量,搗爛或磨汁敷患處。
禁忌
本品塊莖和零餘子,含有毒成分,服過量可引起口、舌、喉等處燒灼痛、流涎、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瞳孔縮小,嚴重的出現昏迷,呼吸困難和心臟麻痹而死亡。解救方法:洗胃,導瀉,內服蛋清或葛粉糊及活性炭;飲糖水或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亦有用綠豆湯內服;或用崗梅半斤,清水5碗煎至2碗飲服。
採集加工
栽種2-3年後冬前採挖塊莖,以9-11月采者為佳,去掉莖葉、鬚根,洗淨,切厚約1-1.5cm的片,曬乾或鮮用。
生理特性
纏繞草質藤本。塊莖卵圓形或梨形,直徑4-10厘米,通常單生,每年由前一年的塊莖頂端抽出,很少分枝,外皮棕黑色,表面密生鬚根。莖左鏇,淺綠色稍帶紅紫色,光滑無毛。葉腋內有紫棕色,球形或卵圓形珠芽,大小不一,最重者可達300克,表面有圓形斑點。單葉互生;葉片寬卵狀心形或卵狀心形,長15(-26)厘米,寬2-14 (26) 厘米,頂端尾狀漸尖,邊緣全緣或微波狀,兩面無毛。雄花序穗狀,下垂,常數個叢生於葉腋,有時分枝呈圓錐狀;雄花單生,密集,基部有卵形苞片2枚;花被片披針形,新鮮時紫色;雄蕊6枚,著生於花被基部,花絲與花葯近等長。雌花序與雄花序相似,常2至數個叢生葉腋,長20-50厘米;退化雄蕊6枚,長僅為花被片1/4。蒴果反折下垂,三棱狀長圓形,長1.5-3厘米,寬0.5-1.5厘米,兩端渾圓,成熟時草黃色,表面密被紫色小斑點,無毛;種子深褐色,扁卵形,通常兩兩著生於每室中軸頂部,種翅栗褐色,向種子基部延伸呈長圓形。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生長環境
分布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江蘇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四川、貴州、雲南、西藏。本種適應性較大,既喜陰濕,又需陽光充足之地,以海拔幾十米至2000米的高山地區都能生長,多生於河谷邊、山谷陰溝或雜木林邊緣,有時房前屋後或路旁的樹蔭下也能生長。日本、朝鮮、印度、緬甸以及大洋洲、非洲都有分布。
藥材性狀
呈扁球狀或圓錐形,直徑3-8cm,外表黑褐色,全部密生細根,除去細根或細根脫落部分,則顯白色疣狀的根痕,形如蟾蜍外皮之疣狀突起,故浙江一帶,名其為“金線吊蛤蟆”。市售品多橫切成片。
單子葉植物綱
單子葉植物種子的 胚:具1片頂生子葉 ; 莖內的纖維管束:為星散排列,無形成層和次生組織,只有初生組織。葉脈:為平行脈或弧形脈; 花:基數常為3 ; 根:主根不發達,常為鬚根系。
重要科 | 代表植物 |
澤瀉科 | 澤瀉 慈姑 矮慈姑 |
莎草科 | 香附子 荸薺 異型莎草 牛毛氈 蒲草(席草) 水莎草 扁稈藨草 風車草(傘草、旱傘草) |
禾本科 (根據莖是否木質化而分為竹亞科和禾亞科) | (竹亞科):毛竹 鳳凰竹 大佛肚竹 紫竹 闊葉箬竹 金鑲玉竹 (禾亞科):稞麥(青稞) 三叉大麥 野大麥 小麥 水稻 粳稻 秈稻 糯稻 雜交稻 粟 狗尾草 大狗尾草 甘蔗 竹蔗 斑茅 高粱 蘇丹草 假高粱 玉米(玉蜀黍) 黍稷 狼尾草 燕麥 野燕麥 毒麥 黑麥草 多花黑麥草 蕎麥 牛筋草(蟋蟀草) 菰(茭白) 薏苡 白茅 蘆葦 看麥娘 稗 狗牙根 小黑麥 |
百合科 | 蔥 洋蔥 蒜 韭菜 金針菜(黃花菜) 萱草 百合 山丹 卷丹 石刁柏(蘆筍) 黃精 玉竹 絲蘭 土麥冬 玉簪 鬱金香 |
棕櫚科 | 棕櫚 蒲葵 椰子 油棕 魚尾葵 檳榔 王棕 省藤 假檳榔 |
天南星科 | 芋 菖蒲 半夏 虎掌南星 異葉天南星 大漂(水葫蘆)魔芋 馬蹄蓮 龜背竹 廣東萬年青 麒麟尾 紅鶴芋 紅掌(紅燭) 白蝶合果芋 |
鴨跖草科 | 火柴頭 鴨趾草 吊竹梅 |
姜科 | 姜 蘘荷 砂仁 鬱金 艷山姜 |
薯蕷科 | 黃獨 山藥 |
蘭科 | 白芨 石斛 劍蘭 墨蘭 春蘭 天麻 蝴蝶蘭 大花惠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