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園區

科學園區

科學園區(Scientific Area)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為了實現產業結構改造和促進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而在本國境內劃出的,以新興工業產品的研究和開發,高科技產業的生產為主要內容的區域。

園區簡介

科學園區(Scientific Area)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為了實現產業結構改造和促進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而在本國境內劃出的,以新興工業產品的研究和開發,高科技產業的生產為主要內容的區域。

發展歷程

世界“科學園區”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從五十年代自發形成到八十年代蓬勃發展的過程。縱覽世界科學園區的發展歷史,大概可以分為3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1951—1980年):科學園區的緩慢發展時期。這一階段以美國"矽谷"和英國劍橋科學園區為代表,是世界科學工業園區的起步、初創階段。第二階段(1980—1990年):科學園區的快速發展時期。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徵有:科學園區發展較快,10年間新增科學園500多個,使世界科學園總數達到641個;一些開發中國家和地區開始創辦科學園,使科學園分布擴大到34個國家和地區,當然主要仍分布在已開發國家。科學園區在各國和地區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帶動作用。第三階段:(九十年代以來)科學園區的穩定發展時期。在這一階段,科學園區在開發中國家和地區蓬勃興起和發展,如中國內地在八十年代後期創辦科學園的基礎上繼續興辦,建立了53個國家級科學園、幾百個地方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而且湧現出像北京中關村、深圳高新區等一些有相當知名度的科學園區。

地區分布

可以將科學園的分布劃分為北美、西歐、東亞和其他地區。北美是科學園的發源地,而且數量眾多、類型多樣。美國的主要分布在加利福尼亞洲、北卡羅來納州、麻薩諸塞州和德克薩斯州等4個地區,加拿大的主要分布在多倫多、蒙特婁和渥太華等地區,這些地區的共同特點是有眾多大學和科研機構,是智力密集地區。北美地區的科學園以美國科學園為典型代表,它是純市場經濟的產物。西歐的科學園比較密集,西歐的科學園主要以發展本土高科技為主要特徵,是為了應對美國的挑戰的產物。北歐地區也相繼建立了一批科學園。東亞地區是科學園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其中日本、中國(包括台灣)、韓國則是科學園比較集中的地方。這個地區的科學園具有的一個共同特徵是:大多為政府規劃的產物。其他地區如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紐西蘭,前蘇聯的東歐國家,以色列、巴西、印度、阿根廷、新加坡、馬亞西亞、泰國等開發中國家也紛紛建立了科學園。

發展類型

“科學園區”是泛指世界各國和地區的不同形式、名稱各異的各種科技型經濟特區。它包括如下幾種類型:

孵化器(創業中心):它是指專為企業技術創新最佳化環境,培育創新型、技術密集型小企業,使其風險降到最小的組織形式。它規模小,一般由孵化場地、多種服務設施以及行政、經營管理人員構成。如美國創業中心、加拿大創業中心、澳大利亞創業中心、中國創業中心等;

科學城:它在建設初期呈現為科研機構和大學的聚集地,主要從事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而後發展成為將科研、教學、生產、社會管理與服務結合一體的新型城市。如前蘇聯的新西伯利亞科學城、日本的筑波科學城。

科學園:它以大學為核心,通過校園土地出租等多種方式吸引企業進入從事研究開發和中間試驗,促進企業與大學、研究機構的結合和科技成果的轉化,集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科學知識普及於一體。如美國斯坦福研究園、英國劍橋科學園、中國北京中關村高新技術開發區;

科學工業園:它主要是指通過原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優美的環境和高質量的服務來吸引企業和科研機構,以進行工業生產的基地。如法國的格勒諾爾科學工業園和韓國大德研究園地等;

高技術產業帶:它是自發或半自發形成的高技術產業及科研機構大規模的集結地,是具有較廣地域和高技術研究、開發、生產、銷售、服務全功能,集科研、服務、銷售機構於一體的地帶。如美國的矽谷、128號公路,英國的M4號公路和加拿大的北矽谷等。

高技術產品出口加工區:它是在出口加工區的基礎上,提供優良投資環境和研究環境,以吸引外資、引進先進技術和智力為主,將國外的先進技術轉化為本國技術,帶動傳統產業向高技術產業轉化的基地,其高技術產品主要供出口。如新加坡肯特崗科學工業園和英國蘇格蘭矽谷等;

技術城:它是將產、學、研、住結合在一起的以原有地方城市為母城,充分利用母城的各種有利條件,按全新構想建設的,環境優美的、與母城形成整體城市生活圈的新興城市。如日本熊本技術城、法國里爾技術城和義大利瓦蘭扎諾技術城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