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方 名】:清涼膏(癰瘍之劑)
【來 源】:《本草綱目》卷三十六引《鴻飛集》。
【主 治】:一切癰疽腫毒。
【加 減】:或加赤小豆末,或蒼耳燒存性為末加入亦妙。
【煎服法】:
(1)用芙蓉花或葉或根皮搗爛,或乾研末,蜜調磨四圍,中間留頭,乾則頻換。
(2)初起者即處方來源
《外科傳薪集》
【藥物組成】長發灰1斤(菜油4斤,煎枯去滓),活牛蒡1斤,甘菊1斤,金銀藤1斤,馬鞭草1斤,蒼耳草1斤,仙人對坐草1斤(菜油10斤,煎枯瀝出,再加),白芷8兩,甘草8兩,五靈脂8兩,當歸8兩(煎枯去滓,再將前熬髮油併入)。
【處方來源】《外科傳薪集》。
【方劑主治】一切熱毒瘡癤。
【製備方法】每1斤油,入桃丹7兩,熬膏攤貼。熬嫩膏再添丹4兩,煮和。
【用法用量】外用。
《準繩·類方》
【藥物組成】大黃、朴消、黃連、黃柏、赤芍藥、當歸、細辛、薄荷、芙蓉葉各等分。
【處方來源】《準繩·類方》卷七。
【方劑主治】暴赤火眼,腫痛難開,及瘴眼,並打撲傷損眼。
【製備方法】上為末。
【用法用量】用生地黃汁、雞子清、蜜同調勻,貼太陽穴及眼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