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組成】續斷2兩,人參1兩(去蘆頭),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當歸1兩(銼,微炒),熟乾地黃2兩,芎1兩,黃耆1兩(銼),白芍藥1兩,白芷3分,桂心1兩,麥門冬1兩(去心),白茯苓1兩,乾薑1兩(炮裂,銼),甘草3分(炙微赤,銼),五味子1兩。
【處方來源】《聖惠》卷六十。
【方劑主治】腸風痔疾,失血過多,虛乏羸困,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上為散。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溫服,1日3-4次。
內補散
【藥物組成】沉香2錢半,丁香2錢半,木香2錢半,安息香(酒化,去砂石)2錢半,麝香2錢半,鱉甲(酒炙黃色)1兩,柴胡(去苗)1兩,熟乾地黃(洗,焙)1兩,京三棱(炮,切)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檳榔半兩,五味子半兩,白芍藥半兩,甘草(炙)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浸炙)半兩,桃仁(湯浸,去皮尖)半兩,肉豆蔻(面裹煨)半兩,秦艽3分,知母3分,牛膝(酒浸1宿,焙乾)3分,白朮3分,地骨皮3分,大黃1分(濕紙裹煨),(一方減大黃、附子)。
【處方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十。
【方劑主治】五臟勞氣,肌肉消瘦,發熱盜汗,不進飲食。
【製備方法】上為細末。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大棗3枚,同煎至1盞,空心、食前溫服。
內補散
【藥物組成】乾地黃5分,巴戟天半兩,甘草1兩半,麥門冬1兩半,人參1兩半,蓯蓉1兩半,石斛1兩半,五味子1兩半,桂心1兩半,茯苓1兩半,附子1兩半,菟絲子5分,山茱萸5分,遠志半兩,地麥5分。
【處方來源】《千金》卷十九。
【方劑主治】男子五勞六絕。其心傷者。令人善驚,妄怒無常;其脾傷者,令人腹滿喜噫,食競欲臥,面目痿黃;其肺傷者,令人少精,腰背痛,四肢厥逆;其肝傷者,令人少血面黑;其腎傷者,有積聚,少腹、腰背滿痹,咳唾,小便難。六絕之為病,皆起於大勞脈虛,外受風邪,內受寒熱,令人手足疼痛,膝以下冷,腹中雷鳴,時時泄痢,或閉或痢,面目腫,心下憒憒,不欲語,憎聞人聲。
【製備方法】上藥治下篩。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3次。加至3匕。無所禁。
相關詞條
-
內補當歸散
內補當歸散 【方劑別名】內補散(《千金》卷二十五)、當歸散(《普濟方》卷三○三)。方中辛夷,《外台》引《千金》作“細辛”。 【藥物組成】當歸3分,芍藥5分,乾薑3分,辛夷(去毛)2分,甘草3分(炙...
-
內補黃耆散
內補黃耆散用於治腸風下血不止,面色萎黃,神疲乏力。
正文 來源 組成 用法 主治 -
排膿內補散
排膿內補散 (《醫心方》卷十五引《集驗方》。) 排膿內補散 (《直指...
同名方劑匯總 參考資料 -
補肝散
補肝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的功效,主要用來治療肝腎氣血虧損,脅脹作痛;或脅脹頭眩,寒熱,或身痛,月經不調,或視物不明,筋脈拘急,面色青,小腹痛者。
《證治準繩·類方》卷四引滑氏方 《眼科全書》卷三 《外台》卷二十一引《深師方》 -
千金內補散
【處方來源】《證治要訣類方》卷三引《瑞竹堂方》。 【方劑主治】嗽血。 【用法用量】加生薑,水煎服。
-
補肺散[補肺散]
補肺散出自醫學典籍《普濟方》卷二三一引《本事》,主治勞嗽。補肺散是一種傳統中藥,主治肺癰。
永類鈐方 衛生寶方 玉案 雲歧子保命集 赤水玄珠 -
內補湯
內補湯的成分是由乾地黃4兩,升麻1兩,當歸1兩,人參1兩,生薑5兩(切),麥門冬(去心)3兩,芍藥3兩,大棗20枚(擘),遠志(去心)2兩,茯苓2兩,大...
治陰虛發熱 解毒消腫 清肌退熱 處方來源 -
補真內托散
補真內托散,主治房勞過度,耗散真元,外挾客邪者。
處方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 摘錄 -
參耆內補散
參耆內補散,中醫藥方,用於金木所傷,寒熱而內痛益甚,欲潰膿者。
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