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隨息居飲食譜》共分為水飲、穀類、調和、蔬食、果食、毛羽、鱗介等七個部分,收入日常飲食品類三百三十餘種,從中醫學的角度對各種飲料、食物的味道、特性和對身體的影響、醫療用途等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論述,對我們今天身體的保健、保養以及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都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和借鑑作用。但書中還有不符合現代科學的地方,讀者在閱讀時還應細加分辨,未可全盤吸收。《隨息居飲食譜》就是其著名的一部關於飲食和食療的著作,
食養專著名。清·王士雄撰。成書於1861年。全書將飲食分為水飲、穀食、調和、蔬食、果食、毛羽、鱗介等七門,凡331種。分別介紹其性味功用。作者認為食養具有物簡性平、味宜易服等優點,可代藥用,但反對偏嗜,提倡“食忌”。現存《潛齋醫書五種》等多種刊本。
清代醫家王士雄著的《隨息居飲食譜》里摘錄出部分水果的性味、功效及有關禁忌
梅:酸、溫。蘸鹽生食可溫膽生津。多食則傷齒,生痰助熱。痰濕病證如痰嗽,脹滿及女子月經不行者忌食。杏:甘、酸、溫。成熟後食用能潤肺生津。多食則生痰熱,動宿疾。產婦、小兒患病時不宜食用。桃:甘、酸、溫。熟透時食用補心活血,解渴充飢。多食則生熱,可引起癰瘡、蟲證、痢疾等病證。其中水蜜桃生津滌熱,適宜食用。李:甘、酸、涼。熟透食之清肝滌熱,活血生津。多食則助濕生痰,誘發瘧疾、痢疾。脾胃虛弱者忌食。蘋果:甘、涼。能生津開胃,潤肺悅心,充飢醒酒。棗:鮮則甘、涼。利腸胃。曬乾則甘、溫。補脾養胃,滋營充液,潤肺安神。色赤者名紅棗,開胃養心,健脾補血。多食則生蟲,生痰、助熱、損齒。梨:甘、涼。潤肺、清胃、涼心、滌熱、息風、化痰、平嗽,養陰潤燥,散結通腸,消癰疽,止煩渴,治中風不語,痰熱,驚狂,暑溫等症。其汁為“天生甘露飲”,脾胃虛弱常感腹中冷以及久泄者忌食。柿:鮮品甘、寒。養肺、胃之陰。乾品甘、平。健脾補胃,潤肺澀腸,止血,充飢,消疳、療痔。治反胃呃逆,療腸風。多食易生柿石。桔:甘、平。潤肺、解渴。多食則生痰聚飲。風寒咳嗽及痰飲患者忌食。核桃:甘、溫。潤肺、益腎、利腸、化虛痰、治勞喘、止虛痛。有健腰腳,暖腎臟,散風寒,通血脈,補產虛,澤肌膚等功效。但助火生痰,若非虛寒,不宜多食。西瓜:甘、寒。清脾胃,解暑熱,除煩止渴,醒酒涼營,有“天生白虎湯”之美名。能治療喉痹、口瘡、火毒、霍亂,瀉痢等。多食則積寒助濕,大便滑泄,病後,產後均不宜食用。甘蔗:甘、涼。清熱、和胃、潤腸、醒酒、化痰。可治痹證、暑痢、止熱咳、虛嘔。大補脾陰,利咽喉,強筋骨、息風,養血。漿汁名“天生復脈湯”,皮青甘蔗功效佳。皮紫甘蔗性溫。茨菇:甘、苦、寒。可破血、通淋、滑胎、利竅。多食可發瘡、動血、生風、損齒。孕婦,癰瘡及失血等症忌食。菱角:鮮者甘、涼。清熱。多食則損陽助濕,胃寒脾弱之人不宜食。熟者甘、平。多食氣滯,胸腹痞脹者忌食。龍眼(桂圓):甘、溫。補心氣,安志定神,益脾陰,滋營生液。外感未清,內有鬱火,飲停氣滯,脹滿不飢者不宜食用。山楂:酸、甘、溫。醒脾氣,消肉食,破瘀血、散結、消脹、解酒、化痰、除疳積、療瀉痢。多食則耗氣損齒,易飢。柑:甘、寒。清熱、止渴。多食則滑腸停飲,感寒生病。橄欖(青果):酸、甘、平。開胃生津,化痰滌濁、除煩止渴、涼膽息驚,清利咽喉。枇杷:甘,平。潤肺,滌熱生津,多食則生痰助濕。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九)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