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花吊鐘花

晚花吊鐘花

晚花吊鐘花(Enkianthus serotinus Chun et Fang),屬被子植物門,直立灌木,枝細瘦,圓柱形,光滑,於後呈灰褐色,主要分布在廣西、西川和雲南。

基本信息

概述

種中文名:晚花吊鐘花
種拉丁名:Enkianthus serotinus Chun et Fang
組中文名:吊鐘花組
組拉丁名:Sect.Enkianthus
海 拔:800-1500
命名來源:(植物分類學報)【Acta Phytotax. Sin. 6(2): 159.pl.39: 1. 1957】
中國植物志:57(3):014

形態特徵

直立灌木;枝細瘦,圓柱形,光滑,於後呈灰褐色,幼枝被銹色疏柔毛,漸老則脫落而近於無毛,開花的幼枝無葉;芽鱗麥稈質,常紫色,頂端圓形,或稀具尾狀尖頭,除邊緣具睫毛外,其餘無毛。葉幼時被略俯伏的銹色柔毛,在背面下部三分之一的中脈兩側被白色叢捲毛,老葉薄革質,形狀大小變異大,最大的長7—8厘米,寬3—3.5厘米,通常成橢圓形,有時成菱狀橢圓形,少數成狹窄的卯狀橢圓形。上部或多或少驟然狹窄成長尾狀,頂端具細尖頭,基部漸窄成楔形,全緣,邊緣反卷,表面暗灰色,無光澤,葉脈不明顯,背面淡灰綠色,無毛或被微柔毛,近中脈處殘留叢捲毛,中脈略凸起,側脈約6對,極細,弧狀彎曲,網脈稀疏,略顯;葉柄長8一10毫米。花序有2—3花;苞片早落;花梗長10—15毫米,被疏柔毛,花下垂;花萼5裂,幾裂至基部,裂片披針形,不等長,長2.5—3毫米,基部寬1.5--2毫米;花冠管狀鐘形,白色,長8—9毫米,直徑約7毫米,基部有囊, 口部5裂,裂片寬卵形,邊緣具睫毛,開放時反卷;雄蕊長4毫米,花絲中部以下扁平,擴大部分被白色長柔毛,花葯長橢圓形,長約1毫米,基部鈍,先端具芒,芒長度較藥室為短;子房長橢圓狀卯圓形,長4—4.5毫米,無毛,花柱長3.5--4毫米,無毛。 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產地分布

廣西(龍勝)、四川(酉陽、江津、雷波)、雲南(屏邊)。生於海拔800--1500米的林中。模式標本采於廣西龍勝。

本種提示

本種近吊鐘花E.quinqueflorus Lour,但葉脈不顯著,葉片頂端尾狀;葉柄短;花少數,花冠較小,白色,基部有囊,花絲中部以下扁平,被長柔毛,花葯的芒較藥室短,易於區別。

杜鵑花科·綟木亞科植物

綟木亞科,杜鵑花科的一個亞科。通常為常綠灌木,植株大多無毛,稀有鱗片或腺毛;花通常5數;花萼與子房分離,花受精後花萼大小几無變化;花冠壇狀或鍾狀,花後脫落;花葯頂孔裂或縫裂,背部有芒或鈍形無芒;蒴果室背開裂,果瓣中部有隔膜;種子有翅或無翅。 約含16屬,主產美洲,大多數產暖溫帶,少數種類產歐洲和北西伯利亞,亞洲分布於東喜馬拉雅,南至東南亞巽他群島,1屬產非洲,限於馬達加斯加。中國有7屬:岩須屬、吊鐘花屬、木藜蘆屬、馬醉木屬、珍珠花屬、金葉子屬及地桂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