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西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茶 陵置縣。
西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始置縣,屬長沙國。
隋開皇九年(589年)併入湘潭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茶陵縣,貞觀九年(635年)廢,聖曆元年(698年)復置。
五代為楚潭州長沙府茶陵縣地。
北宋為衡州茶陵縣。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升縣為軍。嘉定四年(1211年)劃出康樂、霞陽、常平三鄉設定酃縣,屬茶陵軍。
元為天臨路醴陵州、攸州和湘潭州地,以及衡州路酃縣。元世祖十九年(1282年)升縣為州。
明屬長沙府,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州為縣,成化十八年(1482年)又升縣為州。
民國二年(1913年)改州為縣,屬湘江道。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為第二行政督察區茶陵縣。
1994年,酃縣更名為炎陵縣。
1995年,茶陵縣面積2500平方千米,人口約57.2萬人。轄9個鎮、16個鄉:城關鎮、嚴塘鎮、虎踞鎮、界首鎮、高隴鎮、浣溪鎮、湖口鎮、腰陂鎮、潞水鎮、八團鄉、七地鄉、下東鄉、小田鄉、馬江鄉、火田鄉、平水鄉、江口鄉、堯水鄉、棗市鄉、洣江鄉、思聰鄉、桃坑鄉、秩堂鄉、舲舫鄉、湘東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1996年,火田鄉撤鄉建鎮,10月棗市鄉、平水鄉撤鄉建鎮。1998年馬江鄉撤鄉建鎮。至此,茶陵縣轄13個鎮、12個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茶陵縣常住總人口493059人,其中,城關鎮48141人、界首鎮24161人、嚴塘鎮25003人、湖口鎮19754人、浣溪鎮12362人、馬江鎮24508人、高隴鎮13286人、腰陂鎮33754人、潞水鎮19942人、虎踞鎮22127人、平水鎮23405人、棗市鎮24482人、火田鎮20148人、江口鄉3921人、桃坑鄉9486人、下東鄉40826人、鈴舫鄉22638人、思聰鄉25524人、米江鄉24338人、堯水鄉10816人、八團鄉5282人、湘東鄉6124人、秩堂鄉18724人、小田鄉3200人、七地鄉11107人。
2001年,撤銷湘東鄉,併入高隴鎮。至此,茶陵縣轄13個鎮、11個鄉。
行政區劃
2014年茶陵縣行政區劃下屬:雲陽街道、思聰街道、洣江街道、下東街道、界首鎮、湖口鎮、浣溪鎮、馬江鎮、高隴鎮、潞水鎮、虎踞鎮、平水鎮、棗市鎮、火田鎮、嚴塘鎮、腰陂鎮、舲舫鄉、八團鄉、秩堂鄉、桃坑鄉。
鄉鎮(街道) | 下轄 | 郵政編碼 |
雲陽街道 | 轄:交通社區、炎帝社區、金山社區、雲盤社區、臘園社區、洣水社區;前進、農林、十八丘、曲江、光輝、東山壩6個村。 | 412400 |
思聰街道 | 轄:和平、深塘、華壠、華星、華豐、左壠、聯興、茶沖、烈星、大興、思聰、輝山、紅橋、下清14個村;輝山社區、清水社區。 | 412409 |
洣江街道 | 轄:下瑤、中瑤、胡家、新河、大洲、渡里、湖塘、雅環、歐江、五壠坪、桃源、石良、榮華、拱塘、樟樹、立新、諸睦、星橋、沙溪19個村湖塘漁場。 | 412400 |
下東街道 | 轄:頭鋪、儒仕坪、黃堂、茶園、楓樹、條心、小車、二鋪、橋邊、新田、官鋪、金星、齊心、孟溪、長樂。 | 412400 |
界首鎮 | 白洲、火星、廟前、紅光、界市、大新、賀鋪、共富、河龍、上聯、鏡嶺、蓮荷、朱嶺、甲山、賀家、花甲、白沙。 | 412415 |
嚴塘鎮 | 花木、泉山、南岸、聯心、玳溪、山寺、愛里、雙龍、高徑等10個村 | 412421 |
湖口鎮 | 湖口鎮居委會;塘頭、湖口、易口、妙石、竹芫、新芫、芫梘、杉南、意心、青呈、新呈、廠江、北斗、姜南、米渡、石井、井和、小潭、黃湖、石湖、同心、南江22個村 | 412418 |
浣溪鎮 | 麻塘、土橋、梅林、荷塘、顧母、東流、八旦、太英、白露、飛鹽、溪江、龍下、小汾、下小、楊柳、寒江村。 | 412417 |
馬江鎮 | 長遠、紅旗、長聯、末頭、塘富、東沖、西沖、麻芫、毛家、井泉、小碧、月嶺、麻石、玄武、皋芫、曾虎、等坪、浪灘、聯湖19個村 | 412416 |
高隴鎮 | 光明、星高、石床、荔市、松江、光泉、龍集、星豐、古城、莊田、仁源、石沖、馬渡、白隴、水頭、長興、九渡17個村 | 412402 |
腰陂鎮 | 澗洲、梘田、月嶺、建民、左江、雙溪、麥源及原堯水鄉的橫屋等11個村 | 412406 |
潞水鎮 | 大台、農元、龍溪、元王、田上、下坊、廟市、首團、大元、廟坪、碣石、雙關12個村委會和潞水墟居 | 412407 |
虎踞鎮 | 雙芫、合湖、銀湖、湖溪、和豐、黃坪、低車、高水、高迎、茶乾、迎豐、三星、三達、喬下、新湖15個村 | 412413 |
平水鎮 | 黃石、龍新洲、把集、水源、峰仙、獅江、三門、河東、毛坪、金山、裘家、石朱、龍新、石寶頭、二仙、五峰、西屏、黃泥塘、小水19個村 | 412412 |
棗市鎮 | 管塘、東嶺、西嶺、岩口、棗園、洞頭、靈官、荊芫、五星、車陂、灑水、田家、候泉、大沖、虎形、對江、曹柏、海潭18個村 | 412414 |
火田鎮 | 五門、貝水、新華、連溪、廟貝、麻芙、貝江、古石、山田、芙江、洲陂、楓景、樟沖、砂下14個村 | 412404 |
桃坑鄉 | 桃江社區、虎塘社區、 坑口、上坪、大汾、石潭、鄴坑、桃坑、上芫、中芫、馬溪、帶江、田和、夏樂、東江、中洞、南坑、西坑、大塘、湘江、瓜坪、春楓、焦坪、曉楓、利民、華里、彩霞27個村 | 412403 |
舲舫鄉 | 18個村:堤洲、長鴨、塘沖、舲舫、垸井、松江、西岸、河塢、滋坑、中洲、洮水、祠灣、龍朱坑、張楊、大岳、南沖、車鋪、官溪 | 412434 |
八團鄉 | 白石、臥龍、沛江、大英、小英、東黃、東坪、石鼓、向陽、大壠、大坪、麥莊、梯壠、江東14個村 | 412405 |
秩堂鎮 | 彭家祠、安坑祠、曉塘、合戶、田湖、東首、馬首、吉川、沂江、皇圖。 | 412403 |
地理環境
位置
茶陵縣地處湘贛邊界、羅霄山脈西麓。位於東經113°20′~113°65′,北緯26°30′--27°7′之間,隸屬株洲市,北抵長沙,南通廣州,西接衡郴、東鄰江西,面積2500平方公里。泉南高速公路縱貫縣境南北、平汝高速公路橫穿縣境東西。
地質
境內地殼穩定,無地震;縣內出露地層中,從古生界寒武系塔山群至新生界第四系,共10個系,出露面積2155.44平方公里,占茶陵縣面積的86.22%。
境內大地構造主要形跡屬於湘東新華夏系及華夏系。北北東向及北東向構造明顯,小褶皺及次級斷裂發育。中部凹陷區屬茶水凹陷帶一部分,自縣東北角至西南,斜臥縣境中部;東南部萬洋山褶斷帶,屬炎陵-資興隆起帶的西北段;西北部武功山褶斷帶,境內北起太平山,經露嶺、雲陽山,南至茶陵。
地貌
茶陵縣地貌類型以山地為主,丘陵次之,崗、平俱備,其中山地面積186.49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49.73%;丘陵面積80.54萬畝,占21.48%;崗地面積48.58萬畝,占12.95%;平原面積49.75萬畝,占13.27%,水面9.64萬畝,占2.57%。全縣地質狀態是周圍山地主要為砂頁岩、變質岩、花崗岩和石灰岩,中部西南部主要為紅岩和第四紀鬆散堆積物。
氣候
茶陵縣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由於西北有武功山阻擋,減弱了北方冷空氣南侵的勢力。茶陵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寒期短。年平均氣溫17.9℃,一月最低,平均5.9℃,七月最高,平均29.2℃,穩定通過10℃的天數有233天,活動積溫5509℃,平均初霜日為12月3日,終霜日為2月10日,無霜期294天。日平均氣溫連續三天在零度或零度以下。
水文
屬湘江水系的洣水流域,連線大小河流25條,溪澗1732條。界首河入安仁永樂江。屬贛江水系的溪澗3條,發源於茶山,入江西永新縣三灣河,匯入禾水。全縣地表水徑流總量4.43×10米。境內主流是洣江,流域面積2495平方公里,通航里程137千米。洣水的主要支流水系有茶水、洮水、漚江和文江。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茶陵縣土地利用以林地和耕地為主。2005年,縣域各土地利用類型中,以林地和耕地面積最大,分別達到156446.40公頃和38876.00公頃,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62.40%和15.51%,合計占茶陵縣土地總面積的77.91%。
礦產資源
茶陵礦產資源豐富,根據2010年統計,鉭鈮礦儲量居亞洲第二。鐵礦石儲量近億噸,煤礦儲量1100萬噸,鉛儲量8700噸,鎢儲量28000噸,還有銅、錫、鋅、花崗石等20餘種礦產資源的儲量和品位均占相當優勢。
人口民族
2011年茶陵縣戶籍總人口608425人。其中:農業人口504681人,非農業人口103744人。實現計畫生育率90.2%,2011年出生8184人,出生率為1.34%,死亡3612人,死亡率0.59%,人口自然增長率0.75%。
茶陵是少數民族散居縣,至2012年,茶陵有藏族、維吾爾族、高山族等19個少數民族,總計221人,散居在20個鄉鎮。
經濟
綜述
2017年,茶陵縣完成縣內生產總值178.1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8.2%。其中: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35.90億元,增長3.8%;實現第二產業增加值57.51億元,增長5.9%,其中完成工業增加值45.87億元,增長6.4%;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84.70億元,增長12.3%。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8.8%、29.3%、61.9%,分別拉動GDP增長0.7、2.4、5.1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20.1:32.3:47.6。
全縣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57.25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實現57.17億元,同比下降14.3%,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完成28.69億元,同比下降32.2%。
第一產業
2017年,茶陵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51.39億元,同比增長4.1%,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5.97億元,增長3.9%。其中,農業完成總產值25.24億元,增長3.9%,增加值17.11億元,增長3.9%;林業完成總產值5.86億元,增長4.5%,增加值4.91億元,增長3.8%;牧業完成總產值16.99億元,增長3.9%,實現增加值11.94億元,增長4.0%;漁業完成總產值2.42億元,增長3.5%,實現增加值1.64億元,增長3.6%;農林牧漁服務業完成總產值8712萬元,增長8.9%,實現增加值3538萬元,增長8.9%。糧食總產量31.7萬噸,同比增長2.88%;生豬出欄88.1萬頭,增長2.8%;油料作物產量 1.9萬噸,增長8.1%;烤菸產量5843噸,同比下降10.9%;茶葉產量 334噸,增長 3.4%;水產品總產量為17165噸,增長4.1%。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770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6000畝;大型水庫蓄水總量51940萬立方米,總用水量32500萬立方米;完成造林面積4.5萬畝;農業機械總動力75.5萬千瓦。
第二產業
2017年,茶陵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171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38.47億元,同比增長16.2%,其中:國有企業實現總產值3.24億元;重工業實現總產值89.61億元,比上年增長16.1%;輕工業實現總產值48.86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全縣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45.87億元,比上年增長6.4%。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88億元;股份制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39.37億元。
建築業:全縣資質以上建築業實現總產值34.69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2.44億元,比上年增長4.5%。
全年全縣房地產開發投資14.26億元,比上年下降2.9 %。全縣商品房銷售面積 52.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9.5%。全縣商品房銷售額18.01億元,增長10.8%。
第三產業
2017年,茶陵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87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其中,城鎮消費零售總額實現54.65億元,比上年增長11.9%;鄉村消費零售總額18.21億元,比上年增長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完成零售額64.38億元,同比增長11.6%;住宿餐欽業零售額8.48億元,同比增長7.9%。
全縣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11.05億元,比上年增長4%,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旅遊人數249.2萬人次,同比增長6.1%。
全縣實現財政總收入14.49億元,比上年增長8.8%;實現地方財政收入9.57億元,同比下降1.4%。完成稅收收入9.48億元,同比增長20.5%,其中國稅收入6.1億元,地稅收入3.53億元。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比重為65.5%;非稅收入完成5.01億元,同比下降8.1%,占財政總收入比重為34.5%。全縣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0.8億元,同比增長20.1%。其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及農林水四項支出分別完成7.81億元、4.34億元、3.73億元和9.2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完成1.29億元,同比下降57.0%。
全縣11家銀行機構年末實現各項存款餘額217.95億萬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和非金融企業存款分別實現163.69億元和30.96億元。實現各項貸款餘額107.1億元,增長16.6%,住戶貸款53.71億元,比上年增長14.9%,中長期貸款40.79億元,比上年增長11.1%,短期貸款12.93億元,增長27.7%;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53.38億元,增長17.9%;全縣存貸比為49.1%,較上年同期提高3.1個百分點。
全縣全年保險收入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其中壽險保費收入1.9億元,同比增長17.5%;財險保費收入3361萬元,同比增長25.7%。各種理賠支出2161.3萬元,同比增長8.0%。
社會事業
科技
截至2017年,茶陵縣投入科技三項費7003萬元,農村科技示範戶560戶。科技成果推廣8項,其中,工業2項,農業6項。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324件和186件,分別比上年增長27.1%、38.8%。
教育
截至2017年,茶陵縣各類學校231所。其中:普通中學22所,國小32所,職業中專1所。在校學生92864人,其中,高中在校生25198人,國中在校生16658人,普通國小在校生46947人;2017年各級學校招生人數22905人,各級學校畢業23452人;各級學校專任教師4846人,其中,普通中學任教老師1091人,普通國小任教老師1717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茶陵縣電視信號覆蓋100%,有線電視用戶42090戶。電影放映4296場次,電影觀眾人數45萬人。縣圖書館藏書達73.05萬冊。
衛生
截至2017年,茶陵縣擁有衛生機構(含民間)421個,醫院(含私營個體)35個,床位數2796張,衛生技術人員1902人。鄉鎮衛生院19個,衛生院床位數447張,醫生及技術人員600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全覆蓋,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數510701人,參加醫療保險31589人,其中職工15975人,退休人員15614人。
體育
截至2017年,茶陵縣獲省市級以上獎牌數11枚,其中:金牌3枚,銀牌4枚,銅牌4枚。城區健身場所有所增多,健身意識不斷增強,經常參加體育活動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為51%。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茶陵縣基本養老、城鎮醫療和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3404人、31589人、15065人。全縣優撫對象總戶數為9009戶,享受定期撫恤金人數9009人,享受社會救濟對象總人數為21004人。全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居民為7753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農村農民為13251人。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27個,鄉鎮敬老院20個,2017年新擴建鄉鎮敬老院1個。
就業
截至2017年,茶陵縣新增就業人員4977人,其中城鎮實現新增就業人數為2418人,農村實現新增就業人數為255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 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106人。
交通運輸
茶陵交通資源豐富,境內有衡炎高速、岳汝高速、泉南高速3條高速公路,醴茶鐵路、衡茶吉鐵路2條鐵路,和320省道、106國道。
風景名勝
簡介 | 圖片 | ||||||||
茶 陵 縣 工 農 兵 政 府 舊 址 | 地處今茶陵縣城關鎮前進村三角坪。1927年11月,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次攻克茶陵城後,為探索中國建政之路,根據毛澤東的指示,於同年11月28日,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縣級工農兵政府,設有民政、財經、青工、婦女等部門,由譚震林任政府主席。茶陵縣工農兵政府的建立,標誌著井岡山鬥爭發展到了建政階段,為以後的政權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 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舊址 | |||||||
雲 陽 山 | 1992年,雲陽山被批准為湖南省省級森林公園,山上的森林資源和風景名勝,更得到了合理的開發和利用。這顆鑲嵌在“雄三楚”勝地的明珠,將會放射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 茶陵縣雲陽山 | |||||||
紅 軍 寨 | 2014年3月,在茶陵縣東陽湖景區,發現了抗戰時期“紅軍寨”。據初步考證,70多年前,茶陵籍老一輩革命家譚家述、譚余保等,都曾在這裡浴血奮戰。該地還曾是國共兩黨在茶陵聯合抗擊日寇的一個抗戰指揮部。 | 茶陵縣紅軍寨 |
歷史文化
稻作文化:1981年在茶陵縣堯水鄉艾里村湖裡發現的、1983年經南方13省水稻專家鑑定的“茶陵野生稻”,和1986、1996年在茶陵縣獨嶺坳(即茶陵縣棗市鎮虎形村境內)發掘的大溪文化遺址,證實了茶陵是中國乃至世界稻作文化重要發祥地之一。尤其從約600平方米遺址中遺存的稻粒考古發現,早在約7000年以前,茶陵的先民已人工栽培水稻,開創了稻作文化之先河。
耕讀文化:稻作文化是茶陵上古時期人們生存與安全的需求,而耕讀文化則是茶陵唐宋以來人們的高層次需求。
紅色文化:大革命時期,茶陵蘇區有各類國小47所,其中列寧高小1所,列寧初小20所,平民夜校23所,半日學校2所、女子職業學校1所。為新中國的文化教育事業奠定了基礎。
客家文化:客家人元宵節里賽山歌——求快樂平安;元月十九敬觀音——求子孫發達;六月初六拜水神——求風調雨順;九月初九點篝火——求健康長壽。
歷史人物
歷史人物 | ||||||
譚用式 | 蕭錦忠 | 曹詒孫 | 陳仁子 | 張治 | 譚延闓 | 李東陽 |
陳泰 | 譚鍾麟 | 譚雲山 | 尹銘綬 | 劉三吾 | 彭維新 |
湖南省-知名景區
湖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 |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
長沙市 | 嶽麓區 | 芙蓉區 | 天心區 | 開福區 | 雨花區 | 瀏陽市 | 長沙縣 |望城縣 | 寧鄉縣 |
株洲市 | 天元區 | 荷塘區 | 蘆淞區 | 石峰區 | 醴陵市 | 株洲縣 | 炎陵縣 | 茶陵縣 | 攸縣 |
湘潭市 | 岳塘區 | 雨湖區 | 湘鄉市 | 韶山市 | 湘潭縣 |
衡陽市 | 雁峰區 | 珠暉區 | 石鼓區 |蒸湘區 | 南嶽區 | 耒陽市 | 常寧市 |衡陽縣 | 衡東縣 | 衡山縣 | 衡南縣 | 祁東縣 |
邵陽市 | 雙清區 | 大祥區 | 北塔區 | 武岡市 | 邵東縣 | 洞口縣 | 新邵縣 | 綏寧縣 | 新寧縣 | 邵陽縣 | 隆回縣 | 城步苗族自治縣 |
岳陽市 | 岳陽樓區 |雲溪區 | 君山區 | 臨湘市 | 汩羅市 | 岳陽縣 | 湘陰縣 | 平江縣 | 華容縣 | 屈原管理區* |
常德市 | 武陵區 | 鼎城區 | 津市市| 澧縣 | 臨澧縣 | 桃源縣 |漢壽縣 | 安鄉縣 | 石門縣 | 西湖管理區* | 西洞庭管理區* |
張家界市 | 永定區 | 武陵源區 | 慈利縣 | 桑植縣 |
益陽市 | 赫山區 | 資陽區 | 沅江市 | 桃江縣 | 南縣 | 安化縣 | 大通湖管理區* |
郴州市 | 北湖區 | 蘇仙區 | 資興市 | 宜章縣 | 汝城縣 | 安仁縣 | 嘉禾縣 | 臨武縣 | 桂東縣 | 永興縣 | 桂陽縣 |
永州市 | 冷水灘區 | 零陵區 | 祁陽縣 | 藍山縣 | 寧遠縣 | 新田縣 | 東安縣 |江永縣 | 道縣 | 雙牌縣 | 江華瑤族自治縣 |
懷化市 | 鶴城區 | 洪江市 | 會同縣 | 沅陵縣 | 辰谿縣 | 漵浦縣 | 中方縣 | 新晃侗族自治縣 | 芷江侗族自治縣 | 通道侗族自治縣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 麻陽苗族自治縣 | 洪江管理區* |
婁底市 | 婁星區 | 冷水江市 | 漣源市 | 新化縣 | 雙峰縣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吉首市 | 古丈縣 | 龍山縣 |永順縣 | 鳳凰縣 | 瀘溪縣 | 保靖縣 | 花垣縣 |
(註:帶“*”屬於地方設立的行政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參見:湖南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